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成药厂针剂车间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调查与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 雅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四川 雅安 625000)
触机会、理化 特 性 和 对 人 体 健 康 的 影 响,确 定 主 要 职
作者简介: 张世超( 1964-) ,女,大专,副主任医师,职业与环境卫 业病危害因素为高温、噪声、盐酸。

2. 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1 年 12 月第 26 卷第 6 期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Damage,Dec. 2011 Vol. 26,No. 6
要在技改项目工人的操作岗位和区域检测其接触噪
表 2 8 h 等效连续 A 声级计算结果
车间
岗位名称 煎煮
工作方式 操作、巡视
接触时间 / min 480
测点平均声级 / dB( A) LEX,8h / dB( A)
74. 6
74. 6
浓缩
操作、巡视
480
操作
240
过滤 1
休息
240
78. 6
78. 6
1. 3. 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指标 根据现场调查确 2 结果
定本项目噪 声、高 温、盐 酸 等 因 素 为 本 次 职 业 病 危 害 控制效果检测指标。 1. 3. 2 检测方法 高温测定: 按 GBZ / T189. 7 - 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 7 部分: 高温》的有关规
2. 1 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 根据该技改 项目生产特 点 及 使 用 的 原 料、辅 料 等,职 业 病 危 害 因 素有噪声、高温、乙醇、酸、碱,不良微小气候( 气温、气 湿、风速) ,结合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和有害因素的接
高,针剂车间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已无法满足生产需 要。因此,本药厂对该生产线进行了以扩大生产规模
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 2 部分: 噪声》的有关规定用 ND2( 编号: W11) 噪声分析仪进行现场噪声测定[4]。
为主的质量升级技术改造,改造重点 为 增 添 中 药 煎 毒物测定: 按 GBZ159 -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
376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1 年 12 月第 26 卷第 6 期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Damage,Dec. 2011 Vol. 26,No. 6
【调查研究】
某中成药厂针剂车间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调查与评价
张世超
[摘要]目的 我们对某中成药厂针剂车间质量升级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建设项 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所要求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该技改项目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 害因素是噪声、高温、高湿、乙醇、酸、碱,不良微小气候( 气温、气湿、风速) 。主要指标检测结果: 噪声 LEX,8h 为 82. 22 ~ 89. 4 dB( A) ,有 2 个噪声作业岗位超标,分别为 LEX,8h 为 85. 27、89. 4 dB( A) 。高温热源岗位工人 8h 加权平均湿球黑球 温度( WBGT) 为 28. 4 ℃ ,车间环境平均 WBGT 为 28. 3℃ ,高温作业分级确定为Ⅲ级。盐酸检测结果为 15. 9 ~ 32. 6 mg / m3 ,其检测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最高超标倍数为 4. 34 倍。结论 该技改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控制措施 有效,运行正常基本能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效果。
