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论证方法——看古人教你怎么巧舌如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的论证⽅法——看古⼈教你怎么巧⾆如簧
现在的学⽣⼀提起写议论⽂就头疼,不会写论点、没有论据、不会论证,成了他们整天挂在嘴
上的⼝头禅。

其实,议论⽂写作没那么难,看看古代那些论说⽂就明⽩了,重点是⽤对⽅法,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古代的论说⽂⽂体主要有论、说、表、赋、铭、书等,它们或摆事实、或讲道理,有时候还能
做到声情并茂,章法结构远超现代⽂,今天我们就⽤⼏篇⽂⾔⽂教⼤家怎么在写议论⽂的时候
做到论据充分、论证严密。

议论⽂写作的重点在论证过程,如果只是提出了论点,⽽论证不充分,那这篇议论⽂⽆疑是失
败的。

我们常讲的议论⽂的论证⽅式主要有举例论证、⽐喻论证、对⽐论证、引⽤论证、道理
论证这五类。

那么我们就⼀起来看看古代⼈是怎么做到花式论辩,巧⾆如簧的。

⼀、举例论证
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学家贾谊在他的《过秦论》中有这么⼏句话:
为了很好的总结说明秦国灭亡的原因,先摆出秦国当年是何等的强盛,列举秦始皇的功业,统
⼀天下时的势如破⽵和为了巩固国家统⼀⽽采取的⼀系列措施。

通过这⼀例证很好的引出了秦始皇以为的“关中之固,⾦城千⾥,⼦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为下⽂
写秦国灭亡的原因做了很好的铺垫。

贾谊故居
举例论证是议论⽂写作中最常⽤到的⼀种论证⽅式,它的作⽤就是运⽤真实可信的具体事例来
有⼒的论证论点,使论点更有说服⼒。

不论是⽇常⽣活还是常识典故,我们都能很容易的从中找到恰当的事例去运⽤,因⽽这⼀⽅法
也很受⼤家的欢迎。

需要注意的是所举的事例必须是⼤家⽿熟能详的,在举例过程中还要做到
安排详略,⼤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写,不熟知的要详写。

⼆、⽐喻论证
⽐喻论证就是运⽤⽐喻的修辞,通过本体、喻体之间的相似性,使说理更通俗易懂,语⾔⽣动
形象,容易被⼈接受,有⼒的对论点进⾏论证。

这⼀论证⽅法因为⽤到了⽐喻的修辞,对语⾔
⽂字的要求更⾼,所以并不好写,如果本体和喻体⽤的不恰当的话,反⽽会起到画蛇添⾜的作
⽤,为⽂章减分。

近代学者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就⽤到了⽐喻论证,⽽且⽤的⼀级棒:
通过⽼年与少年的多处⽐喻,得出了⽼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略的结论,⿎励青年要有进取精
神。

所以说,在写作⽂的时候,如果你有⾼超的语⾔⽂字的驾驭能⼒,或者说对论点有很好的
掌控能⼒,能够把本体和喻体形容的很到位,不妨尝试⽤这⼀⽅法进⾏论说,不仅可以使你的
⽂章⽂采突出,⽽且更富有逻辑性。

三、对⽐论证
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了⼀篇《出师表》。

这篇表⽂以议论为主,兼⽤记叙和抒情。

其中有这么⼏句:“亲贤⾂,远⼩⼈,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远贤⾂,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通过前汉兴隆和后汉灭亡的事例进⾏了⼀番对⽐,总结出作为⼀个好皇帝应该遵从的道理,劝告刘禅要知⼈善任做⼀个好皇帝,在这⾥就采⽤了对⽐论证的⽅式。

所谓对⽐论证,就是通过⼏类事物间的对⽐,使说理更鲜明,给⼈印象更加的深刻,突出强调所要论证的论点。

它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常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战国时期的孟⼦,可谓以擅长说理著称,他在《寡⼈之于国也》⾥也是⽤了对⽐论证的⽅式,将洋洋⾃得的梁惠王辩的哑⼝⽆⾔:
不但鞭辟⼊⾥让⼈毫⽆反驳的余地,⽽且针对性特别强。

这个就是对⽐论证的好处,极富说理性,⼜能很明确的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

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加上恰当贴切的事例就可以做到,你学会了吗?
四、引⽤论证
引⽤论证就是引⽤名⼈名⾔、古诗名句的论证⽅法,使⽤这种论证⽅式⼀⽅⾯能加强论证的⼒量,另⼀⽅⾯还可以丰富⽂章的内容,增强议论⽂的⽂学性。

这⼀类论证⽅式也是我们现在常⽤的⼀种论证,要求学⽣有⼀定的知识积累量,对于名⾔警句、古诗名句、名⼈轶事等多有掌握,在⽤到的时候就能信⼿拈来。

⽽且这⼀⽅法并不是现代才有的,早在古代就有了。

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就在⽂末的时候使⽤了引⽤论证的⽅式:
引⽤孔⼦的话揭⽰出作者写作这篇⽂章的意图——赋敛之毒甚于蛇!
荀⼦在《劝学》中也是多处⽤到了引⽤论证的⽅式,如:
引⽤《诗经》当中的话不仅增添了⽂章的⽂学性,更有利于⾃⼰说理。

五、道理论证
道理论证就是通过讲道理的⽅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

这种论证⽅式也是议论⽂最常见的⼀种论证⽅法,只是如果你的道理讲的过于平淡,没有⽅法,没有新意,那并不是⼀篇成功的议论⽂。

想知道怎么把道理讲的头头是道吗?看李密的这篇《陈情表》:
先给皇帝戴⼀顶⾼帽⼦,我们圣朝向来是以孝治天下的,对孤苦⽼⼈特别照顾。

再进⼀步说明对皇帝的感激之情:我是⾮常想报恩,来为您效⼒做官的,但奈何祖母已经⽓息奄奄朝不虑⼣了,在这样的时刻⾃⼰是不能离开祖母的。

既有赞誉⼜有实际困难,声情并茂的表达出⾃⼰忠孝难两全的⽆奈,这样的讲道理你服不服。

最后⽔到渠成的表明⾃⼰的想法态度:
⾂密今年四⼗有四,祖母今年九⼗有六,是⾂尽节于陛下之⽇长,报养刘之⽇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很实际的道理讲明为皇帝尽忠的⽇⼦还很长,但奉养祖母的时⽇已经不多了,道理讲到这
⾥,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的,皇帝于情于理不答应都是不⾏的啊。

看到这⾥,是不是很服⽓,话都被古⼈说尽了,我们反复强调的议论⽂的论证⽅法早都出现在古⼈的⽂章⾥了,你还会说你不知道怎么论证吗?希望你在读完本⽂后对这五种论证⽅法能有新的认识,在议论⽂写作中能做到⾼屋建瓴和别具⼀格。

古代有名的论说⽂⼀览表:
贾谊——《过秦论》
晁错——《论贵粟书》
苏洵——《六国论》
诸葛亮——《出师表》
韩愈——《马说》
柳宗元——《捕蛇者说》
李密——《陈情表》
李斯——《谏逐客书》
苏轼——《留侯论》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每天学⼀点⽂学知识,喜欢我就快关注我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