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校】2019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
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
1.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
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
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2.《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
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3.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
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4.如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
主要因素是()
A. 文字的频繁使用
B. 书写材料的不同
C. 各国变法的实施
D. “书同文”的推行
5.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这些宣誓旨在()
A. 限制权力滥用
B. 防止官员腐败
C. 培育权利观念
D. 增强责任意识
6.“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

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

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

”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 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 教育使人认识美德
C. 人非达到目的工具
D. 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7.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 构建民权政府
B. 批判神权统治
C. 鼓吹人性解放
D. 主张平等自由
8.“从最早的时代起,就有机器给发明出来,它们极为重要,如轮子,如帆船,如风车和水车。

但是,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

机械的进步不纯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我们知道,我们将制造出越来越完善的机器。

”这一表述主要阐明()
A. 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B. 科学理论对工业发明的重要作用
C. 机器的发明主要源自经验
D. 近代以前人们就发明了机器
9.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 三权分立
B. 君主立宪
C. 人民主权
D. 法律至上
10.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

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

”贝尔纳旨在说明()
A.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 理论转化为生产应用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 科学理论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 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11.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

表中“丁”指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12.著名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
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

这从本质上反映()
A. 缺乏近代外交经验
B. 不了解世界形势
C. 两国治理秩序差异
D. 不懂得国际公法
13.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
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A.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 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 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 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14.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 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15.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称,其根本目的在于()
A.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 反对向西方学习
D.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16.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如图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B. 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
C. 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
D. 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
17.1924年,吉诺维耶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A. 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B. 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C. 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 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
18.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
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

这是()
A. 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 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 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 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19.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

该法案提高了
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

当时这种措施()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
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0.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一书中评价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
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

但话说回来,这毕竟是超越逻辑的。

”这里“爱情婚配”体现“新政”()
A. 违背了自由主义经济理念
B. 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
C. 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
D. 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经验
21.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
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

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 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 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 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 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22.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
下,多次赴美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她的演唱知道了美国。

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 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 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 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 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23.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
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 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 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 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 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24.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
化。

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

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 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 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 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
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


--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联邦政府成立联邦剩余商品救济公司,当市场供大于求,农产品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就从农产品计划参与者那里收购农产品以提高市场价格,反之则通过抛售农产品平抑市场价格。

发放无追索权贷款和储备剩余农产品构成常平仓计划的主要内容。

同时1938年农业调整法还规定农作物保险计划,当农作物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时,农业生产者能得到一定的赔偿金。

--蔡东丽、谢加书《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农业立法》
材料三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工业和个体小农业是完全不同的经济,甚至是相互对立的,社会主义事业不能长期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否则,总有一天会使整个国民经济全部崩溃。

--《斯大林选集》下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苏联受世界共同关注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二、三,分别指出罗斯福和斯大林农业政策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的影响。

(10分)
(3)罗斯福和斯大林的农业政策有何相同点?二者的农业政策对我们深化改革有何启示?(6分)
26、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

国门洞开之后,中国也逐步走上学习西方的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

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法律就是人类的理性……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

……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指定法律……每个国家的政治法规和民事法规应该只是把这种人类理性适用于个别的情况。

……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指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三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

这里涉及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

——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1)材料一中推动“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被人认识的主要事件及其意义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涵。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

(8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从“三个方面”将外国的好东西“拿来”的。

(6分)
27、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

有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一:起源于16世纪;
观点二:起源于19世纪;
观点三: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

(说明:选择材料二中任一种观点。

并从材料一中任选4个要素加以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参考答案
DCBAD BABCB CCDCD CBDCC ADAB
25、(1)美国: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给资本主义国家摆脱危机提供了一个新模式.
苏联: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北京下,苏联通过五年计划的实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
(2)罗斯福:内容:建立常平仓计划和农作物保险计划.影响: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定,维护了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同时也有利于广大消费者;其农业立法开创了美国乃至世界农业立法的一些基本制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斯大林:内容:对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农业集体化道路.影响: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导致工农业失衡,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
(3)相同点:都主张国家对农业进行干预或调节,从而巩固政权.
启示:根据本国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的计划,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把市场与计划相结合,明确看到社会发展水平,不能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经济发展规律,保障人民的利益,借鉴别国的经验完善本国经济模式.
26、(1)事件和意义: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促进了理性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发展。

内涵:崇尚理性,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提倡科学,重视知识,反对愚昧;提倡“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

(2)思想:法由理出;只有人民可以指定法律;法律必须保护每个人的人权;法律必须限制政府权力,防止政府独裁;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分权;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并相互监督。

(3)物的部分:洋务运动,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心物结合的部分:戊戌变法,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采取措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心的部分:新文
化运动,主张用西方的民主、科学彻底变革儒家传统。

27、示例:观点: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
论证:(1)市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2)商品:欧洲商人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美洲的烟草,非洲的象牙运往世界各地销售.
(3)货币:欧洲商人把美洲的金银带到亚欧等地,促进贵金属货币发展.
(4)物种:原产美洲的玉米、番薯等传到世界各地.
(5)人员:黑奴贸易把非洲黑人贩运到美洲.欧洲白人向美洲移民.
(6)科技:欧洲传教士和殖民者把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带到亚洲等地.16世纪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经济活动真正开始超越国界,世界各地区通过外贸、技术、资本、服务日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