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生长冗余与补偿:理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承发,1990;张荣和杜国祯,1998;戎郁萍和韩建国,2005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二)补偿的机理•1许良政等,2009
李跃强和盛承发,2004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二)补偿的机理
•1
许良政等,2009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二)补偿的机理
•1
许良政等,2009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秧苗移栽时每株根数 由2l根剪至10根
a1.l990
中国,番茄疏果3次 增产15.3%
杨学芬,1990
一、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产生
(一)植物生长的补偿 • 在虫害等伤害研究中,久已出现“恢复能力”、
“抵抗能力”、“再生能力” 和“耐害性”等 词语。明确使用补偿一词不迟于上世纪20年代。
• 盛承发等和Poston等在1983年分别提出中文“超 越补偿”和英文“overcompensatory response(超 补偿反应)”,这可能是提出超补偿词语的最早时 间。
五、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意义
(二)指导育种
李话和张大勇,1999
五、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意义
(二)指导育种
• 育种学家在半干旱地区以小麦种群产量为目标的 育种实践中已经无意识地选育出竞争能力较弱、 根系较小的小麦品种。
Passioura,1983;张荣和杜国祯,1998;张荣和 张大勇,2000;Gersan et al.2001.
植物的生长冗余与补偿: 理论、方法与意义
生命科学学院 许良政
主要内容
• 一、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产生 • 二、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发展 •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 四、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模式 • 五、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意义
一、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产生
处理
效果
文献
• 可根据农作受害后产量增减的类型.将补偿分为不足补 偿、完全补偿和超(越)补偿三类。
• 超补偿是指虫害等损伤引起增产的类型。
盛承发,1993
一、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产生
(二)植物的生长冗余
• 长期以来,补偿或超越补偿现象引起人们 的极大兴趣和困惑。
• 盛承发,1990年提出生长冗余 (growth tediousness)概念。
五、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意义
(三)指导株型设计
五、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意义
(四)指导农作物栽培 • 新疆的“矮、密、早”种植模式就是将绿洲特殊
的光、热、水分资源与棉花冗余习性巧妙耦合的 典范。
李鲁华等,2006.
五、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意义
(四)指导农作物栽培
Richards,1991; Walker,1992;Tilman,1994,1996; 张荣等,2003;戎郁萍和韩建国,2005
五、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意义
(二)指导育种
• 育种学家在半干旱地区以小麦种群产量为目标的 育种实践中已经无意识地选育出竞争能力较弱、 根系较小而减少根系冗余的作物(小麦)品种。
(二)补偿概念的发展
植物生理学范围内对超补偿的定义:昆 虫取食植物,在一定条件下,不仅不会 危害其生长发育,相反,最终还会促进 其生长和发育。适度伤害有益。
李跃强和盛承发,1996,1997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一)冗余的机理 • 增强个体的竞争力 • 维护种群的稳定性 • 使个体、种群及群落的惰性即稳定性增加
Passioura,1983;李话和张大勇,1999;张荣和 杜国祯,1998;张荣和张大勇,2000;Gersan
et al.2001.
