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内容
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 学思想。 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 国家大政。 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 都学儒家经典。
第二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影响
儒家垄断教育。 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 久。
二、课本目录
(1999年上海卷)
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 亲”。汉光武帝在位时,令郡县检 核土地,这两个地区竟没有人敢认 真执行。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根本问 题是
A连年战争实无良田可言 B豪强地主多为功臣皇亲 C地方官吏大都贪污腐败 D检核制度早已形同虚设
(2001年广东、河南卷) 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有为原因:
①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
②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 奴为患等;
③国力上升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条件。于是 采取积极进取的政策,加强专制中央集权成 为历史的必然。
有为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 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
一、从“无为”到“有为
有为内容(目的)
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
表现:与民休养生息
第2课罢黜百家
一、从“无为”到“有为 无为内容(措施):
①减轻田租;
独尊儒术
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第2课罢黜百家
一、从“无为”到“有为 无为影响:
独尊儒术
汉朝经济实力的
恢复和增强
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 主张
B. “民贵君轻”的思想 C. “性善论” D. “大一统”的思想
2007年宁夏文综.30)汉武帝采纳 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这里的“儒术”是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3、“儒学成为正统” 过程(内容)
(1)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起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A、兴办太学,使非贵族官僚家庭子弟也可
凭太学资格入仕; B、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
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过程(内容)
(1)汉代儒家董仲舒把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改造成 具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2)汉武帝比较重视人才,举贤良对策的用人政策选拔了一批知识分子。
(3)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主张
②从思想史上看,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主流地位。
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3、“儒学成为正统” 原因、过程(内容)、影响(意义、作用)
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3、“儒学成为正统” 原因
诸侯王国威胁中央政权,匈奴威胁,使 统治者认识到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
汉武帝时,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 政治上进一步开拓大一统国家的需要;
教科书 C、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 地方教育系统。
第2课罢黜百家
3、“儒学成为正统” 影响(意义、作用)
独尊儒术
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
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
Hale Waihona Puke 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 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看真题,找考点
(2000年广东卷) 秦朝施政主要依据的学 说是 A儒家学说
B墨家学说 C道家学说 D法家学说
适应国家统一的
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
一、从“无为”到“有为 有为影响
独尊儒术
武帝时的强盛,决定了统
治者不再休养生息,而是
进行“有为”的统治,黄
老之学衰落,新儒学随之
取得统治地位。
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原因、过程(内容)、影响(意义、作用)
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A吸取秦亡教训 B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
效 D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
生产关系
(04春季13)平定叛乱是巩固 国家统一的重要途径。西汉 “吴楚七国之乱”发生原因 是 A.地方势力坐大,中央无法 有效控制 B.民族矛盾的激化 C、皇帝与开国功臣的斗争
02天津14) 汉武帝“独尊儒 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
原因、过程(内容)、影响(意义、作用)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原因、过程(内容)、影响(意义、作用)
3、“儒学成为正统” 原因、过程(内容)、影响(意义、作用)
第2课罢黜百家
一、从“无为”到“有为 汉初的“无为而治”
原因:
独尊儒术
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 重。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 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 的思想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 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看目录,找线索
一、专题目录
第二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原因、过程(内容)、影响
第二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原因
汉武帝时社会经济发展,国力逐步强大, 但社会潜伏着危机:北方和南方边境不 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阶 级矛盾激化;统治者希望对内强化中央 集权,对外反击匈奴,建立强势国家; 儒家经过自我调整,整理出一套为中央 集权服务的“有为”而治、积极进取的 儒家学说;受到统治者青睐。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和相应的儒家 道德观念“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3)针对土地兼并等,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 (4)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影响(意义、作用)
①从政治史上看:儒学在政治上占 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扭转了内外 松弛的局面;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原因:
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 学适应了当时政治统治 的需要 (汉武帝开拓发 展大一统事业 )
第二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原因
汉武帝时社会经济发展,国力逐步强大, 但社会潜伏着危机:北方和南方边境不 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阶 级矛盾激化;统治者希望对内强化中央 集权,对外反击匈奴,建立强势国家; 儒家经过自我调整,整理出一套为中央 集权服务的“有为”而治、积极进取的 儒家学说;受到统治者青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