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重点解析试卷(含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重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2021年7月,三星堆3号坑再次出土一件青铜神树。

以下关于青铜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青铜器文物出土时不会有锈迹B.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
C.青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D.青铜的硬度比纯铜小
2、广式月饼盒中的脱氧剂常见的为铁系脱氧剂,即以铁粉为主,活性炭(C)等为辅的化学成分。

下列关于铁粉与活性炭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不是Fe元素B.铁粉与活性炭都为单质
C.铁系脱氧剂具有还原性,可以防止月饼氧化变质D.铁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3、观察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伸入稀盐酸中,其表面产生大量氢气
B.铁丝放在空气中,其表面很快形成红色物质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铁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表面形成一层银白色固体
4、“建设美丽宜居成都”是成都市政府的发展目标。

下列措施与该目标不相符的是
A.实行垃圾分类B.建设天府绿道
C.推广燃煤锅炉D.严禁车辆任意鸣笛
5、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H2SO4分别与足量Mg、Al、Zn、Fe充分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与金属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像信息,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A.稀H2SO4完全反应时,消耗金属的质量:Mg>Al>Zn>Fe
B.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Al>Mg>Fe>Zn
C.相同质量的四种金属与稀H2SO4反应,消耗稀硫酸的质量相等
D.相同质量的四种金属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Al>Mg>Fe>Zn
6、水银是唯一的液态金属,具有很强的毒性,装有水银的试剂瓶上应该贴的标签是
A.腐蚀品B.易燃液体
C.有毒品D.自燃物品
7、下列关于金属的性质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铜绿粉末受热变黑,铜加热也会变黑,说明铜绿和铜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B.金属有很多共同的物理性质,如在常温下它们都是固体
C.铁锅用来炒菜,利用铁锅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D.黄金用来制作项链,主要利用金具有很大的硬度
8、下列除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9、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生成物丁由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
C.生成物丙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
10、下列各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实验生成两种气体的质量
B.加热碳和氧化物的混合物
C.用等量铝和锌与等质量分数、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D.向打磨后铝箔中加入稀盐酸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小明把用砂纸打磨好的铝丝绕成螺旋状,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1)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铝丝的目的是除去铝丝表面的________(填化学式)薄膜。

将铝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

(2)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铝丝表面有大量红色物质生成,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

(3)小明同时还发现反应开始时铝丝表面产生了较多气泡。

①小明猜测气泡的主要成分可能是二氧化碳,小红立即指出这种猜测是错误的,你认为小红的说法主要理论依据是_______。

②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产生的气体用尖嘴导管导入肥皂水中,出现大量肥皂泡。

用燃着的长木条点燃肥皂泡,发出爆鸣声并看到火焰,证明铝片表面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检验该气体时,不是直接在尖嘴管口点燃,而是点燃从肥皂水中冒出的肥皂泡,从安全的角度看,老师要求小明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

③如果硫酸铜溶液中只含一种阴离子,则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插入铝片前的硫酸铜溶液中含有H2O、CuSO4和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将一根锃亮的铁丝放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会发现铁丝表面出现______,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______色,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由此判断,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______。

3、与金属跟盐反应的规律相似,非金属也有这样的规律。

Br2、I2、Cl2及其化合物间有如下关系:Br2+2NaI=2NaBr+I2;Cl2+2NaBr=2NaCl+Br2。

非金属单质Br2、I2、Cl2的化学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

写出Cl2与Na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电动车以轻便、省力、操作简单、节能的优势正日益受到城镇居民青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动车的大架、轮圈等常使用的是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合金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为防止电动车的钢制车架生锈,通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2)电动车常用的铅蓄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的化学电源,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

(3)铅蓄电池中主要药品为硫酸铅(PbSO4)和水,充电时发生反应,生成物为二氧化铅、一种金属单质及硫酸,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前后铅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

5、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金属的回收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1)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会上升。

用微观知识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

(2)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

“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2S+O2=2X+2H2O,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钢窗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铁与________接触而生锈。

(4)某工厂欲从溶质是AgNO3和Cu(NO3)2的生产废液中回收Ag和Cu.实验员取样,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若所得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若向所得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产生气泡,则滤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填化学式)。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追梦”学习小组为测定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装置中盛放锌粒的网兜不与稀硫酸反应)。

请根据他们的实验过程和测定的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电子秤示数
单位为克)
(1)实验中设计干燥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

(2)锌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g。

(3)计算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写出计算步骤)
2、赤铁矿为工业炼铁的常用原料,其原理是将其中的Fe2O3转化为Fe。

(1)Fe2O3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2)治炼1120t含杂质3%的生铁,需要含Fe2O380%的赤铁矿的质量是多少?(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3、日常生活中接触的金属材料,大多属于合金。

