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同政治经济学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心得——西方经济学同政治经济学的区别- -
摘要:比较西方经济学同政治经济学的区别以及各自的发展。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刚开始接触西方经济学时,突然之间有了一种非常清新的感觉,摆脱了传统理论的束缚。
不像政治经济学理论那样枯燥无味,没有任何乐趣可言。
西方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大师的笔下写的非常生动浅显易懂,每个经济学的小案例的研究说明会让你看的如痴如醉,对现实问题的提炼让人看了就觉得非常到位,你会深深被他们吸引,产生为它奋斗终身的想法。
经济学是目前最热门的一门学科之一,就像每个人在社会中有几个不同的身份一样。
经济学在东西方世界中也有不同的称呼,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中称为西方经济学而在东方的社会主义世界中称为政治经济学(也称苏俄经济学)。
在西方经济一词来源古希腊意思是"管理家庭的人";在东方古汉语经济一词则来源于"经邦济民""经国济民"之意。
虽然政治经济学一词是法国学者最先提出来的,但是东方人把它发扬光大。
整个经济学的启蒙是从英国学者亚当·斯密开始的,经济学在西方发展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东方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虽然整个经济学发展的时间同其他基础学科例如数学、物理相比可以说有一定的差距,但经过这三百年的学术沉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也有了较大的变化。
最明显的莫过于经济学在东西方的两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及理论基础。
两个社会体系的经济学家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问题应该包括那些内容有不同看法,或者对社会经济分析角度的不同。
部份经济学家以经济关系作为既定因素,着重研究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一观点的代表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家。
因此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的基本思想是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怎样有效地分配和使用稀缺资源,使之更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科学。
从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来看,现代西方经济学家把这个问题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一定的道理。
任何一个社会在其物质资料生产的经济活动中都存在着如何把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问题。
但是,资源的有效利用不是人类经济活动问题的全部,人类经济活动中还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不是脱离人与人的关系而孤立存在的,它是与人们在社会再生产中的经济关系密切相联的。
因此有经济学家更着重研究人与人的关系,把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视为社会经济关系或生产关系,这种观点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和前苏联,它的理论基础是一代大师马克思的杰作《资本论》。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是整个社会的经济问题,属于基础经济理论科学。
我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直是以生产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特别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和改革的现实使我国的经济学家开始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进行反思,开始注意到资源配置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现在的政治经济学家在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两个方面没有任何疑义,其中资源配置(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第一个层次,因为人类首要的是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来满足自身需要的问题;与此同时,人们在不断地生产出更多的有用产品的时候,也必然要求拥有和分享产品,但如何合理的分配经济产品呢?因此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第二个层次就应该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就是要揭示经济规律,为人类更好地解决经济问题提供理论工具。
目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正处于商品经济时代,当代政治经济学就是要揭示商品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及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两种性质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市场经济中的实现以及发展的规律性。
市场经济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运行了几百年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亦在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
近代大部份的经济名著来至于西方世界,例如西方经济学的开山始作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道德情操论》以及凯恩斯的《利息、货币和就业通论》。
西方经
济学可以认为就是在研究西方国家的经济问题总结的结晶。
西方世界是资本主义市场社会,因而西方经济学是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制度上的资源配置方式。
