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粤沪版物理《认识内能》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认识内能
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的单位焦耳。

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3.知道对于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4.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学重点
内能的概念以及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类比的方法认识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

器材准备
装有适量冷、热水烧杯(400 mL)各一只、铁丝一段、压缩空气引火仪、酒精灯、锤子、铁砧、砂纸等。

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设计:本节课我首先通过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做功的能量来源问题引入新课,然后通过与机械能的类比,建立内能的概念,再结合分子动理论说明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最后通过学生活动展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学生在认真阅读分析的根底上充分交流讨论,亲身实验,感受体验,列举实例,强化应用。

我个人觉得教学方法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学思路比拟顺畅,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内能的概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各种热机图片,如汽油机、柴油机、汽车、火车、拖拉机、轮船、喷气式飞机、火箭等,让学生看图比拟,讨论交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

交流、归结要点:
(1)都需要燃烧燃料;
(2)最后都产生动力,带动其他机器工作。

提示:热机实质上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出的内能来产生动力的。

由此引出本章课题《内能和热机》。

那么,什么是内能呢?
二、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内能
1.阅读分析,充分交流讨论
思考:
(1)什么叫做物体的内能?对于物体具有内能,你是怎样理解的?
(2)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相同,为什么?
(3)同一物体的内能与其温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4)为什么说“一切物体,不管温度上下,都具有内能〞?
每小组向全班汇报一个问题,教师及时点评总结。

典例解读 1.(多项选择)下面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物体内能越大
C.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
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小
【解析】从内能概念上看,物体内能的大小与分子个数(质量决定)、分子动能大小(温度决定)及分子势能(体积决定)三个因素决定,其中质量越大,温度越高,体积越大时,物体的内能会越大。

【答案】AC
2.甲、乙两块冰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10℃。

甲冰块静止于地面,乙冰块静止在距地面10m 高处,那么这两个冰块相比拟〔〕
A.机械能一样大
B.乙的机械能大
C.内能一样大
D.乙的内能大
【解析】甲、乙两块冰质量相同。

温度相同,故内能一样大。

甲、乙都静止,乙的位置较高,重力势能大,故乙的机械能大。

【答案】BC
(二)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
1.内能是可以改变的
物体内能跟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是可以改变的,内能是可以改变的。

2.怎样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1)活动:每个小组准备铁丝、酒精灯、热水、锤子、铁砧、砂纸等,让学生自己想方法并实际操作,改变铁丝的内能。

学生汇报展示时,对各种不同方法,梳理归类,明确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2)分析课本图12-3,判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3.用做功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演示:压缩空气引火。

(2)列举生活中的有关事例,并进行分析解释。

4.用热传递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各自的特点:
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定义。

①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叫做传导;
演示实验:热传导
②对流——靠液体或者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对流;
演示实验:热对流
③辐射——热由物体向外发射出去叫做辐射。

演示实验:热辐射
(2)阅读、思考并讨论:
图12-5中三种情况各是通过哪种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传导、对流和辐射这三种热传递方式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热量都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局部传到低温局部;
不同点:传导是热沿着物体传递,物体并不运动;
对流是靠物体(液体或气体)流动传热;
辐射不需要媒介,热直接射出去。

(红外线或电磁波)
(3)列举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事例。

典例解读以下事例中,用做功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
A.热水淋浴后全身感到暖和
B.冬天,对手“哈气〞,手感到暖和
C.冬天,两手互相摩擦,手感到暖和
D.冬天,在房间内用暖气取暖,全身感到暖和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A、B、D选项都是通过热传递来增加物体的内能的,只有C是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

【答案】C
(三)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是等效的
例:想方法使水的内能增加。

并引导学生判断是属于做功还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等效问题:内能增减是效果,做功和热传递是方法。

三、练习设计
请完成《全易通》“题组练习〞局部。

四、课堂小结
1.内能:概念、单位。

2.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4.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是等效的。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经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 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3. 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弄清密度概念的由来,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进而熟悉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学习习惯,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课前准备
天平、量筒、烧杯、水、铁块、木块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有关大型飞机的图片,提出问题:
1.如果你是设计师,在设计制造飞机时,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你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2.有同学说,“铁块比木块重〞这句话对吗?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物质即使体积相同,质量也不一样,并由此引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猜测与假设
学生就“不同的物质,质量相同时,体积不一定相同;体积相同时,质量不一定相同。

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测。

可能猜测: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

质量与体积是不是成正比。

……
2.制定方案与设计实验
围绕要探究的课题,可设置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2〕选取哪些物质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物质种类是多一些好,还是少一些好?在选取研究对象上还有什么具体要求?
〔3〕实验步骤有哪些?记录数据的表格怎样设计?
对于以上问题,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根底上,组织全体同学交流,明确实验的思路和做法,以保证下面实验的顺利进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分组实验,把同种物质的物块增加至3块,局部小组测量水和酒精等液体。

4.分析与论证
实验结束后,把各组测得的数据汇总起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所有同学,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可出示下面的讨论题:
根据你的实验数据分析:
〔1〕比拟不同的铁块,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不同的铁块有什么相同点?〔2〕比拟不同的木块,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不同的木块有什么相同点?〔3〕铁和木材这两种不同物质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通过讨论交流,最后明确:
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物质相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相同。

引导学生认识到: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跟物质的种类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5.得出结论
物理学中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引入了密度。

〔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上密度的定义,
思考比拟:“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与“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这两种说法的含义,明确二者表述的物理含义是一致的。

6.评估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评估。

反思缺乏和疏漏,提出改良措施。

〔二〕密度公式与密度单位
讨论:①由密度的概念怎样计算密度,能否用公式表示?
②怎样由密度的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
〔1〕密度公式:V m

〔2〕密度单位:
根据密度公式,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那么密度的单位由质量单位除以体积单位组成,这
是组成复合单位的方法。

最常用的密度单位有kg/m 3和g/cm 3。

示范密度单位换算:
333633
g/cm 10cm 10g 1011kg/m -=⨯=, 3336--33kg/m 10m 10kg 1011g/cm =⨯= 小结
1. 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 密度单位的换算。

3. 实验过程反思。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探究物质的密度
物质的密度⎩⎪⎨⎪⎧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物质的密度⎩⎪⎨⎪⎧定义: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公式:ρ=m V 单位:kg/m3 g/c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