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医大药物分析第03章-药物的杂质检查-(1)模板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
1
基本要求:
1.认识药物杂质来源,纯度要求 ; 2.认识药物分析中杂质检查的意义;
3.掌握药物中一般杂质检查的主要项目及 检查方法 ;
4.掌握药物中杂质限量的计算方法 ;
5.了解药物特殊杂质的概念及其检查方法。
.
2
第一节 药物的杂质及其来源
一、药物的纯度(purities of drugs)
(2)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适用 于杂质结构不确定,或者没有杂质对照 品;限于杂质斑点颜色与主分斑点颜色 相同或相近情况。
例: 1:吡罗昔康有关物质的检查 2:盐酸马普替林中有关物质的检查
.
30
(3)杂质对照品与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 对照并用法:药物存在多种杂质,若已 知杂质有对照品,则采用杂质对照品法; 共存的未知杂质或没有对照品的杂质, 则同时采用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
指药物纯净程度,反映了药物质量的优劣, 含有杂质是影响药物纯度的主要因素。
.
3
杂质(forin、impurities)是指:
1. 有毒副作用的物质; 2. 本身无毒副作用,但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 疗效的物质; 3. 本身无毒副作用,也不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和疗效,但影响药物的科学管理的物质。
.
4
二、药物中杂质的来源与种类 (一)杂质来源
(2)对照品与供试品的同步操作
.
42
2.正确的取样及供试品的称量范围 1g不超过±2%,>1g不超过±1%
3.正确的比色、比浊方法 4. 检查结果不符合规定或在限度边缘时应对供 试管和对照管各复查二份
.
43
一、氯化物检查法
(一)原理 -对照法
药物 C l: Ag3N H O N 3 O Ag 白 C色 l 对照:NaCl(c,V) AgNO3 HNO3 AgCl白色浑浊
2. 反应需在硝酸酸性条件下进行,且以50 ml 供试溶液中含稀硝酸10 ml为宜。
.
47
(1)加速AgCl浑浊的形成; (2)产生较好的乳浊; (3)避免弱酸银盐如碳酸银、磷酸银以及氧 化银沉淀的形成。
.
48
3. 试剂:硝酸银 4. 供试液和对照液稀释后,再加硝酸银溶液, 使生成白色浑浊而不是白色沉淀
该法适用于单一杂质含量较少,无法得到杂质对 照品、杂质结构与主成分相 似,即杂质与主成分 的响应因子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使用。
(四)面积归一化法:适用于供试品中 结构相似、相对含量较高且限度范围较 宽的杂质含量粗略考查。
.
37
3.气相色谱法 4.毛细管电泳法
.
38
(三)光谱方法
依据药物和药物中杂质对光选择吸收性质 差异进行的。
适用于已知杂质的控制;以主成分为对照,用杂质
对照品测定杂质的校正因子。
方法:将杂质对照品和药物对照品配制成一定浓 度的测定杂质校正因子的溶液,进行色谱分离、 分析后,按内标法求出杂质相对于主成分的校正 因子(f)
例: 1:红霉素中红霉素B、C杂质的检查 2:甲基多巴中有关物质的检测
.
35
f=(AS/CS)/(AR/CR)
(血压过低或抗过敏性休克)
(效力降低 至原来1/27)
.
11
(二)杂质的分类
药物中的杂质按来源分为
1. 一般杂质: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 易引入的杂质
如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酸、 碱、水分、易炭化物、炽灼残渣等。一般杂质
其检查方法收载在中国药典的附录中。
.
12
2. 特殊杂质:
杂质限 标 量准溶 供液 试 标 体 品 准 积 量 溶液浓
.
21
L(%) LVc10% 0 S
LppmVSc106
.
22
P101
示例一、茶苯海明中氯化物的检查:
S:0.30g
H2O 50ml+NH3 3ml +NH4NO3 6ml +AgNO3 25ml
定容至200ml
加热、过滤
取滤液25ml
3)阿片提取吗啡,有可能引入罂粟碱及其他生物碱; 4)从植物中提取盐酸小檗碱,可能含有药根碱、巴马 汀等其他生物碱。
.
6
在药物生产过程中引入杂质的途径为
A. 原料不纯或部分未反应完全的原料造成 B. 合成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或副产物分离不净造成 C. 需加入的各种试剂产生吸附,共沉淀生成混晶等 造成 D. 所用金属器皿及装置等引入杂质 E. 由于操作不妥,日光曝晒而使产品发生分解引入 的杂质
.
