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活佛济公的民间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活佛济公的民间故事
济公活佛是杭州⼈民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个传说中的⼈物。
⽽且在那⾥流传的济公故事传说很多,⽽且⼤都跟杭州西湖有关。
下⾯我们⼀起来看看吧。
活佛济公
传说,济公是南宋时浙江天台⼈,俗名李修缘。
18岁来杭州灵隐寺出家,法名道济。
他不守戒律,好喝酒,吃狗⾁。
后来转到南⼭净慈寺当记室僧。
不过济公形象是头戴破僧帽,⾝着破袈裟,⼿持破蒲扇,外形不僧不俗,⾮氓⾮丐,若痴若狂,好诙谐,好戏耍,神通⼴⼤,“专管⼈间不平事”的⼀个受⼈喜爱的疯和尚。
⼀次,净慈寺失⽕焚毁了⼤雄宝殿。
他受⽅丈之托,募化建殿的⼤⽊。
他在痛饮沉醉三⽇后,⼤声喊道:“⼤⽊来了!可从井中去取!果然寺中井底有⼤⽊涌出。
寺曾们赶紧从井⾥先后取出七⼋丈长、五尺多圆径⼤⽊60多根。
后来⽅丈说够⽤了,⼤⽊就不再涌现,⼀根刚要出井的⼤⽊,也就停⽌不动了。
今天的净慈寺中的“神运井”⾥,还可看到井⽔⾯上的⼤⽊端⾯。
⼀次,济公预知将有⼀座⼩⼭从西⽅飞来落在灵隐寺前,为了拯救寺前⼩村村民的性命,他急中⽣智地采⽤了“和尚抢新娘”的办法,使得村民们都赶快去救新娘⼦,从⽽避开了被⼭峰压死的厄运。
这就是飞来峰的故事。
⼀次,济公经过西湖边,看到不少居民已将螺蛳剪掉了尾巴,准备吃⾷,济公就向居民乞讨了这些螺蛳,放⽣到西湖⾥,这些没尾巴螺蛳都活了。
从此,西湖中⽣长了不少没尾巴螺蛳。
⾄今,虎跑、西溪⼀带的⼭涧中,仍⽣长着没尾巴螺蛳,传说就是当年济公亲⼿放⽣的“故物”。
今天虎跑寺前的⼀条⼩涧,古时常常要枯竭,是济公⼿持破蒲扇⼀扇,⼝中连连喊:“涨、涨!”涧⽔⽴时喷涌,并且从此畅流不歇,永不枯竭。
活佛济公⽃蛐蛐
从前有个⼈姓张,⼈称“张⽊匠”,在杭州城⾥的⼀个官宦⼈家⾥做⼯。
这家的公⼦,外号叫“花花太岁”,是个游⼿好闲,欺男霸⼥的恶棍。
这天,花花太岁正在花厅外⽃蛐蛐⼉玩,⼲完活的张⽊匠,站在⼈群后⾯观看,随⼝说了⼀声“好“,正巧花花太岁⼼爱的“⾦头⼤王”这时⼀跳,跳进了花丛⾥,半天也没找回来。
花花太岁⼤怒,硬说他的宝贝,是张⽊匠给吓跑的,要他三天之内,赔他⼀千两银⼦,不然就打死他。
张⽊匠是个穷⼿艺⼈,家⾥上有多病⽼母,下有妻⼦⼉⼥,连饭都饥⼀顿饱⼀顿的,上哪去弄这⼀千两银⼦?今天是最后期限,只得瞒着⽼母妻⼉,来这湖边寻死。
杭州灵隐寺有个和尚叫济公,他看在眼⾥,⼼想,常⾔道“救⼈⼀命,胜造七级浮屠。
”打定主意,便快步向那⼈跟前⾛去。
济公听了他的事情,哈哈⼤笑“我以为什么⼤不了的事⼉,不就是⼀千两银⼦吗?我替你还他就是了!”说着,拉起张⽊匠便⾛。
⾛着⾛着,忽然从路边的草丛⾥传出⼏声“区区区“的叫声,济公猫着腰蹲下⾝⼦,在草丛⾥摸了摸,随⼿捉到⼀只蛐蛐⼉,⽤嘴吹了吹⽓,捧在⼿⾥,左看右看,就像欣赏⼀个宝贝似的,脸上露出喜⾊。
张⽊匠也凑上去观瞧,见是只⼜瘦⼜⼩的蛐蛐⼉,不知这个和尚要玩什么把戏,⽆可奈何地跟着济公,⼜往前⾛去。
济公带着张⽊匠,来到城⾥的“三⽃楼”。
这是杭州最著名的游乐场。
因这⾥是“⽃鸡、⽃鸟、⽃蛐蛐⼉”的所在,所以名其楼谓“三⽃楼”。
只见楼上楼下,⼈流如潮,热闹⾮凡。
这天是九九重阳,正是“三⽃“的最佳时⽇。
他们来到⼆楼⽃蛐蛐⼉的⼤厅,看见花花太岁正⽤⾃⼰的“银头⼤王“与对⽅的“铁壳青 ”,争夺“状元”。
⼀来⼀往⽃得正酣。
只见铁壳青三跳两跳,⼀⼝咬住银头⼤王的右腿,⽤⼒⼀拉,就把银头⼤王的⼀条腿,齐刷刷咬掉了下来。
花花太岁⼼疼得直跺脚。
⼼想,要是我的⾦头⼤王还在,那状元⼗拿九稳是咱的。
⼀想到这⼉,就⽓不打⼀处来,于是,花花太岁便对他的家⼈⼤叫“那个张⽊匠的银⼦送来没有?今天是最后期限,不赔银⼦,活活打死他!”
