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

合集下载

【一轮复习】人物素材整理——胡适

【一轮复习】人物素材整理——胡适

胡适温文尔雅的“斗士”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素材整理:张韩棋2020年3月27日胡适档案────────胡适,1891年12月出生于上海,曾用名嗣靡,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是我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而闻名于世。

胡适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母亲的教育对其影响至深。

胡适上了九年私塾,广泛阅读儒家经典著作,奠定下坚实的学术根基。

19岁时,他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瀚。

杜威,其治学深受这位当代‘实验主义领袖’影响。

1917年初,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成为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

同年夏天,他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1918年则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

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的领袖。

“五四运动”之后胡适同陈独秀,李大钊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与以往的”同道中人”开展多次论战。

1949年赴美,此后他在几年里辗转美台,两处奔波,1962年在台北逝世。

借钱达人胡适在北大的工资很高,并且很大方,经常借钱给别人。

1920年,林语堂考上了哈佛的研究生。

去留学时出了点问题,原本的经费没了,于是他给胡适发电报:“能否由尊兄作保他人借贷1000美元,待我学成归国偿还。

没过多久,胡适就把钱汇给他,还告诉他:这是北大给你预支的工资,留完学一定要来北大工作。

结果,林语堂拿到哈佛的硕士学位后,又跑去莱比锡大学读博。

然后,学习经费又出问题了。

林语堂又给胡适写信,请他再预支1000美元工资。

胡适又给他汇了钱。

四年后,林语堂学成归来,很多大学都想聘请他。

但是考虑到已经预支了北大的工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林语堂就去了北大。

正巧,胡适不在北京。

于是,林语堂找北大领导蒋梦麟,商讨还钱的事。

蒋梦麟表示一脸懵逼:北大啥时候借钱给你了?原来这2000美元,都是胡适自己节衣缩食、东拼西凑弄来的。

胡适担任北大校长之后,被邀请到电台做了个广播演讲。

劝学经典句子

劝学经典句子

劝学经典句子劝学经典句子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9、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冯梦龙1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1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陈寿12、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清诗铎·读书》13、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程端礼14、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程颐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18、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1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20、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谦2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22、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清·朱舜水《答野节问》2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2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25、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阮元2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孙洙《唐诗三百首序》2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2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苏轼29、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蒲松龄30、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

——朱熹31、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32、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冰心33、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美国)富兰克林34、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钱理群讲鲁迅

钱理群讲鲁迅

钱理群讲鲁迅中学语文中的鲁迅作品教学认识问题和教法问题我虽然一直关心中小学语文教育,但却尽量避免给中小学老师作报告,因此拒绝了许多约请。

因为我深知自己缺乏在第一线进行教学的经验,害怕讲一些不着边际的大道理,让老师们失望,更怕发生误导。

我唯一敢讲的,是鲁迅作品教学,这不仅因为我的专业就是研究鲁迅,更因为我在2004年、2005 年在我的母校南师附中和北大附中、北师大实验中学开设了“鲁迅作品选读”的选修课,去年还在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开设了类似的课程。

在这几所学校上课的讲稿,包括和学生课堂上的讨论,以及学生的作业,课程结束后的调查中学生的反应,都已辑为《钱理群中学讲鲁迅》一书,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有了这样的实践经验和总结,我就有了点底气,敢在这里讲了。

但我也有自知之明:这不过是个人的一些经验和认识,并不具有普遍性,更谈不上示范性,一切都要靠在座的诸位老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姑妄讲之,大家就姑妄听之,参考而已。

我想讲两个问题:认识问题和教法问题。

一、如何认识鲁迅作品教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意义和地位。

有人问:为什么要在中学讲那么多鲁迅作品,少读点,滕出时间,多读点梁实秋、林语堂的作品,不更好吗,我不反对中学生读梁实秋、林语堂的作品,我还主张要读胡适、周作人的文章,现在的语文教材中把他们两位排除在外,是不应该的。

我们应该给中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开阔的阅读空间,思想文化空间,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我要强调的,是鲁迅与梁实秋、林语堂他们不同之处,也就是我在很多场合都谈到的,鲁迅不是一般的文学家,而是具有原创性的,民族思想源泉性的思想家、文学家。

这样的原创性、源泉性作家,每一个民族都不多,比如英国有莎士比亚,俄国有托尔斯泰,德国有哥德,等等,这样的作家在他那个国家、民族里,是家喻户晓的,人们从小就读他们的作品,而且要读一辈子,不断地从阅读他们的作品中,获得启示,获得灵感,获得精神的支撑。