45
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 液1.0m1,用水稀释使成50m1,摇匀,在暗处 放置5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 下观察,比较,即得。
.
46
(三)测定条件
1. 标准NaCl溶液 10 gCl/ml,50 ml溶液中 含50~80 g的Cl所显浑浊梯度明显,相当于标 准NaCl溶液5~8 ml。
指某一个或某一类药物的生产或贮藏过程中引入 的杂质,如阿司匹林中的游离水杨酸、异烟肼中 的游离肼、甾体激素中的其他甾体。特殊杂质检 查方法收载在中国药典正文各药品的质量标准中。
.
13
四、药物的纯度与化学试剂的纯度
药物的纯度考虑杂质的生理作用,药品只有两 个等级:合格或不合格。
化学试剂有很多等级,如基准试剂、优级纯 (GR)、分析纯(AR)、化学纯(CP)、色谱纯、 光谱纯。
对照品:c:10 g/ml,V:1.5ml
.
L (% )= C V 100 S
1 0 1 0 6 1 .5 1 0 0
0 .3 0 2 5
200
23
0 .0 4
• 检查某药物中的砷盐,取标准砷溶液2ml (1g/ml的As)制备标准砷斑,砷盐限 量为0.0001%,应取供试品的量为
A. 0.20g B. 2.0g C.0.020g D. 1.0g E. 0.10g
.
16
杂质量 ≤ 杂质限量 < 杂质量
药品合格
药品不合格
.
17
(一)、药物的杂质检查法
1. 对照法—限量检查法 (Limit Test) 特点:不需知道杂质的准确含量
方法:取一定量被检杂质的标准溶液与一定量 供试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处理,如显色或产生沉 淀等,是否超过限量(比色或通过比较反应的结 果,来确定杂质含量比浊)。
.
9
易发生氧化反应的结构: 醚、醛、酚羟基、巯基、亚硝基、双键
日光、空气、水分
例:麻醉乙醚
醛+过氧化物
二巯基丙醇
氧化 二硫化物
.
10
同分异构:同质异晶(立体异构、旋光异
构、几何异构—顺反式) (光照、温度、湿度和酸度的影响)
酸性
例:四环素
差向四环素(毒性高、活性低)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左旋 )温度 右旋体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红外分光光度法
.
39
(四)其他方法
1、热分析法
2、酸碱度检查法,利用杂质与药物酸碱性差异, 可用酸碱滴定法、指示液法和pH测定法
3、物理性状检查法
.
40
第二节 一般杂质检查
* 一般杂质检查规则
《药品检验操作标准》规定: 1. 遵循平行操作原则
.
41
(1)仪器的配对性 如纳氏比色管应配对,刻度线高低相差不超过 2mm,砷盐检查时导气管长度及孔的大小要一 致
.
33
(1)外标法:适用于有杂质对照品,而 且进样量能够精确控制的情况。
方法:配制杂质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分别 取一定量注入色谱仪,测定杂质对照品溶液和供 试品溶液中杂质峰的响应,按外标法计算杂质的 浓度。
优点:准确度高
不足:需要杂质对照品,这
个比较困难
.
34
(2)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
24
已知:c=1 g/ml=1×106 g/ml V=2ml L=0.0001%
S V c 100 % L
2 1 10 6 100 % 0.0001 %
2.0g
.
25
检查维生素C中的重金属时,若取样量为1.0g,要求含 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问应吸取标准铅溶液(每 1ml=0.01mg的Pb)多少ml?
一份+AgNO3 (采用药典方法)
.
50
(2)外消色法:如高锰酸钾中氯化物的检查, 可先加乙醇适量,使其还原褪色后再依法检查。
1)加水振摇,过滤,取滤液进行检查。
2)加热,放冷,过滤,取滤液进行检查。
3)溶于有机溶剂如稀乙醇、丙酮,可加稀 乙醇或丙酮溶解后进行检查。
.
51
4. 有机药物中有机氯杂质的检查,需破坏结 构方可检查 。
1. 生产过程中引入
(1)原料、反应中间体及副产物;
(2)试剂、溶剂、催化剂类 ;
(3)生产中所用金属器皿、装置以及其他不 耐酸、碱的金属工具所带来的杂质。
.
