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亚热带温带放牧人工草地的退化演替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亚热带温带放牧人工草地的退化演替及其对策*
耿文诚
(云南省种羊场寻甸 655204)
提要放牧人工草地退化演替分为利用不足引起生态恢复演替和利用过度引起群落演替转向原生演替的某一阶段两种。

利用不足上繁草占优势,利用过度下繁草占优势。

利用不足应重牧,利用过度则补播封育。

若丰草季牧草严重过剩应有计划的封育一部分草地刈割制作青贮或调制干草。

对被不可食杂草侵占的草地应彻底清除杂草后重建。

施肥和除杂是防止草地退化的常规手段。

关键词人工草地退化演替利用改良
放牧人工草地退化在我国南方已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而且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家畜放牧系统中,引起草地退化的最关键因素是利用,草地合理利用是保证放牧系统高产、稳产、高效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与利用相结合的草地改良更经济有效。

1人工草地演替机理
人工草地植物群落是按人的意志建成的。

演替在人工草地放牧系统中,人占据最主要的位置,没有人的干预或是不合理干预都将造成系统退化——家畜生产性能下降,系统效益降低,成为一个衰老系统。

造成系统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草地退化,草地退化主要体现为草地中植物群落的演替。

人工草地退化演替属动物性演替和人为演替,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因利用不足引起的生态恢复演替(次生演替)和利用过度引起群落的演替转向原生演替的某一阶段[1]。

与天然草地一样,人工草地退化表现为原来的建群种和优势种逐渐减少或衰退,而另一些原来次要的植物增加,最后由大量非原有的侵入种成为优势植物[2];但人工草地植物群落是在破坏原有植物群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顶极群落为偏途顶极群落[3]。

稳定的顶极群落具有植物多样性,但在人工草地中,除目的植物外不希望有其它植物侵入,目的植物之外的植物均视为杂草,在草地管理中将被清除,过度利用又使多样性减少[4],这就更加减少了植物的多样性,因此人工草地系统极其脆弱。

放牧在人工草地演替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放牧过度或不足都将导致草地退化,合理的利用强度可导致一个亚顶极,既在主要演替中放牧可使草地植被停留在演替系列中的一个阶段[3],这个亚顶极群落就是我们所企望的优良人工草地群落。

利用不足,人工草地进行生态恢复演替,最终成为一个稳定的天然草地顶极群落;利用过度,向另一个偏途顶极群落进行逆行演替,若中途解除利用又可进行生态恢复演替[3]。

长期利用过度,大量裸地出现,因裸地的存在是群落形成的最初条件和场所之一[1],不可食植物趁机侵入,人工草地最终演替为以不可食植物
为优势的顶极群落,失去利用价值。

2退化人工草地特点
草地退化的进程因家畜种类,播种牧草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等的不同而不同,但极大部分是按照植物的株丛型进行演替的,即利用过度下繁草占优势,利用不足上繁草占优势。

*中文字数4183,英文字数258,总字符数5344;初稿于1999年。

2.1利用不足引起的草地退化特点冬春季有枯草层,植被率高,杂草占据优势。

上繁草生长茂盛,下繁草生长不良甚至消失。

土壤湿度较大,地表有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

夏秋季节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大多有锈病。

云南省种羊场场部区(北亚热带)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多年生黑麦草+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混播草地演替过程为:最先白三叶开始减少,之后是黑麦草,最后只剩下鸭茅与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等野生植物,若再继续演替,鸭茅也消失,画眉草等原生植被完全占据地面,成为天然草地。

2.2利用过度引起的草地退化特点产草量下降,植株低矮,地表干燥,土壤板结,裸地增多。

上繁草生长不良甚至消失,下繁草占据优势,但有明显的营养不良状态。

杂草以下繁草和高大的深根系或根茎型不可食植物为主。

云南省种羊场场部区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混播草地演替过程为:最先黑麦草开始减少,之后是鸭茅,最后只剩下白三叶与画眉草等野生植物,但白三叶叶片小,植株低矮,画眉草长势也不良。

若再继续演替,将有大量的裸地出现,一旦有不可食植物侵入,将迅速占据地面,最终白三叶与画眉草也消失,成为以不可食植物为绝对优势的偏途顶极群落,没有利用价值,即使停止利用也不能演替为天然草地。

