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练习:素养4 社会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养4 社会责任
考点13 关注健康
1.李斯特氏菌中的致死食源性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
其
原因是该菌的一种InIc蛋白可通过抑制人类细胞中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
有利于细菌进入细胞。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该菌使人类细胞膜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该菌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胞吞作用
D.Tuba蛋白质和InIc蛋白质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解析:选C。
李斯特氏菌的遗传物质是DNA,A项错误;该菌可使人类细胞膜更容易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推知,该菌可通过胞吞方式进入人体细胞,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项正确;李斯特氏菌细胞内不含内质网,InIc蛋白质的合
成不需要内质网的加工,D项错误。
2.甲亢病人和糖尿病病人都会出现多食和身体消瘦的症状;另外,甲亢病人的细胞代
谢加强,能释放更多的热量,但糖尿病病人的基础代谢不会加强。
下列有关糖尿病和甲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糖尿病病人逐渐消瘦,是因为其体内的非糖物质逐渐减少
B.糖尿病病人与甲亢病人身体消瘦的原因不相同
C.糖尿病病人与甲亢病人的基础体温都高于正常水平
D.糖尿病病人吃得多是因为其体内细胞能量供应不足
解析:选C。
糖尿病病人常常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而使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的量减少,而且葡萄糖在细胞中的氧化分解速率下降,因此细胞供能不足,这样体内蛋白质、脂肪等非糖物质分解增加,A正确。
糖尿病病人由于蛋白质、脂肪等非糖物质的利用增加,引起身体消瘦;而甲亢病人身体消瘦是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使新陈代谢增强,物质氧化分解过快,因此二者身体消瘦的原因不相同,B正确。
甲亢病人由于代谢加强,产生更多的能量,释放的热能也多,因此基础体温高于正常水平,而糖尿病病人基础体温正常,C错误。
由于糖尿病病人体内细胞能量供应不足,糖尿病病人常有饥饿感,从而有多食行为,D正确。
3.(2019·济宁模拟)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
下表是某人的
血液检查结果(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下列有关分析正
确的是( )
检查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97.5U/L0~45
肌酐 1.9mg/dL0.5~1.5
尿素氮14.6mg/dL 6.0~23.0
血清葡萄糖223mg/dL60~110
甘油三酯217mg/dL50~200
总胆固醇179mg/dL150~220
A.正常人血液中也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说明该酶是在血浆中合成的
B.此人会出现尿糖,可能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
C.该化验单中不应该出现“肌酐”项,因为肌酐存在于尿液中而不存在于血液中
D.该化验单中每种成分都有“参考范围”,主要是因为化验结果往往有误差
解析:选B。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由肝脏等细胞合成,其在正常人血液中的含量会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当细胞病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时,细胞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会被释放到血液中,引起其在血液中的含量增大,A错误。
该体检者血糖浓度高于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160~180 mg/dL),故尿液中会含有葡萄糖;血糖浓度远远高于参考范围,可能是由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B正确。
肌酐是细胞的代谢产物,需经血液运输后才由肾脏排出,所以肌酐可存在于血液中,C错误。
化验单上每种成分都有“参考范围”,主要原因是人体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D错误。
4.(不定项)美国科学家因为“发现了调控昼夜节律(即生物钟)的分子机制”而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奖。
下图为调控分子机制简图,已知PER和TIM蛋白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物节律是必要的,且DBT蛋白能够减缓PER蛋白的积累。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多个基因共同影响生物的昼夜节律
B.TIM是载体蛋白,协助PER进入细胞核
C.PER分子可通过正反馈调节抑制自身的合成
D.PER可调节period基因的表达
解析:选BC。
题中相关调节涉及period基因、DBT蛋白、TIM蛋白,后两者的合成也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可以说明多个基因共同影响生物的昼夜节律,A正确。
根据图示,TIM和PER两者结合后,结合物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因此根据题图不能推出TIM是载体蛋白,B错误。
图示过程中period基因能通过转录、翻译合成PER,PER含量增加,会和TIM结合进入细胞核抑制period基因的转录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可以使PER 在细胞内的浓度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
