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2)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①Na 2O点燃−−−→ Na 2O 22CO −−−→ Na 2CO 3②MgO HCl −−→MgCl 2溶液电解−−−−→ Mg ③Fe 2O点燃−−−→Fe 2O 324H SO −−−→ Fe 2(SO 4)3 ④SiO 2NaHO −−−→Na 2SiO 3HCl−−→H 2SiO 3 ⑤HCHO 2O −−→ HCOOH 3CH OHNaOH−−−→ HCOOCH 3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2Na +O 2点燃Na 2O 2,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故可以实现转化;②MgO +2HCl=MgCl 2+H 2O ,电解MgCl 2溶液,不能得到Mg ,故不能实现转化; ③Fe 在O 2中燃烧生成Fe 3O 4,故不能实现转化;④SiO 2+2NaOH=Na 2SiO 3+H 2O ,Na 2SiO 3+2HCl=2NaCl +H 2SiO 3↓,故可以实现转化;⑤2HCHO +O 2Δ−−→ 2HCOOH ,HCOOH 和CH 3OH 反应的条件是浓H 2SO 4并加热,条件错误;综上所述可知不能实现转化的是②③⑤,答案选C 。
2.下列各物质中,不能够按照(“→”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有物质 编号abc1NaNa 2O 2NaCl2NaOHNaHCO 3Na 2CO 33Al 2O 3NaAlO 2Al(OH)34AlCl 3Al(OH)3NaAlO 2A.1项B.2项C.3项D.4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中钠与氧气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电解熔融状态氯化钠制备金属钠,故1组能实现相互转化;2、氢氧化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或与氢氧化钠反应均可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2组可实现相互转化;3、三氧化二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或适量盐酸均可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受热分解产物为三氧化二铝,3组可实现相互转化;4、氯化铝与氨水或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4组可实现相互转化;5、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氧化亚铁与硝酸会反应生成硝酸铁,不能生成硝酸亚铁,故5组不能实现相互转化;6、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受热分解产物为氧化镁,氧化镁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镁;7、氧化铜溶于硫酸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物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故7组可实现相互转化;8、硅可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能转化为硅酸,故8组不能实现相互转化;9、碳与氧气不充分燃烧产物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产物为氧化镁、单质碳,故9组可实现相互转化;不能实现相互转化的为5、8,;本题选B。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1)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1)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向含有c(FeCl3)=0.3 mol·L-1、c(FeCl2)=0.15 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 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B.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带正电荷C.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开D.加入NaOH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2++2Fe3++8OH-===Fe3O4+4H2O【答案】D【解析】【详解】A.三氧化二铁为红棕色,由题意知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故A错误;B.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容易吸附带正电的阳离子而形成带电的胶体微粒,故B错误;C.胶体、溶液都可以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故C错误;D.氯化亚铁、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水、氯化钠,离子方程式:Fe2++2Fe3++8OH-═Fe3O4+4H2O,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下列各项反应对应的图象错误的是A.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B.将稀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偏铝酸钠溶液中C.将二氧化硫逐渐通入一定量氯水中D.将铜粉逐渐加入一定量浓硝酸中【答案】B【解析】【分析】注意二氧化硫和氯气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硫酸和盐酸,硝酸的性质与浓度的关系,注意根据关系式分析图像的正误。
【详解】A.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为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故A正确;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H++AlO2﹣+H2O=Al(OH)3↓、Al(OH)3+3H+=Al3++3H2O,故图象中上升与下降段对应的横坐标长度之比应为1:3,故B错误;C.反应的方程式为Cl2+SO2+2H2O=2Cl﹣+4H++SO42﹣,随着二氧化硫的通入,pH会降低,直到氯气反应完全,pH不变,故C正确;D.铜先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变成稀硝酸,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当硝酸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气体为定值,故D正确;答案选B。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在无色强酸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是()A. K+、Ba2+、NO3−、Cl−B. Na+、Ag+、Cl−、NO3−C. Na+、Cu2+、Cl−、SO42−D. K+、Cl−、NO3−、CO32−2.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 Cu(OH)2+2HCl=CuCl2+2H2OB. 2KOH+MgCl2=2KCl+Mg(OH)2↓C. Ba(OH)2+H2SO4=BaSO4↓+2H2OD. NaOH+HNO3=NaNO3+H2O3.胶体和其它分散系(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A. 是否有丁达尔效应B.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C. 是不是稳定体系D. 粒子有没有带电荷4.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A. H2O+CaO==Ca(OH)2B. 2H2O+2Na=电解2Na OH+H2↑C. 2H2O==2H2↑+O2↑D. H2O+3NO2==2HNO3+NO5.下列物质分类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A. 氧化物化合物B. 溶液胶体C. 化合物电解质D. 溶液分散系6.NaHCO3和NaHSO4的溶液混合后,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A. H+和CO32−B. HCO3−和HSO4−C. H+和HCO3−D. Na+、HCO3−和H+7.