5
例:
1)NaCl注射液(海盐、井盐、岩盐或高温精制而得) 原料中含有溴化物、碘化物、硫酸盐、钡盐、钾盐、
镁盐、砷盐和重金属等;
2)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是由水杨酸乙酰化制得。乙 酰化不完全或贮存过程中水解都可能产生水杨酸;
(1)加热水解法: 氯代脂烃或氯在环的侧链
例:二羥丙茶碱的氯化物
供试品+H2O+NaOH 加热30分钟 依法 检查
5. 避光、暗处放置5分钟后比浊,因氯化银见 光易分解。
6.比浊方法:同置于黑色背景上,自上向下观 察。
7.平行操作原则
.
49
(四)干扰及排除 1. 若供试品有色,需经处理后方可检查。
(1)内消色法:倍量法,如枸橼酸铁铵(黄色)中 氯化物的检查。
一份+AgNO3 1ml 10min 过滤滤液 + NaCl标准液 H2O 50ml(对照溶液)
.
14
例. 临床所用药物的纯度与化学品及试剂纯度的主要 区别是
A. 所含杂质的生理效应不同 B. 所含有效成分的量不同 C. 所含杂质的绝对量不同 D. 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速度不同 E. 所含有效成分的生理效应不同
.
15
三、杂质的限量
指在不影响药物的疗效和不发生毒性的前提下 ,药物中允许杂质存在的最大量通常用百分之 几(%)或百万分之几(ppm)来表示。
.
7
2. 贮藏过程中产生
由于贮存过程,包装或保管不善,在外界条件 (如温度、湿度、日光、空气和微生物等)的影 响下,水解、氧化、分解、异构化、晶形转变、 聚合、潮解和发霉等 。
.
8
易发生水解反应的结构: 酯、内酯、酰胺、卤代烃、苷类等; 例:
阿司匹林---水解为水杨酸和醋酸; 阿 托 品---水解为莨菪醇和消旋莨菪酸; 青 霉 素---遇碱易水解为青霉酸,受热可进一步 分 解为D-青霉胺和青霉醛而使青霉素失效。
.
44
(二)检查方法 药典附录 除另有规定外,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
水溶解使成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成中 性),再加稀硝酸10m1;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置 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1,摇匀,即得供 试溶液。另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 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1,加水使成40m1, 摇匀,即得对照溶液。
.
18
2. 灵敏度法
方法:系指在供试品溶液中加入试剂,在一 定反应条件下,观察有无反应出现,以不出现 反应为合格。
特点:不需对照品
.
19
3. 比较法(含量测定法)
方法:测定杂质的绝对含量,如测定吸收度、 pH值等。 特点:准确测定杂质的量,不需对照品
.
20
*(二)、 杂质限量的计算
杂质限量
允许杂质存在的最大量 供试品量
28
1.薄层色谱法
(1)杂质对照品法:适用于已知杂质并 能制备杂质对照品的情况。
根据杂质限量,取供试品溶液和一定浓度和一定 浓度的杂质对照品溶液,分辨点样于同一薄层板, 展开、斑点定位。
例:
1:枸橼酸乙胺嗪中N-甲基哌嗪的检查
2:盐酸环丙沙星中氟喹啉酸的检查
3:盐酸阿米洛利中. 有关物质的检查
29
A. 0.2ml B. 0.4ml C.2ml
D. 1ml
E. 20ml
.
26
V L S c
10
10 10
6
10
1 .0
6
1 ml
.
27
杂质的常用检查方法
(一)化学方法
* (二)色谱方法 药物中的有机杂质,其结构、性质和药物
相近,利用药物和杂质的色谱性质差异, 分离和检测杂质和药物。
.
例: 1:盐酸黄酮哌酯易水解的有关物质检查
.
31
(4)对照药物法:无合适的杂质对照品, 或供试品显示的杂质斑点颜色与主成分 斑点颜色有差异,难以判断限量时,可 采用与供试品相同的药物作为对照。
例: 1:马来酸麦角新碱中有关物质的检查
.
32
2.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分离效能高、专属性强、检测灵 敏性好,可以准确地测定各组分的峰面 积,广泛应用于杂质检查。
AS为药物对照品的峰面积
AR为杂质对照品的峰面积 CS为药物对照品的浓度 CR为杂质对照品的浓度
CX=AX/(A`S/C`S)·f
AX为供试品杂质的峰面积
A`S为对照品溶液药物主成分的峰面积
CX为杂质的浓度
C`S为. 对照溶液中药物的浓度36
(3)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适用于没有已知杂质的控制。
.
