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全国各地高考真题目分专题目整理汇编必修三专题目共9页word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3 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0分)
1.(2019年高考安徽文综14题)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2.(2019年高考天津文综4题)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

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近代西方佛手影响
C.“师夷长技”的思想
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
3.(2019年高考上海单科22题)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

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4.(2019年高考上海单科23题)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

由此他主张
A.求强求富B.变法维新C.共和革命D.民主科学5.(2019年高考浙江文综21题)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2019年高考安徽文综15题)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

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7.(2019年高考北京文综16题)“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8.(2019年高考浙江文综16题)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9.(2019年高考天津文综5题)《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10.(2019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6题)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

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11.(2019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4题)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12.(2019年海南高考18题)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

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

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
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13.(2019年高考北京文综18题)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14.(2019年江苏高考5题)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0分)
15.(2019年高考北京文综37题)(38分)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1)分析材料,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

(4分)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被称为“姐妹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人权宣言》是两个重要文献。

(2)指出这两个文献包含的资产阶级国家建设的基本原则(4分),分析它们在资产阶级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4分)
清末驻日参赞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对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作了如下描述:“日本迫于外患,廓然更张……百务并修,气象一新,慕效西法,罔遗余力……富强之机转移颇捷,循是不辍,当有可与西国争衡之势。


《日本国志》1887年成稿后,黄遵宪向李鸿章、张之洞和总理各国事物衙门各送一部,但未引起重视,书稿直至甲午战争之后方才刊行。

有人感慨:其书若早流传,可省赔款二万万两白银,康、梁诸人从该书受到启发,光绪帝也曾索要该书。

(3)简述日本“慕效西法”的经济政策及具体措施。

(6分)分析《日本国志》在甲午战争后受到维新派重视的原因。

(4分)
在近代中国,爱国是历史的主旋律,有着丰富的内涵,可通过多个主题体现出来。

(4)阅读下表中的资料,围绕爱国,提炼一个涵盖若干条资料的主题,并将符合该主题的资料序号挑选出来。

(8分)结合所学,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并加以简要阐释。

(4分)要求:提炼的主题必须涵盖两条以上资料,立意明确;符合该主题的资料要选择完整,无遗漏;逻辑清晰合理。

16.(2019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

《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

见贤焉,然后用之。

”《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材料二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

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

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8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

(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14分)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3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该类题,更加考察考生对于历史史实的掌握与运用,超越简单机械的记忆、背诵。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体现中体西用的特点,属于洋务派的言论。

张之洞强调“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的言论表面上是要“新旧兼学”,实际上是站在旧学、中学一边,反对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伦理学说。

排除A。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强调中西文化之间只是性质而非程度的差异,由这种性质差异又导出所谓“以中济西”论。

这是新文化运动中杜亚泉以伧父为笔名,发表了一系列论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文章,与陈独秀论战。

观点不属于维新派,可排除B。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属于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的民主与科学(舟车之有两轮),排除D。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出自严复的言论,关于“中体西用”论,严复说:“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

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

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而目耳不可强谓似也。

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两亡。

”严复借用生物有机论来谈文化结合,认为肢解地学习文化既是与生物有机论相悖的,也是无法实践的,即使实践也是徒劳无功的。

换言之,学习西方文化必须破除“中体西用”论设置的樊篱,以全方位的姿态吸取西方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因素。

所以符合维新派即重视学习西方技术,也重视学习西方制度的观点,符合题意,故选C。

2.D
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思想,意在考查考生正确分析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注意“1878年”这一关键信息,而兴民权、倡新学思想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故D项与邮票的设计理念无关。

邮票既体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要素,又是西学传入的结果,所以其他三项都能体现邮票的设计理念。

3.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严复介绍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在当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就后来中国社会发展而言其主张的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国最终走的是无产阶级专政道路。

严复翻译《天演论》,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规律,同样也适用于人类社会。

这是严复为中国敲响警钟的理论依据。

但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优胜劣败”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不能正确提示人类社会的发展,反而成为西方列强侵略蹂躏东方的理论根据。

由此判断,A正确。

4.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对蒙昧主义,主张理性的应该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其核心主张是民主与科学。

“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表明追求民主和平等;“脱离无常识之思维、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表明追求的是科学进步。

5.B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以及调运所学知识的能力。

可结合排除法做组合类选择题。

中国工人阶级找到自己的领袖应该在1921年中共建立后,①项可排除;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③项可排除;从“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这一信息中可见②④是正确的。

6.A
解析:题干观点认为,辛亥革命只是表面上实现国家统一和推翻清政府。

但对儒家文化思想体系却丝毫没有动摇。

这种观点基本上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排除D。

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故选A。

作者认识到中国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

排除B。

题干主要阐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持否定态度,排除D。

故选A。

7.A
解析:本题考查对《海国图志》的认识。

《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张维屏在读完《海国图志》后,叹服魏源放眼天下的气势,对此他吟诵道:“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