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关于“Na2CO3”的分类错误的是A. Na2CO3俗名为纯碱,故它属于碱类B. Na2CO3属于化合物C. Na2CO3属于纯净物D. Na2CO3属于含氧酸盐8.下列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硫元素只表现还原性的是()A. H2SB. SO2C. H2SO3D. H2SO49.下列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中,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分解反应B. 化合反应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10.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胶体是纯净物B. 明矾净水是利用了胶体的性质C.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前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后者则没有D. 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并搅拌至液体为红褐色,即得Fe(OH)3胶体11. 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A. 铝B. 食盐C. 硫酸D. 蔗糖1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K+、Ba2+、Cl−、SO32−。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A.盐酸、烧碱、食盐和水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碳酸钙、水和乙醇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C.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依据是其水溶液的导电性的强弱
D.在复分解反应中,强酸一定可以与弱酸盐反应制取弱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盐酸是混合物,而酸属于纯净物的范畴,故A错误;
C.M1病毒溶于水形成的液体属于胶体,故具有丁达尔效应,C正确;
D.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B选项注意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类似的还有淀粉和纤维素也是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而油脂是大分子有机化合物,注意区分;本题C选项注意胶体的本质取决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1~100nm之间的为胶体。
答案选C。
3.下列有关实验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氧气,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从水槽中撤出导管
B.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涂上NaHCO3溶液
C.进行CO性质实验时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多余的CO一律排到室外
D.制备Fe(OH)3胶体时,可以将水放在隔着石棉网的烧杯中加热
【答案】D
【解析】
【点晴】
基础考查,侧重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胶体是分散质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硅酸是沉淀,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为弱电解质,是化合物;碱性氧化物是指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物,可达几万至几十万,甚至达几百万或更大;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属于光的散射现象,而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也属于光的散射现象,为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化学)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酸式盐是盐的一种,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HPO4等。
已知 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3PO2属于二元酸B.H3PO2属于三元酸C.NaH2PO2属于酸式盐D.NaH2PO2属于正盐【答案】D【解析】【详解】A.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A错误;B.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B错误;C.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C错误;D.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睛】在酸的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根据盐中能否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将盐分为正盐和酸式盐和碱式盐,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次磷酸)为一元酸,把握概念是关键。
2.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直径为1.3×10﹣9m 的“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能形成胶体,则该分子的直径比Na+大B.煮沸饱和FeCl3溶液可以制得Fe(OH)3胶体C.丁达尔现象可以用来区别胶体和溶液D.明矾净水利用了胶体的性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直径为1.3×10﹣9m 的“钴酞菁”分子处于胶体粒子的范围,分散在水中形成胶体,Na+溶液分散系粒子直径小于1nm,即钴酞菁”分子的直径比Na+大,A正确;B.制得Fe(OH)3胶体为向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不是加热饱和FeCl3溶液,B 错误;C.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特征现象,会产生一条明亮的光路,能与溶液进行区分,C正确;D.明矾净水是铝离子水解产生了氢氧化铝胶体,利用了胶体的聚沉的性质,D正确;答案为B。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⑧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所以某溶液中加入NaOH并加热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气体是氨气,原溶液中含NH4+,⑧正确,故答案为:C。
7.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B.在高温条件下,CO可以还原Fe2O3得到Fe单质,Fe可以和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固体,化学方程式分别为Fe2O3+3CO 2Fe+3CO2、3Fe+4H2O(g) Fe3O4+4H2,B正确;
C.铜单质可与FeCl3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FeCl3+Cu=CuCl2+2FeCl2,但是CuCl2溶液不能与葡萄糖反应,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得到砖红色Cu2O沉淀,C错误;
B.二氧化硅不溶于盐酸,SiO2 SiCl4不能实现,故B错误;
C.铝溶于氢氧化钠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Al Al(OH)3不能实现,故C错误;
D.氧化铁不溶于水,Fe2O3 Fe(OH)3不能实现,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转化,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Br2(g)
B.