结合题图可知,PER可调节period基因的表达,D
正确。
5.某兴趣小组为验证某批次不合格狂犬病疫苗与有效成分含量不足有关,利用合格疫
苗和荧光标记的狂犬病病毒进行相关实验。
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要求与说明:抗体含量测定的方法,实验所需的仪器、试剂及持续时间等不作具体要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思路:
①将若干只发育状况相似的健康成年小鼠随机分成数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组。
②注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适宜条件下饲养,抽取各组小鼠等量的血液,用________检测抗体的含量,并观察小鼠的健康状况。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将各组注射处理的情况标注在曲线
图旁)。
(3)分析与讨论:
①当严重咬伤时往往要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和狂犬病疫苗,抗狂犬病血清的主要免疫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射狂犬病疫苗属于________(填“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
②注射疫苗的实验小鼠有时会出现狂犬病病症,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中需要设置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为注射疫苗溶剂。
注射疫苗的小鼠会发生主动免疫而产生抗体,并分泌到血浆中,所以可以通过检测血浆中抗体含量的多少来判断疫苗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检测抗体含量可以用材料中提供的荧光标记的狂犬病病毒,因为其可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由于疫苗作用需要时间,所以需要重复多次抽取血液检测抗体含量,直到抗体含量不再变化。
(2)作图时,以时间为横坐标,抗体含量或者荧光量为纵坐标,画出三组实验的抗体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注射狂犬病疫苗前,机体的抗体含量为0,所以三
组曲线均从0开始画;注射合格疫苗的机体产生的抗体最多,注射不合格疫苗的机体产生的抗体较少,注射疫苗溶剂的机体几乎不产生抗体。
(3)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属于被动免疫,主要引发体液免疫,主要免疫目标是细胞外的狂犬病病毒;注射狂犬病疫苗属于主动免疫。
疫苗是灭活或者活性减弱的病毒,注射疫苗的实验小鼠有时会出现狂犬病病症,可能的原因是狂犬病病毒灭活不彻底,疫苗中含有致病的狂犬病病毒。
答案:(1)②甲组注射适量的该疫苗,乙组注射等量的合格疫苗,丙组注射等量的疫苗溶剂 ③荧光标记的狂犬病病毒 ④每隔一段时间,重复步骤③
(2)如图
(3)①细胞外的狂犬病病毒 主动免疫 ②疫苗中含有致病的狂犬病病毒
6.急性心肌梗死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利用肌酸激酶同工酶
MB(CKMB)可以对心肌类疾病进行早期诊断。
下面是CKMB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若干只健康小鼠,以________为抗原进行皮下免疫,两周后使用________(填
“相同”“不同”或“任意”)的抗原进行免疫。
采集血清3天后开展________,并对获得的
杂交细胞采用________的方法筛选得到阳性的杂交瘤细胞。
(2)通过筛选得到的该阳性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KMB特异性单抗的制备过程中,运用了动物细胞工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两大技术。
解析:(1)由题干可知,应以CKMB为抗原进行皮下免疫,再次免疫也应使用相同的抗原,以获得相同的抗体,进行细胞融合后对获得的杂交细胞采用抗体检验的方法筛选得到阳
性的杂交瘤细胞。
(2)通过抗体检验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特异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3)制备单克隆抗体需运用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两大技术。
答案:(1)CKMB 相同 细胞融合 抗体检验
(2)既能产生特异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3)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
考点14 生物技术应用
1.(2019·山东蒙阴月考)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食品历史悠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
C.当氧气、糖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D.果酒制作过程中,应先除去葡萄枝梗,然后反复冲洗,直至彻底干净
解析:选C。
参与果酒发酵的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含有线粒体,而参与果醋发酵的醋
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A错误;果酒制成后除需转移到温度较高的环境外,还需
醋酸菌且需在有氧环境中才可制作果醋,B错误;当氧气、糖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
的糖分解成醋酸,C正确;果酒制作过程中,应先冲洗,后除去葡萄枝梗,但不能反复冲洗,防止菌种流失,D错误。
2.下列有关菌种保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频繁使用的菌种,可用斜面培养基保藏在4 ℃的冰箱中
B.临时保藏菌种的培养基不需要定期更换
C.长期保藏的菌种,需要降低代谢和变异发生概率
D.长期保藏菌种时,可各取1 mL灭菌甘油和培养菌液混合后保存在冷冻箱中