可见,该技改项目针对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 防护设施的配套设计,并从平面布置、工艺设备布局、 隔声降噪,防暑降温、除湿、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 措施,使工作 场 所 的 高 温、高 湿、噪 声、毒 物 等 得 到 一 定程度的控制,有效降低了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 员的不良影 响。 但 监 测 结 果 显 示,车 间 过 滤 岗 位,洗 瓶岗位噪声 强 度 仍 超 标,配 酸 碱 岗 位 盐 酸 浓 度 超 标, 因此应加强这些岗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投入和 完善,如更换 低 噪 设 备,局 部 安 装 消 声 器,佩 戴 耳 塞, 增加抽风排毒装置等。
煮、过滤、灌装等设备。生产过程中存在和产生的主 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和 GBZ / T 160 -2004《工作场所
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高温、噪声。针对作业环境中的 职业危害,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 我们对针剂车间技改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控制措 施效果进行了调查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评价范围 主要为针剂车间小容量注射剂生产 线,包括中药煎煮和灌装。 1. 2 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 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的方法进行评价[1],主 要通过资料分析、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及对作业场所职 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2]。 1. 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88. 1
85. 3
74. 4
操作
240
87. 0
过滤 2
84. 2
针剂车间
休息
240
74. 4
热处理
操作、巡视
480
73. 4
73. 4
配液间
操作、巡视
480
68. 4
68. 4
无菌灌封
操作
480
70. 5
70. 5
安瓶洗烘
89. 4
灭菌过滤
操作
480
68. 7
68. 7
2. 2. 3 盐酸检测结果与分析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调 pH 的需要,需配酸和配碱,根据生产特点和盐酸、氢 氧化钠的理化特性,本次对配酸时产生的酸雾进行了 检测,盐酸连续 3 d 的检测结果为 15. 9 ~ 32. 6 mg / m3 ,均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 分: 化学有害因素》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8],其最高超 标倍数为 4. 34 倍。但此岗位每天配酸碱操作时间较 短,为 10 ~ 20 min,为防止急性中毒的发生,厂方给工 人配发了防 毒 口 罩、防 护 眼 镜 和 防 护 服,以 减 轻 酸 雾 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2. 3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置及运行情况 由表 3
作时间均为 8 h,高温接触时间率为 100% ,为此,该车 间为高温作业,按《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 -2008 确
车间 8h 加权平 作业 岗位 WBGT / ℃ 分级
测定地点
WBGT 日接触 指数 / ℃ 时间 / min
定为Ⅲ级,热源煎煮岗位 8h 加权平均 WBGT 为 28. 4 ℃ ,生产区域环境平均 WBGT 为 28. 3 ℃ ,均未超过国 家职业接触限值。 2. 2. 2 噪声检测结果与分析 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 显示,噪声主 要 存 在 于 针 剂 车 间 的 过 滤、浓 缩、洗 瓶、 灌封准备等岗位,生产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为流体 动力噪声和 机 械 噪 声,基 本 为 稳 态 噪 声,所 以 本 次 主
378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1 年 12 月第 26 卷第 6 期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Damage,Dec. 2011 Vol. 26,No. 6
表 3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置及运行情况
项目 防护设施( 措施) 设置
运行情况
防高 温 高湿
1 针剂灌装区安装舒适性净化空调,控制温
防噪设 施设置 基本合 理,运 行 使用正 常。
乙醇存
防毒
1 乙醇存储在密闭罐内,用管道输送; 2 配酸碱 有单独的工作区间,但无任何隔离设施和排 毒( 酸雾) 抽风装置; 3 配有个体防护用品: 护 目镜、手套、防毒口罩、工作服等;
储、输 送 正 常。 配酸岗 位排毒 设施有
待加强。
