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拗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拗救
学习了后,大家都知道格律诗创作中出现后就要进行拗救。

那么什么是拗救?格律诗中出现拗句,采取一定的方式补救,称为"拗救"。

拗救的方法,一般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

一般来说,格律诗中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

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

上文所叙述的那种特定格式(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拗句之一种,得是,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自然就跟一般拗句不同了。

现在再谈几种拗句: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

所谓"救",就是补偿。

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补上一个平声。

拗救具体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①出句自救——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因为是仄声字在句末,所以这句诗肯定是出句。

这种格式又可变成“平平仄平仄”,即第三字位置该用平用了仄,于是在第四字位置补回一个平声字。

叫做“三拗四救”(如果是七律就是“五拗六救”了)式。

如杜甫的的首句:“凉风起天末”、王维的尾联出句“回看*雕处”,以及杜甫的之尾联出句“庾信平生最萧瑟”,都属于这种情况。

注意:出句自救只限于这种情况。

不是任何出句都可乱随意变化的。

这条规定可以用四句口诀来帮助记忆:“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三拗四来救,一定要记得。


②对句救出句——“仄仄平平仄”(七律则为平平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式,又可写变成“仄仄仄平仄”(这是因为五律第三字、七律第五字可平可仄),甚至变成“仄仄仄仄仄”,不过这样一来,对句就必须变成“(仄仄)平平平仄平”,即第三个字必须变成平声字。

在对句增加一个平声字来弥补出句中缺少的平声字。

所以叫“对句救出句”。

典型的例子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吹”救“不”)、陆游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无”救“万”)即是。

③孤平拗救——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中,句末的平
声字是押韵的要求,必须用的,因此不算它。

除它之外,这句就只有前面两个平声字。

这时,如果第一个字也变成了仄声,就叫做犯孤平。

那么,就必须把第三个字变成平声来进行补救。

这就叫做“孤平拗救”。

④两救——如果“平平仄仄平”用于对句,那么,它的出句就是“仄仄平平仄”,上面说过,这种格式又可以变成“仄仄仄平仄”甚至“仄仄仄仄仄”,这时,就要把对句的第三个字位置变成平声字以相补救,这属于对句救出句。

但如果这个出句又是个“孤平拗救”式,则构成这第三个平声字既救出句的第三或者第四字,又救本句的第一字,这就是两救。

如陆游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一联中,“报国有万死”就是“仄仄仄仄仄”,“向人无再青”就是“仄平平仄平”。

其中的“无”就既救出句的“万”,又救本句的“向”,所以叫“两救”。

可以利用这首诗构成两救的口诀:“报国有万死,向人无再青。

无字救两拗,佳例要记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