2.3人工草地退化演替的特殊情况在人工草地退化演替中,有时因播种牧草对当地条件的适应能力很强而出现利用过度上繁草仍占优势,利用不足下繁草也能占优势的特殊情况。

云南省种羊场凤梧山(温带)当利用过度时(不是严重过度)多年生黑麦草占据绝对优势,而白三叶含量很低。

昆明小哨云南省肉牛及牧草研究中心示范牧场建植的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狼尾草(Pennisetum clandestinum)等混播草地中,有些利用过度的地段狗尾草(上繁草)和白三叶占据优势,狗尾草的优势度超过白三叶;一些利用不足的地段则是狼尾草(下繁草)占据绝对优势,而多年生黑麦草与鸭茅,无论是在利用过度或是利用不足的地段均基本灭绝。

这就是因为多年生黑麦草特别适应凤梧山的环境,而狗尾草、狼尾草适应小哨的环境形成的特殊退化演替。

3 退化人工草地的利用
退化人工草地的利用应着眼于对轻牧草地进行强迫采食和对重牧草地封育恢复。

利用不足与利用过度几乎在每一片人工草地中都同时存在,这主要是因为自由放牧或是虽划区轮牧但小区过大造成的。

放牧过度的地段杂草较少,播种牧草都是新发的幼嫩的叶片,适口性很好,家畜就经常在上面采食,也就更加过牧;放牧不足的地段杂草多,播种牧草也大多老化,适口性不好,家畜不愿采食甚至不愿进入,也就更加放牧不足。

在退化人工草地中,重牧草地较轻牧草地价值高,轻牧草地产草量、牧草质量、牧草利用率均较重牧草地低得多。

重牧虽然光合面积减少,但是由于改善了未被采食部分的光照、水分和营养供给,或由于单位面积光合速率的提高、休眠芽的激活以及光合产物地上、地下分配比例的改变而加快生长,表现为超补偿生长[5]。

在湖南南山牧场的研究中发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地上总生物量呈增加趋势[6];中(7.5羊单位/hm2)、高(10羊单位/hm2)放牧强度不仅能促进人工栽培牧草分蘖,而且绵羊生产性能也较低(6羊单位/hm2)放牧强度有显著提高[7]。

云南省种羊场绵羊各养殖组间对比,重牧草地所占比例越大(最大的达80%),单位面积产出越高,轻牧草地所占比例越大(最大的达90%),单位面积产出越低;重牧草地所占比例最大的,绵羊生产性能处于中上水平,轻牧草地所占比例最大的,绵羊生产性能最低。

3.1划区轮牧划区轮牧可强迫家畜采食。

对于采食不足的小区,强迫家畜采食可改善草地状况,促进牧草再生,使白三叶等下繁草获取更多的阳光和生存空间;而对利用过度的小区则起到一种封育的效果,使上繁草得以恢复,从而抑制下繁草的生长,改善豆禾比例。

3.2短期高密度放牧主要应用于放牧不足的地段。

在划区轮牧中,大多采用固定围栏,因资金、管理、机械等方面的原因,小区不可能太小,故仍然会出现小区中过牧或利用不足的情况。

若采用活动围栏(如电围栏)将放牧不足的地段围起进行短期高密度放牧,可迅速清除杂草和上繁草,促进下繁草的生长,改善牧草质量,提高产草量。

3.3丰草季部分封育割草在雨热同季的地区,往往出现雨季牧草过剩而旱季牧草缺乏的现象。

在丰草季节家畜很难将牧草利用完,而很大一部分牧草老化,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降低,并且影响牧草再生。

可根据家畜需草量计算出放牧面积,多余的草地封育刈割,到缺草季节利用。

3.3.1青贮青贮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

有些地区(如云南大部分地区)8~9月牧草现存量最高,但因降雨太多无法晒制干草,而到降雨较少的10~11月,牧草已枯黄,营养价值低,并且已经影响了牧草的再生,故牧草青贮具有重要意义。

3.3.2干草晒制干草简便易行,成本低,如果选准天气,8~9月也可调制;此时期调制的干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并且草地可生产优良的再生草供冬季利用。