因此,他们的作品,总是成为国民教育的基本教材,他们的作品的教学,是培育民族精神的基础性工作。

你不得不知的胡适思想精华和他最经典的十句名言

你不得不知的胡适思想精华和他最经典的十句名言

你不得不知的胡适思想精华和他最经典的十句名言今天是胡适先生逝世55周年纪念日,最近读了胡适先生的一本合集书《容忍与自由》。

感慨老先生作为上个世纪中国文化界的文学大师与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其思想的深邃和勃勃生机,真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容忍与自由》精选了胡适先生一生的散文、杂文、演讲,不了解胡适先生的人,很容易就能看到一个浓缩的思想剪影。

全书分为四章,分别由“理想不死,学习不辍”、“世界愈危险,我们愈要有信心”、“直面现实,去过我们的新生活”以及“容忍是一切自有的根本”四个大板块构成。

其中《容忍与自由》是胡适先生的一篇文章。

而整本书里,胡适讲到了自己的童年时光,讲到了自己严格却深爱的母亲,流露出脉脉的温情;也谈到了自己的一些兴趣爱好,比如毕生追求的麻将技艺和读书习惯;还有胡适自己对于当时旧中国的一系列关于教育、发展、未来的看法和褒贬。

胡适在书中说道:“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

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

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览。

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唯他独尊,无人能及”。

博大又精深的要求确实非常高,自觉这是胡适先生的自谦之词。

他从小用功阅读中国经典古籍,后来留学美国,拜师于赫赫有名的教授杜威,中西方文化都在他的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造就了他思想的深刻性。

进一步而言,这也是为什么当代人还在怀想着民国大师们的原因。

很多人喜欢民国大师们的幽默,喜欢看他们的轶事和八卦,但是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变得身不由己、命运飘摇,每个人都不再是自己,幽默与自嘲的背后,他们渴望探知新的世界,他们渴望救助自己的祖国,怀着一腔热血的信念来读书,又怎么可能做不好学问呢?鲁迅曾评价胡适为“一位荷戟独彷徨的战士”。

因为他总是有着独树一帜的思想理念,不同于一般人的说理,更不是所谓的社会道德标准,但却是那样的真实有个性。

对于中国当时的教育、学术独立,乃至妇女解放问题、文化传承等现状,胡适一方面表现出一种沉闷的压抑,他在书中的几篇演讲稿里总是会拿那时的旧中国同先进的日本、美国进行对比,话语中不免悲辛与失落;但是另一方面,他也给予了正面的猛烈抨击与具体的改良建议,可见他不单单是一个思想者,更是一名实践者。

韩石山的“进化论”及“小说笔法”——读《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

韩石山的“进化论”及“小说笔法”——读《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

洋博士头 衔 ( 是 “ 还 国家博 士 ” ,并 且 社会 理念 ,谁的那一套就可 以改造 中国社 ) 也与 鲁 迅 疏 远 ,但 只 因为 所 留之 “ ” 洋 是法 国 “ 洋” ,而 非英 美 “ ” 洋 ,所 以不
悔吧 。 …
会 。胡适 和鲁迅 提倡 白话 文与 文学 革命 ,
适 的朋友们 ,从陈西滢到徐志摩 ,个个 年 把他们做个 比较 。比什 么呢,谁对 西方社
轻有为 ,心胸宽广 。鲁迅 的朋友们 ,则个 会 了解 的多,谁 的社会理念先进 ,要改造 个堕落哀怨 ,心胸狭窄——其 中唯一一个
语 堂 ,那 是 因 为 他 有 过 留美 经 历 ,之 前 交
历之间划出如 此 明确 的线 性进 化路 线 的 ,
前者 比后 者 的社 会 理 念 要 先 进 ” J 。看 还是 韩 石 山 。 看 ,学历不仅有如此大的功效 ,可 以决定

个人 的社会理念先进与否 ,而且还是不
除 了学 历 ,韩 石 山 还 有 年 龄 进 化 论 。
言 自明 、不容 置疑的 ,倘不 赞同 ,那 当然 仍然是在上文提及 的那次演讲 中 ,韩 氏在 是没有 “ 以公 心 ” 的缘 故 。这就 是 韩 出
个 是 11 9 0年 留学 美 国 ,取 得 哥 伦 比 亚
非常鲜 明 ,即鲁迅不如胡适 ,并 由此连坐 大学的博士 学位 ,一 个是 10 9 2年 留学 日 起来 ,与鲁迅接近 的人 皆不如与胡适接近 本 ,在一个 医学专科学校学习过 ,毕业没
的人 ,前者代表一种落后 的黑暗的堕落的 毕业都还说 不定 。 并 自问 自答 : “ ” 是直
人联想到商家 的促销广告 。阅读之下 ,有
以下 感 想 :