解析:选B。
频繁使用的菌种,可用斜面培养基保藏在4 ℃的冰箱中,A正确;临时保藏菌种的培养基也需要定期更换,B错误;长期保藏的菌种,需要降低代谢和变异发生概率,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C、D正确。
3.(2019·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研究小组利用微生物实验操作技术来探究某池
塘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选项部分操作过程、结论
A 进行涂布平板操作时,将10 mL菌液滴加到培养基的表面后,再用灭菌后的涂布器推匀
B涂布完成后,在培养皿盖上做标记,并将培养皿倒置
C 重复实验获得了四个平板,其中的菌落数分别为212、381、157、183,则平均值应为184
D 实验组平板上有38个菌落,空白对照组有5个,则“38-5”作为池塘中大肠杆菌数量计算的依据
解析:选C。
进行涂布平板操作时,取少量菌液(不超过0.1 mL)滴加到培养基表面,再
用灭菌后的涂布器推匀,A错误;涂布完成后,在培养皿底做好标记,并将培养皿倒置,B
错误,计数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212+157+183)÷3=184,C正
确;设置空白对照组的目的是判断有无杂菌污染,题目中空白对照组有5个菌落,说明在培
养过程中有杂菌污染,应重新开展实验,D错误。
4.(不定项)下列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采集的土样经高温灭菌后,可以用于
制取土壤稀释液
B.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度范围
不同
C.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活菌数目,常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D.接种土壤微生物稀释液时,平板划线法可以采取连续划线的方法使微生物均匀分布解析:选ACD。
在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采集的土样经高温灭菌后,土样中的微生物全部死亡,无法得到尿素分解菌,A错误;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在测定不同微生物的数量时,选用的稀释度范围不同,B正确;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活菌
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一般不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C错误;接种土壤微生物稀释液时,
可借助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但不能使微生物均匀分布,D错误。
5.酸奶是以牛奶为原料,经过消毒、添加有益菌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经加工过程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人类的营养保健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________控制温度在80 ℃将鲜牛奶煮15 min,可以达到消毒目的,并且使牛奶中营养成分不被破坏,这种消毒方法称为________。
(2)为检测消毒的效果,将1 mL消毒后的鲜牛奶梯度稀释至103倍,各取0.1 mL涂布了3个平板,将这3个平板和1个未接种的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温度下培养48 h后,4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是57、53、55和9,据此能否计算出消毒后的牛奶中的细菌数?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梯度稀释对统计活菌数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奶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此时牛奶相当于乳酸菌的培养基,为乳酸菌的生长等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乳酸菌的异化作用为________型。
有人以乳酸为唯一碳源来培养乳酸菌,但并没有获得大量的乳酸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对牛奶消毒时为了防止牛奶中的营养成分被破坏,常采用恒温水浴锅用巴氏消毒法进行消毒。
(2)未接种的平板上的菌落数为9,说明培养基受到了污染,另外3个平板上出现的菌落可能并不都是牛奶中的细菌产生的,因此无法计算牛奶中的细菌数。
进行梯度稀释是为了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3)牛奶可为乳酸菌的生长提供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
乳酸菌为厌氧菌。
乳酸不是乳酸菌发酵的最佳碳源。
答案:(1)恒温水浴锅 巴氏消毒法
(2)不能,平板上出现的菌落可能并不都是牛奶中的细菌产生的 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3)碳源、氮源、水、无机盐 厌氧 乳酸不是乳酸菌的最佳碳源
6.回答下列与果酒及果醋制作有关的问题:
(1)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菌种的来源主要是附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要筛选得到纯净的酵母菌种,首先要配制培养基,配好后应置于压力锅内加热一段时间,以达到
________目的。
加热结束后,不能立刻开锅,否则培养基会________。
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
分离时,单菌落会出现在________。
在上述筛选过程中,不该出现的操作是下图中的
________。
(2)右图装置中弯曲的安全玻璃管可以让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排出,还可以__________。
(3)果醋发酵过程中,随着发酵的进行,乙醇含量逐渐下降,这是由于醋酸菌在________和酸性环境下将乙醇氧化为醋酸。