2. 4 建筑卫生学 2. 4. 1 采光与照明调查 小容量注射剂灌装区为封闭式 厂房,基本没有自然采光,以人工照明为主,采用80 W 吸顶 式荧光灯。中药提取生产区主要利用自然采光( 门及侧窗 采光) ,并辅以人工照明,采用防潮灯具。本次对小容量注 射剂灌装区、中药提取区工人更衣室、工作环境、休息点做 了照度测定,小容量注射剂灌装区测定照度 17 个,获 51 个 数据,其检测值范围为 82. 0 ~450 Lx,检测值除办公室未达 到标准外,其余各检测点均达到了 GB50073-2001《洁净厂 房设计规范》规定的设计要求。中药提取生产区测定照度 6 个,获 18 个数据,其检测值范围为 19. 2 ~ 139. 6 Lx,各检 测点照度值均低于 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 规定的设计要求。 2. 4. 2 采暖、通风调查 为掌握洁净区空调系统运行状 况,本次对小容量注射剂生产洁净区工作场所微小气候进 行了检测,温度检测范围为 19. 0 ~ 22. 2 ℃,风速为 0. 01 ~ 0. 32 m/ s,相对湿度为5. 7% ~63. 2% ,基本符合 GBZ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微小气候设计规定。同时为 了解洁净区工作场所空气质量状况,对二氧化碳浓度进行 了检测,其检测值范围 616. 78 ~ 946. 78 mg / cm3,符合国家 职业卫生标准规定要求。 2. 5 职业病健康监护情况 本技改项目接触职业病危害 因素的共 84 人,其中接触噪声的 28 人,接触高温、酸碱的 67 人,84 名作业人员均按 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
[关键词] 制药厂; 职业病危害因素; 控制效果; 评价
[中图分类号]R 1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2X( 2011) 06-376-03
某中成药厂是我国中药针剂产品重要产地之一, 近年来由 于 市 场 需 求 量 增 加 和 GMP 认 证 要 求 的 提
定,用综合热指数监测仪 QT -34 ( 编号: W32) 进行现 场高温测定[3]。噪声测定: 按 GBZ / T189. 8 -2007《工
度和湿度; 2 提取生产区顶部采用轴流通风
机强制将生产区域内的水蒸气及余热排至
室外,换气次数 12 次/ h,使车间空气达到流 通; 热源煎煮罐外有隔热材料,罐表温度为 30 ~ 40℃,在煎煮罐旁还安置了 1 台电风扇, 以降低局部温度; 3 对高温作业岗位以巡视 为主,减少操作人员暴露在高温状态下的时
次重点对该生产区域环境和热源煎煮岗位进行了 8 h LadB( A) 超过 85 dB ( A) ,分别是过滤岗位 1、过滤岗
加权平均 WBGT 检测,结果见表 1。该车间热源稳定, 位 2 和安瓶洗烘岗位。按工人接触时间,计算 8h 等
工人工作主要是立姿,工作内容为操作仪器,控制、查 效声级,只有安瓶洗烘岗位和过滤操作岗位 1 噪声强
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用 KB - 6C 大气采样器( 编号: W1) 对存在毒物的工作场所进行采样,用离子色谱进 行毒物检测[5,6]。 1. 3. 3 采样频次及采样点设置 现场检测是在该技 改项目各生产工序处于满负荷状态下进行采样和测 量。采样频次及采样点设置按 GBZ159 -2004《工作场 所空气中 有 害 物 质 的 采 样 规 范 》的 要 求 进 行 布 点 采 样。采样频次为盐酸连续采样 3 d,工人配酸时进行 采样。噪声检测 1 d,每点测定 3 次。高温在夏季最 热月份测量,3 次 / d,连续监测 3 d。采样点的布置结 合工作场所 的 设 备 布 置、劳 动 者 的 工 作 状 况,在 工 人 操作位、巡视位和设备区域进行布点采样。
空调、通 风设施 运行使 用正常。
间; 4 对作业人员发放通气性良好、质地结实
的工作服,高温季节供应清凉饮料,解暑绿
豆汤、藿香正气水等;
防噪
1 选用空压机等均采用低噪声设备; 2 将产噪 声较大的空压机、风机等设备布置在专门的 设备间,并设有减振台座,其门、墙体为隔声设 计; 3 空调机组出入风口处设置微穿孔板消声 器,4 接噪人员配备防噪耳塞;
煎煮 28. 4
岗位
煎煮工人 27. 0 20
操作位( 9: 56) 27. 7 20
煎煮工人操作位( 10: 16) 29. 5 20
Ⅲ 煎煮工人操作位( 13: 24) 29. 9 20
煎煮工人操作位( 14: 20) 29. 4 10
煎煮工人出渣点( 16: 30) 28. 3 390
生产区域环境
377
2. 2. 1 高温检测结果与分析 高温主要存在中药煎 声强度、记录接触时间,用 8h 等效 A 声级进行评价,
煮岗位,热源为煎煮罐,热源温度为逐渐升高,最高温 计算结果见表 2。通过对作业场所内 14 个噪声监测
度可达 98 ℃ ,罐表温度大约为 30 ~ 40 ℃ 。为此,本 点的检测结果分析,有 3 个测点噪声强度实测平均值
看设备,按 GB2. 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 度超过噪声职业接触限值,其余各岗位接触的噪声强
限值第 2 部分: 物理因素》附录 B 中常见职业体力劳 动强度分级[7],确 定 该 车 间 工 人 体 力 劳 动 为 Ⅰ 级,工
度均低于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表 1 煎煮岗位 WBGT 指数及作业分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