• 削减根系冗余宜成为干旱、半干旱区籽实作物育 种的主要方向。
Hall,1990; Gersan et al.2001;Rosenfeld,2002; 张荣等,2003
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i?ct=50331=%B 0%CB%BF%A5%CD%BC%CD%BC%C6%AC&cl=2&cm=1&sc=0&lm=1&pn=9&rn=1&di=7512512520&ln=2000&fr=ala2#pn21
Walker, 1992,1995 张大勇等, 1995 赵发清等,
1996 张荣等,
1996
二、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发展
(一)生长冗余概念的发展
• 冗余概念和理论的其它进展(续)
主要内容
研究者
生长冗余具有重复多拷贝性及容量可调节性 李跃强和盛
两个特点
承发,1997
生长冗余、组分冗余、内禀冗余
植物体内同化产物运集中心的变化,昆虫取食植物叶 片或其它器官后,一些新生的重建组织或替代组织常 为植物体内的代谢中心 或运集中心。
植物生长发育的变化,叶片更加坚韧,机械强度提高,从 而可防止再次受到昆虫的侵袭。Ingrain等用大豆去叶模 拟昆虫咬食叶片试验,结果其单叶面积增大,叶片比重也 增加昆虫取食可以引起植物冠层结构内部,如叶片的着生 位置和伸展角度发生变化。 内源激素的变化,昆虫取食植物会影响植物体内的激素 平衡。到目前为止,只看到有关细胞分裂素的报道较多。
(三)补偿的影响因素
• 补偿生长的方式还可能与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放牧史、 植物地下生物量、土壤养分变化等因素有关
马红彬和谢应忠,2008
四、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模式
根补偿机理的研究模式植物——玉米
1955年,片 山等将只留 1条种子根 的农林61号 小麦培育到 普通植株6070%的大小, 并正常成熟。
美国,堪萨斯(Kansas) 秋牧、春牧分别增 Shelton,1888
州冬小麦上牧牛
产0.4% 和2.3%
加拿大,将麦类6品种 3年共割36次,拔 Poysa,1985
于拔节初和拔节中期 节初割叶均增产6
分别割叶
% ,最大增产79 %
印度,将IR50水稻 增产17.1 ~19.3 % Ramasamy,et
(二)补偿的机理
•1
许良政等,2009
三、植 物生长 冗余和 补偿的 机理
(二) 补偿的 机理
许良政等,2009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二)补偿的机理
•1
马守臣等,2006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二)补偿的机理
•1
李跃强和盛承发,2004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二)补偿的机理
李春俭等,2010
四、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模式
根补偿机理研究的模式植物培养——限根、切根
许良政等,2009
五、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意义
(一)促进基础研究
• 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胁迫环境下植物的进化、 农业生产中的高产与稳定性的关系等现代生态学 研究的热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 如:放牧优化假说(Grazing optimum hypothesis)的提出.
• 生长冗余是超越补偿作用的根本原因。
盛承发,1990
二、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发展
(一)生长冗余概念的发展
• 冗余(Redundancy) 的概念来源于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 性理论。
• Donald把农作物利用资源的器官的过度生长定义为生长 冗余。
Donald CM.1968. The breeding of crop ideotype.Euphytica,17 :385~403
——《生长的冗余——作物对于虫害 超越补偿作用的一种解释》
应用生态学报,1990,1(1):26-30
一、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产生
• 生长冗余:植物在株高、叶面积、分枝或 分蘖数、繁殖器官数量、生育期长度及生 物产量对经济产量的比例等方面常存在大 量冗余。这种冗余随着辅助能量输入的增 加而增大。生长冗余本是生物适应波动环 境的一种生态对策,以便增大稳定性,减 小绝种的风险。
(三)指导株型设计
五、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意义
(三)指导株型设计
陈温福精心培育直穗水稻
超级稻之父:陈温福 ——工程院院士
沈阳农大水稻所长
籼粳稻杂交新株型创造 与超高产育种研究 及其应用
2002年度国家科学 技术进步二等奖
五、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意义
(三)指导株型设计
高等植物株型形成 的分子基础 完成单位: 中科 院遗传与发育所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李家 洋 钱前 王永红 付 志明 刘新仿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 等奖,获奖时间: 2005
李跃强和盛承发,2004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二)补偿的机理
以棉花为试验材料, 研究其对模拟花蕾被 害的超补偿的部分生 理学机制。
棉花对棉铃虫为害超补偿作用 的生理机制
李跃强等,2003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二)补偿的机理
光合作用的变化,大豆和玉米上植物在丢失叶片后剩 余叶片的光合作用增强。
张荣和杜国祯,1998
二、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发展
(一)生长冗余概念的发展
韩明春等,2005
二、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发展
(一)生长冗余概念的发展
水稻最佳冗 余度的理论 值: 籼稻15.81 %、 粳稻23.69 %、 籼型杂交稻 12.63 %、 粳型杂交稻
23.74 %.
