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戏曲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融合了多种表演技法之美,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反映着我国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
中国戏曲也是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一,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随着戏曲的不断发展,我国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地方剧种,并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中华民族进步的历史进程中,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
因此,传播戏曲文化对于传承中华文明以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向新颖化、多元化、快捷化方向发展,题材陈旧、节奏缓慢的中国传统戏曲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瓶颈问题,导致我国戏曲在不断没落。
据统计,平均每两年消失三个剧种,且其中74个剧种仅剩一个职业班子。
加上戏曲工作者工资低,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且没有名气,导致大批人才流失至其他行业。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视和网络节目的发展给戏曲的传承带来了新的渠道,但也难掩戏曲的颓势。
如近年来央视戏曲频道打造的《中国戏曲大会》、东方卫视的《喝彩中华》、湖北卫视的《戏码头》等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戏曲的关注度,部分节目还取得了首播几乎零差评的喜人成绩,但也仅能在首播或决赛时登上收视率的前20榜单,且与其他娱乐节目的收视率差之千里,更不必说中间几期的收视情况[1]。
为了继续传承和发扬戏曲文化,我们必须面对这些问题,发掘问题根源并寻找合理的手段解决它们。
大量学者针对戏曲文化当前面临的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2][3],同时,部分学者关注到传播学在研究人类文化活动方面的优势,将该方法引入到我国文学分析中,为我国戏曲文化分析提供了新思路[4][5]。
对比传统的研究手段,传播学能更全面地分析我国戏曲文化的核心要素。
当前戏曲传播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但鲜有成果基于传播的 五个要素(主体、内容、媒介、客体、效果)全面分析我国戏曲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手段。
本文拟对这些内容进行讨论,为戏曲文化传播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戏曲文化传播的主要构成
传播学中的传播是指一个系统借助一定途径将某些信息传递给另一个系统的活动,它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包含发出信息的系统、接收信息的系统、传播途径以及所传递的信息等多个要素。
将该概念引入戏曲的弘扬中,戏曲文化传播包括对戏曲文化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重要
简论戏曲文化传播中存在的
问题及解决方法
■ 陈强
摘要:中国戏曲是承载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载体,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多元化娱乐节目的出现,戏曲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不断没落。
为应对此现象,分析戏曲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合理的解决手段势在必行。
基于传播的定义浅析戏曲传播的主要构成,并分析不同传播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能够为戏曲文化未来的再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戏曲文化 传播 问题 解决方法
戏剧研究 ┃ Drama research
环节和要素,如京剧、评剧、豫剧等戏曲文化的主要内容,戏曲艺术表演者、剧场安排等工作人员,广大爱看戏听戏的人民群众等等。
通过分析这些环节和要素,能够全面剖析中国戏曲文化在传承和发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戏曲传播的有效途径,为戏曲的传承与弘扬奠定重要基础。
借助传播学的定义,戏曲的传播需借助戏曲类工作人员(传播主体)通过电视、广播、网站等形式(传播渠道),将戏曲类相关剧种(传播内容)传递给大众(传播客体),大众或媒体对接收的内容进行反馈(传播效果)。
