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X练习题(含答案)(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X练习题(含答案)(3)
一、初中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
1.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排比句。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________,________;冬天的雪,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解析】【分析】仿句,要求有三。
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句式结构抓住前例句“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句意应该分别写“秋天的风”和“冬天的雪”的特点。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故答案为:
(1)凉爽而惬意
(2)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
(3)慈祥而温厚
(4)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点评】1和3两处分别是两个描写秋冬风的特点的词语由而“而”连接。
2和4则是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秋风和懂天风带来的恩惠。
注意仔细阅读例句,找寻规律。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空缺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与前文构成排比句。
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
因为成长,今天的禾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食粮;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因为成长,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成长,今天的树苗是幼小的,明天就会成为栋梁;因为成长,今天的雏鹰是柔弱的,明天就会在蓝天翱翔
【解析】【分析】本句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要根据例句中的“禾苗”“玫瑰”来选择同类的事物作比喻仿写,注意前后句在意义上有关联性。
故答案为:因为成长,今天的树苗是幼小的,明天就会成为栋梁;因为成长,今天的雏鹰是柔弱的,明天就会在蓝天翱翔
【点评】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3.按照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那滋润着白云山万木,孕育出蓬勃生机的清泉,仿佛汩汩地流进了我的心田。
(缩句)
(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是不能光着脚拉车在路上跑的。
(改为反问句)
(3)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面前赶到泸定桥。
(改为双重否定句)
(4)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5)仿写句子。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少一些愁苦。
①人生如________,应该多一些________,少一些________。
②人生如________,应该多一些________,少一些________。
【答案】(1)清泉流进了心田
(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能光着脚拉车在路上跑呢?
(3)红四团的战士非抢在敌人面前赶到泸定桥不可。
(4)为了避免道路交通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5)一本书;精彩;乏味;一幅画;亮丽;灰暗
【解析】【分析】(1)找出句子的主要成分,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清泉”,谓语中心语是“流进了”,宾语中心语是“心田”,因此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清泉流进了心田”。
注意“着”“了”“过”用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要保留。
(2)这是一个否定的陈述句,给为反问句时要把否定词“不”去掉,加上反问词“怎么(或难道等)”即可,句末用问号。
因此这句话可以改为: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能光着脚拉车在路上跑呢?
(3)在理解句意之后,找出关键部分“必须”,采用“非……不可”或“不能不”等词,句意通顺即可。
(4)不合逻辑,应去掉“不”。
(5)仔细分析例句,这句话首先把“人生”比作“一首诗”,“热烈”和“愁苦”属于反义词,因此仿写的句子也要有这个特点。
如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少一些乏味。
此题答案是多元的。
故答案为:⑴清泉流进了心田
⑵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能光着脚拉车在路上跑呢?
⑶红四团的战士非抢在敌人面前赶到泸定桥不可。
⑷为了避免道路交通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⑸一本书;精彩;乏味;一幅画;亮丽;灰暗
【点评】⑴本题考查提取句子主干的能力。
答题时要首先要分析句子的各个成分,然后去掉状语、定语、补语,剩下的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和宾语中心语组合在一起就是句子的主干。
⑵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
句式转换包括: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
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本题要求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⑶本题考查把肯定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能力。
答题时要找出句子的关键部分,采用“非……不可”或“不能不”等词,句意通顺即可。
⑷此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即由整体到局部地方法进行判断。
⑸本题考查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
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
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一样多,结构也要一
致。
4.结合语境,仿照画线句,再写两组句子,与其形成排比。
人生旅途,需要朋友的祝福。
你的祝福如春天里的一缕清风,为我带来芬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击风雨,拥抱未来。
【答案】如夏日的一场甘雨;为我送来凉爽;如沙漠里的绿洲;为我带来希望
【解析】【分析】此题分析语段,可知应采用“如……为我……”的句式,表达对朋友的祝福的赞美。
注意前后句语意上的连接,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如夏日的一场甘雨;为我送来凉爽;如沙漠里的绿洲;为我带来希望
【点评】仿写完成后,要给仿写的句子“体检”。
看它是否有语病,是否和原文内容一致、句式一致、修辞一致。
能否与原文语意相连、文脉相通、融为一体。
5.仿照划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与划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生活本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眼观察,用心体会,留心生活,处处都有风景:生活中一个会心的微笑是风景,校园中一声亲切的问候是风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答案】晨风中一个读书的背影是风景;寒冬中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是风景;失意时一个温暖的拥抱是风景
【解析】【分析】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
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
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故答案为:(1)晨风中一个读书的背影是风景;
(2)寒冬中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是风景;
(3)失意时一个温暖的拥抱是风景.