C.Cu(s)
D.Si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Br2(g)通入SO2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Br2+SO2+2H2O=H2SO4+2HBr,可得到HBr溶液,向HBr溶液中加入Al2O3固体,发生反应6HBr+Al2O3=2AlBr3+3H2O,得到AlBr3溶液,加热AlBr3溶液,AlBr3是强酸弱碱盐,发生水解,加热促进水解,而且HBr是挥发性酸,所以会得到Al(OH)3固体,A错误;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及答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酸溶液中都含有H +,因此不同的酸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
下列关于H 2SO 4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A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B .能与烧碱反应生成水C .能与Na 2CO 3溶液反应生成气体D .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沉淀2.含碳元素物质间发生转化:C −−→①CO ②−−−−→CO 2−−−−→③H 2CO 3④−−→K 2CO 3,其中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A .①③B .③④C .①②D .②④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跟酸、碱、盐都能反应的是A .MgOB .Ca(OH)2C .K 2CO 3D .CO 24.X 、Y 、Z 、W 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 +Y=Z +W ,则X 和Y 之间不可能是A .盐和盐的反应B .酸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C .酸与碱的反应D .碱性氧化物和酸的反应5.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A .C 、CO 、CO 2B .H 2O 2、H 2O 、O 2C .KOH 、K 2CO 3、KNO 3D .Fe 2O 3、FeCl 3、Fe(OH)3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 .CaO→Ca(OH)2→CaSO 4B .Fe→Fe 2O 3→FeCl 3C .C→CO→CaCO 3D .Cu→CuO→CuSO 4 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类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生成物只有一种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 .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单质参加C .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中一定有单质D .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8.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是()22H O 22332C H Ca OH CuO CO CO CaCO CO →→→→高温高温A .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B .置换、复分解、化合、分解C .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D .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9.已知:物质X 与2Ca(OH)在水溶液中能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X+Ca(OH)=Y+Cu(OH)↓。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和转化练习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物质的分类典例分析1. 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 )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②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③“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④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⑤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二氧化氯,两者都含有极性键⑥水陆两用公共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解析: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氯分子中只含有非极性键,不含极性键由此可迅速排除③和⑤,故选B。
答案:B2.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⑦解析:②中水煤气为不可再生能源;⑤中盐酸和食醋均为混合物;⑥中纯碱为盐。
答案:D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解析:A项,胶体是指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并不只是分散质微粒,还包括分散剂;B项,电泳现象证明胶体粒子带电荷,胶体不是溶液;D项,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答案:C4.下表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X Y Z例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A 苯的同系物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B 胶体分散系混合物C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化合物D 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解析:许多共价化合物也属于电解质,电解质的范围应大于离子化合物,故C项不正确。
答案:C5. 按不同的分类方法,下列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其中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B.取少量丙烯醛溶液加入足量溴水,如果溴水褪色,可能是碳碳双键和溴加成,也可能是醛基被氧化,故B错误;
C.制备Fe(OH)3胶体,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当溶液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故C错误;
5.下列各项反应对应的图象错误的是
A.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
B.将稀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偏铝酸钠溶液中
C.将二氧化硫逐渐通入一定量氯水中
D.将铜粉逐渐加入一定量浓硝酸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注意二氧化硫和氯气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硫酸和盐酸,硝酸的性质与浓度的关系,注移动,但阴极管和阳极管的液面始终相平,不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
C.据图可知,扩散层带负电,吸附层带正电,电泳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扩散层与吸附层分离,带正电的胶核向阴极移动,故C正确;
D.加热胶体,胶体粒子运动速度加快,容易结合生成直径更大的粒子,当粒子直径超过100nm,会发生胶体的聚沉作用,故D正确;
B.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故B正确;
