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6:红外热像检测发现220kV某变电站5334电缆接头发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6:红外热像检测发现220kV某变电站5334电缆接头发热
§案例简介
2019年11月28日,对220kV某站进行全站带电检测时发现,10kV陈朝2线5334站内杆上电缆接头发热,C相电缆接头91.1℃,A相电缆接头65℃,正常相B相温度2℃,负荷电流320A,根据《DL/T664-2016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判断为C相危急缺陷,A相严重缺陷,缺陷原因为电缆接头接触不良发热。

2020年7月13日测试时C相电缆接头76.5℃,A相电缆接头58.8℃,正常相B相温度35.3℃。

负荷电流156A,判断为C相严重缺陷,A相一般缺陷。

根据年负荷曲线预判,过热程度会有严重化趋势,因此在2020年7月17日对过热部位进行消缺处理后送电。

7月23日复测无异常。

§检测分析方法
(1)带电检测情况:
2019年11月28日,某站天气晴,风力2级,气温-2℃,湿度20%。

测温前三小时陈朝2线5334平均负荷320A。

试验人员对5334站内一级杆上的电缆进行测试时发现,C相电缆接头温度为91.1℃,A相电缆接头65℃,正常相B相温度2℃。

红外图谱见图1。

图1 5334电缆终端红外图谱(2019-11-28)
根据发热部位判断缺陷种类为电流制热型,根据《DL/T664-2016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的电流制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此缺陷原因为电缆一次接
头接触不良发热。

根据判据内计算方法,C 相相对温差为:
%7.95%100)2(1.9121.91%1000121=⨯---=⨯--=
T T T T C δ A 相相对温差为: %94%100)
2(65265%1000121A =⨯---=⨯--=T T T T δ 根据相对温差判断法判断为C 相危急缺陷,A 相严重缺陷。

2020年7月13日,某站带电检测时天气晴,风力1级,气温26℃,湿度60%。

测温前三小时陈朝2线5334平均负荷156A 。

C 相电缆接头76.5℃(相对温差81.6%),判断为严重缺陷,A 相电缆接头58.8℃(相对温差71%),判断为一般缺陷,正常相B 相温度35.3℃。

红外及可见光图谱见图2、3。

图2 5334电缆红外图谱(2020-07-13)
图3 5334电缆可见光(2020-07-13)
从2019年负荷曲线来看当年7月~8月、12月至次年1月为负荷高峰期,平均最大负荷电流达到420A左右,瞬时最大负荷电流550A。

2020年7月17日测试时负荷电流仅为156A,远未达到2019年最高水平。

参考2019年负荷变化趋势,可预见随着负荷电流的增加,缺陷将会有严重化趋势,应降低负荷运行,安排停电计划消缺。

(2)处理情况:2020年7月17日5334线路停电后对电缆接头进行了处理后送电。

(3)复测情况:2020年7月23日对5334电缆进行复测,三相电缆接头温度分别为37.9℃、38℃、38.6℃,负荷电流220A,测试结果无异常。

测试图谱及可见光照片见图4、5。

图4 5334电缆红外图谱(2020-07-23)
图5 5334电缆可见光照片(2020-07-23)
§经验体会
(1)红外热像检测时需要记录设备前三小时负荷情况,对于电流致热型缺陷,需要根据年负荷或月负荷情况法分析其缺陷发展趋势,进而制定检修计划。

(2)发现缺陷后不应仅停留在缺陷分析的阶段,应跟踪缺陷的发展及处理过程,完成缺陷处理的闭环管理。

§检测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