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孔子初中作文800字(20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心中的孔子初中作文800字(20篇)
1.我心中的孔子初中作文800字篇一
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他的著作有很多,如,《春秋》等,其言行和思想主要即在于《论语》中,孔子前年来一直深受我们的仰慕。
我十分喜欢孔子,它不仅对自己的弟子要求严格,对自己更是如此。
我一直喜欢孔子,通过《论语》,《史记》的记载,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空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不朽的孔子。
孔子出身贫贱,身份卑微,是那时候社会的底层。
但孔子性情开朗,是一个充满人情的人。
我们心目孔圣人已经不在了,他已经永远离开我们,但他依然存在,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孔子,不只是指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
这种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们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
是他时时刻刻教育着我们中华儿女,是他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是他让中国的文化变得格外灿烂。
在我看来,坚强是孔子的化身。
孔子年少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饱经人生的苦难,始终坚强乐道。
他任然开开兴兴地过着每一天,这就是坚强乐观的表现。
孔子的一言一行教育着我,每做一件事的时候,我
都会想起孔子的某一句话,这才会指引我正确的方向,是我做好每一件事。
孔子的一言一行教育着我,是我一步步向前走,并且逐渐懂得了世界。
孔子的品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孔子的'巨作是值得我们欣赏的,孔子这个人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
这就还是我心中的孔子,这就是我喜欢他的理由,这也会社我要学习他的地方。
2.我心中的孔子初中作文800字篇二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在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我国,不同的人的心中便有不同的孔子。
与许多人不同,我心中的孔子并非圣人。
孔子非圣,他与普通人一样有着喜怒哀乐。
对于子路的轻率勇莾,他哂之;对于宰予的违礼贪睡,他呵斥“朽木不可雕也”;对于颜回的箪食瓢饮,他也会由衷感叹“贤哉回也”;他有时也会小小地偏心,将点视为知己……然而,无论他斥责也好,嘲笑也好,师生间的关系总是如此和谐。
孔子诲人不倦,学生们也毕恭毕敬。
“万古师表”,这是今人们对孔子的评价。
在师道尊严日渐淡化的今天,孔子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值得我们提倡。
孔子非圣,他是一位失败的理论推销员。
孔子周游列国,出发前可谓信心满满,又怎料回来时两手空空。
不管孔子将他的大同世界描绘得多么美好,不管仁、义、礼、智、信听
起来大义凛然,不管君子与小人的对比是多么鲜明,这一切,仍抵不过尖兵利刃,峻法严刑。
孔子失望了,对这礼乐崩坏的春秋失望了。
他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这位失败的理论推销员终究没有“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气概,也庆幸没有,否则这将是中国文化的一大遗憾。
道不行,也不能放弃。
将它传递吧,历史会挑选出真正的道。
孔子非圣,他被旧的事物紧紧地缚住了。
春秋时间,诸候纷争,周王朝的繁文缛节已无法适应于时代。
而孔子,却死死地抱住这礼乐制度,将这即将朽烂的船当作救世的诺亚方舟,试图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维护摇摇欲坠的礼乐制度。
但这也不能全怪孔子的固执,要知道,是阶级的局限造成了孔了对周礼的推崇。
孔子的礼,这一通向仁的途径,是无法被诸候们接受的,这便注定了孔子学说在当时的失败。
然而,他在杏坛播下的种子历经千年的沧桑,已成为参天大树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孔子的思想显得越来越重要。
孔子非圣。
我无法想像被供在庙堂之上的孔子。
也许我们纷纷称孔子为“至圣”的时候,孔老夫子仍在“三省吾身”吧?