【点评】仿句就是造句,只不过这样的造句在格式,字数,内容都要和给定的句子相似,有一定的要求,相对严格。
6.邻居小咏今年刚满18岁,是第一批迈人成年的00后(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
请仿照示例,从下列名句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写在送给他的贺卡上,并根据所选的名句写出你的祝福。
A.晴空一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示例】会当渡绝顶,一览众山小:愿你勇攀人生的高峰,去领略世界的美丽和壮阔。
【答案】示例一:选A句。
愿你像秋日晴空中的冲天一鹤,奋发有为,大展宏图。
示例二:选B句。
你立下了高远的志向,就要扬起生命的风帆,祝你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示例三:选C句。
愿你始终是荷塘里的那朵莲,既不做世也不流俗,静静地守住内心的芬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
仿写句子根据所给例句的结构、内容和句子特点(如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等)来造个新句子。
本题的重点一是要写祝福的内容,二是要选定所给的诗句;所以要写对这道题,必须要理解这三句诗的内容。
“晴空一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的意思是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
到了碧蓝的九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思是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意思是莲花的出自于淤泥而不沾染污秽的高洁,经过清水的洗涤,显得纯净而不妖媚的本质。
理解了三句诗的含义,再写答案就比较容易了。
故答案为:示例一:选A句。
愿你像秋日晴空中的冲天一鹤,奋发有为,大展宏图。
示例二:选B句。
你立下了高远的志向,就要扬起生命的风帆,祝你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示例三:选C句。
愿你始终是荷塘里的那朵莲,既不做世也不流俗,静静地守住内心的芬芳。
【点评】仿写句子,找到的模拟点越多,句子的正确率就越高。
但本题还要注意的是多诗句的理解,所以题的难度增加了一层。
学生平时对一些名句可多做一些理解。
7.(2017•安顺)仿照句子,要求与上文句子的话题、句式、修辞手法相同
倾听是心灵的水珠,能折现出纯洁而热情的光芒;倾听是一缕清风,能吹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影;________,________。
【答案】倾听是划破夜幕的流星;能给人们带来希望(倾听是一朵不败的花,能绽放出生命之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仿写要看示例,续写要把握好语境,改写要注意变化。
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言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
要注意仿照例句的话题、句式、修辞手法,话题是“倾听”,句式特点为“倾听是…,能…”,修辞手法是比喻,紧扣这三点来仿写即可。
故答案为:倾听是划破夜幕的流星;能给人们带来希望(倾听是一朵不败的花,能绽放出生命之蕊)。
【点评】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
这种题型,看似容易,觉得都能做出,其实未必,所以,在备考前,考生只有把握住仿写的要领,才能仿写成功。
8.请为下面一首题为“门”的小诗补足诗句。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打开了
________
________
飞雪把冬天的门打开了
我说:星辰把黑夜的门打开了
坚韧把苦难的门打开了
________
________
【答案】绿叶(绿阴)把夏天的门打开了;西风(果实)把秋天的门打开了;朝霞把白天的门打开了;关爱把隔阂的门打开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
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
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本题注意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前后意思要连贯,前两空按四季的顺序仿写,后两句按自然现象仿写。
故答案为:绿叶(绿阴)把夏天的门打开了;西风(果实)把秋天的门打开了;朝霞把白天的门打开了;关爱把隔阂的门打开了
【点评】此题考查诗句的仿写续写能力。
做这类题,要注意读例句,分析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
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还要分清留和换的部分,留的部分是“把门打开了”,换的部分就是“什么把什么”中的“什么”,再结合语境再来续写。
9.模仿艾青诗作《伞》(节选),用对话的形式写一首6—8行的小诗(句式可以不同)。
早晨,我问伞
你喜欢太阳晒
还是喜欢雨淋
伞笑了,它说
我想的是——
雨天,不让大家衣服淋湿
晴天,我是大家头上的云
【答案】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打开了/飞雪把冬天的门打开了/我说/星辰把黑夜的门打开了/坚韧把苦难的门打开了
【解析】【分析】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
朗读艾青的诗作《伞》中对话的一段,模仿对话的形式,仿写6—8句,注意要有诗情画意。
故答案为: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打开了/飞雪把冬天的门打开了/我说/星辰把黑夜的门打开了/坚韧把苦难的门打开了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诗歌的能力。
根据艾青的诗作《伞》的写作特点可知,本诗应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并且通过物品自述法,在诗的结尾升华了主题思想,即卒章显志。
伞代表了社会中无私奉献的人,诗歌歌颂了无私的奉献精神。
仿写时可以从形式上保持高度一致,而内容则可以用象征手法赞美一种高尚的品质。
1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自2月18日在央视开播以来,被赞为文化清流节目的《朗读者》引发巨大反响,以声传情,享受文字魅力的理念也在观众中传播。
节目组还专门在一些城市设立了配备有专业录音和摄像设备的朗读亭,鼓励大家进去朗读心爱的文字。
近日,朗读亭来到了广州,从省立中山图书馆,到沙西步行街、广州购书中心、海心沙,朗读亭设在广州极具文化气质和羊城风情的地方,让路过的市民在小小的空间里独处,回想哪一段文字影响了生命的成长,表达感情。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________
(2)如果你来到了朗读亭,你会选择读什么?仿照划线例句,写出相应的内容,使之构成排比。
选择是一个人生重塑的过程。
我读《我与地坛》:身残志坚的史铁生,选择了坚强,我读《文化苦旅》:风尘仆仆的余秋雨,选择了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个选择,一次次阅读,不断完善和滋养我们的生命。
【答案】(1)《朗读者》引发巨大反响/广泛关注,朗读亭落户广州。
(2)我读《史记》;惨受宫刑的司马迁;选择了坚持(或:我读《东坡全集》;屡遭贬谪的苏轼;选择了乐观)
【解析】【分析】(1)通读材料我们可以搜集到“《朗读者》引发巨大反响”,“朗读亭设在广州极具文化气质和羊城风情的地方”。
据此概括作答。
(2)在仿写时要注意把握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结合上下文选择合适内容和合适的修辞手法。
仿照句式“我读……,……的某某,选择了……”,结合名著知识完成即可。
示例:我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渴望光明的海伦•凯勒,选择了乐观。
我读《海底两万里》,勇于探险的尼摩船长,选择了无畏。
故答案为:⑴《朗读者》引发巨大反响/广泛关注,朗读亭落户广州;
⑵我读《史记》;惨受宫刑的司马迁;选择了坚持(或:我读《东坡全集》;屡遭贬谪的苏轼;选择了乐观)。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新闻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一定要找出文段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还要把发生的事情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概括方法是:时间+人物(事物)+地点+事件。
具体方法是:1.抓关键词语;2.关注重点;
⑵材料阅读即给出一段或几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简单地说,材料阅读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