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
一、建立新的教师观,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新课改要求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首先,现在的知识更新很快。

其次,随着科技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

由于以上原因,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2.教师应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教师不应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

一方面,教师要在学生前进的人生道路上,不断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引导他们不断向更高目标前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调适和自我选择。

3.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平等作为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的基础。

师生之间应多进行情感交流,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教师应对学生充满爱、尊重、理解、鼓励和信任,创造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供前提和保证。

二、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一个学生就是一颗种子,教师应耐心扶植,悉心呵护。

例如,在笔者所带班级中既有学习优秀的学生,也有智力平平的学生,还有性格内向的学生。

在课堂上,笔者就会经常创造各种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

2.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个性。

个性意识是主体意识的重要表现,没有个性的学生,就不会有创造力。

因此,要想成功,学生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寻找机会,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开拓道路。

教师要发现并利用每个学生的心里特征和个性特长,让他们参与课堂教学,通过一些辩论会、演讲比赛,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激发和引导他们独立自主地探索。

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批判。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问题意识也是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方面,包含有怀疑意识和创新意识。

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在学习上只会盲目从众,被动吸收。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保持学生主体参与的热情
1.兴趣激发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能使学生产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学生的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就没有学生智慧和灵感的发掘。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时,笔者通过播放《猫和老鼠》的片段,让学生在感性上理解“指挥棒”的含义。

欢快的音乐和熟悉的旋律把学生带入到了动画片的神奇世界,枯燥的理论在这一刻变得充满生机。

2.参与探究手段。

目前,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而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能否积极探求、思考并产生创新的强烈欲望,则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这样,学生就能在宽松的气氛中自由发表见解、意见,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也会逐步提高。

3.情境冲突手段。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在应对环境时,如果环境一直没有变化,那么,学习者就会失去新鲜感,就会觉得任务本身没有挑战性。

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创设各种情境,设置悬念,在情境冲突中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4.开放式教学手段,当今世界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思想政治课必须站在时代的前沿,积极实施开放式教学。

实施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的观念和手段必须是开放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善于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还要充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联系与教材有关的社会生活,以此触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的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