从更大的范围来看,西方经济学研究像经济学中实证分析,我国的政治主义像经济学中规范分析。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从存在开始就运行的一系列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它的历史跨度就是人类历史。
而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就是在资本主义诞生后的西方世界。
就像部份坚定的苏俄政治经济学家认为的那样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内部的经济关系,是为资本主义摆脱外部世界的置疑和内部的危机而产生的,特别是对资本主义原始财富的积累这个问题上。
资本主义为了给自己立干净的身,就催生了西方经济学寻求学术上的支持和保护,为它的非法掠夺和原始积累开脱罪名。
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体系的建立开始,我们的共产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的一生就是和它在作斗争,他发表的《资本论》全面解释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资本的运作,同时又犀利的指出它所作所为对普通民众的剥削和压榨。
可以说十八世纪政治上是资本主义对非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战争,同时也是西方经济学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论战的时代。
他们论战产生了两个社会体系资本主义社会体系和社会主义体系,直到现在这两个体系还在不停的斗争,只是斗争的方式转变了。
虽然西方经济学的产生背景不算光明,但它发挥的功效却是巨大的。
在1930年以前,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是那个时代经济学界的主宰,也就是说是那个时代经济学的顶峰。
那个时代的微观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问题在现在来说都是经典的经济学教学案例。
但在1929年经济危机后,在如何处理以及后来如何避免经济危机的出现问题上,宏观经济学应现实的需求有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在凯恩斯的《通论》发表后,宏观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世界里产生了许多的流派。
这些流派都属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例如供给学派、需求学派、弗莱堡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等,这些学派的主要观点的区别就是市场的自由度和政府的干预这一对立面究竟是怎样对立统一和总供给与总需求孰轻孰重以及各自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学派如何使用自己的工具。
这些理论都是一些经济学大师的杰作,在二战后的西方经济世界中都起到了非常作用。
每一种理论体系对某个时期某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体系有着详细的认识和帮助。
这非常像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代一样,各种思想碰激出灿烂的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在现代的发展又同各门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了许多边缘学科。
例如布坎南将经济学分析带入进政治学,提出了"官僚不是天使"的名言;科斯把经济学分析带入法学,提出了"衡量被告有理无理,不应从公平正义的角度着眼,而值得从社会经济效益着手"的论述;贝克把经济学分析带进社会学,特别是将微观经济理论扩展到对人类相互行为的分析,包括市场行为等领域。
如此丰富全面的西方经济学真是一门大大的学问。
目前在国内,现代版的政治经济学吸取了西方经济学中的精华,将苏俄版政治经济学理论作了重大改进,适应和满足新形式下的经济体系需求。
特别是在以下四个方面做了较大的改动:一、财富由原来的单纯的劳动创造更新为劳动、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共同创造。
这在我国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十六报告中;二、价格机制的转变,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价值是价格的核心的观点转变为商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市场价格;三、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由原来的按劳分配转变为首先要看市场实现,再按投入要素分配。
这样基本上现代版的政治经济学就和西方经济学的核心理论统一了起来,也使得学经济的人不再模糊这两个经济理论之间的差别。
同时新的元素进入现代版政治经济学也大大地发展了它的理论,开拓了新的领域的发展。
后记:
虽然我研究经济学的时间不长,也不是学经济科班出身,但以我的观察西方经济学更重视经济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运用,特别是针对某些非常现实的经济现象和问题的处理高人一筹,例如最低工资法、污染权交易等等;而国内的政治经济学同它的属性——基础经济理论科学
一样。
研究的大部分内容集中在纯理论方面,而涉及到现实中的经济问题如国有企业的改革转制、国有股的流通、银行体系坏帐处理等非常的少。
民间许多研究这些中国经济体系存在的问题的经济学家却得不到政府的承认,有的甚至还施压(压迫)。
因此经济学在国内的发展还是远远的落后于西方,虽然网络的发展非常迅猛但关于经济的中文资料只是占很小的一部分,现在连印度都有了自己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我们同世界的差距真的很大。
论文标题:论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论文作者文建东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方法论
,论文来源求索,论文单位长沙,点击次数497,论文页数9~11,57页2006年2006月论文网/paper_25126171/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0X(2006)3-009-03
引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一直是财经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但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学者也好,利用西方经济学方法展开研究的学者也好,似乎都倾向于将二者对立起来,看成是一种竞争的关系。
