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研究——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视角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明市和南平市)和4个平衡区(福州市、宁德市、莆田市和龙岩市)。结果有助于为科学划定耕地保护补偿区域提供
理论依据,为地方政府制定合理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提供实践参考,从而实现耕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关键词:耕地保护;补偿分区;生态安全;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329(2019)04-0027-06
当前对于耕地保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 构建 [7-9],耕地保护补偿的分区 [10-16],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 测算 [17-24] 等方面,其中合理划定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是 制定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关键。
当前学者对于耕地保护补偿分区的研究主要是从粮食 安全和生态安全两个视角展开。基于粮食安全视角,如将 湖北省 102 个县划分为支付区、平衡区和受偿区并结合主 体功能区划分进行分析 [16];基于生态安全视角,如将喀斯 特地貌为主的毕节市划分为生态耕地盈余区、生态耕地赤 字区和生态平衡区 [25]。但实际上耕地具有粮食生产和生态 保障的双重功能,将二者分开进行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有研究者在考虑耕地的粮食和生态双重功能的基础上,采 用粮食安全法和生态足迹及耕地承载力模型对陕西省的耕 地保护补偿分区进行分析 [15],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福建省作为东南地区重要的生态保障区和经济发达区,在 粮食供求方面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将其作为研究区具有 一定的典型性。鉴于此,本文兼顾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双 重视角,对福建省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区域的划分展开研 究,以期在改进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理论的基础上,为政府 制定合理的耕地保护补偿政策提供参考。
(1)区域耕地生态足迹
(6)
其中:d2 表示区域人均生态耕地需求量即人均耕地生 态足迹 ef;i 表示区域消费项目的类型;r 为均衡因子,用 于标准化处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潜在生产力,由于本文 仅研究耕地的生态足迹,不存在不同类型转化为同一土地 的过程,因此 r =1;Ai 为区域人均第 i 种消费项目折算的 生物生产性面积;Ci 为区域人均消费第 i 种项目的数量;pi 为第 i 种消费项目的世界平均生产力,由于本研究仅涉及 省域内的生产力比较,故此处的 pi 以福建省的平均生产力 为标准。式(7)中,区域的生态耕地总需求量 D2,即一 个区域的耕地生态足迹 EF 可表示为:
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导致的土地利用竞争使我国耕地 资源数量不断减少,耕地保护工作面临持续压力 [1],尽管 我国运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土 地用途管制制度”、“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等手段实施 了最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但由于欠缺适当的激励机制, 耕地保护的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2]。因此亟需构建合理 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对耕地资源保护的主体给予有 效的激励,提升耕地保护的实际效果。在实践方面,国内 部分地区(如四川成都,广东中山、佛山、东莞,江苏苏州, 浙江慈溪等)纷纷开展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试点,取得了一 定成效 [3]。相较而言国外在耕地保护激励方面的实践更为 成熟,往往通过设置保护地役权(conservation easement, CE)和可转让的发展权(transferable of development rights, TDR)来实现,其中保护地役权的核心在于从土地产权中 剥离出土地发展或建设的权利并有偿转让给政府或非盈利 组织,土地所有者可继续保留耕种、遗赠及转让等权利束 中的其他权利 [4]。而可转移发展权交易的实施需设置发送 区、接受区,并明确可出售的 TDR、接收区经许可的额外 开发密度以及接受区 TDR 需求等内容 [5-6]。在理论研究方面,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19.04.005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上海国土资源
福建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研究
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视角
阮羿佑,宋 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3)
摘 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是提供有效的耕地保护激励从而实现耕地资源保护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合理划分其补偿
1 研究方法
1.1 粮食安全法 参考相关研究成果,采用粮食安全法测算区域的粮食
耕地盈亏量: (1)区域粮食耕地需求量 在综合粮食自给率、人均粮食消费量、耕地总面积、
粮食单产的基础上,先测算出区域人均粮食耕地的需求量,
2019·Vol.40·№.4 27
上海国土资源 Shanghai Land & Resou需求总量。 (1)
(2)
式(1)中:d1 代表区域内人均粮食耕地需求量,α 代 表区域粮食生产的自给率,c 代表人均粮食消费率,S1 代 表耕地总面积,Y 代表粮食总产量;式(2)中:N 代表总 人口,D1 代表粮食耕地总需求量。
(2)区域粮食耕地供给量 一个区域粮食耕地的供给量即为现阶段研究区耕地实 际存量 S1。人均粮食耕地供给量可由式(3)得到:
(3)
(3)测算区域粮食耕地盈亏量 (4)
式中 l1 代表人均区域粮食耕地盈亏量,当 l1>0 时表示 人均区域耕地供大于求,反之则代表供小于求。则区域粮 食耕地盈亏总量 L1 为:
(5) 1.2 耕地生态足迹及承载力测算模型
依据 Rees 等学者 [26-27] 提出的生态足迹模型以及承载 力模型在耕地方面的改进应用,测算一个区域的生态耕地 盈亏平衡量的步骤如下:
区与受偿区更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构建和政策实施的重要环节。兼顾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双重视角,以福建省作为
研究区域,采用粮食安全法和耕地生态足迹及承载力测算模型对该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区域的划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明:福建省9个地市可划分为2个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支付区(漳州市和厦门市 、3个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受偿区(泉州市、
收稿日期: 2019-09-04 修回日期: 2019-10-26 作者简介: 阮羿佑(1996-),男,硕士生,主要研究 方向为土地资源经济与管理. 电子邮箱: 371264372@ 联系电话: 0592-8838675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地利用空间 管制下耕地保护差别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尺度依赖与空间差 异”(71774174) *通信作者: 宋敏(博士/副教授), songmin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