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境雄浑。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江山如画 ,
一时多少豪杰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
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8月13作业解答
发临洮[táo]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年都可以看到大雪纷 飞的景象。春风吹不到这个地方,朝廷派来的使 节也应该很少。沿着满是白草的路通向疏勒,翻 过青翠的山经过武威。辛勤为朝廷做事岂敢说路 远,只能私下在梦里面回到家乡看看。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
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的表示: “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 (2)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 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
• ⑦勤王:此处指尽力于王事。
【写作背景】
•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 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 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 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 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 察与体会。岑参的诗想象丰富,意境 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 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诗人陆游曾 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 而已”。
进而体会诗人所寓之情。“勤王”“梦中归” 等词语及诗人即将奔赴边地的处境,使得诗 作用( 3分):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 人的情感比较复杂:既有忠君报国的豪情, 流于感伤,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又有思念故乡的愁情。正因为结尾点明“勤 王”之志,也使得前面的景物描写不致落入 (把报国之志和思乡之情很巧妙地融合 阴沉的氛围,也升华了诗歌主旨。 在一起,升华了诗歌主题。)
【注释】
•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 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 ③春风:春天的风,暗喻朝廷。 • ④白草:干枯的草 • ⑤疏勒:疏勒国,为西域古国。相当于今新疆之喀什 噶尔。 • ⑥武威: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曾经是 著名的“丝绸之路”要冲,唐朝时河西四郡之一。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
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分析:景物描写的角度应从正面侧 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题目可以看出,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面、远景近景、虚写实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动景静景 等方面考虑。解答本题的 “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关键,在于要注意根据题目和诗中的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关键词,明确诗人写诗时所处的地方。 闻所得。
名家点评
• 明代文学批评家许学夷:岑“闻说轮台路”在 厥体中为压卷。(《诗源辨体》) • 明末清初学者黄生:将“春风”陪“汉使”, 设语更松趣。(《唐诗矩》) • 清代诗人冒春荣:诗肠之曲,如岑参“勤王敢 道远,私向梦中归”,本怨赴边庭归期难必, 却反言不敢道远,梦中可归。(《葚园诗说》 卷一)
• 清代评论家余成教:(岑参)云:“勤王敢道 远,私向梦中归。”信乎“语奇体峻”也! (《石园诗话》卷一)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给 3分;进行简要分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析的,给 2分。)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
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感情(3分):表现了诗人虽有 分析诗歌情感,要做到“两结合”:1、结 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 合诗歌写作背景,2、结合诗歌关键词句, 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