韩明春等,2005
• 如植株高度、大而多的叶片、庞大的根系、无效分蘖、 分枝以及群落中非目标植物种等对作物籽实生产都有可 能构成冗余。
张 荣等,2003
二、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发展
(二)补偿概念的发展
等补偿性生长、欠补偿性生 长、超补偿性生长(轻牧, 新麦草草地)
戎郁萍和 韩建国,2005
二、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发展
• 奥德姆(美,Odum)指出,冗余是指一种以上的物种或 成分具有执行某种特定功能的能力,即指一个物种或成 分的失效不会造成系统功能的失效,不会对整个系统的 功能和结构造成很大的影响,但当系统受到干扰时,冗余 的功能组分发挥作用使系统保持稳定。
Odum EP. 1983. Basic Ecology.
张荣和杜国 祯,1998
冗余度(Redundancy degree)
党承林和王 崇云,1999
层次冗余、物种冗余、生长冗余、基因冗余 韩明春等,
最佳生长冗余度假说
2005
二、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发展
(一)生长冗余概 念的发展
张荣和杜国祯,1998
二、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发展
(一)生长冗 余概念的发 展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三)补偿的影响因素
安渊等,2001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三)补偿的影响因素 • 补偿生长的方式主要受降雨量和采食率决定
安渊等,2001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三)补偿的影响因素 • 补偿生长的方式受处理程度和生境影响
任明迅等,2001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二、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发展
(一)生长冗余概念的发展
• 冗余是指这样的生命实体,由于其存在,导致了生物个体、 种群或群落乃至生态系统的对人类有益的总体输出功能 降低,冗余可发生在植物不同的生命水平,诸如细胞、器 官、组织、个体、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等水平都可 发生冗余现象。剔除这部分“多余”生命实体,个体、 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输出功能就会得到加强,我们 把这样的生命实体叫做冗余。
二、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发展
(一)生长冗余概念的发展
• 冗余概念和理论的其它进展
主要内容
研究者
冗余假说(Redundancy hypothesis)
冗余与个体与群体及资源竞争中的个体利益 有关。 冗余是指任意层次生命系统偏离人类获取 最大利益功能定态的扩展行为。 冗余是指对目标产量输出构成影响的各种水 平的生物有机体过多或过于庞大的部分。
盛承发,1993
一、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产生
(一)植物生长的补偿
• 补偿(compensation),即因子补偿.是复杂系统对环 境因子改变的一种反作用,借以维持系统自身的稳定性。
• 在生命系统中,补偿是生物对生态因子波动的一种适应 性 。生命系统由此吸收和概括环境信息,增加有序性。
• 补偿性反应可以发生在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水平, 但 “补偿” 的完整意义是指在繁殖水平即子代的数量和 质量上的适应性,亦即生存对策。
冗余概念和理论的其它进展续主要内容研究者生长冗余具有重复多拷贝性及容量可调节性两个特点承发1997生长冗余组分冗余内禀冗余祯1998冗余度redundancydegree崇云1999层次冗余物种冗余生长冗余基因冗余最佳生长冗余度假说韩明春等2005一生长冗余概念的发展一生长冗余概念的发一生长冗余概念的发展韩明春等2005一生长冗余概念的发展韩明春等2005水稻最佳冗余度的理论籼型杂交稻1263粳型杂交稻2374冗余是指这样的生命实体冗余是指这样的生命实体由于其存在由于其存在导致了生物个体导致了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乃至生态系统的对人类有益的总体输出功能种群或群落乃至生态系统的对人类有益的总体输出功能降低降低冗余可发生在植物不同的生命水平冗余可发生在植物不同的生命水平诸如细胞器诸如细胞器官组织个体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等水平都可官组织个体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等水平都可发生冗余现象
• 削减根系冗余宜成为干旱、半干旱区籽实作物育 种的主要方向。
Hall,1990; Gersan et al.2001;Rosenfeld,2002; 张荣等,2003
五、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意义
(三) 指导 株型 设计
五、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意义
(三) 指导 株型 设计
五、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意义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二)补偿的机理•1许良政等,2009
李跃强和盛承发,2004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二)补偿的机理
•1
许良政等,2009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二)补偿的机理
•1
许良政等,2009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秧苗移栽时每株根数 由2l根剪至10根
a1.l990
中国,番茄疏果3次 增产15.3%
杨学芬,1990
一、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产生
(一)植物生长的补偿 • 在虫害等伤害研究中,久已出现“恢复能力”、
“抵抗能力”、“再生能力” 和“耐害性”等 词语。明确使用补偿一词不迟于上世纪20年代。
• 盛承发等和Poston等在1983年分别提出中文“超 越补偿”和英文“overcompensatory response(超 补偿反应)”,这可能是提出超补偿词语的最早时 间。
五、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意义
(二)指导育种
李话和张大勇,1999
五、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意义
(二)指导育种
• 育种学家在半干旱地区以小麦种群产量为目标的 育种实践中已经无意识地选育出竞争能力较弱、 根系较小的小麦品种。
Passioura,1983;张荣和杜国祯,1998;张荣和 张大勇,2000;Gersan et al.2001.