3.我心中的孔子初中作文800字篇三
我心目中的那位孔圣人离我们已经有两千多年了。
虽然他已经不在我的这个高度文明的时代,但是他的思想仍活在我们的身边。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就接触了这位老人的那些儒雅的思想。
记得,我跟着语文老师背诵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有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时的我对孔老圣人有了一种神圣的感觉。
他的许多的教育思想,在我的学习当中,还是比较适用的。
另外,他讲述的.许多做人的道理,至今我还是需要借鉴的。
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我做人的基本标准之一。
我读了孔子的生平,对孔圣人的做人这方面是值得比较称道的。
鲁昭公让他去管理仓库,他就去把这差事作的井井有条。
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
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无论孔子做什么事,都是从一点一滴做的。
其实,我们之所以把他称为“圣人”,是因为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在做人上确实是达到了人生的很高的境界。
孔老圣人不光是我的教育老师,他也是我身边生活的一位指路人。
每当,我在生活上感到失意的时候,我总会想到孔子在失意的时候,仍然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件事,后在不起眼的事情上成功,像我这样的泛泛之辈更应当把精力投入的自己的目标上去。
在我的心目中,孔圣人不是一个神,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
他对自己的弟子时那么的有礼,而他的弟子又那么的尊敬他。
另外,孔老圣人甘愿屈身向路边的孩童请教问题,
丝毫没有失去学者的风度,他俨然把自己看作了一位过路的老人。
孔子,不只是指的是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
这种文化是两千多年的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现在还影响着我所在的时代的人。
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
我心目中的孔子,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又是一位人哲圣人。
孔老圣人,是我从小认识的老师,也是我的亲密的儒者。
他的思想,已经扎根于我们以及身边人的心目中,让我们更有选择的去继承他的儒家的文化。
4.我心中的孔子初中作文800字篇四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历代代出过多少儒家学者,可具代表性以及影响力的,非孔子莫属。
而孔子所说的“仁”与“恕”为儒家理论中精髓的东西。
仁,什么是仁?孔子说过:“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也就是说,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安身立命,那就要努力让别人也立起来。
自己想要发达,那就要让别人也发达起来。
在离你近的地方,有人碰到一些事,你帮助他一下,就是仁义的方法与秘诀了。
这就是孔子对“仁”的理解。
那么,恕又是什么呢?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
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老师啊,你能告诉我一句话,让我终身受益匪浅吗?”孔子回答道:“那就是‘恕’吧。
”看看,这就是孔子——讲一个让人终身受益的话,只缩成一个“恕”字!圣人就是圣人,不会和你长篇大论地讲大道理。
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又进一步地解释了“恕”这个字——自己不想要的,别强加给别人。
从上面的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孔子的胸襟和气度,以及他品德的高尚。
的确,人就应该要有宽广的胸怀,与人处事的时候,不可以心胸狭窄,而是应该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孔子“仁”与“恕”的思想,一直流传到今天,还一直影响着我们。
而我们,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也应该怀有这种宽宏大量的胸怀。
小学的时候,因为什么也不懂,和一个同学玩的时候,闹了点别扭。
后来,我们才明白了,其实那些事,只要忍一忍,就可以过去的,所以,我们又地和好如初,但我们再也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子什么事也不放过对方了,而是学会了宽容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就是孔子,他的话,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去,而是永久的刻在了我们的心中。
5.我心中的孔子初中作文800字篇五
在我心中,孔子长着一双明亮的眼睛,一个小巧的嘴巴,
有特点的是他那头发和胡子,好像长在了一起,让人不知道这里是头发还是胡子。
他戴着一个黑色和红色组成的帽子。
穿一身青色的衣服,袖子很大很大。
孔子有很多学生。
他喜欢的是颜渊,不喜欢的人是子路。
因为子路很大胆,有时我也很大胆。
我和朋友玩的时候,有些楼梯他们可以跳下去,我就会想我也可以。
学了《论语》后,我后来又想到了子路因为太莽撞不怕死,反而被砍成肉酱的事。
所以我没有去逞能。
孔子活到70多岁,他16岁时,母亲就死了。
19岁时结了婚,后来孔子有个儿子,也死了,他本来想把学问传给他的.,但是他死了,他又想把学问传给颜回,可颜回后来也死了,孔子大哭起来。
孔子死后,他的另一位学生曾子和孔子的孙子子思,编了《论语》,传播儒家思想。
孔子还有一位学生,他也很喜欢,就是子贡,因为孔子死后子贡在他的坟前造了一座简陋的草房子,每天陪着他,像儿子一样守了三年。
后来子贡也死了,他的坟葬在了孔子旁边。
孔子虽然离开了,但是《论语》一直受人欢迎。
《论语》里的学问一直得到传承。
北湖公园的石柱上刻着孔子的话;在九思桥旁边,也有孔子的话;在人们的心中,也有孔子的话。
孔子的话珍藏在我心中。
6.我心中的孔子初中作文800字篇六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历代代出过多少儒家学者,可具代表性以及影响力的,非孔子莫属。
而孔子所说的“仁”与“恕”为儒家理论中精髓的东西。
仁,什么是仁?孔子说过:“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也就是说,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安身立命,那就要努力让别人也立起来。
自己想要发达,那就要让别人也发达起来。
在离你近的地方,有人碰到一些事,你帮助他一下,就是仁义的方法与秘诀了。
这就是孔子对“仁”的理解。
那么,恕又是什么呢?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老师啊,你能告诉我一句话,让我终身受益匪浅吗?”孔子回答道:“那就是‘恕’吧。
”看看,这就是孔子——讲一个让人终身受益的'话,只缩成一个“恕”字!圣人就是圣人,不会和你长篇大论地讲大道理。
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又进一步地解释了“恕”这个字——自己不想要的,别强加给别人。
从上面的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孔子的胸襟和气度,以及他品德的高尚。
的确,人就应该要有宽广的胸怀,与人处事的时候,不可以心胸狭窄,而是应该宽宏大量,宽恕待
人。
孔子“仁”与“恕”的思想,一直流传到今天,还一直影响着我们。
而我们,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也应该怀有这种宽宏大量的胸怀。
小学的时候,因为什么也不懂,和一个同学玩的时候,闹了点别扭。
后来,我们才明白了,其实那些事,只要忍一忍,就可以过去的,所以,我们又地和好如初,但我们再也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子什么事也不放过对方了,而是学会了宽容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就是孔子,他的话,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去,而是永久的刻在了我们的心中。
7.我心中的孔子初中作文800字篇七
在孔子研究院,我见到了众多的孔子画像。
其中有太多的画像,若不经工作人员的介绍,我还真看不出,原来那些形象迥异的画中人竟是孔子。
同画的是一个人,且多是孔子当年行教时期的作品,可为什么相差甚远呢?
