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03期)微测试系列06(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考语文(第03期)微测试系列06
(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
班级________ 某某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语言基础与运用。
1.(2015届某某某某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2分)
A.持续多天的低温阴冷天气,使融水县摩天岭上的雾凇景观美不胜收
....。
B.为迎接“世界环境日”的到来,市容环境综合治理“百日大会战”正在如火如荼
....地进。
C.大型音画舞蹈《梦在这里飞扬》,将老干部们发挥余热的场面展现得琳琅满目
....。
D.这里是侗乡深处,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进得村来,我们真有点置身于世外桃源
....的感觉。
【答案】C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015届某某某某中考)参考下面的例子,从“海、路、思、记、忘”中任选一字,根据其字形特点写一两句有意蕴的话。
(3分)
示例:灯——黑暗中一丁点儿的火星,也可以点燃希望的明灯。
出——努力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就会找到出路。
【答案】海——接纳每一滴水,成就了大海的辽阔。
∥路——人生之路,在我们各自的脚下。
∥思——思想,心田上开出的智慧之花。
∥记——记住自己说过的话,做一个守信的人。
∥忘——连心都死亡了,那是真正的遗忘。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是考查学生们的语言运用功力的,由于有X例,此题的难度就降低了,只要能符合该字的字形特点,有一定意蕴即可。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2015届某某中考)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共7分)
①下面是几则新闻的标题,请认真阅读,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方格中。
(不超过20字)(3分)
①教育部将重点发展校园足球(2014年8月1日《新京报》)
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会议在京召开(201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③足球进校园有了第一课,一周一节足球课成现实(2015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
④中小学足球课本将试点,足球进校园将有本可依(2015年4月20日《人民日报》)
②下图是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CSF)活动的标志。
请结合图案和文字具体介绍该标志的设计意图。
(4分)
【答案】
①校园足球工作受到重视并逐步推进。
(意思对即可。
3分)
②示例:图案以足球为主体,足球上标明“CSF”,意为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给足球画上翅膀,寓意腾飞、
活力和足球运动带给学生的快乐。
“阳光体育,快乐足球”8个字,点明校园足球的宗旨和意义;这几个字错落排列,富有动感,显示出活力与快乐。
(言之成理即可。
“图案”“文字”一方面2分,共4分)(共7分)
【考点定位】筛选材料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②试题分析:结合图画,图画中的字母含义,两个翅膀分别代表什么,文字内容有什么含义。
写出即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2015届某某某某中考)阅读《某某楼记》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2分,每小题3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某某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前人之述备.矣备:完备,详尽浊浪排空排:充满
B.北通.巫峡通:直到,到达薄.暮冥冥薄:迫近
C.此乐何极.极:穷尽感极.而悲者矣极:十分,非常
D.而或.长烟一空或:有时或.异二者之为或:或许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3)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某某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写景象是为了抒发“览物之情”。
B.“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物(景),—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但这些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
C.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是选文写作上最大的特点。
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得极其自然,而且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D.语言大量运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如“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4)《孟子·梁惠王下》中这样说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X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它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
(1)A
(2)(3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边。
(抓住“和”
“惊”“一”等关键词语,翻译谁确即可;把“至若”连起来翻译扣0.5分。
)
(3)C
(4)(3分)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意思也可)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本文为所学古文,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文章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内容,找到相关的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C错,本文写景不是为了抒情,而是为了议论,强调要像古仁人那有有胸怀有抱负,所以“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分析是错的。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此文与本文的主旨有关,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文章主旨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所包含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2015届某某某某中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8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上、下片各描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
(2)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分析这“壮”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答案】
(1)这首词上片追忆了词人当年的军旅生活,下片描述了激励的战斗场面。
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遂的抑郁、愤慨之情。
(2)“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有军营生活、战斗场面的激越雄壮;从情感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又有壮丽豪放的特点。
所以是“赋壮词”。
评分标准:4分。
能从题材、情感、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意近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根据“连营”以及“沙场秋点兵”分析出上片写的是军旅生活;根据“马作的卢、弓如霹雳”分析出下片写的是战争场面。
可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前后情感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就可以归结出本词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既有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又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
回答此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仅看一般规律,那样会将作者建功立业的情感丢掉了。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这首词是以“军旅战争”为题材,主要写的是军营生活,通过回忆战争场景来表现自己想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辛弃疾也想以此来抚慰他的好朋友陈同甫,希望他能和自己一样,所以无论从题材上还是思想上都是一手状词。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2015届某某某某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18分)
消失的年声
肖复兴
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
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燃放甚至禁止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
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它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然。
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
一是大年夜,老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或芝麻秆,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
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
这项活动名曰“踩岁”,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
满院子吱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
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
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为了绝响。
随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代,秫秸秆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一群小伙伴的呼应,“踩岁”简单,却成为了一种奢侈。
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
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沿街串巷到处吆喝。
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在老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
一般听到这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有钱的人家,买一些珍贵的龙睛鱼,放进院子的大鱼缸里;没钱的人家,也会买一条两条小金鱼儿,养在粗瓷大碗里。
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
在话剧《龙须沟》里,即使在龙须沟那样贫穷的地方,也还是有这样卖小金鱼儿的声音回荡。
如今,在农贸市场里,小金鱼儿还有得卖,但沿街吆喝卖小金鱼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叹的声音,只能在舞台上听到了。
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
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饭所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
再仔细琢磨一下,
会体味到,其实,通过过年这样一个形式,前者体现在农业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后者体现人们对于精神的向往。
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
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
不是吗?
(选自2014年2月2日《新民晚报》,有改动)(1)文章从放鞭炮的声音写起,有何作用?(3分)
(2)文章叙述了那两种消失的年声?为什么这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作者感到遗憾?(4分)
(3)第6段画线句写出了吆喝声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4)结尾处作者认为“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3分)
(5)仔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消失的年声”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4分)
【答案】
(1)(3分)具体点出题目中“年声”二字;鞭炮声为人们所熟知,贴近生活,亲切自然;由眼前的年声,引出下文由此消失的年声;从叙述入手,为下文抒发感受、发表议论做铺垫。
(2)(4分)大年夜燃烧鞭炮前的“踩岁”声,大年初一卖金鱼的吆喝声。
因为这两种声音都带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寄托着人们图吉利等精神方面的向往(或美好愿望),寓意丰富。
(3)(4分)声音清冽清爽,音律优美动人。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过年习俗的地方特色;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气氛;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4)(3分)过年,既要有年味,又要有年声;不仅要有(富足的)物质生活,更要有(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做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5)(4分)借“消失的年声”,表达出作者对传统习俗的怀念,对消失的传统习俗的遗憾和惋惜;对民族文化当前处境的担忧,对人们能拥有新的过年文化的期盼。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第一问,根据第二段独句段“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
”的提示,阅读以下有关文段,根据“一是大年夜”“另一种声音”的提示阅读文段内容概括即可。
第二问,抓住“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
”一句即可理解作者遗憾的是什么。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先理解所示句子前一句“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所谓“现实主义”指的是人们的物质生活,而“浪漫主义”指的是人们的精神生活。
作者感叹“年声”消失,希望“两者结合”,即是对从们需要精神生活的强调和呼吁。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找到作者表达对“年声”消失情感的句子,如“……以至于我们遗忘了它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然。
”一句不能体会到作者一种担忧,又如“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
”中即表明了“遗憾”,再如文章结尾一句“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
”
表达了作者的期望,期望能听到“年声”,人们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