1
基本要求:
1.认识药物杂质来源,纯度要求 ; 2.认识药物分析中杂质检查的意义;
3.掌握药物中一般杂质检查的主要项目及 检查方法 ;
4.掌握药物中杂质限量的计算方法 ;
5.了解药物特殊杂质的概念及其检查方法。
.
2
第一节 药物的杂质及其来源
一、药物的纯度(purities of drugs)
(2)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适用 于杂质结构不确定,或者没有杂质对照 品;限于杂质斑点颜色与主分斑点颜色 相同或相近情况。
例: 1:吡罗昔康有关物质的检查 2:盐酸马普替林中有关物质的检查
.
30
(3)杂质对照品与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 对照并用法:药物存在多种杂质,若已 知杂质有对照品,则采用杂质对照品法; 共存的未知杂质或没有对照品的杂质, 则同时采用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
指药物纯净程度,反映了药物质量的优劣, 含有杂质是影响药物纯度的主要因素。
.
3
杂质(forin、impurities)是指:
1. 有毒副作用的物质; 2. 本身无毒副作用,但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 疗效的物质; 3. 本身无毒副作用,也不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和疗效,但影响药物的科学管理的物质。
.
4
二、药物中杂质的来源与种类 (一)杂质来源
(2)对照品与供试品的同步操作
.
42
2.正确的取样及供试品的称量范围 1g不超过±2%,>1g不超过±1%
3.正确的比色、比浊方法 4. 检查结果不符合规定或在限度边缘时应对供 试管和对照管各复查二份
.
43
一、氯化物检查法
(一)原理 -对照法
药物 C l: Ag3N H O N 3 O Ag 白 C色 l 对照:NaCl(c,V) AgNO3 HNO3 AgCl白色浑浊
2. 反应需在硝酸酸性条件下进行,且以50 ml 供试溶液中含稀硝酸10 ml为宜。
.
47
(1)加速AgCl浑浊的形成; (2)产生较好的乳浊; (3)避免弱酸银盐如碳酸银、磷酸银以及氧 化银沉淀的形成。
.
48
3. 试剂:硝酸银 4. 供试液和对照液稀释后,再加硝酸银溶液, 使生成白色浑浊而不是白色沉淀
该法适用于单一杂质含量较少,无法得到杂质对 照品、杂质结构与主成分相 似,即杂质与主成分 的响应因子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使用。
(四)面积归一化法:适用于供试品中 结构相似、相对含量较高且限度范围较 宽的杂质含量粗略考查。
.
37
3.气相色谱法 4.毛细管电泳法
.
38
(三)光谱方法
依据药物和药物中杂质对光选择吸收性质 差异进行的。
适用于已知杂质的控制;以主成分为对照,用杂质
对照品测定杂质的校正因子。
方法:将杂质对照品和药物对照品配制成一定浓 度的测定杂质校正因子的溶液,进行色谱分离、 分析后,按内标法求出杂质相对于主成分的校正 因子(f)
例: 1:红霉素中红霉素B、C杂质的检查 2:甲基多巴中有关物质的检测
.
35
f=(AS/CS)/(AR/CR)
(血压过低或抗过敏性休克)
(效力降低 至原来1/27)
.
11
(二)杂质的分类
药物中的杂质按来源分为
1. 一般杂质: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 易引入的杂质
如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酸、 碱、水分、易炭化物、炽灼残渣等。一般杂质
其检查方法收载在中国药典的附录中。
.
12
2. 特殊杂质:
杂质限 标 量准溶 供液 试 标 体 品 准 积 量 溶液浓
.
21
L(%) LVc10% 0 S
LppmVSc106
.
22
P101
示例一、茶苯海明中氯化物的检查:
S:0.30g
H2O 50ml+NH3 3ml +NH4NO3 6ml +AgNO3 25ml
定容至200ml
加热、过滤
取滤液25ml
3)阿片提取吗啡,有可能引入罂粟碱及其他生物碱; 4)从植物中提取盐酸小檗碱,可能含有药根碱、巴马 汀等其他生物碱。
.
6
在药物生产过程中引入杂质的途径为
A. 原料不纯或部分未反应完全的原料造成 B. 合成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或副产物分离不净造成 C. 需加入的各种试剂产生吸附,共沉淀生成混晶等 造成 D. 所用金属器皿及装置等引入杂质 E. 由于操作不妥,日光曝晒而使产品发生分解引入 的杂质
.