其中一幅画像,画得很狞厉,粗鄙。
看着凶悍粗壮,双耳垂轮,二目露白,鼻露孔,嘴露齿,简直就像蛮夷,看不出有丝毫的涵养与智慧。
不由轻叹:这,怎么能是孔子呢?
这就是孔子。
解说的口气非常坚定,仿佛她见过孔子。
她说,孔子长得就是高大健壮,面目七露,凝重威严。
见她这般毋庸置疑,我也无心再争辩什么。
只坚信,我心中的孔子,绝不是这样的,绝不是这般大鱼大肉,大腕喝酒所养就
的庸俗模样。
他身材的确高大魁梧,但在智慧和谦恭的.映衬下,只会显得他更加和善,悠远,大度。
他历经沧桑,饱受风云动荡,但依然心有执著,胸怀天下,孜孜以求,诲人不倦。
孔子时刻忧系的是家国天下,挂牵的是芸芸众生,有着这样博大深远情怀的人,怎么可能会是一副粗鄙蛮野的嘴脸?就算有着某些的不完美,相信也早被那渊博的智见与宽厚的仁德给淡去了。
一直喜欢画圣吴道子所画的孔子像。
在这里有见,在家也早有珍藏。
他的确画出了我们心中的孔子,形神契合。
老人身着一袭长衣衫,须髯飘逸,双目前视,拱手而立,愈发显得谦逊和善,那是一种风烟俱净后的淡然,那是一种千帆过尽后的宁静。
这幅画像,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地暗合了我心中的孔子模样,因此,收藏心底,永远。
以前,曾看过一个小故事,说苏东坡和佛印两个好朋友常在一起参禅悟到,一日,忽谈到彼此像什么的问题。
苏东坡说佛印像是一坨牛粪,而佛印却说苏像一尊佛。
可见,一个人的心境与涵养的不同,也自会导致眼界的清浊及见识的高低。
由此,也不难理解孔子在众画师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迥异模样了。
8.我心中的孔子初中作文800字篇八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个静静聆听人的内心与漠漠观察世界的智慧老人。
说是老人,那是从我这个两千年后的人类眼里追溯回去的结果,不管从哪方面,他都足以教我、育我去领略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与根。
说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学识上的渊博,面对他高深的学问,颜渊曾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试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学问能让这位孔子欣赏,器重的学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
当然,孔子作为一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原来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纵然孔子是诲人不倦的,但这一份"不倦"却是建立在一个学生对学问痴心向往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诚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处于那样的乱世,孔夫子以笑面对,乐观地在思考中漂泊。
因此不会在铜镜前流连,不会看到头上的银丝,不会在意何时离去,智慧的光辉洗去了一切,生活因知识而富足。
并非什么也没有,而是什么都知足。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一个人要达到完美
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
人无完人,只能说夫子在某一个角度,是一个完人。
辉煌的文化遗产,传承千年,教育后人,这个过程是艰辛而具有意义的,它的价值体现在: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知识每个人的见解都不尽相同,却无一是不受益的。
夫子的智慧不仅绚烂,并且源远流长。
孔子,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被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9.我心中的孔子初中作文800字篇九
我是孔子的弟子,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做一个讲信用的人,师兄弟们都非常尊敬他。
有我和平常一样去学堂,可是老师突然把我叫到了一边:“陈一琪,你近上完课有和师兄师弟们一起嬉戏吗?”老师,有啊!”我不以为然道。
“那你近有忘记了什么事吗?咦?老师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他不会已经知道我失约于师兄的那场算数比赛吧?
“没没有啊!”“陈一琪,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师兄已曾报告于我,你失信于他,这是怎么一回事?老师平时是怎么教育教育你的`?”
“老师,四日前我一时冲动与师兄约定三日后来一场算
数比赛。
可是师兄的算术在众师兄弟中是出类拔萃的,我怕比不过他,受到大家的嘲笑,才会失信于他。
”
这时,子路师兄站了起来,笑眯眯地看着我:“原来如此,师妹比赛总有输赢的,就算输了,我们也不会嘲笑你的。
”
老师看了看我:“陈一琪,一定要做一个守信用的人,失信的话别人今后就不会再信任你了。
再说了,比赛讲究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输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讲信用,明白了吗?”
