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的基本纸样与放缩方法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的基本纸样与放缩方法整理
一、服装基本纸样概念及特点
服装款式千变万化,服装款式纸样也各不相同。
但是,根据服装结构原理,服装款式纸样应具有一种基本结构:它反映人体着装部分的结构形态,反映现代服装的基本结构,明确人体与服装纸样结构部位的相互关系,适应服装款式的造型规律。
这种基本结构即为:服装基本纸样
基本纸样抛开了纸样设计方法上的差异,只反映服装的基本结构。
实际上无论是立体方法、比例方法还是原型方法,都可以设计出这种服装基本纸样。
它是各种款式纸样的设计基础,通过变化基本纸样,可以设计出各种服装款式纸样。
基本纸样与各种款式纸样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将基本纸样的概念引入到服装纸样放缩中,以基本纸样的放缩作为各种款式纸样放缩的基础。
归纳基本纸样与各种款式纸样之间的关系,将基本纸样的放缩与各种款式纸样的放缩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基本纸样的放缩方法延伸,并应用于千变万化的款式纸样的放缩。
二、服装基本纸样
(一)上衣基本纸样
上衣基本纸样分为前片和后片,前后片围度分配比例相等或近似相等,胸围和腰围加放基本生理和活动松量。
腰围包括基本胸腰省,省大等于胸腰落差。
衣身长度从侧颈点至腰围线。
前片为中间开襟,具有袖窿和领口的结构,见图3-1。
(二)袖子基本结构
以袖中线为基准,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袖子具有袖山的结构,前袖袖山弧线曲度大于后袖袖山弧线。
见图3-2。
(三)裙子基本纸样
分为前后片,前后片围度分配比例相等或近似相等,腰围和臀围加放基本生理和活动松量。
腰围包括基本腰臀省,省大等于腰臀落差。
裙子长度从腰围线至膝围线,见图3-3。
(四)裤子基本纸样
裤子分为前后片,前后片各自设立沿纵向的中线,作为基准确定各个围度基本部位的相关位置。
前后片腰围和臀围分配比例相等或近似相等,腰围和臀围加放基本生理和活动松度。
腰围包括基本腰臀省,省大等于腰臀落差。
具有裆的结构,前裆小,后裆大,见图3-4。
服装基本纸样的档差分配
如何将服装控制部位的档差分配到服装纸样上去,档差分配是纸样放缩中的关键问题。
纸样放缩的实质是将人体结构部位的尺寸变化,即:档差合理地施加到服装纸样的对应结构部位上。
根据纸样放缩的实质,应用纸样放缩的一般原理及方法,可以将人体各部位的档差施加于基本纸样的相应部位上,由此完成对基本纸样的放缩。
一、衣身基本纸样的档差分配
(一)衣身各部位的档差分配
1、胸围:档差=40mm。
前后片比例为1:1。
前后衣片档差分配各10mm。
2、腰围:档差=40mm。
前后片比例为1:1。
前后衣片档差分配个10mm。
在放缩时胸围和腰围应同时加宽或缩短10mm。
3、胸宽:档差=12mm。
前中线至胸宽线之间加宽或缩短二分之一胸宽档差6mm。
4、背宽:档差=12mm。
后中线至背宽线之间加宽或缩短二分之一背宽档差6mm。
5、袖窿深:袖窿深依据服装的结构规律由人体的胸围尺寸决定,近似等于胸围的1/6加上一个定寸(7cm)。
当胸围变化40mm时(即胸围档差),袖窿深变化近似为6~7mm,即袖窿深档差应取为6~7mm。
取6mm。
6、袖窿宽:根据胸围、胸宽、背宽和袖窿宽之间的关系,袖窿宽的档差应为8mm,前后片各为4mm。
按照上述档差分配方法,袖窿
长总共放缩20mm左右。
7、肩宽:档差为10mm。
前后肩点至前后中线距离加宽或缩短二分之一肩宽档差5mm。
服装纸样的胸围、胸宽、背宽和肩宽之间的关系密切,互相制约。
人体结构形态变化规律是胸围、胸宽、背宽和肩宽随号型增大各自的增长幅度不一致,表现为胸围幅度大,胸宽和背宽次之,肩宽最小。
放缩时袖窿曲线上部随号型增大略有取直的趋势。