解析:(1)要筛选得到纯净的酵母菌,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
首先配制的培养基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灭菌后,灭菌锅内温度高,压强高于大气压,若立即开锅,会导致培养基溢出(喷出)。
待灭菌锅压力与大气压相同时打开锅盖,拿出有培养基的三角瓶,进行图A所示操作(倒平板),为确保无菌条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同时倒入培养皿的培养基不宜太多。
利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单菌落时,首先进行图B所示操作,即在划线前用灼烧法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冷却后蘸取菌种进行图D所示操作(平板划线),每次划线完成一个区域后都要将接种环灼烧灭菌,单菌落会出现在划线的末端。
整个筛选过程中没有出现图C所示操作。
(2)装置中弯曲的安全玻璃管可以让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排出,还可以减少氧气和杂菌进入。
(3)制作果醋时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醋酸菌,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将乙醇氧化为醋酸。
答案:(1)灭菌 溢出(喷出) 划线的末端 C (2)减少氧气和杂菌进入 (3)有氧
3.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是很好的生物学实验材料,在副食品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经深加工后可生产酒精、玉米胚芽油、葡萄糖等产品(流程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秸秆富含纤维素,水解纤维素用的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
素酶,可用________法,通过是否产生_______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玉米胚芽油不易挥发,若选用萃取法提取玉米胚芽油,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
____________________;萃取过程中应采用水浴加热,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高萃取效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
两种即可)。
(4)为避免浪费,需对催化玉米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的酶的最适用量进行探究,此时需要保
持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等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解析:(1)纤维素酶包括C1酶、C X酶及葡萄糖苷酶;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最常用的方法是
刚果红染色法,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将不能与刚果红形成红色复合物,培养基上会
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2)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有
机溶剂一般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因此萃取过程中应采用水浴
加热。
(3)适当延长萃取时间或适当提高萃取温度,都可以提高萃取的效果。
(4)根据题意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用量,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如温度、pH、淀粉量、反应时间等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
答案:(1)C1酶、C X酶、葡萄糖苷酶 刚果红染色 透明圈 (2)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 有机溶剂一般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 (3)适当延长萃取时间,适
当提高萃取温度 (4)温度、pH、淀粉量、反应时间
4.山楂作为一种绿色食品原料,除了富含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营养成分外,还含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因此山楂汁饮料深受人们喜爱。
山楂汁饮料的制作工艺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山楂原料→挑选→洗涤→切分→干制→山楂干片→浸提→粗滤→澄清→精滤→调配→灌
装→密封→杀菌→冷却→成品
(1)山楂汁澄清透明,无明显肉眼可见杂质,主要是通过工艺中的________步骤实现的。
杂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向杂质比较多的山楂汁中加入乙醇后会出现________。
(2)常用的分解杂质的方法是酶解法,目前工业化生产常用________,即将水溶性的酶用
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固定在某种介质上,使之成为不溶于水而又有酶活性的制剂。
固定化的方
法有物理吸附法、________和包埋法等。
解析:(1)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山楂汁澄清透明主要是通过工艺中的粗滤、澄清步骤实现的。
杂质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细胞壁中的果胶,果胶不溶于乙醇,向杂质比较多的山楂汁中加
入乙醇后会出现絮状沉淀。
(2)固定化酶是将水溶性的酶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固定在某种介质上,使之成为不溶于水而又有酶活性的制剂。
固定化的方法有物理吸附法、化学结合法等。