而这个对立的观点又分为两极。
一极是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该占据主导地位,西方经济学出发点不正确,基础不牢靠,本末倒置,应该只能出于参考和借鉴的目的进行研究;另外一极则相反,主张以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为主来研究中国经济问题。
国外的观点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温和一些。
在主流经济学阵营里,一方面,西方主流经济理论体系的方法显然迥异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而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也多少对现代主流经济学产生了影响,部分地得到了现代经济学的认同。
此外,如同国内正统经济理论主张把西方经济学作为研究对象一样,国外主要也是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学术研究对象,而不是直接用来分析经济问题的。
在非主流经济学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仍然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
本文试图梳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两个研究方法之间的互补性多于其竞争性,指出应该在一个统一的经济学框架下对待两种理论体系,建立中国经济学的原则是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运用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现实问题。
一、什么是“经济学”:研究对象、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的统一
讨论什么是经济学可能是一个奇怪的问题。
但是,要以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后面简称正统经济理论)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后面简称主流经济学),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经济学。
对西方主流经济理论,本文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分为传统经济理论与现代经济理论。
经济学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以至于美国经济学家贾柯布·瓦伊纳调侃地说,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家研究的学问。
尽管人们对经济学的定义持不同的看法,但在传统经济学范畴里,有三点是明确的。
第一,经济学是研究经济问题的;第二,经济学是利用经济学方法研究问题的,用具体的分析技术将经济学家思考问题的思路表述出来;第三,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客观探讨(实证理论),以寻求最大化社会福利的途径(规范理论)。
而在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里,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已经大大拓展,
不仅研究经济问题,还利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非经济问题,例如研究政治决策,研究婚姻和生育,研究犯罪与法律等。
正是这些研究对象的拓展,经济学有了帝国主义的恶名。
因此,现代主流经济学最为强调的是上述原则的第二条和第三条,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方法。
因此,狭义的经济学(传统经济学)强调的是利用经济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广义的经济学(现代主流经济学)强调的是利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种种问题,包括经济问题和适合用经济学方法研究的非经济问题。
经济学固然包括很多种理论,甚至在同一个问题上也包括种种相互竞争的可以互相替代的理论。
但是,所有的经济理论之所以划归经济学范畴的一个共同基础应该是方法论体系。
因此,我们最好将现代主流经济学看成一套科学的研究规范,有自己的话语体系。
这套科学的研究规范包括两个层面:根本的研究方法与具体的研究技术。
根本的研究方法。
作为一套科学的研究规范,现代主流经济学所强调的根本研究方法是严格的逻辑推理和计量检验的结合。
针对已经出现的经济现象或经济问题进行解释时,经济学家必须遵循如下程序: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所处的经济环境和行为主体的偏好或行为模式,前者构成约束条件,后者形成目标函数;然后确定主导个人或单位行动的一套规则体系,并据此进行逻辑推演,推导出稳定的结果;最后评估这种结果是否有效率。
如此得出的一个结果就是一个完善的经济模型,而经济学体系就是由一个一个这样的模型构成的。
理论模型建立起来后,还要考虑其是否适用,因此需要利用可得到的数据进行计量检验,以决定取舍。
建立这样的模型是为了对未来进行预测,预测的精度如何决定着经济学家对这些模型的取舍或修改。
具体而言,不同的理论中也许环境与游戏规则各不相同,但偏好与行为是一致的,是追求某种目标的最大化。
因此,在学术期刊论文中,往往要描述一个典型的个人谋求效用的最大化,或一个代表性的厂商谋求利润最大化。
不只是在微观经济理论中如此,即使在宏观经济理论中,因为强调微观基础,也要以讨论最大化问题为出发点。
经济学研究要推导的结果是一个均衡,在这个均衡结局中,所有当事各方在对方行为既定和其他条件不变时获得了最优结果,因此都无意改变这种结局,除非外在条件发生变化。
以大家熟知的供求均衡决定价格为例,当供给和需求相等使得均衡价格出现时,在该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所选择的需求量使得自己获得了最大效用,而生产者所选择的供给量给自己带来了最大利润。
于是,只要价格不变,供给与需求不变;而只要供给与需求相等,价格不会变化。
因此,在供求均衡时,价格、供给与需求都不会发生变化,这种结局就是稳定的,是一种均衡。
这种均衡之所以会出现,是在市场机制(游戏规则)的主导下,作为消费者的个人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和作为生产者的决策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
接受严格的逻辑推理和利用数据进行的计量检验,这是一种科学。
在这种科学中,假定个人理性或最大化行为,认可均衡存在并寻求这种均衡,对均衡的条件、均衡的性质进行分析,那就构成了经济科学。