“别嚷嚷,我们来了!”济公拉着张⽊匠挤了进来。
花花太岁⼀看,来了⼀个疯和尚,张⽊匠低着头躲在和尚⾝后,便圆睁着眼睛,⾼声⼤叫“我叫的是张⽊匠,你个疯和尚乱搅和什么?”
“我来替他送银⼦,怎么样?”济公漫不经⼼地回答。
“看你这个熊样,把⾻头砸碎了,也挤不出⼀两银⼦,你拿什么还我⼀千两银⼦?“
” 别急,我这⾥有个⼩东西,是我从南⾼峰的⼟庙⾥捉到的,看它值不值⼀千两银⼦?”说着,济公将左⼿掌伸到花花太岁⾯前。
花花太岁⼀看,在和尚⼿⼼⾥,蹲着⼀个呆头呆脑的蛐蛐⼉,⽓得⼤叫起来“好个秃驴,你敢耍笑我太岁⽼爷,想拿这玩艺⼉顶⼀千两银⼦,真⽓死我了!来呀,给我打这秃驴!“
家⼈⼀拥⽽上,正要动⼿打⼈。
济公哈哈⼤笑“有眼不识⾦⾹⽟,我这蛐蛐⼉名叫‘镇⼭王',什么‘⾦头'、‘银头'、‘铁壳
青',全都不是它的对⼿,不信你瞧--”说着,⽤破蒲扇拨了拨那蛐蛐⼉,只听它“区区“叫了两声,吓得四周盆⼦⾥的蛐蛐⼉乱蹦乱跳,⽽那只断了⼀条腿的银头⼤王,听到叫声,⼀伸那条单腿,⼀命呜乎了。
花花太岁见状,知道这只蛐蛐⼉不是凡品,⽴即陪着笑脸,连忙说“师⽗,你这蛐蛐⼉果能⽃败今天的状元,张⽊匠的⼀千两银⼦,我不要了!”
“好,⼀⾔为定,⼝说⽆凭,写下字据,如何?”
“可以,要是⽃不过呢?”
“⽃不过,我替张⽊匠受死。
”
“好,就这么着!”花花太岁忙命家⼈拿来纸笔,双⽅写下了字据。
⼈们把今天的状元“铁壳青“和济公的“镇⼭王”,⼀齐放进盆⼦⾥。
镇⼭王呆在盆⼦边,⼀动不动,只把两根头须搅来搅去。
铁壳青见对⽅⼜瘦⼜⼩,以为可欺,便张⽛舞⽖,向镇⼭王扑来。
镇⼭王没等铁壳青站稳,猛的向前迎去,乘机⼀⼝咬住铁壳青的肚⽪,两腿⼀蹬,将铁壳青掀了个仰⾯朝天,镇⼭王仍咬住不放,铁壳青乱蹬⼀⽓,慢慢地不动了。
⽃场上顿时响起⼀⽚叫好声。
济公收起镇⼭王,将字据交给张⽊匠,对花花太岁道⼀声“对不起,⼀千两银⼦两清了!”说完就要离去。
花花太岁见济公要⾛,眼睛都急红了,赶紧拉住济公说:“师⽗,把这蛐蛐⼉卖给我吧,我情愿再出⼀千两银⼦!”
济公听后,哈哈⼤笑“我⼀个出家⼈,要它何⽤?公⼦见爱,我就送给你好了!”
花花太岁对济公千恩万谢,捧着蛐蛐⼉回府了。
到家后,越想越⾼兴,连忙命家⼈编制⼀个⾦丝笼⼦,好把镇⼭王放进笼⼦,以⽰珍贵。
待笼⼦编好,往⾥放时,镇⼭王两脚⼀蹬,“嗖”的⼀声跳出花厅,三蹦两跳,钻进了花丛⾥。
花花太岁急得拍⼿顿⾜,忙叫家⼈去捉。
待家⼈去捉时,早已⽆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