这一点是符合人体结构的变化规律。
但是在有限的人体号型变化范围内,袖窿曲线上部不会向相反的方向变化。
人体肩线的角度比较稳定,号型变化时只有微小的变化,基本规律是:号型增大,肩角略小。
放缩时,应该尽量保持母板肩线角度不变。
8、领围:号型标准中给出的颈围档差8mm是人体颈部最细处的尺寸,而服装领部结构是依据颈根围设计的。
根据实际经验将领围档差取为10mm。
放缩方法:后领深不放缩,后领宽加大2mm。
前领深加大2mm,前领宽加大2mm。
放缩结果分析,在三角形abc中,当a,b分别增加2mm时,c 近似增加3mm。
以线段c近似代替弧长C,弧长C也近似增加3mm,即:前领弧长C放缩成C’,前领大所获档差为3mm。
后领只加放领宽,不加放领深,后领弧长B放缩成B’近似加大2mm。
因此,半领围放缩5mm,整个领围共放缩10mm。
9、背长:档差为10mm。
10、腰长:档差为10mm。
腰围线至裆深线。
11、胸点间距:胸点间距档差为8mm。
胸点至前中线距离加宽4mm。
12.胸点高:胸点一般以胸围线高度向下取定寸4cm。
放缩时,胸点随胸围线高度变化而变化。
实际人体胸点有随号型增大而相对于胸围线下移的变化规律。
但服装有修正美化人体的作用,按现代审美观点,胸点高给人以健康和美的外观效果。
此外,由于内衣的托衬作用使人体实际胸点上移。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放缩时仍使胸点随胸围线的高度变化而变化。
对于中老年人,由于人体胸点下移较明显,服装的胸点若与人体实际胸点相差过大,反而会产生不良的外观效果。
因此,应适当调整胸点距胸围线的距离,使胸点下移。
二、袖子基本纸样的档差分配
(一)袖子各部位的档差分配
1、袖山结构分析:袖子基本纸样是依据衣身基本纸样的袖窿结构进行设计的。
袖窿结构的档差分配是袖子基本纸样档差分配的依据。
前后符合点对位,袖山符合点以下的袖山曲线应与袖窿符合点以下的袖窿曲线相吻合,即:弧长A与弧长A’近似相等;弧长B与B’近似相等。
袖窿前后符合点距胸围线档差为2mm,袖窿宽档差前后片各为4mm。
根据相似形的规律,袖山前后符合点距袖根肥线档差也应为2mm,袖山前后符合点至袖缝的档差也应为4mm。
从而保证符合点以下部分,袖窿曲线与袖山曲线相互吻合。
衣身袖窿前后符合点以上部分,缝合时前后片肩点应对齐并与袖山高点重合,如图3-8所示:弧长C应等于弧长C’,弧长D应等于弧长D'。
袖窿符合点以上部分袖窿曲线(弧长C与D)放缩时近似增加5mm。
如不考虑袖山吃量,袖山符合点以上至袖山高点部分袖山曲
线(弧长C'与D’)增加长度也应为5mm。
在三角形abc中,以斜边近似替代袖窿和袖山曲线,斜边c长度应增加5mm。
由于一个直角边a已经确定为4mm,按照勾股弦定理,另一直角边b应为3mm。
由此,袖山符合点至袖山高点档差定为3mm。
2、袖根肥:档差16mm。
3、袖山高:档差5mm。
4、袖长:档差15mm(按照人体全臂长档差确定)。
三、裙子基本纸样的档差分配
(一)裙子各部位的档差分配
1、腰围:档差40mm。
前后裙片档差分配各为半腰围的二分之一,即各为10mm。
2、臀围:档差按5.4系列女子A体型为36mm。
前后片档差分配比例与腰围相同,即各为9mm。
3、臀长:档差为6mm。
即腰围线至臀围线的距离档差为6mm。
4、裙长:裙长的档差依据裙长占人体下体长度比例确定,通常服装成衣规格给出这一档差,放缩时按此档差实施放缩。
基本纸样裙长从腰围线至膝围线稍下,档差为18mm。
人体结构规律虽然臀围的实际尺寸比腰围大,但是腰围尺寸随号型的增大而增大的速度比臀围大。
因此,裙侧缝上部的曲线的曲度将随号型的增大而减小,即侧缝将逐渐变直。
但是在人体有限的号型分布范围内,侧缝曲线不会向相反的方向变化,除非是特殊体型。
四、裤子基本纸样的档差分配
裤中线是裤子的重要结构线,它是腰围,臀围和裤口等主要部位相互位置的确定基准。
腰围线,臀围线和裤口线在中线两侧的分配比例在放缩时不能改变。
(一)裤子各部位的档差分配
1、腰围:腰围档差40mm,前后片比例为1:1,前片10mm,