C.胶体微粒同其他微观粒子一样,在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故C正确;
D.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Fe(OH)3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故D错误;
故选D。
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D.铜先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变成稀硝酸,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当硝酸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气体为定值,故D正确;
答案选B。
6.纳米Fe3O4晶体材料可以作为核磁共振造影增强剂,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制备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1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1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③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④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⑤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⑥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直径介于Inm到l00nm之间A.3个B.4个C.5个D.6个【答案】A【解析】【分析】平时注重知识积累,做这样的选择题才能做好。
【详解】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①正确;②Na2O2是金属氧化物而不是碱性氧化物,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②正确;③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③正确;④纯碱的化学式是Na2CO3,是盐而不是碱,④错误;⑤虽然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是能透过滤纸,所以胶体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⑤错误;⑥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荷,氢氧化铁胶体粒之间相互排斥,这是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⑥错误;①、②、③三个说法正确,④、⑤、⑥三个说法错误;答案选A。
2.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A.S SO3H2SO4B.SiO2Na2SiO3(aq) H2SiO3(胶体) C.Fe FeCl3FeCl2(aq) D.Al2O3NaAlO2(aq) AlCl3(aq)【答案】A【解析】【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故A错误;B、SiO2+2NaOH=Na2SiO3+H2O ,Na2SiO3+2HCl=H2SiO3↓+2NaCl,故B正确;C、2Fe+3Cl2=2FeCl3,2FeCl3+Fe=3FeCl2,故C正确;D、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与过量的盐酸生成三氯化铝,故D 正确;故选A。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①Na 2O 点燃−−−→ Na 2O 22CO −−−→ Na 2CO 3②MgO HCl −−→MgCl 2溶液电解−−−−→ Mg ③Fe 2O点燃−−−→Fe 2O 324H SO −−−→ Fe 2(SO 4)3 ④SiO 2NaHO −−−→Na 2SiO 3HCl −−→H 2SiO 3 ⑤HCHO 2O −−→ HCOOH 3CH OHNaOH −−−→ HCOOCH 3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③⑤D .①④⑤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①2Na +O 2点燃 Na 2O 2,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故可以实现转化;②MgO +2HCl=MgCl 2+H 2O ,电解MgCl 2溶液,不能得到Mg ,故不能实现转化; ③Fe 在O 2中燃烧生成Fe 3O 4,故不能实现转化;④SiO 2+2NaOH=Na 2SiO 3+H 2O ,Na 2SiO 3+2HCl=2NaCl +H 2SiO 3↓,故可以实现转化;⑤2HCHO +O 2Δ−−→ 2HCOOH ,HCOOH 和CH 3OH 反应的条件是浓H 2SO 4并加热,条件错误;综上所述可知不能实现转化的是②③⑤,答案选C 。
2.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银、二氧化硫、硫酸、纯碱、食盐B .碘酒、冰、硫酸氢钠、烧碱、碳酸钙C .氢气、干冰、硝酸、烧碱、硝酸钾D .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碳酸氢钠【答案】C【解析】【详解】A .纯碱是碳酸钠,是盐不是碱;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KIO 3等,故不是盐,是混合物,故A 错误;B .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硫酸氢钠是酸式盐,不是酸,故B 错误;C .氢气是单质;干冰即二氧化碳,是氧化物;硝酸是酸;烧碱即NaOH ,是碱;硝酸钾是盐,故C 正确;D .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碱,故D 错误;故答案为C。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高考真题练习(附答案)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2023重庆,1,3分)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涉及的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重组蛋白B.高性能铜箔C.氮化镓半导体D.聚氨酯树脂2.(2023山东,1,2分)下列之物具有典型的齐鲁文化特色,据其主要化学成分不能与其他三种归为一类的是()A.泰山墨玉B.龙山黑陶C.齐国刀币D.淄博琉璃3.(2023浙江1月选考,1,3分)下列物质中属于耐高温酸性氧化物的是()A.CO₂B.SiO₂C.MgOD.Na₂O4.(2023浙江6月选考,1,3分)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材料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A.石墨烯B.不锈钢C.石英光导纤维D.聚酯纤维5.(2022全国乙,7,6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B铅笔芯的成分为二氧化铅B.碳酸氢钠可用作食品膨松剂C.青铜和黄铜是不同结构的单质铜D.焰火中红色来源于钠盐灼烧6.(2023全国甲,7,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苯甲酸钠可作为食品防腐剂是由于其具有酸性B.豆浆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C.SO₂可用于丝织品漂白是由于其能氧化丝织品中有色成分D.维生素C可用作水果罐头的抗氧化剂是由于难以被氧化7.★(2023辽宁,1,3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科学家在诸多领域取得新突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CO₂合成了脂肪酸:实现了无机小分子向有机高分子的转变B.发现了月壤中的“嫦娥石[(Ca₈Y)Fe(PO₄)₇]”:其成分属于无机盐C.研制了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能量转化形成,太阳能→电能D.革新了海水原位电解制氢工艺:其关键材料多孔聚四氟乙烯耐腐蚀8.★(2021天津,1,3分)近年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下列成就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的判断错误的是()A.