若8~9月既不能青贮又不能调制干草时,也应在10~11月刈割储备。

4 退化人工草地改良
根据退化程度和退化类别及地形特点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改良[8],避免全区域性的统一整地、统一混播组合、统一定植肥的全体一致的做法,利用与改良相结合。

4.1 利用过度引起的退化草地改良这类草地一般来说播种牧草含量较高,杂草较少,但豆禾比例失调,牧草盖度、高度等较低,土壤板结,应采取轻耙(划破草皮)补播(缺啥补啥)封育的方法进行改良。

4.2 利用不足引起的退化草地改良这类草地播种牧草含量低,杂草多,重建整地困难,成本高,并且建成后杂草危害仍相当严重。

对这类草地应先采取高强度利用(重牧或过牧),之后通过调查,若播种牧草得以恢复,可不进行补播,若播种牧草不能恢复或是豆禾比例失调,可根据实际情况轻耙补播,而后封育。

4.3 不可食杂草占优势的退化草地改良这类草地一般是由于过牧后恶性杂草侵入引起的,如蒿类(Artemisia spp.)、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等类型的退化草地,用常规法改良很难获得成功,应彻底清除杂草后进行重建。

宿营法*、化除免耕法[9]改良这类草地成本低,效果好。

4.4 轻度退化草地的改良为了防止草地退化,常规采用施肥和除杂办法。

4.4.1施肥施肥不仅仅是人工草地产量的保障,而且在调节豆禾比例、改善草质、杂草控制等方面也有显著效果。

在湖北宜昌县百里荒示范牧场施肥试验中发现,磷、钾肥对白三叶在草丛中的增加有明显作用,氮肥使多年生黑麦草在草地中的比例增加,而使白三叶的比例下降[10]。

4.4.2除杂上文论述的改良与利用对策,基本上都与杂草控制有关,但对于一些不可食杂草、侵占性极强的杂草、有毒有害植物仍需专门控制,以防造成更严重的退化。

*蒋文兰等提供的方法,作为“九五攻关”重点推广技术。

5 结语
调控草畜平衡、草地利用强度平衡、牧草供给的季节平衡、各播种牧草以及杂草的比例平衡、土壤养分供给与牧草生长养分需求平衡是保证放牧人工草地不退化的基本要素,五种平衡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如果五种平衡同时建立了,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的人工草地放牧系统也就建立了。

参考文献
1曲仲湘,吴玉树等编·植物生态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291,213,221,207
2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草原管理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145
3孙海群,周禾,王培·草地退化演替研究进展·中国草地,1999,(1):51~56 4汪书林·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99,(1):5
5赵刚,崔泽仁·家畜的选择性采食对草地植物的反应·中国草地,1999,(1):65 6姚爱兴,王培等·不同放牧处理下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草地第一性生产力研究·中国草地,1998,(2):12~16
7贾志海,王培等·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和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黄文惠,王培主编·亚热带中高山地区草地开发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79
8耿文诚·退化人工草地更新效果观测·草业科学,1998,(3):58
9耿文诚,马兴跃,许尚云·免耕播种紫花苜蓿更新割草地的效果·草业科学,1999,(2):16~19
10刘海泉,谢宗宝·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混播草地施肥的研究·黄文惠,王培主编·亚热带中高山地区草地开发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60~69
Degenerated Succession of Subtropical and Temperate Sown Pasture
and Its Preventive Strategy in Southern China
Geng Wencheng
(Yunnan Sheep Farm,Xundian655204)
ABSTRACT
Degenerated succession of sown pasture is divided into two types in this paper, they are, not enough utilized that community was going ecological recovery succession and over utilized that community succession went to some stage of primary succession. Not enough utilized, top grass was dominant, and, over utilized, bottom grass was. We would heavy graze for not enough utilized pasture and close after resowing for over utilized; in summer or autumn, plan and close a part of pasture to cut ensiling or making hay if grass was too enough; if inedible plant was dominant, reestablish pasture after weeding it. Dressing and weeding were routine ways to prevent pasture degeneration.
Key words: Sown pasture, degeneration, succession, utilization, improve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