鲁迅的简介 文档

鲁迅的简介 文档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字豫才、豫亭,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巨匠。

鲁迅出身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起初想实业救国,但不济。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

后从事文学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内心,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12年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1]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编有《鲁迅全集》。

[1] 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人物关系周树人外文名Zhou Shuren,Lu Xun,Lution别名鲁迅、令飞、迅行、周逴等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 (今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出生日期1881年9月25日逝世日期1936年10月19日职业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2]毕业院校仙台医学院主要成就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思想开放者中国首位白话文作者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狂人日记》《阿Q正传》《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1生平经历▪家世/家人概况▪早年▪从政▪革命2文学旅程▪笔名▪病逝▪分类3个人成就▪文学成就▪历史成就4个人作品5人物评价6相关纪念▪鲁迅文学奖▪鲁迅文化奖▪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生平经历编辑家世/家人概况鲁迅祖籍湖南道州,后迁居绍兴,到鲁迅这一辈,已是第十四代了。

他的先祖,由农民不断发家成了财主。

一个共同的宗祠下分成好些“房”,如“覆盆房”、“清道房”、“竹园房”等等。

鲁迅一家属于“覆盆房”的一个分支。

“支覆盆房”全盛时期占地三千多亩,还有七、八座当铺。

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

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胡适

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胡适

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胡适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思想”股市上,陈寅恪、吴宓、顾准和胡适这些人物在自由主义的“题材”下被炒爆了,他们被戏剧化和轶事化。

陈寅恪“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已经成为了流行一时、人云亦云的门面话,这边厢思想家们纷纷出来论证自己第一个发现了顾准或者陈寅恪,正如那边厢文学界的“后主们”为“后新时期”的发明权而挥老拳。

然而,谁又真的去读他们的书,谁又真的在乎他们的思想,尤其是他们思想的脉络和语境(context)呢?这些在现代思想和文化史上似乎怎么也走不到一块的歧路一样的人物在死后是怎样被接轨到自由主义的通往天堂的大路上(因为据一位新权威主义的发言人说,所有自由的大路都是通往天堂)就更是我等所不能理解的机密了。

正如唐德刚所说的,“以前的娱乐场中有句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就‘看胡适’(Hu Shih watching)这宗娱乐项目来说,它和‘看梅兰芳’实在是大同小异”。

胡适是现代中国一位路标性的人物。

现代―modern,用30年代上海的俗话说,就是“摩登”。

按照唐德刚的说法:“论‘摩登’则天下之摩登莫摩登于‘我的朋友胡适之’者矣!”然而,同时代张天翼小说《从空虚到充实》(《荆野先生》)里的人物则以为,modern应该译作“矛盾”。

信然!胡的“知己”(我取“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中胡为蒋效死这个意思)蒋介石称颂他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正好说明了他人格上的modern(矛盾)。

20世纪90年代在西亚有伊斯兰教的原教旨主义,在中国则有原教旨的自由主义。

在这原教旨主义的自由主义谱系里,通常被中国的自由主义奉为祖宗的胡适也是旁逸斜出,而非正宗了,因此只能重新从哈耶克出发,接上亚当·斯密的秘宗香火。

我偶然翻阅《鲁迅全集》,有一篇厨川百村的《说自由主义》,对于自由主义与当今原教旨主义的诠释略有不同。

然而,一则译者是鲁迅,二则作者非英美人,因此他“与其完成自由主义的哲学,倒不如编纂自由主义的历史,要有效得多”的观点,我知道是作不得数的。

五四人物志之胡适4

五四人物志之胡适4

第四集:主持人陈晓楠:胡适年纪青青爆的大名,结交广泛,上至庙?堂下至草根都有他的朋友,而他的兴趣也非常广,很多朋友都知道他有个雅好,就是收集火柴盒,所以就把各种各样珍奇的火柴盒送给他,胡适对此感激之余,还特意发表了一个声明说,希望大家把火柴盒送来之前先将里面的火柴倒掉。

否则,他的家要变成火药库了。

旁白:1920年6月,胡适将北京的家从缎库胡同搬到了后门里钟鼓寺10号。

今天走到这里,这条街的名字仍叫“大学夹道”胡适租下的是一个普通的四合院,一进门为门房,两侧为厢房,正房居后,旁边有耳房,胡适将正房作为寝室和书房,两厢为客房及会客厅,佣人住门房女佣住耳房,胡适因为心脏不好,把烟酒都戒了,每天晚饭后喜欢在院子里走走,院子里有一颗槐树和枣树,当时,和胡适同住一个院子的是他的安徽同乡高一涵,高一涵早年留学日本,攻读法律,是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后来曾加入过共产党,(高一涵是个单身,没结婚,一直在胡适家住,他的爱好和陈独秀一样,时不时要去逛妓院,到1923年还是1924年的时候,他就接了个妓女在家里,)(娶了个妓女,然后胡适还写信给江冬秀,叫她不要歧视这个妓女,就是对高一涵和他的新太太,要尊重,这个是人家的自由,而且他就是一个单身的人,如果有个人照顾他,有什么不好呢,这就是胡适。