北斗三号卫星搭载了精密计时的铷原子钟,铷(Rb)是金属元素B.奋斗者号潜水器载人舱外壳使用了钛合金,钛合金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把天和核心舱送入太空,火箭动力源于氧化还原反应D.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过程中使用了芳纶作的降落伞,芳纶是高分子材料9.(2022广东,2,2分)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顺利往返、“天宫课堂”如期开讲及“华龙一号”核电海外投产等,均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向含有c(FeCl3)=0.3 mol·L-1、c(FeCl2)=0.15 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 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B.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带正电荷C.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开D.加入NaOH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2++2Fe3++8OH-===Fe3O4+4H2O【答案】D【解析】【详解】A.三氧化二铁为红棕色,由题意知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故A错误;B.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容易吸附带正电的阳离子而形成带电的胶体微粒,故B错误;C.胶体、溶液都可以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故C错误;D.氯化亚铁、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水、氯化钠,离子方程式:Fe2++2Fe3++8OH-═Fe3O4+4H2O,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胶态分散系是一种粒子直径介于1~100nm的一种分散系,如图是Fe(OH)3胶体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据图可以判断,发生了Fe(OH)3(胶体)+HCl FeOCl+2H2O的反应B.当用其做电泳实验时,阴极管的液面低于阳极管C.电泳实验出现的现象的原因是:扩散层与吸附层分离,带正电的胶核向阴极移动D.若对其加热一段时间,会发生胶体的聚沉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据图可以判断,Fe(OH)3(胶体)中出现FeO+和Cl-,可以推断发生了Fe(OH)3(胶体)+HCl⇌FeOCl+2H2O的反应,故A正确;B.当用其做电泳实验时,阴阳离子定向移动,但阴极管和阳极管的液面始终相平,不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C.据图可知,扩散层带负电,吸附层带正电,电泳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扩散层与吸附层分离,带正电的胶核向阴极移动,故C正确;D.加热胶体,胶体粒子运动速度加快,容易结合生成直径更大的粒子,当粒子直径超过100nm,会发生胶体的聚沉作用,故D正确;故答案选B。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知识,透彻理解有关概念,明确物质的分类组成,明确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易错点为③根据碱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来判断。
8.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表中图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一步转化的组合有
D. 病毒在生物体内的水解产物可能是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C、H、O、N、S属于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最有可能形成共价键,A正确;
B.M1病毒属于蛋白质,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所以M1病毒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
C.M1病毒溶于水形成的液体属于胶体,故具有丁达尔效应,C正确;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应合理使用,故C错误;
D.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NaClO(aq)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HClO(aq) HCl(aq)
B.H2SiO3 SiO2 SiCl4
C.Al Al(OH)3 Al2O3
答案为B。
【点睛】
元素的性质的推断题,要熟练掌握各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并能找到各物质间相互转化方案,熟记物质的性质,综合运用。
10.下列物质的分类依据正确的是
物质类别
分类依据
A
酸
电离时能否产生氢离子
B
碱性氧化物
是否属于金属氧化物
C
胶体
能否发生丁达尔现象
D
强电解质
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
A.AB.BC.CD.D
(化学)高考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
(化学)高考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X 、Y 、Z 、W 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W,则X 和Y 的反应不可能是( )A .盐和盐的反应B .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C .酸与碱的反应D .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 盐和盐反应能生成两种新盐,故A 正确;B. 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只生成一种物质,故B 错误;C.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 正确;D. 碱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 正确;故选:B.【点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此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可以从具体的反应进行完成.2.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①Na 2O 点燃−−−→ Na 2O 22CO −−−→ Na 2CO 3②MgO HCl −−→MgCl 2溶液电解−−−−→ Mg ③Fe 2O点燃−−−→Fe 2O 324H SO −−−→ Fe 2(SO 4)3 ④SiO 2NaHO −−−→Na 2SiO 3HCl −−→H 2SiO 3 ⑤HCHO 2O −−→ HCOOH 3CH OHNaOH −−−→ HCOOCH 3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③⑤D .①④⑤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①2Na +O 2点燃 Na 2O 2,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故可以实现转化;②MgO +2HCl=MgCl 2+H 2O ,电解MgCl 2溶液,不能得到Mg ,故不能实现转化; ③Fe 在O 2中燃烧生成Fe 3O 4,故不能实现转化;④SiO 2+2NaOH=Na 2SiO 3+H 2O ,Na 2SiO 3+2HCl=2NaCl +H 2SiO 3↓,故可以实现转化;⑤2HCHO +O 2Δ−−→ 2HCOOH ,HCOOH 和CH 3OH 反应的条件是浓H 2SO 4并加热,条件错误;综上所述可知不能实现转化的是②③⑤,答案选C 。
高一化学必修 第一册(2019版)_《物质的转化》专项练习解析版