植物的生长冗余与补偿: 理论、方法与意义
生命科学学院 许良政
主要内容
• 一、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产生 • 二、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发展 •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 四、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模式 • 五、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意义
一、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产生
处理
效果
文献
• 可根据农作受害后产量增减的类型.将补偿分为不足补 偿、完全补偿和超(越)补偿三类。
• 超补偿是指虫害等损伤引起增产的类型。
盛承发,1993
一、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产生
(二)植物的生长冗余
• 长期以来,补偿或超越补偿现象引起人们 的极大兴趣和困惑。
• 盛承发,1990年提出生长冗余 (growth tediousness)概念。
五、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意义
(三)指导株型设计
五、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意义
(四)指导农作物栽培 • 新疆的“矮、密、早”种植模式就是将绿洲特殊
的光、热、水分资源与棉花冗余习性巧妙耦合的 典范。
李鲁华等,2006.
五、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意义
(四)指导农作物栽培
Richards,1991; Walker,1992;Tilman,1994,1996; 张荣等,2003;戎郁萍和韩建国,2005
五、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意义
(二)指导育种
• 育种学家在半干旱地区以小麦种群产量为目标的 育种实践中已经无意识地选育出竞争能力较弱、 根系较小而减少根系冗余的作物(小麦)品种。
(二)补偿概念的发展
植物生理学范围内对超补偿的定义:昆 虫取食植物,在一定条件下,不仅不会 危害其生长发育,相反,最终还会促进 其生长和发育。适度伤害有益。
李跃强和盛承发,1996,1997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一)冗余的机理 • 增强个体的竞争力 • 维护种群的稳定性 • 使个体、种群及群落的惰性即稳定性增加
Passioura,1983;李话和张大勇,1999;张荣和 杜国祯,1998;张荣和张大勇,2000;Gersan
et al.2001.