)高一涵后来给胡适写信解释道,他找到家里的女人,是读过书的人,只因受夫家虐待,中途离婚,她因此无家可居,我看她气质还好,所以做成此事,或可终结我放荡的生活,因不知结果如何,所以没有告诉你,谁知,你竟能超脱一切俗见,与宽恕之外,还勉励我前进,真使我感愧无地。

胡适年纪轻轻,就在中国学界爆的大名,社会上很多人都以见到他为荣,每个礼拜日是胡适规定接待生客的日子,(胡适规定每个礼拜天接见客人,少数要好的朋友之外了,要好的朋友随时都可以来的,这些学生啊,生人啊,社会上的什么的,礼拜天接见,任何人到他那里跟他谈话,都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就是他让每个人感觉到很舒服很自在,他很快就让你和他,很平等的在一起交流,这个很了不起,这个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哪怕是跟他的观点有分歧比较大的人,年轻人尤其是,他很喜欢帮助别人,千家驹,他明知道千家驹很左的青年,他还推荐千家驹到这个陶孟和的研究所工作,推荐千家驹到北大去教财经史,)文学大师林语堂,二十年代到美国留学,经济拮据,胡适主动说:只要林回国后到北大任职,他可动员北大每月补助林四十美元,赴美途中,林语堂的太太盲肠炎发作,到了美国就要开刀,林语堂打电话向胡适求助,胡适很快将一张伍佰美元的支票寄去后来林语堂又去德国,莱比锡大学读博士,正赶上清华的奖学金停发,他再次给胡适打电报求助,胡适又寄去1千美元,林语堂学成回国后,找到了但是北大的校长蒋梦麟,感谢北大当年的雪中送炭,蒋却一头雾水,林语堂这才知道,北大当时,根本没有这笔培养基金。

周作人至死相信鲁迅偷看其妻洗澡 贬称许广平为

周作人至死相信鲁迅偷看其妻洗澡 贬称许广平为

周作人至死相信鲁迅偷看其妻洗澡贬称许广平为“妾”自1960—1966年辞世前,周作人给未曾谋面的香港朋友鲍耀明写了402封信,它们成了研究周作人晚年的思想、观点、情趣以及社会交往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鲍耀明致周作人的339封信,对研究晚年周作人也至关重要。

这里不拟全面论述《周作人与鲍耀明通信集》(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的丰富内容,只谈谈其中有关鲁迅的话题。

鲁迅崇拜之争1962年5月8日,鲍耀明给周作人寄上了林语堂3月3日在香港发表的《追悼胡适之先生》一文,并作了摘录,有云:“文章的风格和人品的风格是脱不了的。

关于文章,适之先生是七分学者,三分文人,鲁迅是七分文人,三分学者。

在人格上,适之是淡泊名利的一个人,有孔子最可爱的‘温温无所试’,可以仕、可以不仕的风格。

适之不在乎青年的崇拜,鲁迅却非做得给青年崇拜不可”等语,似乎说得过火些,先生以为然否?周作人在5月16日的复信中,做了这样的回答:承示林语堂文,想系见于港版,其所言亦有一部分道理,胡博士亦非可全面抹杀的人,所云学者成分多,亦是实话,至说鲁迅文人成分多,又说非给青年崇拜不可,虽似不敬却也是实在的。

盖说话捧人未免过火,若冷眼看人家缺点,往往谈言微中。

现在人人捧鲁迅,在上海墓上新立造像,我只在照相上看见,是在高高的台上,一人坐椅上,虽是尊崇他,其实也是在挖苦他的一个讽刺画,那是他生前所谓思想界的权威的纸糊之冠是也。

恐九泉有知不免要苦笑的吧,要恭维人不过火,即不至于献丑,实在是大不容易事。

抛开胡适不谈,周作人评鲁迅的上述文字,抵得上鲁迅杂文的一贯风格——尖锐泼辣。

当时敢于如此谈论鲁迅者,实在不多见。

虽系私信,亦属难得。

即使在今天,它们也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这里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关于鲁迅本人的问题,即“文人成分多……非给青年崇拜不可”;二是鲁迅崇拜问题,即“现在人人捧鲁迅”;三是上海鲁迅墓上新立造像,究竟是“尊崇”还是“讽刺”的问题。