其中黄铜是以锌作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

已知组成
某弹壳的黄铜中只含有锌和铜,现将22g该弹壳碾成粉末后放入盛有足量的稀硫酸烧杯中,测得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单位为g)与反应时间(单位为min)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计算:
(1)由题意可知,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共_______g
(2)若欲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你认为至少还应该补充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
(3)弹壳中铜的质量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请书写出计算过程)
4、有一置于水中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密闭容器,气体分子可以通过该容器的器壁,而液体和固体则不能通过。

该容器的质量为1g,体积为0.04L。

容器内盛有32.5g质量分数为40%的稀硫酸,如果向其中加入锌粒,要想保持容器在水中不沉底,则锌粒的质量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5、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可以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用品.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取20g该样品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H2的质量为______ g.
(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蚂蚁分泌的蚁酸主要成分是甲酸,实验小组对甲酸的性质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甲酸(HCOOH)是一种酸,熔点为8.6℃,沸点为100.8℃,加热时会分解生成两种物质;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提出猜想)
(1)小唐同学对甲酸的分解产物提出了猜想:
猜想一:H2和CO2;猜想二:CO和H2O;猜想三:H2O和O2。

小尧同学认为猜想_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

(设计实验)实验小组同学选择合适装置对甲酸进行加热,为了加快分解速率,加入了催化剂,将分解产物通入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装置C中浓硫酸为干燥剂,能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

(实验预测)
(2)若猜想一成立,则B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

有同学提出,即便是看到了上述现象,也不能说明猜想一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

(进行实验)
(3)同学们在实验中观察到A处瓶内出现大量水珠,同时看到D处玻璃管中_____。

请依据实验现象,写出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装置E的作用是_____。

2、目前,我区家庭普遍使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其燃烧后的产物可能有什么?同学们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2、H2O;
猜想二:CO、H2O;
猜想三:CO2、CO、H2O
(查阅资料)白色无水CuSO4粉末遇水变蓝色
(设计并进行实验)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图装置,进行验证:
(1)请根据实验现象,填写实验结论。

(2)实验过程中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

(3)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_____。

(4)实验过程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

(5)实验过程中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________。

(反思与交流)
(6)同学们一致认为:该装置存在安全缺陷,你的改正意见是________。

(7)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时,一定要加强通风,防止________中毒。

3、 (一)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呢?
(实验探究)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根据烧杯中的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

(交流研讨)该实验的不足之处是不能充分证明二氧化碳与水能发生反应,在不改变实验装置的情况下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

(二)探究金属锌的性质
(1)如图甲所示,将锌片在酒精灯上灼烧,发现熔化了的锌并未掉下来,包裹在一个“小袋子”中,下面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氧化锌的熔点比锌高②“小袋子”是致密的氧化锌薄膜
③锌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锌④锌的抗腐蚀性高
(2)用图乙所示实验探究锌的性质时,闻到有刺激性气味。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刺激性气味?
(查阅资料)
①24
422Zn+2H SO =ZnSO +SO +2H O (浓) ; ②SO 2有刺激性气味,化学性质与CO 2相似,但SO 2能使品红褪色,CO 2不能;
③NaOH 溶液能吸收有毒的SO 2
(猜想与假设)
①刺激性气味产生可能与硫酸浓度大有关;
②刺激性气味产生可能与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有关
(设计实验)为探究猜想的正确性,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于下面的表格中。

写出20%的硫酸与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解释与结论)
①由上述实验得出,产生的刺激性气味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

②小丽得出结论,刺激性气味产生与硫酸浓度有关,依据是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在上述设计中,除温度和浓度外,还应该控制的因素是___________。

4、(1)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口罩里熔喷布的元素组成,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制取氧气
可选用的装置及部分药品如图:
若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 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为能控制产生氧气的速率并收集干燥的 O2,装置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其中 O2应从装置 E 的__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若用右下图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熔喷布的元素组成
(提出问题)熔喷布由哪些元素组成?
(查阅资料)熔喷布易燃,可能由 C、H、O 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实验探究)连接装置如图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一定质量的熔喷布样品碎片装入玻璃管中,先通入一段时间 O2,再点燃酒精灯,提供充足氧气,使样品完全燃烧后,熄灭酒精灯,再持续通一会儿氧气,观察实验现象。

①装置 B 中白色固体变蓝色,证明燃烧产物中有__________生成。

②装置 D 质量增加说明燃烧产物中有 CO2,写出装置 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③根据①、②可判断:熔喷布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是否含有其他元素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判断。

(交流与讨论)改进装置: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以在图一实验装置之后连接图二中的 E装置,目的是__________。

