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该领域技术的不断创新,建筑工程主体
结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建设项目中,加强对主体结构的检测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保证建设项目整体质量的基础,是促进建筑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建筑企业要加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检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为提高建设
项目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
引言
为保证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必须严格加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
量控制,及时解决质量检查中的问题,保证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在具体施
工过程中,要精心防范质量违规行为,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积极应对检测质量
问题。
在施工项目的具体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质量控制技术与工程整体安全稳
定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有关人员应当根据国家具体的检验验收标准和工作原则,对施工主体的基本结构进行检验,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主体结构的稳
定性。
1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的概述
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建筑物主体结构进行局部
定性、定量评估和质量检验并做出有效的判断,这就是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
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能够提高相关人员发
现建设项目中潜在施工问题的能力。
目前,我国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受施工人员的
专业水平、施工设计的合理性和周边自然因素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施工问题。
因此,在检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时,检查人员可以使用检测技术和相
关设备来发现各种潜在的施工问题。
建设项目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可以根据质量检查报告来制订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解决施工阶段的各种潜在施工
问题。
第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有利于提升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
近年来,
我国建筑企业往往不太重视建设项目管理团队建设,导致项目管理团队的人员不足、管理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项目管理部门需要在
建设项目中推广和使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技术,并且根据主体结构质量检测
报告,有针对性地安排专业人员开展管理监督工作,以解决潜在质量问题。
2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对策
2.1钢筋检测
钢筋是工程机械非常重要的原材料,常用于混凝土施工,其对整体建筑的质
量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检测人员必须对钢筋进行检测,主
要测试内容包括钢筋的数量、性能、种类和质量。
检测人员可采用电磁传感器等
检测装置,准确判断混凝土注入后钢筋的位置和变形情况,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过
程中钢结构的稳定性。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可分为破损检测和无损检测两大类。
破损检测即凿开混凝土表面,露出钢筋直接测量,该方法准确但工作量大,效率低。
无损检测效率高,检测精度较破损检测低但可以接受,且可辅以局部破损检
测对结果进行修正,因而得到广泛使用。
常见的无损检测方法有雷达法和电磁感
应法,由于前者价格昂贵,实践中常用电磁感应法进行检测。
电磁感应法由探头
产生交变电磁场,在目标金属物体内产生感生电磁场,传感器将感生电磁场转成
电信号并由仪器主机计算出相应参数。
使用本法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当钢
筋保护层厚度较小,钢筋间距较大时,检测的准确率很高,而在钢筋保护层厚度
较大,钢筋间距较小时,会受到干扰导致得到错误结果,往往会出现漏检钢筋的
情况。
根据构件规格及检测经验,在避开钢筋密集区域的前提下,选择有代表性的
部位。
先进行预扫描,在预扫描的基础上进行检测扫描: 梁类构件先沿长度方向
扫描箍筋,标出箍筋位置,然后避开箍筋,沿宽度方向扫描纵向主筋的保护层厚度。
板类构件参考配筋图,先扫描分布筋并标出,再在两根分布筋之间扫描受力
筋的保护层厚度。
如果无法判断板的分布筋与受力筋的方向,可以参考布筋图,
受力筋一般是布置在分布筋的下面,此时保护层厚度示值较小(或信号较强)的
为受力筋。
根据电磁感应法原理,当探头位于被测钢筋正上方时,与被测钢筋的距离最小,信号强度最大(即峰值)。
而只有当信号强度从峰值下降,才能判定出前值
为峰值,此时仪器鸣响提示但探头已经越过被测钢筋正上方。
应注意仪器鸣响时
探头轴线所在直线并非是被测钢筋的位置,需往回缓慢扫描,识别出信号峰值位置,才能找到被测钢筋的准确位置。
应保持探头轴线与被测钢筋轴线平行。
如对
钢筋走向有怀疑,可小幅度左右旋转探头,当信号值最强时,探头轴向与钢筋平行。
2.2检测混凝土结构的外观和尺寸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外观检测主要是通过目测、实测等方式来对建筑工程主体
结构的质量进行判断的,其主要目的是分析建筑物实际性能与图纸设计是否一致。
这种检测方法要求工作人员深入施工现场,结合建筑项目施工要求,加强建筑物
外观和建筑物结构性能的检测。
在检测混凝土结构的外观和尺寸时,检测人员需
要重点检查混凝土构件是否存在蜂窝、麻面、裂缝等情况,主要检测方法有目测
和尺寸测量。
然而,建筑物混凝土结构检测难度较大且耗时久,因此检测人员要
做好这项工作,以保证质量检测报告的准确性。
2.3检查砂浆的质量
砂浆质量检查属于主体工程完成后的内部结构检查,其需要用到多种检测方法。
在正常情况下,混凝土结构很难吸收所有的冲击力。
随着外部振动,动能随
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
因此,检测人员可以利用超声波回波法来有效确定内部
结构的表面硬度参数并计算混凝土的硬度。
目前,可用于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的方法有很多:回弹法、点荷载法、贯
入法、圆筒压力法等,选择空间相对较大,贯入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其工作原理
是将测量钉穿入砌筑砂浆表面,然后根据穿入深度判断砌筑砂浆的强度。
在实施
穿透法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做好准备,特别是提前准备一些检测方法应用
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如测钉、砂浆贯入器、增力杠杆和探测器。
2.4检查抗压强度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安全与混凝土构件的抗压强度有很强的相关性,抗
压强度的测试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返回法。
返回法主要是利用回弹仪来检测混凝
土实际弹性的。
在正常情况下,混凝土表面的硬度与回弹仪的回弹高度成正比,
该比值通常用于计算压缩阈值。
另一种是使用基本钻孔设备获得混凝土构件方法,这种检测方法主要用于监测混凝土零件的电阻。
利用这种检测方法得到的数据较
为直观准确。
但是,这种检测方法会破坏混凝土结构。
另外,测试人员还需要对
一些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和回收,以防止污染环境。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建筑工程整体质量越来越重要。
为保障建
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潜在的风险。
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建筑企业有必要加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法的研究,提高检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艳.主体结构检测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金属
结构,2021(09):62-63.
[2]范庆洪.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现场检测的意义及方法探究[J].四川水
泥,2021(09):139-140.
[3]张福军.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方法探讨[J].科技视界,2021(21):43-44.
[4]孙开科,刘振栋,杨春蕾.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对策[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07):131-132.
[5]张晓平.探究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方法及其应用[J].工程建设与
设计,2021(03):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