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诗句赏析题》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运用了对照的修辞手法。颈联的荒凉之景与首、颔联所 描述的强盛之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战后岐阳城的荒凉 、冷寂。
【典题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 ①武均州: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 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 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 扫。
)
A.首句写吴中健儿驾驭龙舟,在水面飞驶竞渡的壮观场面。着一“竞”
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 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
B.“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句描写姑娘们拾翠、游人踏
青、乐而忘返的情景。“芳洲”“秀野”使人想见郊野草木竞秀、春光明媚 的诱人景色。
C.词的上片四句着重写人事,句句写景,句句写人,景中有人,人为
②尾联以景结情,朝陵使去往西京的路上将开满美丽的梨花,以 景结尾,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体现了诗人心中的喜悦,令 人回味无穷。
高分技法1:三步骤,通杀诗句赏析题
【课堂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9 分)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注]
[宋]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16.颈联“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历 来为人们所称道,请对其加以赏析。(6分)
①使用了叠词。“猎猎”形容风吹的声音,“潇潇”形容 水流声,渲染了伤感悲凉的气氛;
②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抒情手法。通过对北风呼啸,胡笳悲 鸣,渭水潇潇,尸横遍野的景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因国家遭 遇困难的悲愤与对战乱中死去的战士们的同情;
C.“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两句,词人流露出对宦游的厌倦, 用自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
D.“翠色和烟老”,写诗人想象自己回归故里,在草色与炊烟 中慢慢老去。
苏幕遮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②年最少。窣地春袍,嫩 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 色和烟老。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②年最少。 窣地春袍③,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②庾
郎,指南朝的庾信,他才情横溢,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梁东宫讲 读”。③窣地,拂地;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级官员穿的青色章服。
【注】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岁次乙卯,退居 故乡吴兴的张先度过了他人生的第八十六个寒食节,写下了 这首词。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注]
[宋]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2.“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一句以写景工绝称, 请简要赏析。 (6 分)
答: ①动静结合。时已深夜,万籁俱寂,无数柳絮却从空中飘过, 不留一丝倩影,动静结合,令人玩味;
②寓情于景。词人通过描写月色清明、杨花飞舞的夜景,表 达了恬淡而又舒畅的心情。
【课后巩固】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苏幕遮 梅尧臣①
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诗句赏析题
[命题规律] 1.最近两年高考诗歌鉴赏的题型由选择题和主观题组成,题型、题量、分 值近两年相对稳定,选材稳定,三年全国卷高考试题中唐、宋诗歌占了全部。 2.古代诗词鉴赏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考查是诗词鉴赏中命 题的重点,尤其是对思想情感的考查每年都会涉及,因此在依据考纲考点备考的 过程中,首先要读懂内容,读懂情感。 3.比较鉴赏题,既在选择题中考查,如 2018 年全国卷Ⅰ、全国卷Ⅲ,也在 主观题中考查,如 2019 年全国卷Ⅲ,2020 全国三套试卷均未涉及。但这一点在 备考中也应适当重视。 古代诗歌鉴赏是必考内容,2021 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命题题型、题量、分 值应该和 2020 年高考一致。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 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 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赦令 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 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2)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①尾联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 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前往西京祭扫,表 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
③衬托:春草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宦游少年的春风得意。
(2)这首词是怎样表达词人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
①寓情于景:通过对雨后春草萋萋,万物澄净,蓬勃生机的春景描写, 表达了初入仕途的年轻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风采;通过暮春的衰败 之景,体现了词人倦于宦游、春末思归的苦闷情绪。
②对比:将初春之草的生机逼人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形成强烈对比, 暗含伤春之意。
苏幕遮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②年最少。窣地春袍,嫩 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 色和烟老。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前四句表现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 场作铺垫。
B.“窣地春袍”,指拂地的青色章服,这里用来表现宦游少年 的风采。
这首诗的某一联广受后人称道, 请你结合诗句进行简要赏析。 诗歌某一联是怎样表现诗人情感的?
