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定位及策略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定位及策略思考
【摘要】语法是学习的中心,是保证表情达意的手段。
语法能力是语言实践能力的前提。
文章就已有的两种语法教学观进行了探讨,结合新课程的背景,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审视了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发展的态势,提出应采取以暗示法为主、明示法为辅的教学方式。
并基于此探讨了与这一教学方式相适合的交际策略、情景策略、任务策略、认知策略四种有效的语法教学策略。
【关键词】明示法;暗示法;教学策略
一、小学英语语法在教学中的定位
交际教学法的重要奠基人威尔金斯( winkins,1974)在《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一书中明确提出:“语法是学习的中心,是保证表情达意的手段。
语法能力是语言实践能力的前提。
”关于英语语法在教学中的地位,可以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探讨:
(一)暗示语法教学的语法观
暗示法(implicit approach)强调学生学习语法时必须置身于可理解的有意义的语言环境中去,这样他们才能尽可能自然地习得目标语法。
il在具体的教学中,暗示法采取的是归纳的方式,即由具体到总体,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和大量的语言材料中归纳出语言的规则。
暗示教学法有两大主张:其一,以意义为中心的暗示教学法认为,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必须在理解和创造意义的环境中进行。
其二,暗示法认为,学生获得足够的有意义的可理解输入后,会自然地发展其用于有效交际的语言能力。
这种语法教学观主张在自然的状态
下学习语言,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
因此,这一观点在一开始就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到了20世纪80年代达到了顶点。
(二)明示语法教学的语法观
Cregg (1984)等对习得假设提出了质疑,他反对在语法教学中采用暗示的方法,不接受语法是可以自然习得的,语法不用教的观点。
他反对说,暗示法所教的语法是支离破碎的语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学习者不会取得学习的进步。
明示( explicit)性教学法强调对语法规则进行有目的的学习,以便能高效准确地使用语言成分。
在具体的教学上,它主要采取演绎的方法,由总体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步骤,它注重语言的形式、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强调迂回的、从外用人手的方式来解决语法问题。
(三)在小学阶段应采取的语法教学方式
明示性语法强调语言的形式,却似乎有忽略语言的意义及使用的倾向;暗示性语法教学强调的是语言的意义及其使用的环境,但忽视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二者各有其优缺点,明智之举是把二者作有机的结合。
“学者Larsen -freeman对语法问题作了更加明确的阐述,它认为语法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语形( morphsyntax)语义(semantics)和语用(pragmatics),这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
这种对语法属性的三维解释为把明示语法教学与暗示性语法教学结合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
那么,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是否需要求得二者的均衡呢?我们需要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根据心理学上的认知理论,14岁以下的儿童还未完全掌握形式运算的能力,
故此14岁以下的儿童抽象思维发展还很不成熟,很难理解教师系统讲解的语法规则。
因此,注重意义的暗示性语法教学方式更加适合儿童的学习。
所以,笔者认为小学语法教学应以暗示教学法为主,明示教学法为辅。
二、改革传统的语法教学方式,实施有效教学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小学阶段语法教学应遵循以暗示语法为主,以明示语法教学为辅的教学原则。
在这种教学原则的指引下,我们应实施怎样的语法教学策略才行之有效呢?深入小学英语课堂实际考察发现,目前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倡导“培养交际能力”和任务型教学途径的同时,语法教学成为被遗忘的趋势;(2)强调语法概念,侧重语法知识的孤立训练,忽视从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上讲解语法知识;(3)课堂上绝大部分教学活动没有以语言实践活动为基础,单纯传授、讲解语法知识;(4)语法教学中创造的情景缺乏真实性,不能用真实的语境进行真实的语用功能表达。
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可实施任务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与情景策略四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任务策略
新课程提倡任务型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地学习,并且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
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
”这也正是暗示语法教学所要求的,使学生在完成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内化语法形式,自然掌握语法。
所以,教师在设计交际任务时要根据语境预设语言形式,做到在任务中呈现语法,在任务中操练,进而达到在任务中运用语法的目的。
小学英语PEP教材所选的话题、内容比较贴近学生实际、语境真实,为我们充分运用任务型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语法内容设计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掌握语法知识的同时发展语言能力。
同时还要注意任务的设计要合乎现实生活,特别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进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此外,任务设计要循序渐进,有阶梯性,要由简到繁,形成初级任务一中级任务一高级任务不断循环和提高的“任务链”。
如,教授Book5 Unit5 There be句型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任务:Are the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two rooms?幻灯片出示两个房间图片,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来呈现语法。
然后,在任务中操练语法,教师引导学生用There be句型进行描述这两个房间,并将这些句型用表格的形式板书出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而总结There be句型使用的规则。
There is a boy in the room.
An end table in the room.
A book on the end table in the room.
There are two boys in the room.
Two end tables in the room.
Three books on the end table in the room.