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密不可分,也几乎灌注了兄弟失和后周作人对鲁迅的全部怨恨。

老调重弹为哪般?——韩石山《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读后

老调重弹为哪般?——韩石山《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读后

礼 膜拜 , 然 不 妥 ; 将 鲁 迅拉 下 神 坛 显 但 后 , 们 就 可 以对 他任 意 贬 低 、 意 打 我 随 压 吗 ? 然 也 不 行 。 以 为 , 评鲁 迅 , 当 窃 批 可 以 , 心 态 要 平 和 , 笔要 公 允 。 但 下 倘
鲁迅 的耳 光 扇给 谁?
也 无 须 别人 为 他证 明 。 当然 , 不 是 谁 也 想 贬低 就能 贬 低得 了的 。
唐德 刚 《 适 杂忆 》 有 这 样 一 段 胡 里
话 :有时 我 更 想起 时下 许 多 文人 学者 “ 和 当 政 理 论 家 们 。 溜 溜 地 搞 了 一 辈 酸 子 ; 有愚 者 一 得 。 不 动就 把 胡 适 请 偶 动 出 来 , 一 通 以 为 得 意 。 真 是 蓬 间 之 骂 那 雀 , 咒 鲲 鹏 ! 人 的 人 与 被 骂 的 人 之 诅 骂 间 , 果距 离太 大 的话 。 人 的往 往 却 如 骂
王 朔 写 过 一 篇 文 章 叫 《 看 鲁 迅 》 我 , 此 文 刊 = 0 O 《 获 》 3 。 章 中 2 O 年 收 第 期 文
有 这 样 一 段 话 : 鲁 迅 对 自 己 到 底 怎 么 “
若 作 者 在 写 这 本 书 之 前 , 抱 着 贬 鲁 就
褒 胡 的 心 态 . 他 得 出 的很 多 观 点 就 那 很 容易 失 于偏颇 。 在笔 者看来 , 石 山“ 鲁 褒胡 ” 韩 贬 心切 , 以写 本 书 时 , 鲁 迅 有 利 的材 所 于 料 , 就舍弃 ; 鲁迅不 利的材料 , 他 于 他 全 选 。 是 , 石 山 笔 下 的 鲁 迅 , 除 于 韩 便 了 文 章 好 , 他 均 无 足 观 。 实 , 了 其 其 有 自 己的等 身 著作 , 迅 的伟 大 与不 朽 , 鲁

茆家升拍《鲁迅》不能沿着批胡适的路子走

茆家升拍《鲁迅》不能沿着批胡适的路子走

茆家升拍《鲁迅》不能沿着批胡适的路子走拍《鲁迅》不能沿着批胡适的路子走茆家升电影《鲁迅》早已拍竣,至今未见公演,个中缘由颇费猜疑。

有关鲁迅的著作,堪称浩如烟海,可是银幕与荧屏的形象,则几近缺如,为什么呢?依在下愚见,从目前学界关于胡鲁之争等有关状况分析,拍鲁迅的影视剧条件很不成熟,恕笔者妄言,这部尚未公演的电影《鲁迅》,也不可能是成功的作品。

为什么要下此断言呢?说来话长,很多问题不是笔者能说清的。

但有一点笔者是了解的,就是此次拍鲁迅的电影,并非首次。

近半个世纪前,曾有过一次要拍鲁迅电影的尝试,称得上是高层挂帅,集各路精英强势出击!最后当然是铩羽而归,但许多当事人,至今仍念念不妄,为未能实现可以标炳史册的壮举,而耿耿于怀!有例为证:2007年1月12日〈文汇读书周报〉载朱孝庭、唐兆荣两位先生的大作:《陈鲤庭的遗憾与苦恼》一文,作者谈了他们最近拜访了97岁高龄,原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厂长陈鲤庭先生。

陈老至今仍对上世纪六十年代,该厂未能拍成电影《鲁迅传》,感到遗憾与苦恼。

文中介绍当时几乎已万事具备,连演员也确定了,赵丹演鲁迅,于蓝饰许广平。

结果被“主席的好学生”的大写十三年大演十三年一盆冷水浇灭了。

成了终身遗憾。

类似的言论,在悼念赵丹先生的文章里也见过。

当然,赵丹更大的遗憾,是未演成周总理。

文革后赵丹出狱,应北影厂厂长汪洋之约,在影片〈大河奔流〉里出演周总理。

定妆照都拍了,突然一道命令下来,撤了!赵丹一时六神无主,贤妻黄宗英真怕他疯了。

这事与拍《鲁迅传》无关,顺便一说。

其实,依我看电影未拍成,不一定是憾事。

相反的,如果按已定稿出了单行本的电影文学剧本《鲁迅》(编剧:陈白尘〈执笔〉叶以群、唐弢、柯灵、杜宣、陈鲤庭上海文艺出版社1963年3月第1版)作脚本去拍摄,反而会留下永久的遗憾。