图1展示了戏曲文化传播的主要要素及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图 1 戏曲文化传播的主要构成
在戏曲文化传播过程完成之后,传播客体行为以及传播效果是无法控制的,只能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后续的改进,因而对戏曲文化传播的改进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尽可能地保留并吸引传播主体;拓宽传播渠道并加快传播速度;改进自身或与其他形式融合使传播内容更适应时代发展;提升传播客体规模等。
二、戏曲文化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原因简析
1.戏曲的传播内容难以适应当前观众的欣赏需求。
戏曲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而在戏曲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并没有对戏曲的传播内容进行更新换代,仍旧以传统的忠孝节义故事为主。
这些故事情节对当代的年轻人吸引力明显不足,再加上戏曲本身的节奏偏慢,当前社会发展过快,人们在很多情况下追寻快速的精神满足,这个时候戏曲明显力不从心,而其他多元的娱乐途径如电影、电视等,能更加有效地表述多种事实,在填补人们精神空缺的同时,给戏曲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总体来看,戏曲的形式仍然是以传统的慢节奏进行表现,同时内容也不能适应当前观众的审美需求,因而观众多去选择更直观、叙事更真实的其他娱乐形式,造成了戏曲文化的没落。
2.戏曲的传播主体名利无收,人才流失严重。
知名度方面,当前戏曲的传播主体仍然是几十年前学习戏曲的老艺人,虽然不断有年轻人加入,但这些年轻人的影响力一般不如老艺人的影响力大,同时戏曲学艺门槛较高,对嗓子和肢体需要进行大量长期的训练才能满足上场条件。
这较流行音乐等行业可能要求更高。
导致学习了很多年的戏曲名角也不如唱过一首流行歌曲的歌星、演过一个出名电视剧或电影的影视明星出名,这容易导致戏曲从业人员心理的不平衡。
经济利益方面,戏曲的观众不多,有多少观众才能有多大市场的现实情况决定了戏曲行业人员获利不高,若没有国家政策扶持,仅从事戏曲行业甚至难以养家糊口,加上影视、音乐等行业的火热及宣传上的冲击,年轻人更愿意选择那些行业。
因此,戏曲行业既无法满足个人的经济利益要求,也不能产生大流量的品牌或明星,导致已有从业人员流失而又无法吸引年轻人来学习,戏曲的传播主体正在逐年衰减。
3.戏曲的传播渠道窄、传播流量小,网络传播不精良。
传播渠道方面,当前除了京剧、越剧、豫剧等大型剧种形式多样,在电视、网络、剧场等传播,一些较小的地方曲种资源保存手段落后,依旧主要沿用传统的下乡演出的形式进行传播,传播的渠道不够开放,这给这种类型戏曲的传播带来了较大的局限性。
近年来,戏曲
行业也在努力拓展新的渠道,发展戏曲类选秀
娱乐节目。
如中视11套推出的《中国戏曲大会》,观众们好评如潮,但对收视率的提升仅局限在播放的当天。
传播流量方面,当前社会上,戏曲明星没有影视明星和歌唱明星的号召力强,即使通过电视和网络等多样化媒介形式进行传播,其号召力也明显不足,导致戏曲的传播流量偏小。
网络传播方面,戏曲相关的网站明显少于其他娱乐节目网站,且戏曲资源难寻导致音频视频少, 再加上网站界面粗糙、内容更新缓慢,对比音乐和其他类视频网站吸引力明显不足。
4.部分观众无法了解戏曲文化的魅力,无法吸引更多的传播客体。
对于小剧种,不管是采用剧场还是实地演出的形式,花钱消费的观众也主要集中在50 岁以上的人群,罕有年轻人的身影。
图2为河南洛阳的某剧戏班演出时的观众照片。
从图片中明显可以看出年轻的观众确实较少,一方面是年轻人不感兴趣,另一方面年轻人不愿意以这种形式观看戏曲。
这种传播渠道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传播客体不均衡。
图 2 戏班演出时的观众现场图
对于有机会在电视或网络上展示的大剧种,观众们已经形成了戏曲主题落后、节奏缓慢的先验印象,加上戏曲视频、音频冗长且缺乏趣味性,导致鲜有新的观众会关注这些戏曲频道或网站。
即使这些观众未必反感戏曲的形式,也没有机会去了解戏曲的魅力,无法成为有效的传播客体,导致戏曲的观众只减不增。
三、戏曲文化传播的改进途径
除戏曲文化本身的创新与进步外,戏曲文化的传播应当采用一些多元有效的手段,适应当前人们的快节奏生活。
1.国家加大对戏曲文化保护的投入,保留或扩大传播主体。
戏曲文化类型传播的前提是对戏曲文化的有效保护。
地方政府一方面可以采用扶持手段提升戏曲表演者的收入,使从事该行业的人员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获得丰厚的利润,减少戏曲从业人员的人才流失;另一方面还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在地方城市醒目位置列出本地特色曲种,在官方权威电视台上播放宣传片,制作戏曲类节目,打造戏曲类流量明星等等,使观众在进入城市或者观看电视节目时,能够直观地感受本地的戏曲文化,熟悉戏曲明星,这些举措也能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戏曲行业。
2.合理设计戏曲网站,优化传播渠道并拓展传播客体。
