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过程中的临床应
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在本文研究将收治时间在2020年6月-2021年10月的10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
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分别采取常规
护理方式、心理干预方式,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

结果:观察组肝硬化患
者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硬
化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肝硬化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过程中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并
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心理干预;肝硬化;护理
肝硬化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肝脏疾病,发病机制是由于人体肝细胞长期受到
损伤的情况下出现坏死的现象,从而发生纤维性、进展性、弥漫性的慢性肝脏病
变而导致的,该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坏死、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肝
细胞纤维组织增加,容易造成人体肝小叶结构及肝脏血供发生明显的变化,最终
导致肝脏变硬、变形。

该疾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多数患者易疏忽自身病情,部
分患者在进行诊断时病情已较为严重,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患者心理压力
增加。

研究认为,给予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需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从
而消除患者负面情绪,提高配合度[1]。

因此,本次研究对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
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收取的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2]。

排除标准:伴有其他严重疾病。

观察组平均年龄40.26±11.27(20~60)岁、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0.17±11.26(21~60)岁、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

两组基线资料中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

给予患者制定一项护理计划,按照计划实施各项护理操作。

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方式。

①主动与患者交流:患者入院后,护士与患者积极沟通,并向患者和家属介绍院内环境和治疗医师,以消除患者陌生感,提高信任度;并采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结合评估结果实施心理疏导,包括音乐疗法、兴趣培养法、转移注意法等,以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并且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②健康宣教:多数患者不良情绪与对疾病知识不了解存在密切关联,也是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因此,护理人员通过采用多媒体、一对一讲解、健康讲座等形式,使患者能够对肝硬化疾病的临床症状、发生机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项进行了解;同时为患者讲解用药知识,叮嘱其避免擅自增减药物剂量,告知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

③饮食和生活护理:饮食调节对患者疾病恢复尤为重要,主要是由于患者通常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并存在不同程度营养障碍,因此,在饮食中需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制定方案,并对维生素、高蛋白、糖类、高热量比例进行调整;在病情稳定后,多食用低脂、高维生素、低盐、易消化、高蛋白饮食;告知患者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1.3 观察指标
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包括心理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处理,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
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的形式表示,并以卡方检验,P<0.05,说明
以上数据存在明显差异。

2结果
2.1对比心理状态评分
观察组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所示。

表1:分析心理状态评分指标
组别

数(n)
SAS(分)SDS(分)

察组
5041.25±1.0241.63±1.02

照组
5048.52±1.0249.88±1.45
t

-35.63732.906
P

-0.0000.000
2.2对比满意度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肝硬化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P<0.05),见表2所示。

表2:分析满意度指标
组别

数(n)

意(n)

般(n)
不满
意(n)
总满意度
(n;%)

察组
503217198.00

照组
5022141472.00

方值
-13.2549
P

-0.0002
2.3对比并发症发生率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肝硬化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所示。

表3:分析并发症发生率指标(%)
组别

数(n)

性脑病

肾综合

消化
道出血
总发生率

察组
50110 4.00

5028224.00
照组
-8.306

方值
P
-0.004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3],肝硬化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疾病在早期发病时症状不明确,导致多数患者不重视,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最终造成肝硬化的病情不断加重。

有研究表明,大部分患者在确诊后肝硬化病情已加重或处于晚期,严重者还可出现肝癌的现象,该现象也是导致我国肝硬化患者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临床对于该疾病一般以药物方式进行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患者出现较多负面情绪,包括焦虑和抑郁、紧张和悲观等,而做好该类患者心理护理十分重要[4]。

心理护理中以患者为中心,其内容包括与患者主动交流、健康教育、饮食和生活干预,以上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改善,并且能够充分认知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与此同时还能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疾病早期康复[5-6]。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肝硬化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徐俊. 延续性护理及心理护理对肝硬化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20,15(18):145-146.
[2]崔荣. 心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护理质量与效果的影响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62):79-80.
[3]范佳媚.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
南,2020,18(18):277-278.
[4]陈少婷.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外医学研
究,2020,18(28):103-105.
[5]崔荣. 心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护理质量与效果的影响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62):79-80.
[6]黄雪霞,王沙,李琼娟,等. 心理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大众科技,2020,22(5):84-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