• 削减根系冗余宜成为干旱、半干旱区籽实作物育 种的主要方向。
Hall,1990; Gersan et al.2001;Rosenfeld,2002; 张荣等,2003
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i?ct=50331=%B 0%CB%BF%A5%CD%BC%CD%BC%C6%AC&cl=2&cm=1&sc=0&lm=1&pn=9&rn=1&di=7512512520&ln=2000&fr=ala2#pn21
Walker, 1992,1995 张大勇等, 1995 赵发清等,
1996 张荣等,
1996
二、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发展
(一)生长冗余概念的发展
• 冗余概念和理论的其它进展(续)
主要内容
研究者
生长冗余具有重复多拷贝性及容量可调节性 李跃强和盛
两个特点
承发,1997
生长冗余、组分冗余、内禀冗余
植物体内同化产物运集中心的变化,昆虫取食植物叶 片或其它器官后,一些新生的重建组织或替代组织常 为植物体内的代谢中心 或运集中心。
植物生长发育的变化,叶片更加坚韧,机械强度提高,从 而可防止再次受到昆虫的侵袭。Ingrain等用大豆去叶模 拟昆虫咬食叶片试验,结果其单叶面积增大,叶片比重也 增加昆虫取食可以引起植物冠层结构内部,如叶片的着生 位置和伸展角度发生变化。 内源激素的变化,昆虫取食植物会影响植物体内的激素 平衡。到目前为止,只看到有关细胞分裂素的报道较多。
(三)补偿的影响因素
• 补偿生长的方式还可能与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放牧史、 植物地下生物量、土壤养分变化等因素有关
马红彬和谢应忠,2008
四、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模式
根补偿机理的研究模式植物——玉米
1955年,片 山等将只留 1条种子根 的农林61号 小麦培育到 普通植株6070%的大小, 并正常成熟。
美国,堪萨斯(Kansas) 秋牧、春牧分别增 Shelton,1888
州冬小麦上牧牛
产0.4% 和2.3%
加拿大,将麦类6品种 3年共割36次,拔 Poysa,1985
于拔节初和拔节中期 节初割叶均增产6
分别割叶
% ,最大增产79 %
印度,将IR50水稻 增产17.1 ~19.3 % Ramasamy,et
(二)补偿的机理
•1
许良政等,2009
三、植 物生长 冗余和 补偿的 机理
(二) 补偿的 机理
许良政等,2009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二)补偿的机理
•1
马守臣等,2006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二)补偿的机理
•1
李跃强和盛承发,2004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二)补偿的机理
李春俭等,2010
四、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模式
根补偿机理研究的模式植物培养——限根、切根
许良政等,2009
五、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意义
(一)促进基础研究
• 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胁迫环境下植物的进化、 农业生产中的高产与稳定性的关系等现代生态学 研究的热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 如:放牧优化假说(Grazing optimum hypothesis)的提出.
• 生长冗余是超越补偿作用的根本原因。
盛承发,1990
二、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发展
(一)生长冗余概念的发展
• 冗余(Redundancy) 的概念来源于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 性理论。
• Donald把农作物利用资源的器官的过度生长定义为生长 冗余。
Donald CM.1968. The breeding of crop ideotype.Euphytica,17 :385~403
——《生长的冗余——作物对于虫害 超越补偿作用的一种解释》
应用生态学报,1990,1(1):26-30
一、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产生
• 生长冗余:植物在株高、叶面积、分枝或 分蘖数、繁殖器官数量、生育期长度及生 物产量对经济产量的比例等方面常存在大 量冗余。这种冗余随着辅助能量输入的增 加而增大。生长冗余本是生物适应波动环 境的一种生态对策,以便增大稳定性,减 小绝种的风险。
(三)指导株型设计
五、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意义
(三)指导株型设计
陈温福精心培育直穗水稻
超级稻之父:陈温福 ——工程院院士
沈阳农大水稻所长
籼粳稻杂交新株型创造 与超高产育种研究 及其应用
2002年度国家科学 技术进步二等奖
五、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意义
(三)指导株型设计
高等植物株型形成 的分子基础 完成单位: 中科 院遗传与发育所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李家 洋 钱前 王永红 付 志明 刘新仿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 等奖,获奖时间: 2005
李跃强和盛承发,2004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二)补偿的机理
以棉花为试验材料, 研究其对模拟花蕾被 害的超补偿的部分生 理学机制。
棉花对棉铃虫为害超补偿作用 的生理机制
李跃强等,2003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二)补偿的机理
光合作用的变化,大豆和玉米上植物在丢失叶片后剩 余叶片的光合作用增强。
张荣和杜国祯,1998
二、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发展
(一)生长冗余概念的发展
韩明春等,2005
二、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发展
(一)生长冗余概念的发展
水稻最佳冗 余度的理论 值: 籼稻15.81 %、 粳稻23.69 %、 籼型杂交稻 12.63 %、 粳型杂交稻
23.74 %.
