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片段教学 -完整获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识“压、乱、垂”三个生字,正确书写“压、乱、垂”。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具体感受并想象雷雨前的景象。

3.激发学生观察天气的兴趣,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压、乱、垂”三个生字,正确书写“压、乱、垂”。

难点:能边读边想象,具体感受并想象雷雨前的景象。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板书“雨”)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雨?
预设:小雨、大雨、雷雨、毛毛雨、蒙蒙细雨、和风细雨、狂风暴雨、倾盆大雨……
2.(课件出示雷雨视频,配雷雨声)瞧,这是什么雨?(雷雨)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我看到了乌云、闪电、大雨,我听到了打雷的声音……
师:有雷声,又有闪电,它不是和风细雨,而是……(雷雨)
(板书“雷”)
(拓展:夏天比较闷热,雷雨天气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个人见证了一场雷雨,并将它记录了下来,现在咱们就一起来看看他笔下的雷雨是什么样的?(齐读课题)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课件出示要求)
2.好,现在咱们先请三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待会儿要请你们当当小评委,评评这三个小朋友读得怎么样?(第一个小朋友1-3自然段,第二个小朋友4-6自然段,第三个小朋友7、8自然段。

)(板书:1-3 4-6 7、8)
师:哪位小评委想来评一评?提醒大家,评的时候要先夸夸他,再提建议。

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很好,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不添字、不漏字,如果能带上感情就更好了!
师:(指着黑板板书1-3 4-6 7、8)同学们,你们知道李老师为什么要分
成这三个部分吗?
预设:好,还不清楚是吗?(出示雷雨前、中、后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对应
3个部分,引导思考。

)小朋友们,这边有三张图,你觉得每一张图对应的部分是?(使用白板功能:放大镜(分别放大三幅图),划线)
师:所以,第一部分(1-3)写的是什么时候?
预设:雷雨前(板书:前)
师:第二部分(4-6)呢?(中)第三部分(7、8)呢?(后)
(板书:中、后)
师:是呀,咱们的作者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这样的顺序将这场雷雨记录了下来。

现在咱们一起再回到课文中去,领略作者笔下的雷雨。

(女生读雷雨前,男生读雷雨中,全班读雷雨后)
(三)研读“雷雨前”,随文识字
1.那么,雷雨前,课文中都写了哪些景象呢?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一读1~3自然段,并将你印象最深的景象用横线画出来。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出示1-3自然段)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他印象最深的景象?
预设: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使用白板功能:划线——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
蝉一声也不叫。


(课件出示1段: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师:你能跟大家说说为什么这景象让你印象深刻吗?
预设:因为这里写了乌云又多又厚,还写了周围十分安静,静得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师:咦,这儿老师有个小疑问了,咱们不都说乌云是在天空飘着的吗?为什么不说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飘下来?而是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使用白板功能:圈画——压)
预设:因为满天的乌云说明乌云很多,黑沉沉的说明很重,这样又多又厚,只能用“压”。

(使用白板功能:书写——多、重)
师:瞧,(课件出示动态乌云越来越多的画面)天上的乌云越来越多,天越来越暗,这么多的乌云马上就要……
预设:压下来了。

(课件先让所有的乌云往下压,紧接着出示“压”字)
师:看来从上面加重力就是“压”,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压”,(拼读)那么你们能不能给“压”字找找朋友。

预设:压扁、压碎、压力……
师:是呀,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无形中,好像多了很多压力,此时,就连四周也显得非常的……(安静)你看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使用白板功能:放大镜——叶子、蝉)
师:为什么叶子“一动不动”呢?
预设:很闷热、一丝风也没有。

师:那蝉为什么“一声也不叫”了呢?
预设:害怕、雷雨前的自然现象。

师:既然周围如此安静,是不是只有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还有什么是一动不动,一声不响?
预设:落在花上的蝴蝶一动不动,树上的黄鹂一声也不叫。

师:身处这乌云密布,如此安静的环境中,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闷、难受、喘不过气
师:能把你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2)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是呀,(师生接读):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蝉……周围显得如此安静,但是,雷雨前,一直都这么的安静吗?
预设:不是。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了(出示风吹动图),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出示句子: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你怎么理解这里的“乱摆”?(白板:划线——乱摆)
预设:就是没有规律地摆、胡乱地摆动
师:可见此时的风特别的……
预设:大
师:所以才能令树枝胡乱地摆动。