答案:(1)粗滤、澄清 果胶 絮状沉淀 (2)固定化酶 化学结合法
考点15 关注科研成果
1.科学家正研究利用胚胎干细胞转变成胰岛B细胞来治疗糖尿病,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干细胞是指具有________________能力的细胞。
(2)人体内胰岛素降低血糖的途径之一是通过促进葡萄糖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科学家对胚胎干细胞进行处理后,分别培养在葡萄糖浓度不同的细胞培养液中,检测细胞胰岛素的分泌量,发现高浓度葡萄糖组别分泌量更多,据此分析干细胞诱导________(填“成功”或“失败”)。
(3)若实验结果发现某些低浓度葡萄糖组别能分泌较多的与血糖调节有关的另一种激素,则有可能是胚胎干细胞转变成________细胞。
解析:(1)干细胞是指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2)人体内胰岛素降低血糖的途径之一是通过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来实现的。
高浓度的血糖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检测结果显示:高浓度葡萄糖组别的细胞,其胰岛素的分泌量更多,说明干细胞诱导成功。
(3)低浓度的血糖可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若实验结果发现某些低浓度葡萄糖组别能分泌较多的与血糖调节有关的另一种激素,则有可能是胚胎干细胞转变成胰岛A细胞。
答案:(1)分裂和分化 (2)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成功
(3)胰岛A
2.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干扰素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
技术流程如下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过程①获得重组胚胎之前需要通过________技术获得重组细胞。
(2)将基因导入ES细胞而不是上皮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需要构建含有干扰素基因的________。
由于DNA复制时,子链只能由5′→3′方向延伸,故构建前利用PCR技术扩增干扰素基因时,可以从图2中A、B、C、D四种单链DNA片段中选取________作为引物。
对干扰素基因片段和质粒进行酶切时,可选用的限制酶组合为________或________。
(4)将步骤③获得的ES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选择发________色荧光的细胞进行体外诱导。
为检测干扰素基因是否表达,可以采用________的方法。
解析:(1)过程①获得重组胚胎前要先获得重组细胞,结合题图可知,重组细胞是将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与去核卵母细胞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使用的技术为核移植。
(2)ES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3)将目的基因导入ES细胞前,需要构建含干扰素基因的表达载体。
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而子链只能由5′→3′方向延伸,因此利用PCR技术扩增干扰素基因时,选择的引物应是B和C。
干扰素基因中有SmaⅠ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因此不能选择SmaⅠ酶,要将干扰素基因从DNA上切割下来,可以选择的限制酶组合为PstⅠ和Hin dⅢ或PstⅠ和
Eco RⅠ。
(4)构建重组质粒时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受到破坏,因此应选择发绿色荧光的细胞进行体外诱导。
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检测干扰素基因是否成功的表达。
答案:(1)核移植
(2)ES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3)表达载体 B和C Hin dⅢ和PstⅠ Eco RⅠ和PstⅠ
(4)绿 抗原—抗体杂交
3.基因敲除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药物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如图是制备APOE基因敲除小鼠的常规过程,①~⑨表示相应步骤。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步骤①中,通常需要用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APOE基因和载体DNA,形成________,然后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形成重组质粒。
步骤②中的Neo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④同源重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小鼠正常胚胎干细胞带有被破坏的APOE基因。
(2)过程⑧为______________。
纯合的APOE基因敲除小鼠________(填“能”或“不能”)表达APOE,与正常小鼠相比,APOE基因敲除小鼠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构建重组DNA分子过程中,通常需要用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APOE基因和载体DNA,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
Neo基因本身是抗新霉素的抗药基因,因此可以作为标记基因;同时Neo基因插入重组DNA分子中后又能破坏APOE基因。
小鼠正常胚胎干细胞中APOE基因正常,为了使小鼠胚胎干细胞中的APOE基因异常,需要将带有被破坏的APOE基因的片段与胚胎干细胞中相应的片段发生交换。
(2)图中过程⑧为胚胎移植。
纯合的APOE基因敲除小鼠的APOE基因被破坏,不能表达APOE。
APOE是载脂蛋白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