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要大论》及辨证论治(三)----马有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真要大论》及辨证论治(三)----马有煜
四、少阳之复
【原文】
少阳之复,大热将至,枯燥燔爇,介虫乃耗。

惊瘛咳衄,心热烦躁,便数,憎风,厥气上行,面如浮埃,目乃瞤瘛。

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呕逆,血溢血泄,发而为疟,恶寒鼓栗,寒极反热,嗌络焦槁,渴引水浆。

色变黄赤,少气脉萎,化而为水,传为胕肿。

甚则入肺,咳而血泄。

尺泽绝,死不治。

少阳之复,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咸耎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发之不远热,无犯温凉,少阴同法。

【串讲】
少阳之复,是因为金胜木,木生火,火复胜金,所以相火为复气。

其气候物候是“大热将至,枯燥燔爇,介虫乃耗。

”。

大热气候到来,酷热如火燃,发生干旱枯燥的灾情,龟类介虫于是不适应而耗损。

提示相火比君火更烈,火复胜金的危重病更容易发生。

根据所述病候分析,归纳的病机有五:
1、热极动风:“惊瘛咳衄,心热烦躁,便数,憎风,厥气上行,面如浮埃,目乃瞤瘛。

”风火伤肺金而水道不通条则咳嗽,鼻衄血,小便艰涩,恶风。

火极动风则惊骇,手足抽搐,心热烦躁。

风火逆于头面,则面垢如浮尘,目系动抽掣。

2、相火犯胃:“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呕逆,血溢血泄。

”胃火内发,上为口腔糜烂,气逆呕吐,甚至胃出血,吐血,便血。

3、少阳疟疾:“发而为疟,恶寒鼓栗,寒极反热,嗌络焦槁,渴引水浆。

”寒热往来,发作有定时,即“发而为疟”。

初起在皮毛,恶寒鼓颔颤栗,寒极反热,热邪损伤咽喉络脉,血液耗损,口渴饮大量水浆。

4、湿热黄疸:“色变黄赤,少气脉萎,化而为水,传为胕肿。

”相火湿热内蕴,发露于外,身黄、目黄、尿黄而带赤色,为急性黄疸病的证象。

黄疸病切忌发渴,如果渴饮大量水浆,加重湿热病邪,少
气脉濡,传变为身体浮肿。

5、火刑肺金:“甚则入肺,咳而血泄。

尺泽绝,死不治。

”黄疸病传变身体浮肿,腹大如鼓,伴见呼吸急促,咳喘出血,为病邪入肺,尺泽脉气绝必死。

“尺泽”为手太阴肺经穴位,在肘横纹挠侧动脉应手处。

治疗药法:“少阳之复,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咸耎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发之不远热,无犯温凉。

少阴同法。

”君相二火同气,治疗药法基本相同即“少阴同法”。

只是相火生湿热,故不用甘味。

至于“发不远热”,系指相火内郁,可以在主治以咸冷的同时,佐用辛苦性热的药物发散郁热,虽然在夏热季节也不必顾虑。

但是当仔细辨证,切勿犯寒热温凉莫辨的错误。

五、阳明之复
【原文】
阳明之复,清气大举,森木苍干,毛虫乃厉。

病生胠胁,气归于左,善太息。

甚则心痛否满,腹胀而泄,呕苦,咳,哕,烦心,病在鬲中,头痛,甚则入肝,惊骇,筋挛。

太冲绝,死不治。

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以酸补之。

【串讲】
阳明之复,是因为木胜土,土生金,金复胜木,所以燥金为复气。

其气候物候是“清气大举,森木苍干,毛虫乃厉”。

清燥之气大流行,森林苍老干燥,容易引起火灾,长毛的动物即“毛虫”的生活环境损害而发生疫厉。

提示金复肃杀,多发生金胜木的危重病。

根据所述病候分析,归纳的病机有三:
1、肝气郁结:“病生胠胁,气归于左,善太息。

”肺金从右肃降,肝气从左温升。

因为金复太过,肺气肃降太甚,乃致肝木左升受阻碍,“气归于左”升不及,以致肝胆气滞而两胠胁胀痛,时时叹息。

病机本质还是金胜木。

2、少阳病:“甚则心痛否满,腹胀而泄,呕苦,咳,哕,烦心,病在鬲中,头痛。

”金复胜木,肝胆气机逆乱,挟胃气上逆,则干呕,
口苦,心烦,胸膈不舒畅,两侧头痛。

皆属少阳病证,可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若兼心下痞满,腹胀泄泻,为少阳兼太阴之证,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

3、肝气绝:“甚则入肝,惊骇,筋挛。

太冲绝,死不治。

”金气紧敛,属木的肝气和筋脉不得舒展,以致手足筋挛而惊骇,诊得太冲脉气绝必死。

“太冲”,足厥阴肝经穴位,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动脉应手处。

治疗药法:“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以酸补之。

”阳明燥金复胜风木,风从凉燥之化。

风燥伤肺金,主治以辛温解表而润肺燥,佐用苦味泄肺气,甘味助脾而资汗源。

“以苦泄之,以苦下之”,是诠释佐用苦味有泄降肺气的功效,可以平喘咳。

为了防治金复胜木之变,故用酸温补肝气。

六、太阳之复
【原文】
太阳之复,厥气上行,水凝雨冰,羽虫乃死。

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否满,头痛,善悲,时眩仆。

食减,腰脽反痛,屈伸不便,地裂冰坚,阳光不治,少腹控睪,引腰脊。

上冲心,唾出清水,及为哕噫,甚则入心,善忘善悲。

神门绝,死不治。

帝曰:善。

太阳之复,治以咸热,佐以甘辛,以苦坚之。

【串讲】
太阳之复,是因为火胜金,金生水,水复胜火,所以寒水为复气。

其气候物候是“厥气上行,水凝雨冰,羽虫乃死……地裂冰坚,阳光不治”。

气逆上为“厥”。

寒水之气逆而上行,夏季发生寒潮,雨水凝寒冰冷,鸟类即“羽虫”死亡。

如果寒水复气到了冬天本位,则冻土开裂,坚冰凛冽,阳光不能普照大地。

提示寒水复气残暴,多发生水复胜火的危重病。

根据所述病候分析,归纳的病机有三:
1、中风暴病:“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否满,头痛,善悲,时眩仆。

”水复胜火,心胃阳气受损,以致心胃生寒病,胸膈憋闷、疼痛,胃脘痞满疼痛,头痛,容易悲伤,时时眩晕,甚至仆倒神昏,乃外寒引起中风暴病。

2、寒湿伤脾肾:“食减,腰脽反痛,屈伸不便,地裂冰坚,阳光不治,少腹控睪,引腰脊。

”寒伤脾阳,则饮食减少,寒湿相遘而伤肾阳,则腰臀部疼痛不能反侧,屈伸不便利,或者小腹疼痛牵引睾丸和腰脊,为寒疝之病证。

3、心气绝:“上冲心,唾出清水,及为哕噫,甚则入心,善忘善悲。

神门绝,死不治。

”寒水上冲灭心火,火土不生,口唾清水呃逆嗳气。

甚则深入脑部心神,健忘而容易悲伤,眩晕仆倒。

此际诊得“神门”心气绝必死。

“神门”,手少阴心经穴位,在腕横纹尺侧端,动脉应手处。

治疗药法:“太阳之复,治以咸热,佐以甘辛,以苦坚之。

”寒伤脾肾阳气,水气不行而便秘或浮肿,主治以咸热如肉苁蓉,鹿角胶及辛热之附子等。

佐辛甘升补脾阳,佐苦温祛寒湿而坚固肾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