第1章物质的分类及其变化1.1.2 物质的转化一、选择题1.下列转化过程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Al(OH)3→Al2O3B.Al2O3→Al(OH)3C.Al→AlCl3D.Al→NaAlO2【答案】B【解析】A、Al(OH)3加热分解Al2O3,可一步实现转化,A错误;B、氧化铝不溶于水,不能一步转化生成Al(OH)3,B正确;C、金属铝与盐酸或氯气反应均生成AlCl3,可一步转化,C错误;D、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可一步实现转化,D错误;2.下图表示的是某物质所发生的()A.置换反应B.水解反应C.中和反应D.电离过程【答案】B【解析】试题据题目给出的模型可知,HCO3-+H2O=H2CO3+OH-,碳酸氢根离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生成碳酸,促进了水的电离,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显碱性,而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产生氢离子,溶液显酸性,中和反应为酸碱发生反应,置换反应为单质和化合物之间的反应,据此可知上述过程为水解反应;3.下列含碳的化合物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A.CO2和Na2CO3B.CO和CO2C.CO和H2CO3D.CH4和CO2【答案】A【解析】A、钠显+1价,氧显-2价,CO2和Na2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4、+4,故A正确;B、氧显-2价,CO和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4,故B错误;C、氢显+1价,氧显-2价,CO和H2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4,故C错误;D、氢显+1价,氧显-2价,CH4和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4、+4,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
4.溶液和胶体本质区别是()A.微粒直径的大小B.观察外观C.电泳D.丁达尔效应【答案】A【解析】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溶剂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纳米),胶体(1纳米-100纳米),浊液(大于100纳米),所以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微粒直径的大小。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
磷酸铁锂(LiFePO4)是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所以是盐,
故选:C。
12.下列生活中常见的过程或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天然气燃烧
B.自然界中丁达尔效应
C.蛋白质受热凝固
D.食醋除水垢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从化学反应有新物质产生的角度进行分析;
【详解】
A.SiO2、C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相应的钠盐和水,A正确;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的产物不相同,后者还有氧气生成,B错误;
C.SO2、NO都是大气污染物,CO2不是大气污染物,其中NO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易被氧化为NO2,C错误;
D.HCl、HNO3都是强酸,盐酸和FeO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氧化亚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Br2(g)
B.
C.Cu(s)
D.Si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Br2(g)通入SO2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Br2+SO2+2H2O=H2SO4+2HBr,可得到HBr溶液,向HBr溶液中加入Al2O3固体,发生反应6HBr+Al2O3=2AlBr3+3H2O,得到AlBr3溶液,加热AlBr3溶液,AlBr3是强酸弱碱盐,发生水解,加热促进水解,而且HBr是挥发性酸,所以会得到Al(OH)3固体,A错误;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达标检测题(含答案)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达标检测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①纯碱②食盐水③石灰水④NaOH⑤液态氧⑥KClO3A.碱——①④B.纯净物——③④⑤C.盐——①⑥D.混合物——②⑤【解析】①纯碱是Na2CO3,是盐类,属纯净物;②食盐水是NaCl的水溶液,属混合物;③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属混合物;④NaOH是碱类,属纯净物;⑤液态氧是单质,属纯净物;⑥KClO3是盐类,属纯净物。
【答案】 C2.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
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A.无机物B.有机物C.盐类D.非金属单质【解析】本题考查的实际上是物质的分类,无机物包括了盐类、非金属单质,故A、C、D肯定不正确,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
【答案】 B3.下列物质中均为化合物的一组是()A.金刚石、干冰、SO2 B.KCl、盐酸、NaOHC.CuSO4•5H2O、冰、乙醇D.臭氧、CaCO3、铝合金【解析】根据化合物的定义判断。
【答案】 C4.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C――→CuO高温CO2 ――→H2OH2CO3――――→Ca(OH)2CaCO3――→高温CO2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为()A.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B.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C.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D.化合、置换、复分解、分解【答案】 B5.下列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CaCO3+2HCl===CaCl2+H2O+CO2↑B.CaO+H2O===Ca(O H)2C.2KMnO4=====△K2MnO4+MnO2+O2 ↑D.CaCO3=====高温CaO+CO2↑【解析】A、B、D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中锰、氧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6.下列实验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A.碳酸钠中加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物B.硫酸铜溶液中插入铁片,铁片上出现红色沉淀物C.石灰石溶于盐酸并产生气泡D.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反应火星四射【解析】A、B、C、D四项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A项:Na2CO3+CaCl2===CaCO3↓+2NaClB项:CuSO4+Fe===FeSO4+CuC项:CaCO3+2HCl=== CaCl2+CO2↑+H2OD项:3Fe+2O2=====点燃Fe3O4通过分析元素化合价升降结果可知A、C项中无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B、D项中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高一化学上册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一化学上册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专项练习经典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②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③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属于酸④CH3COOH属于四元酸⑤KAl(SO4)2·12H2O属于纯净物⑥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⑦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⑧烧碱、纯碱、熟石灰都是碱A.