表达技能 情感观点
【原题重现】 岐阳三首(其三)① 元好问
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机上看。 禹贡②土田推陆海③,汉家封徼④尽天山。
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 三十六峰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
【注】①本诗作于汴京沦陷前夕。公元1231年正月,蒙古军围岐阳,四月破 城。②禹贡:《尚书》中的一篇,记述了我国上古的疆域。③陆海:指地势 低平、物产丰饶的地区,古代以陕西为“天下陆海之地”。④徼:边疆、边 界。
景乐。通过热闹的场景,描写春光的美好和游人的欢乐,以此反衬词人内 心的孤独寂寞。
D.“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句中“暝"字,突出远山色彩的暗 淡,衬托出游人去后、夜幕降临的情景。“静”字,渲染出笙歌已放、池院 寂寥无人的气氛。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注]
[宋]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典题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 ①武均州: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 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 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 扫。
)
A.首句写吴中健儿驾驭龙舟,在水面飞驶竞渡的壮观场面。着一“竞”
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 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
B.“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句描写姑娘们拾翠、游人踏
青、乐而忘返的情景。“芳洲”“秀野”使人想见郊野草木竞秀、春光明媚 的诱人景色。
C.词的上片四句着重写人事,句句写景,句句写人,景中有人,人为
②尾联以景结情,朝陵使去往西京的路上将开满美丽的梨花,以 景结尾,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体现了诗人心中的喜悦,令 人回味无穷。
高分技法1:三步骤,通杀诗句赏析题
【课堂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9 分)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注]
[宋]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16.颈联“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历 来为人们所称道,请对其加以赏析。(6分)
①使用了叠词。“猎猎”形容风吹的声音,“潇潇”形容 水流声,渲染了伤感悲凉的气氛;
②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抒情手法。通过对北风呼啸,胡笳悲 鸣,渭水潇潇,尸横遍野的景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因国家遭 遇困难的悲愤与对战乱中死去的战士们的同情;
C.“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两句,词人流露出对宦游的厌倦, 用自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
D.“翠色和烟老”,写诗人想象自己回归故里,在草色与炊烟 中慢慢老去。
苏幕遮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②年最少。窣地春袍,嫩 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 色和烟老。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②年最少。 窣地春袍③,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②庾
郎,指南朝的庾信,他才情横溢,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梁东宫讲 读”。③窣地,拂地;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级官员穿的青色章服。
【注】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岁次乙卯,退居 故乡吴兴的张先度过了他人生的第八十六个寒食节,写下了 这首词。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注]
[宋]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2.“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一句以写景工绝称, 请简要赏析。 (6 分)
答: ①动静结合。时已深夜,万籁俱寂,无数柳絮却从空中飘过, 不留一丝倩影,动静结合,令人玩味;
②寓情于景。词人通过描写月色清明、杨花飞舞的夜景,表 达了恬淡而又舒畅的心情。
【课后巩固】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苏幕遮 梅尧臣①
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诗句赏析题
[命题规律] 1.最近两年高考诗歌鉴赏的题型由选择题和主观题组成,题型、题量、分 值近两年相对稳定,选材稳定,三年全国卷高考试题中唐、宋诗歌占了全部。 2.古代诗词鉴赏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考查是诗词鉴赏中命 题的重点,尤其是对思想情感的考查每年都会涉及,因此在依据考纲考点备考的 过程中,首先要读懂内容,读懂情感。 3.比较鉴赏题,既在选择题中考查,如 2018 年全国卷Ⅰ、全国卷Ⅲ,也在 主观题中考查,如 2019 年全国卷Ⅲ,2020 全国三套试卷均未涉及。但这一点在 备考中也应适当重视。 古代诗歌鉴赏是必考内容,2021 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命题题型、题量、分 值应该和 2020 年高考一致。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 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 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赦令 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 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2)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①尾联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 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前往西京祭扫,表 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
③衬托:春草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宦游少年的春风得意。
(2)这首词是怎样表达词人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
①寓情于景:通过对雨后春草萋萋,万物澄净,蓬勃生机的春景描写, 表达了初入仕途的年轻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风采;通过暮春的衰败 之景,体现了词人倦于宦游、春末思归的苦闷情绪。
②对比:将初春之草的生机逼人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形成强烈对比, 暗含伤春之意。
苏幕遮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②年最少。窣地春袍,嫩 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 色和烟老。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前四句表现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 场作铺垫。
B.“窣地春袍”,指拂地的青色章服,这里用来表现宦游少年 的风采。
这首诗的某一联广受后人称道, 请你结合诗句进行简要赏析。 诗歌某一联是怎样表现诗人情感的?
表达技能 情感观点
【原题重现】 岐阳三首(其三)① 元好问
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机上看。 禹贡②土田推陆海③,汉家封徼④尽天山。
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 三十六峰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
【注】①本诗作于汴京沦陷前夕。公元1231年正月,蒙古军围岐阳,四月破 城。②禹贡:《尚书》中的一篇,记述了我国上古的疆域。③陆海:指地势 低平、物产丰饶的地区,古代以陕西为“天下陆海之地”。④徼:边疆、边 界。
景乐。通过热闹的场景,描写春光的美好和游人的欢乐,以此反衬词人内 心的孤独寂寞。
D.“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句中“暝"字,突出远山色彩的暗 淡,衬托出游人去后、夜幕降临的情景。“静”字,渲染出笙歌已放、池院 寂寥无人的气氛。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注]
[宋]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