(2)金属的用途很广,我们应该节约和保护金属资源,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 X、Z、Y 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Z 表面有气泡产生,X 没有明显现象,再把 Y、Z 分别放入 FeSO4 溶液中,发现放入 Y 的 FeSO4溶液逐渐变成无色,而放入 Z 的 FeSO4溶液和 Z 表面都没有明显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X、Y、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

②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 Al(NO3)3、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I、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一定__________;(填化学式)
II、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5、松雷中学化学兴起小组的同学在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实验如图所示。

(1)写出B试管中的实验现象______。

(2)同学们将A、B试管内的物质同时倒入C废液缸中发现紫红色固体增多,由此推知B试管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同学们对此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大家决定对C废液缸中的成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C废液缸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3)小松同学猜想:______(填化学式)
小雷同学猜想:FeSO4 H2SO4
小铁同学猜想:FeSO4
(交流评价)(4)大家一致认为小雷同学的猜想错误,理由是______。

(实验探究)(5)小松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取C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______,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即可得出自己猜想正确。

(归纳总结)(6)通过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在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确定出一定存在的金属后,______一定不存在。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A、青钢器文物出土时,表面会有锈迹,由于铜与水、氧气、二氧化碳共同接触下生成了铜绿,选项A 错误;
B、合金的熔点比其组成的纯金属熔点要低,则青铜的熔点比纯铜要低,选项B错误;
C、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则青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选项C正确;
D、合金的硬度比其组成的纯金属硬度要大,则青铜的硬度比纯铜大,选项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不是Fe元素,选项正确;
B、铁粉与活性炭都是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选项正确;
C、铁系脱氧剂具有还原性,可以防止月饼氧化变质,选项正确;
D、铁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生成氧化铁,选项错误;
故选D。

3、C
【详解】
A.铁丝伸入稀盐酸中,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产生氢气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铁金属活动性不特别强,和稀盐酸反应气泡是少量不是大量,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与氧气和水蒸气接触,发生的是缓慢氧化,因此不会在其表面很快形成红色物质,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正确;
D.铁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错误;
【点睛】
4、C
【详解】
A、实行垃圾分类既能够实现资源的重新利用,也能够减少环境污染,选项正确;
B、建设天府绿道时植树造林,能够增强植物对空气污染物的吸收,能够减缓空气污染,选项正确;
C、推广燃煤锅炉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与烟尘,会加重空气的污染,选项错误;
D、严禁车辆任意鸣笛能够减少环境中的噪音,降低噪音污染,选项正确,故选C。

5、D
【详解】
A、根据图示可知,稀H2SO4完全反应时,消耗金属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Zn>Fe>Mg>Al,不符合题意;
B、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可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Al>Zn>Fe,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示可知,稀硫酸等量,金属足量时,消耗金属的质量不同,相反,当金属质量相等,稀硫酸足量时,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不同,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像可知,当金属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不同,由多到少的顺序为:Al>Mg>Fe>Zn,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6、C
【分析】
汞属于重金属,有剧毒;
【详解】
A、为腐蚀品标志,错误;
B、属于易燃液体标志,错误;
C、为有毒品标志,正确;
D、为自燃物品标志,错误;
故选C。

7、C
【详解】
A、铜绿粉末受热变黑,是铜绿加热发生分解反应后生成了黑色的氧化铜,铜加热也会变黑,是铜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所以铜绿和铜的化学性质不相同,选项错误;
B、在常温下金属不一定都是固体,如金属汞常温下呈液态,选项错误;
C、铁锅用来炒菜,利用铁锅具有良好的导热性,选项正确;
D、黄金用来制作项链,主要利用了黄金特殊的光泽和稀有,选项错误,故选C。

8、D
【详解】
A:在氧气流中加热可将CuO中杂质C转化为气体二氧化碳除去。

A正确。

B:加入过量铁粉,CuCl2与铁粉反应生成FeCl2和铜,余下的铁粉和生成的铜可用过滤法除去。

B正确。

C:Cu与稀盐酸不反应,Fe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Cu中含有的Fe可以加入过量稀盐酸除去。

C正确。

D:由于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混在CO2中的CO是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的。

只能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的方法除去CO。

D错。

综上所述:选择D。

9、D
【分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为C 2H 6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62222C H 7O 46H O CO ++点燃。

【详解】
A 、该反应的生成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 、由图可知,每个丁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 、生成物丙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6=1:8,不符合题意;
D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符合题意。