②⑤⑦B.②⑤⑥C.④⑤⑦D.全部2.胶体化学的应用非常广泛。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KAl(SO4)2·12H2O溶于水可生成Al(OH)3胶体,使水中细小颗粒絮凝达到净水目的B.工厂中常用的静电除尘装置是根据胶体带电这个性质而设计的C.“朝坛雾卷,曙岭烟沉”,雾有丁达尔现象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有散射作用D.混用不同品牌的墨水书写时,钢笔的笔尖容易发生堵塞是因为胶体发生了聚沉巩固练习1.某兴趣小组开发了一款“化学王者”的游戏,游戏规则是对战双方各5人,首先每人各摸一张含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五类物质中某一常见物质(每类物质均有5种)的卡牌。
双方再将卡牌上的物质与对方卡牌逐一反应,拥有反应次数最多的一张卡牌即为获胜方。
则获胜概率最高的卡牌所属的物质类型是()A.金属单质B.酸C.碱D.盐2.下列物质中,能与NaOH、KOH和Ca(OH)2归为一类的最佳物质是()A.Mg(OH)2B.Fe(OH)3C.Ba(OH)2D.Cu(OH)2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以下推理中正确的是()A.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C.酸都能电离出氢离子,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D.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酸性氧化物4.如图所示,在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B.将液体静置片刻,会出现沉淀现象C.所得胶体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于100nmD.可用滤纸分离提纯Fe(OH)3胶体5.瓷器是中国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2)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中的浓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Z中液体B.X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用过滤和渗析的方法,可将Z中液体分离提纯D.Y中反应离子方程式: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X中的氯化铁浓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A正确;B.X中分散系是氯化铁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错误;C.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Z中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利用渗析法可以净化提纯氢氧化铁胶体,C正确;D.CaCO3能与H+结合生成CO2和H2O,促进Fe3+的水解,D正确;答案选B。
2.X、Y、Z、W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W,则X和Y的反应不可能是( )A.盐和盐的反应B.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C.酸与碱的反应D.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 盐和盐反应能生成两种新盐,故A正确;B. 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只生成一种物质,故B错误;C.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正确;D. 碱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正确;故选:B.【点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此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可以从具体的反应进行完成.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③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④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⑤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⑥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直径介于Inm到l00nm之间A.3个B.4个C.5个D.6个【答案】A【解析】【分析】平时注重知识积累,做这样的选择题才能做好。
【详解】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①正确;②Na2O2是金属氧化物而不是碱性氧化物,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②正确;③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③正确;④纯碱的化学式是Na2CO3,是盐而不是碱,④错误;⑤虽然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是能透过滤纸,所以胶体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⑤错误;⑥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荷,氢氧化铁胶体粒之间相互排斥,这是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⑥错误;①、②、③三个说法正确,④、⑤、⑥三个说法错误;答案选A。
4.下列各物质中,不能够按照(“→”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有物质a b c编号1Na Na2O2NaCl2NaOH NaHCO3Na2CO33Al2O3NaAlO2Al(OH)34AlCl3Al(OH)3NaAlO2A.1项B.2项C.3项D.4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中钠与氧气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电解熔融状态氯化钠制备金属钠,故1组能实现相互转化;2、氢氧化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或与氢氧化钠反应均可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2组可实现相互转化;3、三氧化二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或适量盐酸均可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受热分解产物为三氧化二铝,3组可实现相互转化;4、氯化铝与氨水或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4组可实现相互转化;5、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氧化亚铁与硝酸会反应生成硝酸铁,不能生成硝酸亚铁,故5组不能实现相互转化;6、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受热分解产物为氧化镁,氧化镁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镁;7、氧化铜溶于硫酸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物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故7组可实现相互转化;8、硅可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能转化为硅酸,故8组不能实现相互转化;9、碳与氧气不充分燃烧产物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产物为氧化镁、单质碳,故9组可实现相互转化;不能实现相互转化的为5、8,;本题选B。
