扩大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昆客专贵州段CKGZTJ-9标段桥梁工程
编号: 明挖扩大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0年10月31日发布 2010年11月1日实施
沪昆客专贵州段桥梁工程
明挖扩大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沪昆客专贵州段CKGZTJ-9标段桥梁工程明挖扩大基础施工。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资料准备
2.1.1设计图纸已自审、会审和交底,操作人员已接受技术交底,有符合规范及施工要求的地质报告;
2.1.2 开工报告已经审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已经检验合格。

2.1.3 基坑开挖的防护方案编制完毕,并已审批;防护方案满足现场施工安全需要。

2.2 外业资料准备
2.2.1 现场征地拆迁工作已完成,施工便道及临时工程布置满足施工要求;施工图现场核对已完成,满足施工需要。

2.2.2 既有架空电线、地下电缆、给排水管道已进行现场核对、迁改或采取保护措施。

2.2.3 桥梁弃渣场位置已选定,弃渣场防护施作完毕。

2.2.4靠近隧道洞门范围的墩台,隧道边仰坡开挖、防护施作完毕。

2.2.5 现场已经进行测量放样,对工班长及作业人员进行交桩。

2.2.6基础施工所用的材料、机具已到位,满足施工需要。

3 技术要求
3.1 设计提供的地质条件满足施工需要。

3.2 原材料已进场检验,混凝土配合比以确定,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3.3技术交底已交至作业工班,作业人员已熟练掌握作业内容;对作业人员已进行技术、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现场核对→测量放样→基坑开挖→边坡防护→基底检测→钢筋制作及安装→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基坑开挖前做好施工测量,测定基础纵横边线、中线和临时水准基点,同时还必须做好断面测量,放出基础边桩,经核对无误。

基坑开挖前还必须搞好防水排水工作,应在基坑顶部边缘外四周挖好防水排水沟拦截雨水。

完成“四通一平”工作,备妥好基坑开挖的挖掘机械、运渣汽车、抽水机、爆破用风枪及空压机等设备。

5.2 基坑开挖
5.2.1基坑底平面开挖尺寸的确定
根据设计要求,明挖扩大基础要求最下层基础不得立模,满坑灌注混凝土。

因此底层基础基坑开挖时,尽量按照设计尺寸开挖。

5.2.2 基坑坑壁开挖形式的选择
采用斜坡和阶梯形坑壁开挖,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开挖基坑边坡为
1:0.5~1.0,基坑深度大于5m时,应将坑壁坡度适当放缓或加设平台,开挖至岩层后,基坑开挖采取垂直坑壁的形式。

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缘与动载间应留有大于1m的护道,如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或动载过大,应进行基坑开挖边坡检算,根据检算结果确定采用增宽护道或其他加固措施。

5.2.3 基坑开挖
人工辅助挖掘机进行基坑开挖,在开挖过程中,随时检查开挖尺寸、位置,并严密注意地质情况变化,随时修正基坑尺寸和开挖坡度。

开挖时应勤测量、勤检查,避免基坑深度超挖。

开挖至岩石层时,进行松动爆破,要严格控制爆破深度和用药量,防止过量爆破引起边坡和持力层松动或超挖。

岩石层爆破开挖设计参数见下表。

岩石层爆破开挖设计参数表
5.2.4 基坑排水
开挖基坑有渗水时,一般采用明沟法排水。

沿坑底四周基础范围以外挖排水沟和集水坑,汇集基坑渗水,然后用水泵排除坑外。

从地下水位以上
50cm开始,每一层开挖,均首先开挖集水沟和集水坑,并使排水沟底和集水坑底低于本层基坑开挖面深度,保证排水通畅。

排水沟、集水坑的大小,主要根据渗水量的大小而定,排水沟0.5m,底宽应不小于0.3m,纵坡为1%~5%。

集水坑一般设在下游位置,一个或数个,最小边长0.6m,深度一般应大于0.7m或低于进水笼头的高度。

抽水能力应为渗水量的1.5~2.0倍。

基坑排出的水要以水管或水槽远引。

5.2.5 基坑清理
基坑开挖到位后,人工用风镐整平基底,人工清理基底碎石, 岩溶地区采用明挖扩大基础时,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探明基底范围6m深度内是否存在溶洞,如有,则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变更设计。

