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劳动合同法》对企业薪酬管理影响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劳动合同法》对企业薪酬管理的影响分析摘要 2008年1月1日,新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
从立法的价值来讲,《劳动合同法》是弱者的法律,是劳动者利益的保护法,是调节社会公平公正的法律。
该法是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及企业用工不合理的大背景下提出,对于保护劳动者合法地位达到实质公正的平等雇佣状态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新规定对企业薪酬管理的影响阐述,指出我国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该问题给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薪酬管理
2008年1月1日,新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劳动合同法》坚持了《劳动法》确立的劳动合同制度的基本框架,并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合同制度,弥补了原有制度的缺陷,在兼顾企业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劳动者就业稳定。
从《劳动合同法》实施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诉求来讲,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平衡的体现,追求社会关系的稳定和社会利益的平衡,集中反映出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中的特殊功能。
一、薪酬条款的修改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新《劳动合同法》对薪酬条款的修改,明显增加了企业的劳动用工成本,加大了用工管理难度。
针对中国当前劳动用工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企业滥用试用期、不按法律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不支付加班费等,新法都做了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缴纳社会保险会引起部分员工不满
新法第十七条规定,社会保险为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
同时新法草案中也有加大企业按法规给员工缴纳相应社保福利的内容。
两部法律的先后实施,必将使得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成为绝对大多数企业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法定福利给一些企业增加的成本,不仅包括企业应缴纳的费用,还包括员工个人应缴纳的相关费用。
最容易产生的后果是,企业赔了夫人又折兵—--薪酬支出增加了,但员工实际到手的收入却减少了,员工心生不满。
因此,员工在进行薪酬设计的时候,除了将社保福利纳入薪酬结构外,还必须考虑员工的薪酬,至少保证发给员工的工资不低于原有水平。
(二)劳动派遣不能有效降低成本
新《劳动合同法》针对一些用人单位滥用劳动派遣问题,对劳务派遣用工形式进行了规范。
规定了劳务派遣合同的期限;在明确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承担用人单位义务外,还规定了用工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劳动者同工酬的权利;规定被派遣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劳务派遣公司的成本及风险都大大增加了,而这部分成本及风险,势必会通过各种方式转嫁给用人单位。
二、企业在新《劳动合同法》下的薪酬管理
(一)认清新法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增加
由新《劳动合同法》而导致的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包括
两个方面:一是无法避免的成本,即缴纳社会保险、试用期工资等。
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但企业可不必将其看作是一种负担,因为随着企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成本增加是必然趋势。
另外,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法律的倾向性保护是为了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这样对企业是有益无害的。
二是可以控制的成本,包括经济补偿和违法成本。
关于违法成本只要企业遵守法律便可避免。
企业需要关注的是经济补偿,她要求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时,不许加入经济补偿这一项。
新法加大了经济补偿的使用范围,企业的责任更重。
这就要求企业改变以往惯例概念,转变惯例模式,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减少员工流动率。
(二)改变以往观念,把员工当作合作伙伴
企业在实现自身目标的前提下,必须改变以往将员工视作实现目的的观念,确定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和职业提升的企业理念。
倘若企业只是把员工当作花钱雇佣来的打工仔,对其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或者只想让他们多做贡献,少获得,对他们的就业安全、职业生涯及个人发展全然不顾,那么企业就不可能赢得员工的忠诚和献身精神。
企业必须把员工当成必须依靠的、互助互利的合作伙伴,实实在在地对他们报以忠诚和负责,像关心企业的利润和发展一样关心员工的生活、前途和命运等,员工才会投桃报李,与企业同舟共济。
1.改进管理水平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将促使中国的企业人力资源管
理实现历史性的转型。
企业往往将人力资源管理简化为减成本、增效益。
经常忽视一个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企业谋福利的同时,也是在为员工谋利益,求发展。
只有让双方利益的存在互动,达到双赢状态,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持续发展。
2.改善激励体质和绩效评估体系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其中组织个体(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团队的创新能力。
但根据协调理论,在组织个体创新一定的情况下,协同作用可以使组织发掘更大的潜力,从而大大提高团队整体的创新能力。
激励体质的目的是激发员工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因此满足自身的某些需要。
绩效评估则是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和行为作出评价,并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以及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
创新的绩效评估应该有利于团队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对绩效的提高,有利于员工学习的改善和能力素质的提升。
企业绩效管理,要考虑到绩效评价的多种方法和多方介入,要把企业发展和员工权利结合起来,处理好效益与公平的关系,营造一种和谐的劳动关系氛围。
参考文献:
[1]安鸿章.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
[2]杨家勇,吴瑞敏.薪酬支付的过程激励[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06)
[3]王景富,崔连秀,江涌.试论人本管理与薪酬激励[j]经济师,2007(03)
[4]侯风云.中国人力资本形成及现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4月
[5]杨芳芳.新《劳动合同法》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j].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