考点:元素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
5.纳米Fe3O4晶体材料可以作为核磁共振造影增强剂,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制备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在反应②中,的作用可能是促进氯化铁水解B.直接加热FeCl3溶液也可以得到四氧化三铁C.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6FeOOH+CO=2Fe3O4+3H2O+CO2D.纳米四氧化三铁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有可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因反应②不参加反应,但加快反应速率,即加快了氯化铁水解,故A正确;B.直接加热FeCl3溶液,促进了氯化铁的水解,HCl易挥发,最终氢氧化铁分解生成氧化铁,不会得到四氧化三铁,故B错误;C.由制备过程图可知,反应③的反应物为FeOOH和CO,由一种生成物为Fe3O4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为:6FeOOH+CO=2Fe3O4+3H2O+CO2,故C正确;D.纳米四氧化三铁分散在适当分散剂中,属于胶体分散系,则具有丁达尔现象,故D正确;答案选B。
6.下面的“诗”情“化”意,分析正确的是()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只发生了物理变化B.“日照澄洲江雾开”中伴有丁达尔效应C.“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中“玉”的成分是硅酸盐,该句诗表明玉的硬度很大D.“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B.雾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熔点很高;D.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碳酸钙的分解反应,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B.“日照澄州江雾开”中,雾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C.“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熔点很高,‘试玉要烧三日满’与硬度无关,故C错误;D.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酒精不是水解反应,故D 错误。
故选B。
7.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铜、水银、陈醋B.白磷、生石灰、熟石灰C.液氧、烧碱、啤酒D.干冰、纯碱、碘伏【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铜、水银都是单质,陈醋是混合物,故不选A;B. 白磷是单质、氧化钙是化合物、氢氧化钙是化合物,故不选B;C. 液氧是单质、氢氧化钠是化合物、啤酒是混合物,故选C;D. 二氧化碳是化合物、碳酸钠是化合物、碘伏是混合物,故不选D;选C。
8.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选项X Y Z RA Al AlCl3Al(OH)3NaAlO2B Na Na2O Na2O2NaOHC H2S S SO2SO3D N2NH3NO NO2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A .铝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故A 错误;B .Na 常温下氧化生成 Na 2O ,燃烧生成Na 2O 2,与水反应生成NaOH ;Na 2O 与水反应生成NaOH ,钠在氧气中加热生成Na 2O 2;Na 2O 2与水反应生成NaOH ,故B 正确;C .H 2S 不能一步反应生成SO 3,S 不能一步反应生成SO 3,故C 错误;D .N 2不能一步反应生成NO 2,NH 3不能一步反应生成NO 2,故D 错误; 故答案选:B 。
9.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取的是( ) A .NO B .NO 2C .H 2SiO 3D .SO 3【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在放电条件下,N 2与O 2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O ,A 不合题意;B .NO 与O 2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O 2,B 不合题意;C .SiO 2与H 2O 不反应,不能直接生成H 2SiO 3,C 符合题意;D .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SO 2与O 2可化合生成SO 3,D 不合题意; 故选C 。
10.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混合物:水玻璃、碱石灰、明矾 B .酸:稀硫酸、次氯酸、硫酸氢钠 C .酸性氧化物:2SO 、2CO 、2SiO D .碱性氧化物:CaO 、22Na O 、2K O【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由两种或以上物质构成的为混合物,而明矾是KAl(SO 4)2⋅12H 2O 是纯净物,故A 错误;B.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而稀硫酸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故不是酸;硫酸氢钠电离出的阳离子不全部是氢离子,故也不是酸,故B 错误;C. 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均为酸性氧化物,故C 正确;D. 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而过氧化钠和酸反应时,除了生成盐和水,还生成氧气,故不是碱性氧化物,故D 错误。
答案选C 。
11.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聚合硫酸铝[Al 2(OH)x (SO 4)y]n 是新型絮凝剂,可用来杀灭水中病菌B.杜甫的诗句“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中的柳絮富含高分子糖类C.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凡火药,硫为纯阳”中硫为浓硫酸D.水泥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尘,是因为烟尘在空气中形成胶体且发生丁达尔效应【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 聚合硫酸铝在水中水解得到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可作絮凝剂,但不能杀灭水中病菌,A选项错误;B. 柳絮富含纤维素,纤维素是高分子糖类,B选项正确;C. 火药中含硫物质为硫单质,不是浓硫酸,C选项错误;D. 高压电除尘,是因为烟尘在空气中形成胶体,带电的胶粒在电场中发生电泳,D选项错误;答案选B。
【点睛】电泳:胶体粒子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因吸附带电粒子而带电,所以胶体粒子可在电场中定向移动。
12.下列物质溶于水形成的分散系不会产生丁达尔现象的是A.葡萄糖B.蛋白质C.硫酸铁D.淀粉【答案】A【解析】【详解】A. 葡萄糖溶于水得到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符合题意;B. 蛋白质溶于水得到蛋白质溶液,由于蛋白质分子直径比较大,其溶液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不符合题意;C. 硫酸铁溶于水后,电离产生的Fe3+发生水解作用产生Fe(OH)3胶体,可以发生丁达尔效应,C不符合题意;D. 淀粉分子直径比较大,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属于胶体,可以发生丁达尔效应,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