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如何实现中国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日报如何实现中国梦
第一篇:人民日报如何实现中国梦
《人民日报》:如何实现“中国梦”?
重民生是“中国梦”的现实温度
中华民族要完成伟大复兴,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与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有关。

有人说,“美国梦”强调个人主义,“中国梦”强调集体主义,然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正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

如果每个人都能免除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每个人的梦想都能找到落实的地方,“中国梦”就能像水滴汇集,化作绚丽的彩虹。

创新,撬动“中国梦”的杠杆
马克思说过: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实现“中国梦”,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啃硬骨头、涉险滩。

如何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怎样让清洁工厂取代“傻大黑粗”,如何治理污染重塑“美丽中国”?只有推进创新,使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才能真正转变发展方式、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尔孜规所说:创新,是撬动“中国梦”的杠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圆梦”的唯一正确道路
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没有正确的道路,就无法汇聚各方的力量,再美好的梦想也无法实现。

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

实干兴邦:“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

邓小平同志曾讲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同样道理,不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也只能停留在梦中。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只有行动第一、实干第一,才能为“中国梦”照进现实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根本保障。

第二篇:人民日报:今天我们如何实现中国梦
人民日报:今天我们如何实现中国梦
2013年07月29日04:10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梦的提出,激起亿万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憧憬。

如何理解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如何把握实现中国梦的正确路径?如何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扎实努力?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科学回答的时代课题。

实现中国梦,人人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何谓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是贯穿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

为了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多少仁人志士奔走呼号、上下求索,多少英雄儿女冲锋陷阵、抛洒热血。

今天我们所追求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中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这就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这一伟大梦想,视野宽广、内涵丰富,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发展要求,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显然,这一美好又现实的伟大梦想,不仅仅是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而且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

这个梦想,使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机会。

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密切相连,个人的机会与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

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仅使我们的国家真正地活跃起来、发展起来、繁荣起来,使我们的民族空前地团结起来、振奋起来、兴旺起来,而且为每个社会成员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和人生出彩的良好机会。

改革的社会,为每个劳动者和建设者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施展才能本领、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只要我们抓住机会、积极参与、勇于竞争,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增长才干,就不仅能创造优裕的物质财富和生活条件,而且能创造更大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开放的社会,不仅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更加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民族形象的条件,而且为每个有志者提供了更加有利于自身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可以说,在开放的时代,任何一个平凡的岗位都可以使人生出彩,关键就在于我们是不是怀揣梦想、能不能抓住机会、有没有奋斗精神。

实现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本路径
今天,我们有了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党经过90多年的奋斗、积累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探索、创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实践。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和根本路径。

同心共筑中国梦,奋力实现中国梦,就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开辟了根本路径。

道路关乎命运,道路决定前途。

民族复兴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关键在于道路的正确选择。

我们党领导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

正是沿着这条光明大道,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与发展,社会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成就斐然,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实现了历史性跃升。

实践有力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能够带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光明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根本指南。

理论决定方向,理论指引行动。

在中国近代史上,许多仁人志士为了实现民族振兴的梦想历尽艰辛,却屡屡碰壁。

之所以如此,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引。

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历程及其理论成果,犹如光辉灯塔,照亮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实现强国富民的历史征途上发挥了根本指南的作用。

正是在这一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中和指引下,我们党领导人民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既不为任何风险所惧,又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成功地探索、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践有力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理论指导和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根本保障。

制度提供保障,制度生发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效率与公平兼顾、民主与集中结合、活力与秩序统一、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相互促进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正是由于我们党坚持和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广大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得以充分调动和发挥,我国的繁荣发展才获得了持久活力和坚实根基。

实践有力证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需要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中国梦既是国家之梦、民族之梦,又是包括每个个体在内的人民之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把握住这一本质属性,处理好个体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着眼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注重个人努力和艰苦奋斗。

奋斗是成就事业的基石,是实现梦想的关键。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需要有崇高的精神追求。