5.2.6基底检验
对基坑进行隐蔽工程检查,其内容为:基底平面位置、标高,基底地质是否与设计相符,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基底有无积水、杂物,是否清洁、平整,自检通过后,报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相关部门对基坑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5.2.7基础钢筋绑扎
基础设计有钢筋时,基底开挖到位后应尽快组织钢筋绑扎、以便及时浇筑混凝土,注意预埋墩台钢筋。

当基础未设计钢筋时,必须按照《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要求预埋综合接地系统。

5.2.8 基础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由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输送车水平运输,利用滑槽直接浇注。

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的浇筑厚度30cm左右,上层和下层前后浇筑距离要保持在1.5m以上,混凝土沿高度均匀上升,混凝土一次性连续浇筑完毕。

当混凝土倾落高度大于2m时,应采用滑槽入模或串筒灌注。

施工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动器在施工中移动间距不能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每处振动毕后边振动边缓慢提起振动器,即“快插慢拔”,插入深度不超过振动器长度的1.25倍。

振动时要避免振动器碰撞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插入点要均匀排列,可排成“行列式”或“交错式”。

混凝土必须振动到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的程度。

振捣过程要严防漏振或过振发生,以免混凝土结构表面产生蜂窝、麻面。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混凝土裸露面要及时进行修整、抹平。

终凝后采用麻袋片覆盖洒水养护。

6 劳动组织
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2)施工人员应结合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配备技术、质量、安全、试验、材料、领工员、工班长各一人。

作业人员包括挖掘机、运输车司机,钢筋骨架制作、安装人员,混凝土工等。

7材料要求
钢筋、碎石、砂、水泥、粉煤灰等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用水水质符合工程用水标准。

8设备机具配置
施工应配备以下主要机具:
1)挖运机具: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空压机、风钻等;
2) 辅助工具:水泵,铁锹,洋镐,钢管等;
3) 劳保用品:安全帽、安全绳、应急爬梯、防护栏杆等;
9 质量控制及检验
9.1质量控制
9.1.1基坑平面位置、坑底尺寸必须满足设计和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9.1.2 基坑的开挖方式和支护形式必须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9.1.3基底的地质条件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对岩溶地区,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探明基底范围6m深度内是否存在溶洞,如有,则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变更设计。

9.1.4 钢筋原材料、加工、连接、安装必须符合设计及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相关条文要求。

9.1.5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和表面质量必须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相关条文要求。

9.2 质量检验
9.2.1 基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9.2.2基底施工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9.3大体积混凝施工
9.3.1 用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入混合料、外加剂等方法减少水泥的用量。

9.3.2 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如矿碴水泥、粉煤灰水泥。

9.3.3 降低浇筑层厚度,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

9.3.4 混凝土用料避免日光曝晒,以降低用料的初始温度,可在水中加人冰块以降低水温。

9.3.5 混凝土拌合必须严格按试验给定的配合比操作,若需调整必须经试验人员签字同意方可。

9.3.6 混凝土运输采用罐车,以保证混凝土不离析,不分层,和易性好;高温长距离运输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暴晒。

9.3.7天气炎热时,混凝土水分易散失,宜在下午16时以后浇筑。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用塑料薄膜包裹并安排专人定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为宜。

9.3.8在混凝土结构体内布置适量的温控冷却管道,或按照设计要求采取冷却装置。

夏季施工时可避开中午气温较高时段,混凝土浇筑安排在傍晚或夜间进行,浇筑完成后立即用塑料薄膜或麻袋片覆盖,初凝后浇水保湿养护;烈
日暴晒时可在立制模板处上方设置防晒网,保证模板温度不得高于30℃;严禁直接从水井抽水洒水养护混凝土,养护用水温与自然水温度基本一致。

冬季施工时尽量选择在中午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包裹,再用棉被覆盖,保证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小于20℃。

10 安全要求
基坑施工应对支护结构的位移和应力、临近建筑物的沉降与位移、地下水变化、基底隆起等项目开展系统的监测,及时进行分析并采取可靠措施,预防基坑安全事故的发生。