当前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一方面给戏曲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使戏曲能够以更便捷的手段为大众所知;另一方面又带来了不少挑战,如部分戏曲资源稀缺,难以在单个戏曲网站中汇总列出。
戏曲是一种精品“慢”文化,难以在短时间内吸引浏览者的眼球使他们停留在网页上,因此可从两个角度对戏曲网站进行优化,抓住用户的眼球。
如在明显位置提供一些与戏曲发展相关的逸闻趣事,或者与当前流行媒体形式(如电影、电视、音乐等等)相融合。
(1) 按照由浅到深的顺序普及戏曲文化。
主页链接最好仅插入一些短暂的音频或视频戏曲片段,先给浏览者一个有趣的印象且能保证浏览者不会感到疲惫,在深层链接或专业网站上再显示戏曲的全部内容,供有兴趣的人进一步欣赏。
(2) 加大戏曲网站的合作。
这种合作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汇总和资源共享,应当是不同戏曲深层次的融合,体现不同戏曲文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如首先形成权威官方网站(如戏
曲—央视网、戏剧网等等),并在权威的汇总
戏剧研究 ┃ Drama research
网站上以有趣的方式注明不同戏曲的特点,减少浏览者在选择方面的思考,为他们提供直观参考。
3.借助大流量IP宣传戏曲文化,加快传播速度。
虽然不愿意接受,但也必须承认,即使是戏曲大家,在对年轻人的号召力方面也可能不如流量小生甚至是二线明星。
如流行起来的小曲《探清水河》,在经过相声演员张云雷在《欢乐喜剧人第四季》第八期(2018年3月 25 日播出)改编演唱后,一下子大火起来。
即使现在在网络搜索该曲,张云雷版仍然高居榜首,虽然该小曲也经戏剧名家赵俊良和相声演员郭德纲改编过,但未像现在这样火爆。
由此可展现流量小生和大流量电视节目在宣传方面的巨大优势,我们可以借助此种形式来宣传戏曲文化。
如对戏曲进行适度改编后,由流量明星演唱戏曲,或者与其他曲艺形式一起融入大牌娱乐节目中,使戏曲文化能够广泛宣传,观众们更加乐于接受。
4.戏曲自我提升或与流行文化形式融合,“改进”传播内容。
当前,纯粹的戏曲节目由于其形式单调冗长,已经难以适应人们快节奏的精神文化需求,因而不被大部分享受“快餐”的年轻人接受,他们更乐于接受音乐、电影、电视剧或娱乐节目等形式。
因此,可将戏曲与这些类型的文化形式进行融合,使戏曲元素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如1993年拍摄的影片《霸王别姬》,曾引起巨大轰动,还被美国和日本杂志评为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李玉刚于2010年 12月发行的《新贵妃醉酒》即是由京剧改编的流行京剧音乐,曾获得中国原创音乐流行榜内地金曲奖,同时还在2012年央视春晚演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与流行文化相结合或嫁接在流行文化形式上,戏曲文化更利于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利于戏曲文化或戏曲知识的广泛传播。
5.大力开展戏曲文化旅游产业。
将戏曲文化形式与当地的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形成戏曲文化旅游产业,可使旅游者在观赏本地风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戏曲文化的熏陶。
建设本地的博物馆、主题公园、节庆表演模式,将戏曲形式融合至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等多方面,形成系统的戏曲旅游体系。
四、结束语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改变,戏曲文化受到了其他种类文化的冲击而逐渐没落,若要改善这一现状,必须对戏曲文化传播的整个过程进行研究。
戏曲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传播内容落伍、传播主体流失、传播渠道狭窄等等。
若要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应加大在戏曲方面的投入,戏曲文化本身也要进行自我提升,同时还可借助流量明星进行宣传等。
只有采用全方位举措,才能挽留住戏曲的传播主体、改进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拓展传播客体,最终实现戏曲文化的繁荣。
注释:
[1] 张艳,徐利兰:《刍论戏曲在高校和大学生中的传播发展——以陕西地方戏曲为例》,《理论导刊》2018 年第 9 期
[2]泽传媒:《7月17 日电视综艺影响力指数传承戏曲艺术〈喝彩中华〉零差评》,2017年 7月,/a/158169930_465913
[3]孙昭:《互联网时代戏曲艺术传播的机遇与挑战》,《美育学刊》,2016 年第 7 卷第 3 期
[4]文琼:《试论中国电视戏曲节目现状与未来出路》,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杨立川:《我国文学传播学学科体系研究刍议》,《人文杂志》,2013 年第 11 期
责任编辑 原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