后片10mm。
前片以前中线为基准,内侧4mm,外侧6mm。
后片以后中线为基准,内侧2mm,外侧8mm。
2、臀围:档差按女子5.4A为36mm。
前后片档差分配比例同腰围,各为9mm。
前片以前中线为基准,内侧4mm,外侧5mm。
后片以后中线为基准,内侧2mm,外侧7mm。
结合腰围和臀围的档差分配,放缩时以裤中线为基准前裆线向外平移4mm,后裆线向外平移2mm。
3、裆宽:裆宽按照人体和服装的基本结构进行放缩。
总裆宽近似等于臀围的0.17~0.2,前后裆宽的比例为1/3~2/5,放缩时应保持该比例关系。
根据这一比例关系,总裆宽档差约为7mm,前裆宽为2mm,后裆宽为5mm。
放缩时以前后裆线与臀围线交点为基准前片向外加放2mm,后片5mm。
4、裆深:裆深对应于人体结构的股上长,股上长的档差为10mm。
由此,裆深档差取10mm。
5、裤口:裤口不是人体实际结构部位尺寸。
裤口一般按宽度度量,
其档差为5mm。
分配时以中线为准,前片向两侧各放2mm,后片向两侧各放3mm。
6、裤长:档差为30mm。
依据腰围高。
基本放量标注
一、几个基本概念
(一)放缩点
一个裁片的外形轮廓是由点和线构成的,其中点的位置是决定裁片外形大小和形状的关键。
当移动这些点的位置时裁片的大小和形状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果将这些点按一定档差移动并按照与原裁片相对应的相似结构线连接对应的点,所得的裁片即是按一定档差放大或缩小了的裁片。
我们定义这些点为放缩点。
(二)基准线和基准点
放缩时应确定基准线和基准点。
将纸样置于一个类似于直角坐标系的基准平面之中,确定一条垂直基准线,一条水平基准线。
垂直基准线作为围度放缩的基准,水平基准线作为高度放缩的基准。
基准线可以在纸样结构线中任意选取,但通常选取比较稳定的结构线,如:中线、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等。
两条基准线的交点称之为基准点,它是高度放缩和围度放缩的共同基准。
基准点可以是纸样中的任意结构点,甚至是纸样外的点。
(三)放量
确立了基准线和基准点后,各个放缩点按照各个结构部位相应的档差移动,可以用一对相互垂直的箭头和数值表示移动的方向和距离,我们称之为放量。
放量指示出:
1、要移动的点,即放缩点;
2、该点移动的方向;
3、该点移动的距离。
放量不等于档差,放量是相对于基准点而言的,因此都是在确定了放缩基准以后才有放量。
档差是指一个结构部位放大与缩小的量,而放量是指一个结构点
的移动。
两个放缩点放量的差是这两个放缩点之间所包括的结构部位的档差。
基准点不同时,同一放缩点的放量是不同的,但是各结构部位的档差并没有改变。
(四)放量标注
放量标注是指用放量表示纸样中放缩点(结构点)在放缩时的移动。
进行放量标注时,应首先确定服装纸样放缩的基准点,并加以标注,然后确定各个放缩点和放量。
二、基本纸样放量标注
(一)衣身基本纸样的放量标注
(二)袖子基本纸样的放量标注
(三)裙子基本纸样的放量标注
(四)裤子基本纸样的放量标注
基准点的移动和放量换算
一、基准点的移动和服装基本纸样的放量标注
当对不同的服装纸样进行放缩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移动基准点的位置。
基准点移动后各放缩点的放量将发生变化,应根据新的基准点位置重新标注放量。
基准点的选择应根据服装款式的变化和放缩要求而定,这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加以讨论。
当选择不同的放缩基准点时,基本纸样的放量标注也发生了变化,下面我们就分别加以讨论。
(一)基准点移动后衣身基本纸样的放量标注
(二)基准点移动后袖子基本纸样的放量标注
当基准点发生变化时,袖子基本纸样的放量标注同样也发生变化,具体见图3一20、图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