近代在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根据材料信息“九州”“四海”可知,这是一本介绍世界地理方面内容的著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符合。

8.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新文化运动。

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审题时要注意隐性的时间信
息。

徐志摩“24岁以前”,即1920年以前,这是做此题的前提。

由此判断A错误,因为1917年胡适和陈独秀已经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

此后形成文学革命的高潮;本题的题眼为“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

徐志摩对“相对论”感兴趣无疑是受到当时“赛先生”(科学)的影响;他对“民约论”感兴趣则是受到了“德先生”(民主)的影响。

此题的主旨不是讨论重理轻文的话题。

据此,B项正确,C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D项亦可排除。

9.A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意在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尽管新文化运动时期专门论述民主和科学的文章不多,但其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利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10.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以孙中山、章炳麟(章太炎)为代表的革命派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展开了一场论战,从1900年开始,至1907年冬以革命派胜利、改良派惨败而告一段落。

2019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本题直击热点,同时又特别强调了革命或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彻底的重要性,对于今天我们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攻坚克难,也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回答本题首先需对“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的事件有一定了解,1279年元军猛攻广东崖山,南宋军队大败,战至最后左丞相陆秀夫对年幼的皇帝赵昺说:“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毅然背赵昺跳海牺牲。

反映了南宋爱国军民坚决抗击元军,不畏强暴宁死不屈可歌可泣的民族主义精神。

近代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都意在激发民族主义,号召人们反对满清政府的统治(“驱逐达虏,恢复中华”是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本题选D项。

11.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

《瀛环志略》对开阔中国人的视野,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冲破封建思想樊笼起了一定的作用。

回答本题需要了解徐继畲和林则徐、魏源等思想家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积极主张抵抗(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徐继畲还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在文学、历史、书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著有《瀛环志略》。

在书中不仅介绍了西方的科学技术,还介绍了西方的民主制度。

在叙述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同时,徐继畲盛赞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丰功伟绩及其创立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创举,对华盛顿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据此ACD三项说法不符合所学,A项徐继畲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开眼看世界”,不存在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的说法;C项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主要代表指曾国藩、李鸿章等;D项徐继畲并没有发展资本主义主张。

本题选B项,徐继畲盛赞西方民主制度,对中国的君主制有一定的反思。

12.A
解析:扣住题干关键词“思想界”、“出版界”、“学潮”等可知思想领域、学生运动,从而推断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其代表人物是陈独秀。

故选A项。

13.C
解析:本题考查对时代背景的理解和学生分析理解能力,20世纪20年代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十分黑暗。

十月革命为黑暗中的中国人带来了光明,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人们开始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所以出现材料中大部分受调查者赞成社会主义的现象。

考生应紧紧抓住1923年这个关键点。

此时国共尚未合作,故A项错误。

赞成社会主义的占多数,故B项错误。

此时斯大林尚未执政,故D项错误。

C项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愿望。

从调查结果看,大多数人赞成社会主义,说明人们希望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

A项与材料无关,B项不符合材料意思,1923年斯大林模式还没建成,D项错误。

14.A
解析:分析材料中“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可排除C项为康梁变法造声势说法,百日维新是在1898年,时间上两者不相吻合;判断“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可排除B项“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这位思想家极力批判封建儒学思想;根据“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可排除D项“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思想家主张通过变革,使国家适应时代潮流,而不被淘汰。

据此再结合有关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本题选A项,该思想家主张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这一材料出自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中的文章,这位思想家是陈独秀。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说明B不正确;20世纪初,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故C错误;“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说明D不正确。

作者此段表述的主旨是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变革,否则就会被历史淘汰。

二、非选择题
15.(1)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

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

(2)基本原则: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

作用:否定君权神授和批判君主专制;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基础。

(3)经济政策:殖产兴业。

具体措施:引进西方技术,建立国营模范企业,扶植私人企业发展,推动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工业化奠定基础。

重视的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忧患意识增长;仿效日本,维新变法。

(4)选择主题示例:
①主题:救国道路的思想探索
序号:4,5,6
②主题: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斗争
序号:3,5,11
③主题:政治领域的爱国主义表现
序号:3,5,9,10,11,12
补充的新资料:(略) 简要阐
释:(略)
16.(1)内涵: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统治者善
待人民,为百姓利益着想;统治者要尊重;民意天下得失取决于民心向背。

理想政治:统治者要爱惜民力,轻刑薄赋,听政于民,与民同乐。

(2)异:王韬主张学习英国的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实行君民共治;孙中山主张主权在民,学习美国的民主制度,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制。

同:两人都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都从中国传统思想来论证近代民主思想的合理性。

(3)关系:都主张重视人民,近代思想家们从民本中汲取重民、贵民内涵,成为中国民主思想的最早的思想渊源之一。

近代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A、列强不断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B、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
C、近代教育的兴起和留学风气影响;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