关键是对剧本中涉及到近代史上一些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绘与评述有失公允,经不起已逐渐披露的历史事实的印证。

陈独秀胡适鲁迅的关系 陈独秀后代生活怎么样

陈独秀胡适鲁迅的关系 陈独秀后代生活怎么样

[键入文字]陈独秀胡适鲁迅的关系陈独秀后代生活怎么样陈独秀胡适鲁迅,这三位都是二十世纪对于中国社会多个学界具有伟大意义的文化巨星,璀璨非凡。

从政治理念上看,陈、鲁两人比较接近,立场都相对激进,接受了共产主义观念较多,两人都不认同胡适的自由主义,反对其温和的渐进改良路线。

但是从友情交往方面来看,陈、胡二人是相识多年的至交好友,虽然一度因为政治立场产生了强烈的分歧,但是两人之间的友谊从未间断,陈独秀对胡适保存着百分百的信任,生后的遗稿也是托付给胡适为其作序、出版。

但鲁迅便大不相同了,自从陈独秀被开除党籍以后,鲁迅便对其产生仇视,后来逐渐形同陌路,不再交集。

陈独秀胡适鲁迅这三人最早的时候是在五四时期开始交往的,但是在性格方面,鲁迅并不怎么喜欢这二人,略生多疑。

陈独秀性格嚣张,胡适平和,但这两位老友私底下相处时却显得相反,反倒是胡适常常主动批评、产生争吵,有时候辩论到激烈的白热化阶段,向来温厚的胡适竟会一了百了地拂袖离开,或许是陈独秀对于胡适的感情中略带有一些父母兄长般的疼惜。

鲁迅早年间与陈独秀交情不算浅,鲁迅则是立场极其鲜明的一个人,极讲原则,因此在陈独秀被踢出党籍后便与之不再来往,但他也曾在文章中念起独秀,但此后再无瓜葛。

然而也正是这样分明的性格立场为他赢得了中共领袖们的普遍赞誉。

陈独秀后代生活怎么样陈独秀有四个老婆,虽然一个潘兰珍没有为陈独秀生下子女,但是其他三个都为陈独秀生下了很多后代,而他的后代又生了后代,所以陈独秀的后人有很多。

陈独秀的后代中包括他的5 个儿子和3 个女儿,虽然陈光美到死前都不承认是陈独秀的儿子。

陈独秀后代陈红,也是陈独秀孙女,幼子陈鹤年之女。

陈红在形容他们这后人的生活时,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了:一言难尽的悲怆。

陈红,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学的教授,她在说话间,举止温文尔雅,透露着知识女性的内涵。

1。

几篇读后感(胡适)

几篇读后感(胡适)

《胡适传》读后感今日完读《胡适传》,一代哲人,为民主、自由而奋争,为国难、民穷而奔波,尽一个知识分子的应尽责任,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端人、领军人物,一度曾任驻美大使、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终生索求,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堪有孔子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风骨,其主张的民主、自由、人权的思想及怀疑的精神,他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至今令学人深思。

时代进入二十一世纪,正如毛泽东所言,该是为其正名的时候了。

“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煞,应当实事求是。

到了二十一世纪,那时侯,替他恢复名誉吧。

”蒋介石送挽联称其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当是对其比较确切的评价。

读《胡适传》有感读罗志田新版胡适传,上载胡适初到美国留学时,享受的是美国归还的庚款补贴,数额不菲,除接济家中外,甚至还雇了一个佣人。

胡适常对人言,吾等留学生,在外代表炎黄子孙,不可只图省钱,而须处处注意吾等形象,免为西人歧视也!自己留学在外,对胡适当年此言有直接的体会。

身边的一些中国学生,千方百计地省钱,自己衣食节省无可厚非,但寻机贪图小便宜,遭外人背后议论,实在令人为之汗颜!我是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当然不会挥金如土,但因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有一定要求,而且相信千金散尽还复来,决志不做金钱的奴隶,所以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只求称心,不图省钱,由此虽落下个“懂得享受”的恶名,也不以为意。

但即便是如我这般消费,每个月的奖学金还是能颇有结余,而一些中国学生想着靠省下的奖学金将来买房买车,实在令人不解。

且不说现在房价已涨,省下的钱实在杯水车薪,买不了几平米,就算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也应该是在学业上用功,将来谋个好差使,拿高工资,那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

