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青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咸宁市青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模拟试
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气体中,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固体NaOH干燥的是()
A.Cl2 B.O2 C.SO2 D.NH3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性气体和还原性气体,SO2有还原性,NH3有碱性,C 和D错误,固体NaOH不能干燥酸性气体,氯气是酸性气体,A错误,B正确。

2. 对反应A+B?AB来说,常温下按以下情况进行反应:①20mL溶液中含A、B各0.01mol②50mL溶液中含A、B各0.05mol③0.1mol?L﹣1的A、B溶液各10mL④0.5mol?L﹣1的A、B溶液各50mL四者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A.②>①>④>③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A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对于A+B?AB反应,A、B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以此解答.
解答:解:对于化学反应,反应物浓度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大,
①中含A、B的浓度为:=0.5mol/L
②中含A、B的浓度为:=1mol/L
③含A、B的浓度为:0.05mol/L
④含A、B的浓度为:0.25mol/L
四者浓度的大小关系是②>①>④>③,则四者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②>①>④>③,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论、概念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H2S、H2O、HF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B.Na+、Mg2+、Al3+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C.H4SiO4、H2CO3、H2SO4的酸性依次增强D.KOH、NaOH、Mg(OH)2的碱性依次减弱
参考答案:
B

4. 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
锌片:Zn-2OH--2e-= ZnO + H2O,石墨:1/2 O2+H2O +2e-= 2OH-
据次推断锌片是
A、负极,被氧化
B、负极,被还原
C、正极,被氧化
D、正极,被还原
参考答案:
A
5. 在溶有Fe2(SO4)3和CuSO4的溶液中加入锌粉,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锌粉有剩余, 则不溶物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
B.若锌粉有剩余, 则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Zn2+
C.若锌粉无剩余, 且溶液中尚存有Cu2+, 则一定有Fe2+
D.若锌粉无剩余, 且溶液中无Cu2+,则一定有Zn2+,一定无Fe3+,但不能确定有无Fe2+
参考答案:
A
6.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浓硝酸滴到皮肤变黄
C.钠与酒精混合有气泡
D.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参考答案:
D
7. 某碳酸钾和碳酸氢钾组成的混合物样品61.4 g,加水溶解后,取所得溶液的十分之一,向其中缓缓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并同时记录放出CO2的质量和消耗稀盐酸的体积,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K2CO3+HCl = KCl+ KHCO3;
KHCO3+HCl = KCl +H2O+CO2↑
B.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5%
C.混合物样品中含碳酸钾41.4g
D.若将61.4 g原混合物样品充分加热,放出CO2的质量为4.4 g
参考答案:
B
8. 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胶体一定是液体
参考答案:
A

9. 下列各组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A.汽油和植物油B.水和四氯化碳
C.酒精和水D.溴和四氯化碳
参考答案:
B
解:A、C、D中均为互溶液体混合物,应选蒸馏法分离,只有B中水和四氯化碳分层,可选分液漏斗进行分液分离,
10. 下列变化或做法主要形成胶体的是()
A. 瀑雨冲刷泥土形成的山洪
B.微量二氧化硫气体泄露到空气中
C.少量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
D.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参考答案:
C

11. 将一支盛满氯气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当日光照射相当长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最后剩余的气体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
A、 B、 C、 D、
参考答案:
C

12. 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①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②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③两烧杯中溶液的c(H+)均减小
④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
⑤甲中SO42-向Zn片移动,H+向Cu片移动
⑥乙中电流从Cu片流向Zn片
⑦甲乙两烧杯中Cu片的质量均不变
A. ①②③
B. ③⑤⑦
C. ④⑤⑥
D. ②③④⑤⑦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甲中形成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失电子,铜作正极,H+在铜极上得电子,生成H2,总反应式为:Zn+H2SO4=ZnSO4+H2↑.乙装置中只是锌片与稀硫酸间发生了置换反应:Zn+H2SO4=ZnSO4+H2↑,以此解答该题.
解:①甲中形成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失电子,铜作正极,H+在铜极上得电子,生成
H2,所以甲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故错误;
②乙没有形成原电池反应,故错误;
③两烧杯中的氢离子发生反应,浓度减少,故正确;
④甲能形成原电池,乙不能构成原电池,所以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快,故错误;
⑤甲为原电池,锌为负极,铜为正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一定,故正确;
⑥乙没有形成原电池,没有电流产生,故错误;
⑦铜与氢离子不反应,质量不变,故正确.
故选B.
13. 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
A. 原子数
B. 分子数
C. 体积
D. 物质的量
参考答案:
A