具体的分析技术。
如何将上述思路贯彻下去,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只有应用了数学工具才构成一个一个模型。
用文字描述思想,用文字将上述研究过程记录下来,同样构成一个一个模型。
例如科斯的文章就没有用到什么数学,阿克洛夫的文章也没有用到数学(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他关于柠檬市场的经典论文数度被拒)。
换言之,经济学的数学化,并不是经济学研究规范的实质。
如同文字一样,数学就是一个分析和表达工具,是一个载体;而经济思想才是实质,是内容。
我们需要用中文把我们的思想和推理记录下来,也可以用英文将它记录下来,更可以用数学语言将它记录下来。
另一方面,相对而言,作为一个形式逻辑,数学工具是一个比语言文字更精确更有效率的工具,利用数学描述思想,最主要的是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在逻辑推理的过程中出现错误,也方便同行的理解与评论,方便同一个研究领域的专家的交流与争论。
具体的研究技巧还不止是数学化的问题,还包括种种
其他方面。
比方说如何设计一个可操作的模型,使得理论可以被检验;比方说选择动态分析还是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比方说假定行为人是同质的还是异质的。
经济思想与分析方法的结合构成经济理论。
一个经济理论就是经济学研究规范的应用,在根本方法的指导下,将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路用具体的分析技术表述出来。
在主流经济学里,经济学家一致接受了上述研究规范,将其应用到所有的领域之中。
无论是产业经济学,还是劳动经济学;无论是研究微观的个人消费,还是研究宏观的经济周期性波动,所用到的根本研究方法都是一致的。
这一方法也还用到了传统上不属于经济学的领域。
比方说公共选择就是经济学方法在政治决策领域中的应用,假定官僚、职业政治家和选民都是理性的、追求个人利益的,然后在西方民主制度的规则下分析这些人追逐个人利益时所带来的结果,这种结果是均衡的。
当然,即使对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同的经济学家展开分析,而结论有所不同。
正是这些结论的不同,主流经济理论也被分成不同的流派。
但是要指出的是,不同的流派所用到的基本方法是完全一致的,分歧仅仅在于假设条件的不同,或者在于观察所分析的环境的视角不一样。
比方说,古典经济学从长期趋势的角度分析经济问题,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凯恩斯主义着眼于短期调整过程,认为货币能够起到实际的影响,但两个理论并无矛盾,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完整的经济理论。
就像我们考察一个群体,可以从年龄上来判断,也可以从学历上分析,还可以从种族上研究。
同理,对李嘉图等价原理的观点也存在着完全对立的观点,原因只在于出发点的不同。
还有,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都使用了现代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但区别在于,前者考虑了市场的灵活调整的一面,而后者假设了市场的不完全性。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
理清了经济学的实质,就可以更全面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如前所述,西方经济学的实质是一套研究规范。
与其说西方经济学是由一系列理论构成的,不如说是这些理论在研究规范上的共同基础使得他们同列入西方经济学的门下。
西方经济学对研究规范提出了要求,而不是对观点提出要求,因此,即使是两个相互竞争的理论,也同样是主流经济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就像我们在教科书里可以看到主张自由放任政策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支持政府干预的新凯恩斯主义可以同时并存一样。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根本对立的就过于草率了。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主流经济理论是存在一些交集的,马克思提出的很多理论思路对现代主流经济学产生了实际的影响。
比方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核心的部分——劳动价值论为例,西方经济学的市场均衡价格理论并非与此完全矛盾。
众所周知,在政治经济学里,商品的价值由其中所包含的劳动量决定,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但是,这里面涉及到一个计量问题,不同的工厂所用的劳动是不一样的,那么哪一个劳动量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呢?马克思接着提出来,商品的价值应该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事实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竞争与交换的过程中形成的。
这就是说,马克思已经提到了价格由市场决定的问题。
在马歇尔所做的第二次综合里面,商品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这种综合一直沿用至今。
在描述价格决定的机制时,马歇尔综合了生产费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前者体现在供给方面,后者体现在需求方面。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属于生产费用价值论的,只是将生产费用全部归结为劳动而已。
我们再看一下马克思提出的平均利润率理论。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时代,他敏锐地观察到,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资本家的利润率将趋于平均,等量资本应该获得等量利润。
这种平均化是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
部门内部各个企业间的竞争使商品的个别价值平均化为社会价值,部门之间的竞争使不同部门的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对比一下,从标准的微观经济学教科书里可以看到,在竞争的市场中,从长期趋势看,企业只能做到收支相抵,即只能得到正常利润,不可以得到超额利润。
其实,这里的正常利润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平均利润。
我们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