45
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 液1.0m1,用水稀释使成50m1,摇匀,在暗处 放置5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 下观察,比较,即得。
.
46
(三)测定条件
1. 标准NaCl溶液 10 gCl/ml,50 ml溶液中 含50~80 g的Cl所显浑浊梯度明显,相当于标 准NaCl溶液5~8 ml。
指某一个或某一类药物的生产或贮藏过程中引入 的杂质,如阿司匹林中的游离水杨酸、异烟肼中 的游离肼、甾体激素中的其他甾体。特殊杂质检 查方法收载在中国药典正文各药品的质量标准中。
.
13
四、药物的纯度与化学试剂的纯度
药物的纯度考虑杂质的生理作用,药品只有两 个等级:合格或不合格。
化学试剂有很多等级,如基准试剂、优级纯 (GR)、分析纯(AR)、化学纯(CP)、色谱纯、 光谱纯。
对照品:c:10 g/ml,V:1.5ml
.
L (% )= C V 100 S
1 0 1 0 6 1 .5 1 0 0
0 .3 0 2 5
200
23
0 .0 4
• 检查某药物中的砷盐,取标准砷溶液2ml (1g/ml的As)制备标准砷斑,砷盐限 量为0.0001%,应取供试品的量为
A. 0.20g B. 2.0g C.0.020g D. 1.0g E. 0.10g
.
16
杂质量 ≤ 杂质限量 < 杂质量
药品合格
药品不合格
.
17
(一)、药物的杂质检查法
1. 对照法—限量检查法 (Limit Test) 特点:不需知道杂质的准确含量
方法:取一定量被检杂质的标准溶液与一定量 供试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处理,如显色或产生沉 淀等,是否超过限量(比色或通过比较反应的结 果,来确定杂质含量比浊)。
.
9
易发生氧化反应的结构: 醚、醛、酚羟基、巯基、亚硝基、双键
日光、空气、水分
例:麻醉乙醚
醛+过氧化物
二巯基丙醇
氧化 二硫化物
.
10
同分异构:同质异晶(立体异构、旋光异
构、几何异构—顺反式) (光照、温度、湿度和酸度的影响)
酸性
例:四环素
差向四环素(毒性高、活性低)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左旋 )温度 右旋体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红外分光光度法
.
39
(四)其他方法
1、热分析法
2、酸碱度检查法,利用杂质与药物酸碱性差异, 可用酸碱滴定法、指示液法和pH测定法
3、物理性状检查法
.
40
第二节 一般杂质检查
* 一般杂质检查规则
《药品检验操作标准》规定: 1. 遵循平行操作原则
.
41
(1)仪器的配对性 如纳氏比色管应配对,刻度线高低相差不超过 2mm,砷盐检查时导气管长度及孔的大小要一 致
.
33
(1)外标法:适用于有杂质对照品,而 且进样量能够精确控制的情况。
方法:配制杂质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分别 取一定量注入色谱仪,测定杂质对照品溶液和供 试品溶液中杂质峰的响应,按外标法计算杂质的 浓度。
优点:准确度高
不足:需要杂质对照品,这
个比较困难
.
34
(2)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
24
已知:c=1 g/ml=1×106 g/ml V=2ml L=0.0001%
S V c 100 % L
2 1 10 6 100 % 0.0001 %
2.0g
.
25
检查维生素C中的重金属时,若取样量为1.0g,要求含 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问应吸取标准铅溶液(每 1ml=0.01mg的Pb)多少ml?
一份+AgNO3 (采用药典方法)
.
50
(2)外消色法:如高锰酸钾中氯化物的检查, 可先加乙醇适量,使其还原褪色后再依法检查。
1)加水振摇,过滤,取滤液进行检查。
2)加热,放冷,过滤,取滤液进行检查。
3)溶于有机溶剂如稀乙醇、丙酮,可加稀 乙醇或丙酮溶解后进行检查。
.
51
4. 有机药物中有机氯杂质的检查,需破坏结 构方可检查 。
1. 生产过程中引入
(1)原料、反应中间体及副产物;
(2)试剂、溶剂、催化剂类 ;
(3)生产中所用金属器皿、装置以及其他不 耐酸、碱的金属工具所带来的杂质。
.