“老师,弟子明白了,以后谨记老师的教导。
”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老师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使我刻骨铭心,我一定要做一个像老师一样守信用的人。
10.我心中的孔子初中作文800字篇十
孔子是每个人都了解的,我们学过他的名言警句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够知其意的却很少很少,包括我自己,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几句而已。
纵观他的名言警句,在我所领略的警句中他的这句话让我感悟极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我认为孔子的这句话说得非常的好,他正适合于我们,可以告诫我们读书不能读死,要善于去灵活应用开动脑筋,在念读的同时要反复地思考,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
它的好处在哪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当然只思考也不行,也要将自己的思考融入课本当中反复的推敲之后就会有所得。
我就有过亲身体会以前我学习成绩总是提高不上去,父母也给我报了许多补习班,但是终究没有太大的效果,后来,在上课时学了《论语十则》后,就对这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就躺在床上仔细体会这句话的用意,子经过几天的推敲后就发现了自己学习成绩提不高的原因,那就是没有善于思考的习惯,后来在每次上好课后我总会在下课时思考关于上课时的一些问题,在补习班里就将没有思考出来的问题问问老师,成就因此有了进步。
如今想想,孔子被称为圣人可一点都没有错,他的`每句话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当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时,我只会认为我只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自己只把自己当成浩瀚的宇宙中一颗没有光亮的小行星,自己要学的知识还多着呢。
11.我心中的孔子初中作文800字篇十一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在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我国,不同的人的心中便有不同的孔子。
与许多人不同,我心中的孔子并非圣人。
孔子非圣,他与普通人一样有着喜怒哀乐。
对于子路的轻率勇莾,他哂之;对于宰予的违礼贪睡,他呵斥“朽木不可雕也”;对于颜回的箪食瓢饮,他也会由衷感叹“贤哉回
也”;他有时也会小小地偏心,将点视为知己……然而,无论他斥责也好,嘲笑也好,师生间的关系总是如此和谐。
孔子诲人不倦,学生们也毕恭毕敬。
“万古师表”,这是今人们对孔子的评价。
在师道尊严日渐淡化的今天,孔子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值得我们提倡。
孔子非圣,他是一位失败的理论推销员。
孔子周游列国,出发前可谓信心满满,又怎料回来时两手空空。
不管孔子将他的大同世界描绘得多么美好,不管仁、义、礼、智、信听起来大义凛然,不管君子与小人的对比是多么鲜明,这一切,仍抵不过尖兵利刃,峻法严刑。
孔子失望了,对这礼乐崩坏的春秋失望了。
他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这位失败的理论推销员终究没有“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气概,也庆幸没有,否则这将是中国文化的一大遗憾。
道不行,也不能放弃。
将它传递吧,历史会挑选出真正的道。
孔子非圣,他被旧的事物紧紧地缚住了。
春秋时间,诸候纷争,周王朝的繁文缛节已无法适应于时代。
而孔子,却死死地抱住这礼乐制度,将这即将朽烂的船当作救世的诺亚方舟,试图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维护摇摇欲坠的礼乐制度。
但这也不能全怪孔子的固执,要知道,是阶级的局限造成了孔了对周礼的推崇。
孔子的礼,这一通向仁的.途径,是无法被诸候们接受的,这便注定了孔子学说在当时的失败。
然而,他在杏坛播下的种子历经千年的沧桑,已成为参天大树在建
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孔子的思想显得越来越重要。
孔子非圣。
我无法想像被供在庙堂之上的孔子。
也许我们纷纷称孔子为“至圣”的时候,孔老夫子仍在“三省吾身”吧?
12.我心中的孔子初中作文800字篇十二
宽厚的臂膀承受太多不屑,额间的纵横体现历史深邃,相合的双掌表达大爱思想。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艰难困苦,更能体现不屈不挠的坚强品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希望人人互相体谅,宽容大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思”的重要性,无“思”之学只为死学,无所益……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只有用心才可品味深刻内涵。
儒家思想的代表当推孔子,他给我们后人留下许多精神养料,从中对比思考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修养,怎能不深受启迪?如北人吃南方菱,整吞菱而食之,又信心十分地说:“我知此物,整吞不过为清火,我家乡山上到处都长着这个呢!”明为不知,却硬要掩盖面子将生于水的菱说为长在山上。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如果他有自知之明,还会做这么荒唐可笑的事吗?然而,古人毕竟已成为历史,现实社会中难道没有这样虚伪自高、自欺欺人之人吗?读了这篇古文,难道没有受到点滴启发?难道不应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