韩明春等,2005
• 如植株高度、大而多的叶片、庞大的根系、无效分蘖、 分枝以及群落中非目标植物种等对作物籽实生产都有可 能构成冗余。
张 荣等,2003
二、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发展
(二)补偿概念的发展
等补偿性生长、欠补偿性生 长、超补偿性生长(轻牧, 新麦草草地)
戎郁萍和 韩建国,2005
二、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发展
• 奥德姆(美,Odum)指出,冗余是指一种以上的物种或 成分具有执行某种特定功能的能力,即指一个物种或成 分的失效不会造成系统功能的失效,不会对整个系统的 功能和结构造成很大的影响,但当系统受到干扰时,冗余 的功能组分发挥作用使系统保持稳定。
Odum EP. 1983. Basic Ecology.
张荣和杜国 祯,1998
冗余度(Redundancy degree)
党承林和王 崇云,1999
层次冗余、物种冗余、生长冗余、基因冗余 韩明春等,
最佳生长冗余度假说
2005
二、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发展
(一)生长冗余概 念的发展
张荣和杜国祯,1998
二、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发展
(一)生长冗 余概念的发 展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三)补偿的影响因素
安渊等,2001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三)补偿的影响因素 • 补偿生长的方式主要受降雨量和采食率决定
安渊等,2001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三)补偿的影响因素 • 补偿生长的方式受处理程度和生境影响
任明迅等,2001
三、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机理
二、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发展
(一)生长冗余概念的发展
• 冗余是指这样的生命实体,由于其存在,导致了生物个体、 种群或群落乃至生态系统的对人类有益的总体输出功能 降低,冗余可发生在植物不同的生命水平,诸如细胞、器 官、组织、个体、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等水平都可 发生冗余现象。剔除这部分“多余”生命实体,个体、 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输出功能就会得到加强,我们 把这样的生命实体叫做冗余。
二、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发展
(一)生长冗余概念的发展
• 冗余概念和理论的其它进展
主要内容
研究者
冗余假说(Redundancy hypothesis)
冗余与个体与群体及资源竞争中的个体利益 有关。 冗余是指任意层次生命系统偏离人类获取 最大利益功能定态的扩展行为。 冗余是指对目标产量输出构成影响的各种水 平的生物有机体过多或过于庞大的部分。
盛承发,1993
一、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概念的产生
(一)植物生长的补偿
• 补偿(compensation),即因子补偿.是复杂系统对环 境因子改变的一种反作用,借以维持系统自身的稳定性。
• 在生命系统中,补偿是生物对生态因子波动的一种适应 性 。生命系统由此吸收和概括环境信息,增加有序性。
• 补偿性反应可以发生在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水平, 但 “补偿” 的完整意义是指在繁殖水平即子代的数量和 质量上的适应性,亦即生存对策。
冗余概念和理论的其它进展续主要内容研究者生长冗余具有重复多拷贝性及容量可调节性两个特点承发1997生长冗余组分冗余内禀冗余祯1998冗余度redundancydegree崇云1999层次冗余物种冗余生长冗余基因冗余最佳生长冗余度假说韩明春等2005一生长冗余概念的发展一生长冗余概念的发一生长冗余概念的发展韩明春等2005一生长冗余概念的发展韩明春等2005水稻最佳冗余度的理论籼型杂交稻1263粳型杂交稻2374冗余是指这样的生命实体冗余是指这样的生命实体由于其存在由于其存在导致了生物个体导致了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乃至生态系统的对人类有益的总体输出功能种群或群落乃至生态系统的对人类有益的总体输出功能降低降低冗余可发生在植物不同的生命水平冗余可发生在植物不同的生命水平诸如细胞器诸如细胞器官组织个体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等水平都可官组织个体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等水平都可发生冗余现象
• 削减根系冗余宜成为干旱、半干旱区籽实作物育 种的主要方向。
Hall,1990; Gersan et al.2001;Rosenfeld,2002; 张荣等,2003
五、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意义
(三) 指导 株型 设计
五、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意义
(三) 指导 株型 设计
五、植物生长冗余和补偿的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