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溜索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溜索教学设计
一、文本分析
《溜索》这篇小说故事很简单,记述的是“我”跟随马帮,乘着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经过。

作者阿城,原名钟阿城,他的文章文笔洗练,有古意;小说独具特色,短小精悍,语句简洁明快。

此篇小说以独特的视角,传神凝练的语言,表现了滇西马帮的生活。

文中运用大量的环境描写突出怒江大峡谷的高峻险恶,进而烘托出马帮人物的粗犷和野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本单元小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有梳理情节的能力和简单的语言赏析能力。

《孔乙己》、《变色龙》重点讲解了依据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已经能够通过人物形象分析初步理解主题。

但学生对笔记小说接触较少,需要教师的引导来理解文本的艺术创作手法。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引导学生自主研读。

三、教学目标
1. 梳理小说的叙事过程,把握情节,感受笔记小说的特点。

2.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 品味语言,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力。

四、教学难点
品味笔记小说语言,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个微视频《溜索》。

明确:观看微视频《溜索》,一是了解怒江大峡谷及西南高原地区的地势特点, 二是了解溜索这一交通工具以及当地人的生存环境。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全文。

(三)梳理小说的叙事过程,把握情节,感受其情节特点。

1.通过我们对小说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明确小说三要素为人物、情节和环境。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梳理两篇文章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的异同。

明确:
《溜索》整个人物主要围绕马帮及马帮首领展开,并且人物形象塑造比较分散,情节单一,即一个首领带领马帮一起溜索过怒江。

本文另一特点在于运用大量环境描, 刻画了怒江大峡谷的陡峭、艰险,烘托出峡谷险峻的气势。

环境的描写是为了突出人, 特别是马帮汉子的彪悍和野性。

3.请你根据我们表格中梳理的文章层次,把相应的人物言行摘取出来,按事件发
展阶段,小组合作完成相应环境的示意图。

也可以绘制简单示意图,旁边用文字标明环境特点
请同学们选取小组发言人,按文中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特征
ppt出示小组负责的人物梳理
小组一:众马帮汉子小组二、三:首领。

小组四:精瘦汉子、汉子小组五:“我”
预设:(1 )小组一:
众马帮汉子
明确:
写“一只大鹰”在文中具有两种烘托作用。

一是烘托怒江峡谷,用它来表现怒江峡谷的陡峻、凶险。

大鹰“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动词“扎”,写出鹰飞翔速度迅疾,而“扎进”的是“那侧的声音里”,不是“水”,暗示怒江峡谷深不可测,怒江势极雄豪,声如雷霆。

在这样的背景下,课文通过描写马帮人“止住”“不说话”“纷纷翻下马”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渲染出环境的紧张;继而通过“猛发一声喊”“连珠脆骂,拳打脚踢”等一系列马帮们的语言描写,可见马帮人物气定神闲的状态。

“铃铛慌慌响起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铃铛好像和牛马一样内心慌张、恐惧;“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马帮拥挤而缓慢的前行,“慌慌”和“慢慢”形成对比,进一步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突出了马帮气定神闲、不慌不忙的状态。

(2)小组二、三:首领
对应
明确:
① (第三段)“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只当是百里之外
天公浇地。

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

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 索了 明确:“隐隐闷雷” “雷总不停”,可见环境险恶,也烘托出峡谷的险峻气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首领和我都懒懒的说话,但是两个“懒懒”情绪不同。

“我”懒懒 的问一句,可见我的漫不经心、不知危险临近;通过首领的语言描写“懒懒”的,可 见首领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经验丰示例
:
首領j
言行 <第三段〉晌到日尹不在意…懒嶽说罡
(第七段"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柑眼 睛细
成一条缝*望望天'」爲俯下島""■绷 出沪 (第十段)山拐看風走” “举手和“敲一敲丹
“瞟一眼"
(第十八段)皿一声:2
(第二十一段)"飞到索头"r 由身趾下"
富。

②(第七段)“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

首领眼睛细成一条缝,先望望天,满脸冷光一闪, 又俯下身看峡,腮上绷出筋来。


明确:第六段写到怒江一片森气,而首领“稳稳坐在马上” “笑一笑”,写首领的外貌神态,“首领眼睛细成一条缝,先望望天,满脸冷光一闪,又俯身看峡,腮上绷出筋来”,环境与首领的动作、语言形成鲜明的对比。