14. 有A、B、C、D四种物质,已知它们能发生下列变化:
①A2++B===B2++A②A2++C===C2++A③B2++C===C2++B④C2++D===D2++C
由此可推知,各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①氧化性:A2+>B2+>C2+>D2+②氧化性:D2+>C2+>B2+>A2+
③还原性:A>B>C>D ④还原性:D>C>B>A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参考答案:
D
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

①A2++B=B2++A,反应中A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A,B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B2+,则氧化性A2+>B2+,还原性B>A;②A2++C=C2++A,反应中A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A,C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C2+,则氧化性A2+>C2+;还原性C>A;③B2++C=C2++B,反应中B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B,C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C2+,则氧化性B2+>C2+;还原性C>B;④C2++D=D2++C,反应中C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C,D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D2+,得到氧化性C2+>D2+;还原D>C。

综上所述氧化性强弱顺序:A2+>B2+>C2+>
D2+;还原性强弱顺序:D>C>B>A,①④正确。

故选D。

点睛:比较氧化性、还原性的题型,判断依据为“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还原剂
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

先标出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变化,然后分析判断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最后利用规律分析判断。

15. 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L层上的电子数为奇数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C. I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II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D.同周期金属元紫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参考答案:
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5分)已知非金属单质硫(S)是淡黄色固体粉末,难溶于水。

为了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分液漏斗中盛装的试剂是,烧瓶中加入的试剂是。

(2)虚线框内的实验装置图,所加试剂为,说明装置的作用。

(3)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选填下列所给试剂的代码),实验现象
为,
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A.Na2S溶液 B.Na2SO3溶液 C.Na2SO4溶液
(4)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简要分析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原因。

(5)还有哪些事实能够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试举一例)。

(6)装置C中盛放烧碱溶液,目的是吸收反应后剩余的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在该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即在反应中Cl元素的原子既能获得电子也能失去电子,能否说氯元素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简述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3)A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Na2S+Cl2=2NaCl+S↓(2分)置换
(4)Cl原子、S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但最外层电子数Cl原子是7,S原子是6,且原子半径Cl<S,因此,在反应中Cl原子比S原子更容易获得电子达稳定结构,故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2分)
(5)HCl的稳定性比H2S的稳定性强或者HClO4的酸性比H2SO4的酸性强。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分)
(6)不能,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以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程度,以及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依据。

非金属性的强弱以它与氢气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或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判断。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分)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已知金属单质A是生产生活中用量最大的金属。

D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F为红褐色固
体。

无色气体甲遇气体丙立即生成红棕色的气体乙。

(图中部分产物和反应的条件略)。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___G__________。

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整个过程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⑤中,若将充满气体乙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内液体占试管总体积
_______________。

(5)某种贫血症患者应补充C物质的阳离子。

含该离子的药片外表包有一层特殊的糖衣,这层糖衣的作用就是保护该离子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为检验长期放置的药片已经失效,将药片去除糖衣后研碎,取少量研碎的药片放入烧杯中,加适量的蒸馏水,然后滴加数滴__________溶液,溶液显__________色,表明该药片已失效。

参考答案:
18.
(5分)研究表明,在一定温度和压强条件下,2 mol H2(g) 和1 mol O2(g) 完全化合生成2 mol H2O(g) 所放出的热量;①与在相同条件下2 mol H2O(g) 完全分解为2 mol H2(g) 和1 mol O2(g) 所吸收的热量在数值上相等;②是相同条件下1 mol H2(g) 和0.5 mol O2(g) 完全化合生成1 mol H2O(g)所放出热量的2倍;③比在相同条件下2 mol H2(g) 和1 mol O2(g) 完全化合生成2 mol H2O(l) 所放出的热量少。

由此,你可得出哪些结论?
参考答案:
①一个化学反应其正、逆反应的能量变化,在数值上相等,吸收与放出相反;
②一个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量与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有关(成正比例)
③一个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量与其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固、液、气)有关。

19. (14分)有一种工业废水,已知其中含有大量的FeSO4,少量的Ag+和Na+,以及部分污泥。

试设计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法以回收金属银、硫酸亚铁。

分步列出实验步骤,并说明每一步骤的目的(不必写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1)过滤除去污泥,
(2)滤液中加入过量铁粉,使Ag+还原为金属银,
(3)过滤,将Ag和过量铁粉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4)将混有铁粉的Ag用稀硫酸处理,使Fe溶解,
(5)过滤,分离出银,
(6)将第(3)和(5)步的滤液合并,蒸发浓缩,冷却,使硫酸亚铁结晶析出,
(7)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晶体,Na+留在母液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