——胡适当年回国到北大任教的时候,也没听说兜里带了多少钱回来啊。

活着应该享受每一天,年轻的时光更是弥足珍贵,为了三十岁之后的事情,亏待自己大好的年华不说,还养成个小器爱占便宜的毛病,甚至于有失国人脸面。

高考语文人物素材之胡适

高考语文人物素材之胡适

高考语文人物素材之胡适⏹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胡适语录1.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2.在中国,做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是异常艰难的,但并非全无报酬。

历史是一盆黄河水,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只要人们肯拿出足够的耐心,总归会看到清浊分明的那一天。

3.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1.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2.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3.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

4.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时要在有疑处不疑。

5.要有话说,方才说话。

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

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

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

6.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

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7.把自己铸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

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人。

把自己铸造成了自由独立的人格,你自然会不知足,不满意现状,敢说老实话。

8.堕落的方式很多,总结起来,约有这两大类:第一条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第二条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追求。

9.保险的意义,只是今天作明天的准备;生时作死时的准备;父母作儿女的准备;儿女幼时作儿女长大时的准备;如此而已。

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

能做到这三步的人,才能算作是现代人。

1.真正的个人主义指:一种是独立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自己的脑力;二是个人对于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责任,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利害。

胡适故事1000字

胡适故事1000字

胡适故事1000字篇一:胡适经典美文之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1000字]胡适经典美文之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得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

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

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自己的经验,赠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做个防身的锦囊罢!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亲居了。

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

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

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认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认胡乱混饭,混官吃。

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

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实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的能容易办到的。

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

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

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抛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的俘虏。

你在那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在社会的顺民了。

《呐喊》读书笔记15篇

《呐喊》读书笔记15篇

《呐喊》读书笔记15篇《呐喊》读书笔记1前两天,老师要我们看鲁迅的书,妈妈便给我找了一本短篇小说集《呐喊》。

书中的第一个故事是《狂人日记》,描述的是一个有所谓“被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动。

“狂人”认定现实是个“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会制度。

他半夜查看历史,见整本书都写着“吃人”二字。

他最终还是坚信未来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并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唤。

这个故事我看了三、四遍还只是一知半解。

主人公的害怕,使我大致了解封建社会的可怕与可恶,他那一系列的想象令我毛骨悚然!我还小,不能完全读懂,可至少我知道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人吃人这种可怕的现象真的存在。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人们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救救孩子……。

”,最后四个字在我脑中浮现。

这四个字的意思必须不是那么简单吧?就应不只是肉体上的拯救吧?还有什么呢?心灵上的拯救?或许还有更多我不懂的……《呐喊》读书笔记2《呐喊》的作者鲁迅出生于破落士大夫家庭,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浙江绍兴人,其祖父周福清在清同治年间考上进士,当上翰林,后在朝廷任内阁中书。

在绍兴,周家是一门望族,然而鲁迅的父亲周伯夷在考上秀才之后屡试不中,周家想让在朝廷任官的周福清打通关系通融一下,周福清疏通官场后让周伯宜去作弊,不料被别人举报,正在上海的周福清听说儿子被抓就迅速回到绍兴自首。

为疏通关节,鲁迅的母亲变卖资产,向官府层层送礼,几经波折,周福清才由死刑变为“监候斩”,虽然周福清可暂时保命,但每年行刑时他仍有被处崭的危险。

于是家里人为保全他的性命,每年都用大量的钱财去送礼,贿赂官员。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六七年,周家也由小康转入了困顿。

不一样的家庭背景当然使鲁迅有不同的生活历程,鲁迅的家道衰落给他的成长带来很大影响,这类似于曹雪芹在家道衰落后作出《红楼梦》,同时也告诉人们作弊的好处:你的后代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鲁迅。

鲁迅在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这也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后发表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于192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呐喊》,这本小说集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其书内容在此不多叙述。

从胡适的相貌谈起

从胡适的相貌谈起
正, 说 一 口 干 净 的 白话 , 不 见 丝 毫 官腔 ,
更不沽学术味。 说 话 也 是 一 门 艺术 , 胡 适 的声 音 , 天 的派 头 。 鲁 迅 讲 演 也 是 一 绝 , 刚性 挺拔 , 三 言 两 语 击 中要 害 , 这 是 杂 文 家 的修 炼 , 并不稀奇。1 9 3 2年 1 1 月2 7日 , 大 先 生 在 北 京 师范 大 学 大 操 场 上 露 天 演 讲 , 轰
士 学位 不 是 来 自美 国 。 总 之 , 以貌取人 , 大家共有 的印象 , 是 个 风
流 潇 洒 的 本 土人 物 。” 温 源 宁如 此描 述 4 4岁 胡 适 的 长 相 : “ 气 色 虽
然 不甚 红 润 , 不 像 养 尊 处优 的 老爷 , 但也不像漱溟一般 的瘦马相 ,
只 有 一 点 青 白气 色 , 这 大概 是 他 焚 膏 继 晷 用 功 之遗 迹 。 衣 服 虽 讲
的模特 也穿不出那一份举止从容 ,穿不
出那 一份 意 气 风 发 了。
Z一 生清雅极 了好看极 , 也书生 意气极 了 , 大 有 春 风 满 面 与秋 月 临 江 的和 蔼爽 飒 之 气。 我 看 了有 两 点感 慨 , 一是 追 慕前 人 风
流, 一 是 感 慨 世 风 日下 。 视 频 里 有 胡 适 先