Four toy dogs on the end table in the room.
最后,教师补充得出结论:There be句型单数be动词用IS,复数be动词用are,同时名词要加s。
规则总结之后关键在于运用,这就是任务型语法教学策略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任务中运用语法,这也是一个高级任务,教师可要求学生设计介绍自己的房间。
学生拿出事先设计好的房间图片,运用这两个句型进行互相介绍。
教师选择几位向全班展示,这样通过在任务中呈现语法,在任务中操练语法的形式,最终达到在任务中运用语法的目的。
(二)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个人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技能,包括各种有意识的学习方法。
1.对比法
通常小学生学习了一些语法规则后,在一段时间内会产生越学越糊涂的困惑。
针对此类现象,教师应组织学生对类似的语法现象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启发他们找到相似点,发现差异点。
经过对比,看似复杂的语法知识,很快化难为易,学生就会轻松掌握语法规则。
2.归纳法
在演绎归纳后,学生完成了对语法点的理解掌握。
这是语法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但如果止于这一步,语法教学终将缺失完整,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语法教学重要的第二步是要设法帮助学生对归纳出的语
法再加以运用。
在教授Book6 Unit4 What are you doing?现在进行时的句型结构时,教师先出示一张周六早上Amy一家人正在忙碌的情景:I am reading a book.Mom( she) is cooking breakfast. Dad (he) is writing an e—mail. Crandma and Crandpa are reading newspapers.教师可以先出示妈妈正在做早餐的幻灯片。
引导学生说Mom (she) is cooking breakfast.继续点击画面出现爸爸正在写邮件的画面引导学生说Dad (he) is writing an email.最后,图片呈现的是爷爷奶奶正在看报纸:引导学生说Grandparents (they) are reading newspapers.图片呈现完毕,教师将这几个句子用幻灯片呈现出来,让学生观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现在进行时的句型结构be (am,js,are) +ving。
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现在进行时的意义,也能较好地掌握其用法。
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他们这个周六早上正在做什么,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汇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图画法
用图画教语法(在小学阶段,图画教学只适合部分英语语法知识的教授,比如:方位介词,副词的教学,时态的教学等。
)图画法教语法主要是采用简笔画勾勒出教学内容,通过启发、观察、引导让儿童在学习材料中接触语法现象。
最后,在教师的启发下用归纳法引导儿童从这些语言材料中归纳总结出语法规则。
教师在语法教学时,可采用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因为,图画法能让儿童很容易掌握教学内容,归纳法有利于减轻儿童的学习负担,降低学习困难,更适用于起始教学和新知识的教学。
(三)交际策略
小学英语的交际性在于语言呈形象化,交际化。
语法教学不应该在孤立的句子中进行,而应该在交际活动中将零碎的语法点和真实有效的语境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材料中感知、理解和学习语法,在语言交际实践中,培养初步的交际能力。
例如,教授What are you doing?I am……这一句型的时候,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导入进行时语法。
上课之后,教师走上讲台看见黑板还没有人擦,就指着黑板问:Who is on duty today? 一个小男孩跑上讲台擦黑板,教师问:What are you doing?学生答:I amcleaning the blackboard.教师指着外面的天气说:It´shot.Open the window.教师问正在开窗的学生:What areyou doing?学生答:I am opening the window.教师接着问一个正在认真听讲的学生:What are you doing?学生答:I am having an English class。
教师把这些句子板书在黑板上,根据黑板上的例句,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景词组来操练这一句型,让学生掌握现在进行时的要领,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语法规则。
学生通过这一句型的练习,可以很好地在轻松而较真实的情景中运用第一人称的现在进行时进行交际,思维得到了启发,兴趣得到了激发,并且也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意义,学习效果很好。
(四)情景策略
情景是指运用目的语的环境。
学习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
所以,教师可利用真实的环境或设置模拟的情境进行语法教学,使语法教学更趋形象化、直观化、真实化和趣味化。
1.真实情景法
真实的情景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和运用所学的语法,并能在潜意识中理解和掌握语法,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教材,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如在周末,让学生相互拜访,运用whatcan you do´?这一句型调查同学们都能做什么。
在课余时间请同学们来老师家做客,参观老师的新居,用There be句型描述房间里都有什么。
之后,要求学生总结归纳There be句型的用法。
2.模拟情景法
给学生创造绝对真实的情景并非易事,教师可利用鲜活的教具,还可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和动画综合处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较真实的环境中理解和运用语法,唤醒学生的交际欲望。
三、结语
语法问题是任何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都无法回避的话题。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认真领会新课标精神,正确认识语法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定位,当下我们讨论的不是教不教语法的问题而应是怎样教的问题。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应该以隐性的方式为主,以显性为辅进行语法教学。
此外,语法教学还应综合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使得教学活动嗣绕学生的需要来展开,让语法知识自然而然地融合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