10.1 安全准备
10.1.1 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机具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确认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施工。

10.1.2基坑开挖应尽量避免雨季施工, 应备足防止坍塌的器材及抽水设备,及时排除遇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基底清底后应及时砌筑基础,封闭基坑,勿使基坑暴露过久或受地表水浸泡而影响地基承载力。

10.1.2对陡坡桥梁墩台,为保证其结构安全,要求先施工下侧墩台,后施工上坡侧墩台。

施工便道不得设置在墩台上坡侧;弃方应远离桥梁墩、台,以免墩、台出现偏压。

10.1.3对墩台基坑横坡陡峻者,靠山侧可能出现坍落的坡面,均采用合理的防护措施确保边坡稳定。

10.1.4危岩落石地区施工时,应先行清除危岩落石,确保施工安全,在按设计要求设计主被动防护网。

10.2 放坡开挖
10.2.1位于陡坡坡脚的桥梁墩台,施工过程中,防止坡脚形成临空面,上方岩土体产生坍滑危及施工安全。

10.2.2基坑顶面四周开挖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内。

10.2.3基坑开挖视地质和水文情况、基坑深度按照规定坡度分层进行。

严禁采用局部开挖深坑,从底层向四周掏土的方法施工。

10.2.4基坑顶部有动载时,坑口边缘与动载间的安全距离应根据基坑深度、坡度、地质、水文条件及动载大小等情况确定,且均不得小于1.0m。

弃土堆坡脚与坑口边缘的距离不得影响基坑边坡的稳定。

10.2.5当基坑开挖需要爆破时,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的规定。

10.3支护开挖
10.3.1桥梁墩台基坑开挖后,注意观察卸荷节理影响情况,尤其位于陡崖附近的墩台,视情况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工程安全。

10.3.2在采用排桩支护施工时,应首先对进行设计验算,并按设计施工,严格遵守“先支护后开挖”的原则。

10.3.3 基坑混凝土浇筑前,基坑四周必须设置护栏及明显得警示标志,夜间悬挂示警红灯,非作业人员不得入内。

10.4明挖基础施工过程中的起重吊装、施工用电、现场防火、危险品管理、季节性施工、钢筋、模板和混凝土施工等应符合《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
10.5现场作业人员必须佩带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

10.6夏季施工
针对夏季施工气温高、时间长、易疲劳、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特点,重点作好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和防暑降温等工作。

10.6.1加强用电管理,严防火灾危害,夏季温度高同时又是用电高峰。

专职安全员和电工应对施工和生活用电设备进行检查,配足灭火设备,
预防火灾发生。

10.6.2加强对易燃物品的储存、运输、使用和管理,采取防晒、防漏措施,杜绝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10.6.3高温季节应根据进度计划和职工人数,合理安排生产班次和劳动作息时间,对在特殊环境下(烈日)施工的人员应采取利用早晚时间施工等方法防治中暑、昏迷等事故发生。

10.6.4高温季节,在施工现场应准备凉开水、茶水、绿豆汤等饮品,准备应急药物(如人丹等)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10.6.5夏季气候多变,常有暴雨、大风。

安全员要经常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临时设施、施工机械等进行检查防止大风、暴雨造成事故。

11 环保要求
11.1 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和养护,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降低机械噪音。

机械运输设备在居民区行驶减速慢行,不鸣喇叭。

11.2 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不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作业。

11.3 施工生产、生活区域裸露场地、运输道路,经常洒水除尘。

11.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1.4.1合理、集中设置取弃土场,禁止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及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内设置取弃土场、施工营地,强化施工组织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11.4.2工程清表前聘请专业人员辨识受保护植物,并尽量恢复其原有生态功能,对弃渣场采用浆砌片石等防护措施,完善挡渣墙和截排水沟设施,控制施工期的水土流失。

11.4.3临时占用的耕地,应做好表土剥离堆放的临时防护,施工
结束后及时进行复垦。

11.4.4加强施工队伍教育和管理,杜绝对沿线野生动物的猎杀、伤害和破坏动物栖息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