能了, 要 走 。 大 家 盛 意 可感 得 很 , 我努力
个 人 的文 化 地 位 ,往 往 会 直 接 影
用功写 文章给 诸位 看好了 ,因为 口头说
并 不 比 文章 能 生 色 ,看 文章 大 家 不 要 挨
响 到 他 的社 会 交 际 。 法 国作 家 杜 拉 斯 有
朗 走 了进 来 。 吃完 饭 ,有 人 走过 来 对 她

关于读书名言名句经典语录 【荐】_描写读书的名言名句

关于读书名言名句经典语录 【荐】_描写读书的名言名句

关于读书名言名句经典语录【荐】_描写读书的名言名句1.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

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

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2.本书随时为附近的顾问所用。

它可以在任何时候为你提供你所需要的知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重复咨询顾问多次——凯勒3.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4.我的生命是无限的,我的知识是无限的——庄子5.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陈寿知识是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的光泽——泰戈尔7.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8.只需浏览字母、单词和页面,这不是阅读。

阅读和记忆——不是阅读。

阅读要有感情和美感。

我们应该能够理解并实践别人的金玉良言——巴金9.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

——(英国)谚语10.阅读所有的好书就是在与许多高尚的人交谈——笛卡尔11.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12.不写不读——徐特立13.读书之于头脑,好比运动之于身体。

——爱迪生14.无目的的阅读是走路而不是学习——胡适15.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

——顾颉刚16.能获得必要营养的人比吃得多的人更健康。

同样,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那些读过很多书的人,而是那些读过有用书籍的人——阿里斯蒂17.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

——徐特立走万里路总比读万本书好。

19.没有求知欲的学生,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

——萨迪求知如饮水。

清水是无味的,蜂蜜是醇厚的,泉水是甜的,碱水是苦的。

21.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22.凿墙偷光,采萤火虫为袋;吃苦读书车银匡衡——徐明奎23.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阅读容易,思考困难。

但是如果没有它们,它们是无用的富兰克林25.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26.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课外阅读理解答案及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课外阅读理解答案及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课外阅读理解答案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

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可是从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

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

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

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1)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主要讲述了鲁迅和胡适,后人对他们的议论可以说不惜笔墨,洋洋洒洒。

而韩石山先生的这种比较研究,在汗牛充栋的鲁研胡研著作中,亦有可圈可点之处。

即使初版至今六年,评论文字仍络绎不绝。

当时,恐怕作者自己也未能料到。

对《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的认同基本有三点,一是材料翔实,考证有序;二是观点明确,绝不含糊;三是意犹未尽,留给读者思考空间。

有这三点,《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在当今鲁研胡研界,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这是一本比较有这里的书。

我十几年前读书,最讨厌的就是鲁迅,每次他的文章,讲解注释大过原文,字字有深意,句句是内涵,写了错字是造字有功,别字就是通假,大有奉为神明,不能增删一字甚或标点的架势。

到后来,但凡鲁文出现,只要往深意里说,阅读无不得高分的。

而通用的分析总是:黑暗、人性、揭露、愤恨、匕首、投枪、血淋淋、火辣辣、旗帜高举、战斗卓越。

我没读过胡适,光听了骂名,但我读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鲁迅语)的梁实秋的《雅舍小品》,觉得写美文的人,品格哪至于那么坏,即便坏了,也不至于恶毒的人格攻击的谩骂。

越发觉得鲁迅言过其实。

仅凭本书中胡适的文章,以管窥豹,胡适也是一位战士,是西方民主自由的积极宣传者,是新文化肉搏旧文化的排头兵。

更难得其观点一生不变,其执着自信处,令人钦服。

作者开启了一扇门,介绍了我所不知道的事件和文章,引起了我对胡适作品的兴趣,有意思的是也改变了对鲁迅的看法,课本上的鲁迅是政府宣传部牵强附会的结果,真实世界中的鲁迅远比此丰富、丰满,有意思的多,“是个人,不是鬼也不是神”(陈独秀的意思,非原话)。

很感谢韩老师的引导,推荐大家阅读本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