5
例:
1)NaCl注射液(海盐、井盐、岩盐或高温精制而得) 原料中含有溴化物、碘化物、硫酸盐、钡盐、钾盐、
镁盐、砷盐和重金属等;
2)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是由水杨酸乙酰化制得。乙 酰化不完全或贮存过程中水解都可能产生水杨酸;
(1)加热水解法: 氯代脂烃或氯在环的侧链
例:二羥丙茶碱的氯化物
供试品+H2O+NaOH 加热30分钟 依法 检查
5. 避光、暗处放置5分钟后比浊,因氯化银见 光易分解。
6.比浊方法:同置于黑色背景上,自上向下观 察。
7.平行操作原则
.
49
(四)干扰及排除 1. 若供试品有色,需经处理后方可检查。
(1)内消色法:倍量法,如枸橼酸铁铵(黄色)中 氯化物的检查。
一份+AgNO3 1ml 10min 过滤滤液 + NaCl标准液 H2O 50ml(对照溶液)
.
14
例. 临床所用药物的纯度与化学品及试剂纯度的主要 区别是
A. 所含杂质的生理效应不同 B. 所含有效成分的量不同 C. 所含杂质的绝对量不同 D. 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速度不同 E. 所含有效成分的生理效应不同
.
15
三、杂质的限量
指在不影响药物的疗效和不发生毒性的前提下 ,药物中允许杂质存在的最大量通常用百分之 几(%)或百万分之几(ppm)来表示。
.
7
2. 贮藏过程中产生
由于贮存过程,包装或保管不善,在外界条件 (如温度、湿度、日光、空气和微生物等)的影 响下,水解、氧化、分解、异构化、晶形转变、 聚合、潮解和发霉等 。
.
8
易发生水解反应的结构: 酯、内酯、酰胺、卤代烃、苷类等; 例:
阿司匹林---水解为水杨酸和醋酸; 阿 托 品---水解为莨菪醇和消旋莨菪酸; 青 霉 素---遇碱易水解为青霉酸,受热可进一步 分 解为D-青霉胺和青霉醛而使青霉素失效。
.
44
(二)检查方法 药典附录 除另有规定外,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
水溶解使成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成中 性),再加稀硝酸10m1;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置 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1,摇匀,即得供 试溶液。另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 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1,加水使成40m1, 摇匀,即得对照溶液。
.
18
2. 灵敏度法
方法:系指在供试品溶液中加入试剂,在一 定反应条件下,观察有无反应出现,以不出现 反应为合格。
特点:不需对照品
.
19
3. 比较法(含量测定法)
方法:测定杂质的绝对含量,如测定吸收度、 pH值等。 特点:准确测定杂质的量,不需对照品
.
20
*(二)、 杂质限量的计算
杂质限量
允许杂质存在的最大量 供试品量
28
1.薄层色谱法
(1)杂质对照品法:适用于已知杂质并 能制备杂质对照品的情况。
根据杂质限量,取供试品溶液和一定浓度和一定 浓度的杂质对照品溶液,分辨点样于同一薄层板, 展开、斑点定位。
例:
1:枸橼酸乙胺嗪中N-甲基哌嗪的检查
2:盐酸环丙沙星中氟喹啉酸的检查
3:盐酸阿米洛利中. 有关物质的检查
29
A. 0.2ml B. 0.4ml C.2ml
D. 1ml
E. 20ml
.
26
V L S c
10
10 10
6
10
1 .0
6
1 ml
.
27
杂质的常用检查方法
(一)化学方法
* (二)色谱方法 药物中的有机杂质,其结构、性质和药物
相近,利用药物和杂质的色谱性质差异, 分离和检测杂质和药物。
.
例: 1:盐酸黄酮哌酯易水解的有关物质检查
.
31
(4)对照药物法:无合适的杂质对照品, 或供试品显示的杂质斑点颜色与主成分 斑点颜色有差异,难以判断限量时,可 采用与供试品相同的药物作为对照。
例: 1:马来酸麦角新碱中有关物质的检查
.
32
2.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分离效能高、专属性强、检测灵 敏性好,可以准确地测定各组分的峰面 积,广泛应用于杂质检查。
AS为药物对照品的峰面积
AR为杂质对照品的峰面积 CS为药物对照品的浓度 CR为杂质对照品的浓度
CX=AX/(A`S/C`S)·f
AX为供试品杂质的峰面积
A`S为对照品溶液药物主成分的峰面积
CX为杂质的浓度
C`S为. 对照溶液中药物的浓度36
(3)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适用于没有已知杂质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