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 高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7
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姜涛始终坚守在中国石油吉林石化乙烯车间生产一线。
作为车间化工四班值班长,他与乙烯装置打了25年的交道,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集团公司石油名匠、国家能源化工地质系统“大国工匠”等多项荣誉。
不解决问题哪算专家
吉林石化担负着70万吨乙烯生产任务,上游连着1000万吨炼油,下游连着25套化工装置。
为了提高裂解效率,车间对6号炉进行了改造,但运行了几个周期后,发现炉管温度高、结焦速度快,逼着工厂停炉烧焦,一年就停七、八次。
能耗增加、产量降低,焦块堵在管子上,也堵在姜涛心里。
“不解决问题哪算专家?”决心带动行动。
于是,姜涛带领班组员工开始了新一轮技术攻关。
10多个操作单元,一个接一个排查;20多个关键指标,一次又一次分析;1000多个运行参数,一遍又一遍比对。
最终, 姜涛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式,采取“裂解原料分输分送”,经过系统优化,液化气逐渐减少,优质
裂解原料逐渐增加,焦块明显少了,运行周期延长了一倍。
技术难关攻克了,效益也上来了。
据统计,仅此一项就确保了乙烯产量每月增加694吨,创效384万元,同时,也为产业链提供了充足的乙烯量。
过日子就要节省着点
姜涛总把工厂比作自己的家,把装置节能攻关看成是过日子。
他总是对班组员工说:“咱们自己家过日子就要节省着点,能挣能省,日子才能越过越有。
”
乙烯装置化学级丙烯设计纯度为96%,丙烯产品在下游用户使用过程中,丙烯中的丙烷不参与反应,只能作为不凝气放火炬,造成了较大的物料损失。
姜涛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于是,他连续一个多月泡在现场,对照原始工艺参数,大胆开展丙烯分离系统攻关。
通过反复优化操作,调整控制参数,将化学级丙烯纯度由96.3%提高至96.95%,创效580多万元,荣获集团公司2019年一线创新成果一等奖。
尝到节能降耗甜头的姜涛,积极参与到挖潜增效合理化建议活动中,把自己20多年岗位操作笔记拿出来,
逐项对照现场梳理节能攻关项目。
他提出的“氮气/天然气预冷开车”建议,使开车方案比传统方案节约创效61.159万元,荣获吉林石化公司重大合理化建议一等奖。
几年来,姜涛和他的技术团队,提出合理化建议20余项,为企业创效2000余万元。
多给企业培养些人才
技能专家工作室成立后,姜涛一头扎进培训教研、技能攻关中,不分白天黑夜的研究摸索,终于制定出“O+S”(他人与自我)培训计划和“1+0”(集中与零散)培训模式。
有人问姜涛:“你已经是国家级劳模了,还有必要这么拼吗?”而他说:“我想把技术传授给新人,多为企业培养人才。
”
多年来,姜涛利用个人休息时间编写和整理各类培训课件和视频40余项,每年在公司授课80多课时,人员遍及一线班组长和技术骨干共500多人。
同时,他被聘为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校外指导教师,3年来,发表论文36篇,开展大讲堂16次、事故分析会35次。
在“技能中国行”活动中,姜涛先后到乌鲁木齐石化、抚顺石化、中油管道局等企业去传授
编辑/
马晓雨
“舞龙” 高手
如果说乙烯是化工生产的“龙头”,那么乙烯装置操作工就可称为“舞龙人”。
姜涛就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舞龙人”。
24年,他从风华正茂“舞”到不惑之年,从普通工人“舞”成“大国工匠”。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