故选D 。

10、C
【详解】
A 、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体积比是2:1,故A 错;
B 、加热碳和氧化物的混合物,比如:碳和氧化铜反应,2
C 22CuO Cu CO +=+↑高温,生成的铜仍然是固体,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为0,故B 错;
C 、24243223H 3H 54
654m g 69Al SO Al SO mg x
mg x x +=+
↑==()
2442H H 652
6522m g 65Zn SO ZnSO mg y
mg y
y +=+↑
==
x y ﹥
即用等量铝和锌与等质量分数、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铝产生氢气质量多。

且铝比锌活泼,用的时间也少,故C 正确;
D 、向打磨后铝箔中加入稀盐酸,打磨后铝箔与稀盐酸立即反应生成氢气,故D 错。

故选C 。

【点睛】
二、填空题
1、
(1) Al 2O 3 增大铝丝与硫酸铜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现象更明显
(2)42342Al+3CuSO Al (O u )S +3C =
(3) 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 防止爆炸,阻断火焰沿着导管进入制取装置(合理即可) H 2SO 4
【解析】
(1)
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铝丝的目的是除去铝丝表面的Al 2O 3薄膜,使铝与硫酸铜溶液直接接触,将铝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铝丝与硫酸铜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现象更明显;
(2)
铝丝表面有大量红色物质生成,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2342Al+3CuSO Al (O u )S +3C =;
(3)
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生成物中不含碳元素,不会有二氧化碳生成;
②检验该气体时,不是直接在尖嘴导管口点燃,而是点燃从肥皂水中冒出的气泡,这样可以防止爆炸,阻断火焰沿着导管进入制取装置;
③由于生成了氢气,则溶液中含有氢离子,且只含有一种阴离子,则为硫酸根离子,插入铝片前的硫酸铜溶液中含有H 2O 、CuSO 4和H 2SO 4。

2、红色固体 浅绿 44Fe CuSO FeSO Cu +=+ 强
【详解】
将铁丝放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铜为红色固体,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故铁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反应方程式为
44Fe CuSO FeSO Cu +=+;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能与金属活动性弱的金属盐溶液反应,故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3、Cl 2>Br 2>I 2 Cl 2+2NaI =2NaCl +I 2
【详解】
Br 2+2NaI=2NaBr+ I 2,说明Br 2>I 2;Cl 2+2NaBr=2NaCl+Br 2,说明Cl 2>Br 2,所以Br 2、I 2、Cl 2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 2>Br 2>I 2。

Cl 2的活动性强于I 2。

Cl 2与NaI 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 2+2NaI =2NaCl +I 2。

4、(1) 强度硬度大 抗腐蚀性好 喷漆
(2)化学能→电能
(3) 422242PbSO +2H O
PbO +Pb+2H SO 充电 +2、+4、0 【解析】
(1)
自行车的大架、轮圈 等常使用的是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合金的优点是强度硬度大,抗腐蚀性好;为防止电动车的钢制车架生锈,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喷漆,隔绝空气和水,故填:强度硬度大;抗腐蚀性好;喷漆;
(2)
电动车常用的铅蓄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的化学电源,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电能,故填:化学能→电能;
(3)
铅蓄电池中主要药品为硫酸铅(PbSO 4)和水,充电时发生反应,生成物为二氧化铅、一种金属单质及硫酸,该金属单质为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2242PbSO +2H O PbO +Pb+2H SO 充电;PbSO 4中硫酸根显-2价,则铅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PbO 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Pb 为单质,铅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填:422242PbSO +2H O PbO +Pb+2H SO 充电;+2、+4、0。

5、(1)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
(2)Ag 2S
(3)氧气、水
(4) Cu 2+、Zn 2+
Zn(NO 3)2
【分析】
(1)
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会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Ag 、H 、S 、O 的个数分别是4、4、2、2,生成物中含Ag 、H 、S 、O 的个数分别是0、4、0、2,故生成物中还应含4个Ag 、2个S ,故X 的化学式为:Ag 2S ;
(3)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故钢窗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铁与氧气、水接触而生锈;
(4)
金属活动性:Zn >Cu >Ag ,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①若所得滤液为蓝色,则溶液中含硝酸铜,锌一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锌,故溶液中一定含硝酸锌,可能含硝酸银,故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Zn 2+、Cu 2+

②若向所得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产生气泡,说明滤渣中含锌,则锌过量,说明硝酸银、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则滤液中只含硝酸锌,溶质为:Zn(NO 3)2。

三、计算题
1、
(1)防止装置中水被带出导致实验误差
(2)0.8
(3)解:设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2442Zn +H SO =ZnSO +H 226g
0.8g 26g =20.8g
65x
x x ↑
=
答: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

【解析】
(1)
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逸出,可能会带出装置中的水导致实验误差,实验中设计干燥装置的目的是防止装置中水被带出导致实验误差。

(2)
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逸出,装置减少质量就是生成氢气质量402-401.2=0.8g 。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