处在深刻变革的伟大时代,我们更应把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作为努力志向和精神追求。

这样,生活
才有意义,人生才能出彩。

实现中国梦所需要的精神,从根本上说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两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
内化于心的。

有了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就有了实现人生梦想的方向与目标;有了改革创新精神,我们就有了实现人生梦想的动力与支撑。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需要有坚韧的实干精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今天,我们的目标既定、任务既明,关键在于落实,在于每个人都进行扎扎实实的努力。

处在伟大变革、实干奋进的时代,任何夸夸其谈、心浮气躁的作风都与人民的利益和期待相左,都将为人民所唾弃;任何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的行为都与时代的趋向和要求相悖,都将为时代所淘汰。

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努力奉献,就是我们对实现中国梦的最好实践。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需要有宽广的人文胸怀。

登高方能望远,有志方能自洁。

处在深刻而复杂的变革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无时不经受着考验,包括现实生活中奢靡、浮躁等不良风气的考验。

人生犹如逆水行舟、大浪淘沙,我们只有怀揣远大梦想,才能经受住考验,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浮躁所动,而是志存高远、坚韧不拔地为实现伟大梦想而扎实奋斗。

(作者为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人民日报》(2013年07月29日 07 版)
第三篇:人民日报:开启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
2014浙江公务员考试时事热点:人民日报社论:开启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
人民日报社论:开启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
不负13亿人民重托,积极履行神圣使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北京胜利闭幕了。

我们对大会的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向依法履职的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致以崇高敬意!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接力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正以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处在历史关键节点上,这次大会的议程十分重要,事关改革发展全局。

会议期间,代表们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依法行使职权,使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决定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总结了五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会议依法选举和决定任命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组织保证。

这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必将进一步鼓舞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胡锦涛同志担任国家主席10年间,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了卓越的功勋,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行使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和蓬勃的生机活力。

以两会胜利闭幕为标志,新的奋斗征程已经开启。

在这次大会上,实现中国梦,道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传承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以13亿中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得出一条重要结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

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
主要任务。

面向未来,我们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提供更有力的法制保障;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执行代
表职务,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要着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

只有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才能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我们相信,十二届全国人大必将忠诚秉持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新贡献。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奋力开启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奋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本文来源:金华人事考试网
第四篇: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班会策划书
为进一步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增进大学生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培养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努力学习,奉献力量,计算机系软工4班特举行“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班会。

一、活动主题: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
二、参加对象:软工4班全体同学
三、时间:2013年5月14日
四、地点:A栋606
五、班会内容及形式:
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主题班会,紧紧围绕“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采取讨论,个人演说等形式,班级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其中。

,具体如下
1﹑主持人介绍本次会议主题及欢迎学生会同学。

2﹑宣布会议正式开始。

3﹑两位主持人以ppt的形式进行解说,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什么是“中国梦”。

4﹑欣赏视频《我的梦中国梦》。

5﹑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梦想或就观看视频感想踊跃发言。

6﹑集体朗诵诗歌《我有一个梦想》。

7﹑学唱爱国歌曲《我的中国心》。

8﹑现场观看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里的《公方彬:精神崛起,走向世界的中国之梦》这一篇文章
9﹑由辅导员发表对本次会议的看法及意见。

10﹑主持人进行总结并宣布会议结束。

第五篇:如何实现中国梦_如何实现中国梦
如何实现中国梦_如何实现中国梦1
中国梦有着中国特定的历史承载和现实意涵,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贯联;同时中国梦又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梦,具有世界精神,是中国性与世界性的融合一个没有梦想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梦想是人类对完美事物的憧憬和渴望,是人类最天真无邪的愿景。

只有充满梦想的民族才有源源不竭的前行动力。

中华民族向以务实、刚健、勤勉著称,中华民族同样有着自我伟大的梦想。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最早使用“中华民族”概念,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在各界广泛使用。