你们知道吗?在古时候“乱”字是这么写的:上面是只手,下面是个架子,中间是紧紧缠在一起的丝线,你说手能把这团丝线抽出来吗?为什么抽不出来?(因为太乱了。

)是啊,这就是“乱”,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拼读“乱”)。

除了树枝乱摆、乱糟糟的丝线,生活中哪里还可以用到乱?
(出示乱的图片。


预设1:没有整理过的房间乱糟糟的。

预设2:头发没绑好,看起来很乱糟糟的。

(出示微课:感受“垂”字的妙)
微课:这雷雨前的天气可真是变化莫测,刚刚树上的叶子还一动不动,现在
立马刮起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你瞧,还吓得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咦,垂?这儿我能不能用爬呢?
当然不行,爬,一般是指手和脚一齐着地走路,说的是虫类行走,比如:蜗牛在地上爬。

又或者说攀登,比如:爬山。

可是在这儿,蜘蛛如果用爬的话,它就只能沿着网线慢慢爬,而不是像这样垂下来。

显然,用“垂”字才能说明蜘蛛此时逃得快。

那我用掉、落也可以很快呀?为什么不用呢?
咱们来看看这两个小动图,第一个是溜溜球,第二个是落叶。

猜猜看,哪个可以用垂?对了,溜溜球就是垂下来的。

所以你知道“垂”字的意思了吗?就是东西一头挂下来。

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垂”着的?
比如,胸前垂着的红领巾,教室里垂着的窗帘,女生垂着的马尾。

所以,我们不用爬,也不用落,而是说蜘蛛是从网上垂下来逃走啦。

师:原来用“垂”字可以展现蜘蛛逃得又……(快)又……(安全)咱们一起来读读“垂”字。

(指名读,注意翘舌音,分组读,齐读。

)。

师:(采访)老师想来采访几只小蜘蛛。

小蜘蛛,你为什么要逃得这么快呢?(害怕。

)请你来读读。

(指名读,齐读。


(3)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乌云密布,紧接着狂风大作,开始下雨了吗?不,你看,这时天空出现了……(闪电和雷声)
师:哇,电闪雷鸣,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出示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体会越来越……)什么叫越来越亮,越来越响?
预设:闪电一次比一次亮,雷声一次比一次响。

师:你能用你的朗读声体现出来吗?(指名生读)
师:你还能像这样子说说“……越……越……”吗?
(出示小练习:——越——越——)
预设:苹果越来越红……
师:在这儿,咱们能把句子换成“雷声越来越响,闪电越来越亮”吗?(不能)(使用白板功能:拖曳)(拓展: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光速比声速快)
师:是啊,小朋友们,这越来越亮的闪电,肯定吓得小动物们都……这越来越响的雷声也一定吓得小朋友们都……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师: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之前咱们学习的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雷雨前都有哪些景象?
师:(师评价一下小朋友)(课件出示1-3段)在这儿,李老师有一个想法,我想把第3段放在第1段先写,可以吗?
预设:不可以,因为雷雨前,先是乌云密布,接着狂风大作,最后才是电闪雷鸣,这个是按事情发生的顺序写的,不能够改变。

师:是呀,咱们的作者就是按顺序写下来的,看来以后咱们写天气或者其他事物变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发生变化的顺序。

师:现在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前三段。

现在,盖上课本,你们还知道雷雨前都有哪些景象吗?咱们一起来试试。

(出示前三段的填空)
2.(生字词整合)孩子们,在学习课文内容时,咱们认识了许多新朋友,现在老师要请这些新朋友出来见见大家,大家还认识吗?(使用白板功能:聚光灯)
(课件出示生字词,指读。


(四)指导写“压”“乱”“垂”字
1.指导观察“压”“乱”“垂”字。

仔细观察“压”“乱”“垂”,想想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注:“垂”字教学,先猜笔顺,再看笔顺,后唱笔画,最后找朋友。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师范写不让生唱笔画,边写边讲注意点,写
完后才唱笔画。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4.优秀作品展示。

5.读生字“压”“乱”“垂”。

(五)小结
师:是呀,雷雨前的景象咱们已经见识过了,那么雷雨中、雷雨后又会出现什么景象呢?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板书设计
18.雷雨
前(1-3):(三个生字)
中(4-6)
后(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