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试时间为45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28分)
1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
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
不正确的是()。
A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 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 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 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 .“热冰”是纯净物
B .“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 “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3. 2011年3月,受里氏9.0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
导致核蒸汽泄漏。
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数月后才会完全消失,食用受污染的食品,会使其在甲状腺内聚集,引发甲状腺疾病甚至甲状腺癌。
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
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88
B .核外电子数为53
C.核电荷数为131
D. 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 g
4. 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氨气的水溶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如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凰始时一段时间后
A .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 .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 .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5•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 。
A •质子和电子
B •质子和中子
C •分子和原子
D .电子和中子
6.
食用碘盐可预防碘缺乏病,市售加碘盐包装袋上注明:每千克含碘 20〜50 mg ,这
里标明的碘是指()。
7.
关于Fe 、Fe 2+、Fe 3+三种粒
子,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B .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C .三者质量几乎相等
D .三者都是稳定结构
二、填空题(共72分)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下列物质:①水;② 二氧化碳;③氧气;④汞;⑤铁;⑥氯化钠。
由分子构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原子构 成的是 ________________ ;由离子构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
9. 下图所示是用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不同颜色的小球分别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仔细观察下图,完成下列空白。
A
B C
(1) A 物质属于
(
填“混合物” “单
质”“化合物”
)。
(2)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3) 根据上述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化学
变化的信息?
(请写一条) ________________
10•已知溴的元素符号为 Br ,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请完成下列空白。
(1) _______________ x 的值为
(2) 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图中 ( 填字母)元素的化学性
质最相似。
A .碘单质
B •碘原子
C .碘元素
D .碘离子
符号表示)。
12.已知四种元素 A 、B 、C 、D ,其中A 「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氩原子相同; B 原子比D 原子多两个电子层,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同; C 原子核外电子数比 B 原子 多3个;D +的核外没有电子。
这四种元素的元素名称分别为: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 、 C _________ 、D ____________ 。
______ 周
期。
( 用离子
(2)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
(
用离子符号表示),表示的阴离子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28分)
1 •解析: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后间隔变大,不是分子体积膨胀变大造成的,A错;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由气态变为液态,B正确;不同的花儿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其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C正确;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正确。
解答此题时应紧紧抓住分子的性质,很多宏观的现象都能证明分子的这些性质。
参考答案:A
2•解析:热冰实际是水,属纯净物,故A选项正确;物质都有三态变化,热冰也不例
外,故B选项错误;热冰与水同属一种物质,故化学性质相同,故C选项错误;分子永远
不停地运动,热冰也不例外,故D选项错误。
解题时只要抓住热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也就
是热冰实际是水;物质发生三态变化时物质本身并无变化,只是分子间隔发生了改变,属物理变化即可。
参考答案:A
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
调了整合知识以及对信息的分析、提炼、加工、运用的能力。
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
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中子数是78 , A
不正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其核外电子数是53,核电荷
数是53, B正确,C不正确;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的质量,不是实际质量,由题意可知1个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1, D不正确。
参考答案:B
4•解析:据图可以看出,一段时间后大烧杯内的酚酞溶液变红,但是A和B并没有直
接接触,说明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结论A正确;酚酞溶液中就有水,但是酚酞是无色的,
所以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结论B不正确;通过对比实验,放在大烧杯外的酚酞没有变
红,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变红,故结论C正确;烧杯内的酚酞变红,而露置在空气中的酚
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能使酚酞变红,故结论D正确。
通过该实验,
我们了解到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其水溶液能使酚酞变红。
参考答案:B
5•解析:质子、中子和电子都是构成原子的微粒,故A、B、D不符合题意;分子能
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故C符合题意。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把握分子、
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参考答案:C
6•解析:本题应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进行分析解答。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食用碘盐中的碘指的是碘元素,它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物质(碘酸钾)中。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微观的概念。
参考答案:C
7.解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其质子数不变,变化的只是核外电子数,所以该金属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说法A正确;Fe2+、Fe3+所带电荷数不同,可知得失电子的数目不同,所以三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说法B正确;原子的质量主
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得失电子几乎不影响其质量,故其质量几乎相等,说法C正确。
Fe、
Fe2+、Fe3+这三种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不是8,都不是稳定结构。
Fe和F*容易失电子,
Fe3+容易得电子,故D不正确。
参考答案:D
二、填空题(共72分)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
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二
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包括
金属和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铁属
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还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
氯离子构成的。
参考答案:分子原子离子①②③④⑤⑥
9 •解析:(1)要学会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分类。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即混合物中含有多种分子(或其他微粒)。
而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因此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这类的题目还常常考察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的区分。
同学们在解题时一定要抓住定义。
纯净物中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即微观上该物质的分子由同种
原子构成,如A、B的分子。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即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如物质C的分子。
所以A物质属于单质。
(2) 反应前A、B分子的构成不同,属于不同种单质的分子,即反应前有两种物质参加
反应;反应后生成的两个分子构成完全相同,属于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即反应后生成了一种
物质;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
(3) 对比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及个数,可发现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也可反映出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参考答案:(1)纯净物
(2) 化合反应
(3)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或其他合理答案)
10. 解析:本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属于综合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未接触过的问题)的题目,在题中还渗透从结构推导性质的理念,为高中化学的学习进行了铺垫。
(1)由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推知x= 35。
(2)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溴元素和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在化学反应中都容
易得一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参考答案:(1)35 ( 2)B
11. 解析:(1)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质子数,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或简单离子属于同种
元素,如A和E,而其他的微粒质子数均不相同,故属于不同的元素,共4种元素。
元素原
子核外的电子层数=周期数,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共有3个电子层,故位于第三周期。
(2)根据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V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A、C、D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B 中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符号为Mg"; E中,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质子数V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符号为C「。
参考答案:(1)4 三(2) Mg2+C「
12. 解析:A「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氩原子相同,说明A「核外有18个电子,则A原子核
外有17个电子,A为氯(Cl) ; D +核外没有电子,则D为氢(H) ;B原子比D原子多2个电子层,所以B有3个电子层,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同,说明B最外层有3个电子,B为铝(Al) ;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比B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多3个,则C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C为硫(S)。
习题库
铝硫氢
参考答案:
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