文章用字不多,但一个硬汉形象立马跃然纸上。

体现首领的气定神闲,镇定自若。

这与我
③(第十段)“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

首领瞟一眼汉子们。

汉子们早蹲在一边吃烟。


明确:通过第十一描写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烘托出峡谷之深不可测。

又通过首领的神态描写“瞟一眼”(斜着眼睛看)和动作描写“缓缓移下”“拐着腿走到” “举手敲一敲”可见,首领虽然瘸着腿,但依然不紧不慢,不急不慌,从容淡定、胸有成竹,也可见其经验丰富。

④(第十八段)“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聋了一般,任什么也听不见,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向俯身看海。


明确:通过第十五段、十六段描写牛面对怒江大峡谷时的惊恐,烘托出峡谷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

又通过首领语言描写以及“我”的战战兢兢作对比,突出首领的淡定从容,勇敢沉着。

⑤(第二十一段)“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的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

回身却
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


明确:通过“飞”“跃”“拐”“弹”等动作的描写,将首领溜索、下索时麻利的动作和气定神闲的风度刻画的如在目前,
(3)小组四:精瘦汉子、汉子
精瘦汉子*汉子
①(第十段)“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出一截纸烟,飘飘悠
悠,不见去向。

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
只一跃,腿已入套。

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
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


②(第十四段)“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


③(第十七段)“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

这岸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
小过去”
明确:通过第九段对“索”的直接描写,可知索非常结实并且具有千钧之力,也突出其所处位置之险要。

接下来,结合文章批注“想象溜索的画面,体会’小’字的精妙”。

在这样的
“索”面前。

写精瘦汉子的灵活敏捷。

第一次,写精瘦汉子一一运用动词
“站”“弹”“迈”“扯”“跃”“用力” “飞”“离”,嗖的一下小过去;第二次,
“三个汉子一个个小过去”;第三次,玩一般了,“飞身小过去”。

这几个“小”字,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将人快速划过怒江大峡谷时,愈来愈小的视觉感受和情状传神的表现出来。

可见作者语言之高超,笔墨之简省,只描写几个动作就把马帮人的矫健勇敢、灵活敏捷凸显出来了。

⑤(第二十三段)“首领与两个汉子走到绝壁前,扯下裤腰,弯弯地撒出一道尿,
落下不到几尺,就被风吹得散开,顺峡向东南飘走。

万丈下的怒江,倒像是一股尿水,细细流着。


明确:把“万丈的怒江”比喻为“一股尿水,细细流着”,看似粗俗,实则极具表现力。

马帮汉子豪放粗野,俯瞰怒江,征服怒江的情景毕现。

(3 )小组五:“我”
红大豁以下马w行必袖打
“抖起来"齐佣望'八颤" '
催叫八'急转身胪
(第六段)瞬十八段〉
I第二十段第二十一段)
(第二十五段)
明确:通过刻画我在渡怒江峡谷前的紧张畏惧和溜索时的“战战兢兢”,反衬了领队及汉子们的勇敢无畏;通过我的视角,见证了驮队在领队带领下溜索的英勇无畏的全过程,是小说的线索,更具有真实感;深化了小说在自然面前要敢于挑战,不退缩的主题。

附:
5.通过我们对文章的对比,以及对小说的学习,知道环境描写是为人物服务的合上课本,想一想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谁?为什么?请你用一句话概说。

预设:
首领。

因为首领是一个勇敢、镇定自若的人。

精瘦汉子。

因为精瘦汉子非常矫健勇敢、灵活敏捷。

(四)小结:请同学们概括一下,马帮及首领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小说选取马帮溜索时大段的环境描写,刻画了怒江大峡谷的陡峭、艰险的场景,塑造
了马帮首领、精瘦汉子等人对溜索极富经验,性格强悍勇猛,粗犷野性而又遇事不慌、气定神闲的人物形象。

留一个问题大家思考,文章除了人物描写,阿城小说的语言特点也是文中的一大亮点,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遣词造句让你觉得印象深刻?
六、板书设计
马帮、首领、“我”一人物粗犷、遇事不慌、气定神闲
怒江、牛、鹰、蛇一一环境一一陡峭、艰险恐惧
七、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或课外阅读活动推荐
阿城《遍地风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