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湖北清明节祭祀扫墓各市风俗习惯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湖北清明节祭祀扫墓各市风俗习惯汇总2017湖北清明节祭祀扫墓各市风俗习惯汇总是小编在网上找了很多资料汇总的一篇专门报道清
明节的文章,里面有湖北各个城市的清明节祭祀扫墓讲究以及该注意的事项,能让你提前了解
祭祖的忌讳。
清明节是我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理应了解这些
传统文化。
湖北省公安交管部门发布清明节交通报告显示,清明节期间湖北扫墓热度在全国排名第五;同时,统计大数据发现:南方人更重祭祀。
小编通过采访和梳理湖北省17个地市州清明节习俗发现,湖北人重祭祀这话不假,此外,湖北17个地市州的清明节习俗也各不相同。
小编列举了9个代表性地区,一起来了解下这些风俗吧。
武汉:“挂纸”习俗
武汉清明节有“挂纸”习俗。
挂纸时,先要将生长在祖先坟墓上的野草,用锄头或镰刀整理清除,在用小石头或砖块将墓纸压在坟上,表示这个坟是有后嗣的,否则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无主的
孤坟,而受到破坏。
墓纸分为白色、红色、黄色的古仔纸以及五色纸(黄蓝白黑)两类,现在
则多用五色纸,其用意是盖厝瓦或表示子孙已祭拜过。
黄石:清明是除了春节外最重要的日子
清明节对黄石人来说,是除了春节之外最重要的节日。
无论多忙,黄石人都会回家乡亲自给逝
去的亲人祭祖。
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
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
酒食回家,以此表示祖先在天之灵会一直护佑自己和家人。
天门:大姓家族一同祭扫祖墓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有的人家以五色彩纸制作灯笼和幡标,挂于祖坟上,并鸣鞭炮,供
祭品。
坪坝、三阳、罗店、宋河等地还有抬香案、抬整猪至墓地祭祖的习俗。
有的大姓家族,
还于清明节聚族人于祠堂,用族田稞租买纸钱、鞭炮、幡标,由族长主持,到同族祖墓祭扫。
有的地方还于清明节出外游玩。
或放风筝,或赶庙会,俗称“踏青”。
现在机关、团体、学校组织青年、学生祭扫烈士陵墓,敬献花圈,缅怀先烈。
仙桃: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清明节古时叫三月节,因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
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即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即清明扫墓,清明
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沔阳至今还有“三月三,地米菜煮鸡蛋”的民间风俗。
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从田野里采来一把地米菜,洗净后放入锅内,加适量水,配上桂皮、八角茴、五香粉、酱油等佐料,同鸡蛋一起煎
煮,将鸡蛋煮熟后捞起食之,这既是美味食品,又可以健身治病。
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日”,是古人出门踏青的日子,也是去年男女在野外相会,表达爱意的好时机。
古时有男女互赠
彩蛋以示爱意的传统,但流传至今已演变为煮鸡蛋。
黄冈:大人带孩子磕头祈福
清明节这一天,黄冈人不管有多忙,都会丢下手头的工作,带着家人翻山越岭地来到祖坟前,
来祭奠自己的先祖。
在翻山越岭的过程中,人们身体得到锻炼,身心更健康了。
来到祖坟前,
长辈人会拿铲子给坟培上新土。
培上土后,人们会烧冥币,纸钱;而后用扫把把祖坟周围打扫
干净。
然后摆上贡品。
这些仪式结束后,大人会带着孩子们给祖先磕头祈福。
荆州:人人头戴柳枝,家家门插柳枝
从古流传至今的清明习俗中,荆州最重要的习俗是祭祖、扫墓,全家人带着菜肴、果品等来到
先人坟莹前烧纸钱、放鞭炮,进行虔诚跪拜,寄托哀思。
寄托哀思。
在祭祖扫墓活动中,除了
烧纸钱、放鞭炮、跪拜外,还得“培坟”替坟墓加土,清除杂草、修整树木。
孝感:清明前一天,大人孩子要洗澡
在孝感,祭祖又叫上坟,上坟之前人们不能吃早饭。
而且清明的前一天,上坟的孩子大人都要
去洗澡,显出祭奠的诚意。
在古时候,女人是没有权利去祭祖的,除非是年纪很小的小女孩。
祭祖一定要带上一些东西,比如鞭炮,铁锹,锄头,还有黄表纸。
祭拜时,大人们会先扯掉杂
草,再用铁锹,锄头等在坟上修理一下,换上新土。
坟呈三角形形状,在正三角的角上要放几张黄表纸。
接着就开始放鞭炮、磕头。
祭完回家,还要在家里的每个门前插上杨柳。
宜昌:“赶堆子”
宜昌的汉族流行土葬或者火葬,而土、苗族则有悬棺葬的习俗。
在农村,人刚断气时,兴放鞭和烧落气纸,家人要向亲属报丧,第三天以后,要为死者举行招魂仪式。
送葬途中,要为死者撒钱纸买路,民间还流行做头七、做三七、做五七。
一年之后为死者固坟,清明前立碑。
三年内的大年三十晚上,必须为新亡人烧纸钱、送祭食、点长明灯。
解放以后,旧日许多丧葬习俗已经不存在了。
人死后,只在火葬场举行告别仪式,送花圈或者挽幛表示悼念。
有的家庭还根据亡人的遗嘱实行树葬或抛洒骨灰仪式。
恩施:“标墓”
恩施土家族人过清明节,主要风俗是祭祖扫墓。
过去,大户人家每年于此时举办“清明会”,请僧道做法事,祭奠祖先,宴请族人亲朋。
“清明会”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还盛行。
1943年,恩施市土桥坝赖氏家族举办“清明会”,因赖氏为西迁恩施的湖北省政府机关腾借房屋有功,民政厅长朱怀冰等官员还到场参加。
解放后,因不存在“大户人家”,这一习俗也不存在了。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湖北省清明节各市进行祭祀的相关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