作为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民族为世界礼貌做出过巨大贡献。

在雅斯贝尔斯所称的“轴心时代”,中华民族就构成了自我的政治礼貌,构成了自我的文化传统,之后又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汉唐时代”。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一次次灾难。

从鸦片战争到1945年,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大小470次战争,签订了1145个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疆土174万平方公里。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了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早期探索。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倡导“中体西用”,发起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后,康梁等人推动“维新变法”,惨遭失败。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世界第一富强之国”。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闸门。

自此之后,无数志士仁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前仆后继。

实现民族的图存图强和振兴繁荣,成为近代以来全民族的心声,凝聚汇集成为民族梦想。

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世纪之交之际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新表达,是对孙中山“振兴中华”延承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作出表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礼貌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有着中国特定的历史承载和现实意涵,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贯联;同时中国梦又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梦,具有世界精神,是中国性与世界性的融合。

中国梦的真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只有每个人都为完美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社会不是抽象的,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命构成的。

只有每个人都为完美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美国梦以个人奋斗为基础,其精神内核是不论出身、阶层,只要努力勤奋,就能获得成功。

中国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患难与共中,认识到群众的价值和力量,中国梦作为“国家之梦”,正是这种群众精神和社会伦理的表达。

但是没有个体的强健,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绝无可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强调:“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
梦想,也是每个青年人的梦想”,“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充满生机活力和创造性的民族,首先得有充满生机活力的个体。

长期以来,中华民族一向处于超稳定结构中,养成了消极顺应的群体心态,由于人格的扭曲,人的创造潜力退化,生产、科学、艺术创造活动萎缩。

近代以后,当别的民族在礼貌大道上快速前行时,中华民族一向在踯躅而行,丧失了一次次赶上世界礼貌大潮的机会。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倡导社会本位主义,重秩序,重和谐,强调共性,压抑个性,并把抑制自我、抑制个性发展作为取得和持续社会和谐的首要条件。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人怕出名猪怕壮”,“不为天下先”,“出头的椽子先烂”……这种伦理精神具有很强的发散功能,成为一种为抽象群众主义外壳包裹着的抑制个体精神的制约力量,成为漠视个体价值的支撑点。

美国哈佛大学麦克利兰教授在探讨现代化的动力时发现,个体的成就感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他透过统计资料证明,一个国家在必须历史时期高成就欲望的人越多,这个国家这一时期的发展程度越高。

高尔基曾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

”相反,人类历史证明,自我丧失,主体性贬值,必然导致民族整体素质的下降,延宕礼貌发展。

道理很简单,社会不是抽象的,它是由具体的鲜活生命组成的。

难道能够脱离个体的强健而求得民族的强盛吗?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中国由于特殊的人文地理和历史传统,中国梦的实现必然以群众和社会为本位,但没有个人的梦想,决无国家和民族的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期间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完美梦想相通。

由此,中国梦不光是个大概念,更是个体复苏、人格升值,激荡创造力、释放进取精神从而再造民族精神,推动整体社会进步的驱动力。

每一个平凡中国人的平凡梦,与中国梦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任何一个社会形态,制度和体制的创新与完善,是其源源不竭的前行动力。

没有体制和制度的保证,中国梦不可能实现
制度与体制的进步,是一个社会真正的进步;制度与体制的完善,是一个社会真正的完善。

人类礼貌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制度礼貌的提升。

“制度是为人类设计的,构造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约束”D。

c·诺斯:《论制度》);体制则是制度的组织化。

比起制度来,体制更具有形构性。

任何一个社会形态,制度和体制的创新与完善,是其源源不竭的前行动力。

没有体制和制度的保证,中国梦不可能实现。

如何实现中国梦_如何实现中国梦2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弘扬中国精神。

习近平同志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依托、共同传承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凝聚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精神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在长期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等,使中华民族展现出崭新的精神风貌。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有利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