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设计说明书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程录制室内部装修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概况 (2)
第二章录音室声学设计说明 (3)
第三章演播室声学设计说明 (6)
第四章演播室专业灯光设计说明 (9)
第五章演播室录音室装修技术指标 (9)
第六章声学装修工程主材明细表 (14)
第七章平面图 (17)
第一章概况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制作中心
2.设计范围:演播室、录音室声学装修、专业灯光系统。
3.主要作用:本演播室及录音室是举行电视制作、电视访谈、直播、录制,课
件录制等节目的重要场所。
二、设计依据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本工程按现行国家颁发的质量验收标准,必须达到“优良”的质量标准。
相关标准如下:
1.录音室及演播室隔声门、窗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部颁标准GYJ26-86录音室的混响时
间及频率特性》;
2.录音室及演播室噪声控制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部颁标准GYJ42-89“广播电视中心技术
用房容许噪声标准”》;
3.录音室及演播室混响时间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部颁推荐标准GYJ27-86“室堂混响时间
及频率特性”》;
4.录音室及演播室防火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部颁标准GYJ33-88 “广播电视工程建筑设
计防火标准”》;
5.录音室及演播室空调、照明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部颁标准GYJ43-90 “广播电视中心
技术用房环境要求(温度、湿度、照度)”》;
6.录音室及演播室电气安装标准采用《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规范》
GBJ232-82;
7.录音室及演播室管线布线标准采用《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及规范》
GB50312-2000;
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DJ88-99;
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11.《声学手册》;
12.GB5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13.GB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规范》GBJ232-82;
1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本)GBJ16-87;
17.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工程法》GB 9068;
18.GYJ25-86《室堂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
19.BG/4959-95《室堂扩声特性的测量方法》;
20.按甲方要求设计。
三、工艺设计构思
录音室及演播室主要承担对外进行宣传活动的重要窗口之一。
因而在整体设计中既要考虑各专业用房的的专业技术要求,同时也要考虑满足要求,以及符合周边环境的设计风格。
该演播室主要承担节目的排、演任务,也是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之一。
作为专业类中、小型演播室在达到电视节目制作的各种专业技术要求的同时,还应兼顾演播制作区的有效使用面积、操作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有良好的录音效果,从而保障制作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制作的质量和效率。
演播室的技术先进性、安全性和环境美学三大要素的整合统一,是该项目整体设计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因素;同时兼顾性能价格比。
第二章录音室声学设计说明
一、设计标准及技术指标:
1.录音室隔声门、窗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颁标准GYJ26-86》;
2.录音室噪声控制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颁标准GYJ42-89"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容许噪声标准"》;
3.录音室混响时间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颁&推荐标准GYJ26-86"录音室的混响时间及频率特性"》;
4.录音室防火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颁标准GYJ33-88 "广播电视工程建筑设计防火标准"》;
5.录音室电气安装标准采用《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规范》GBJ232-82;
6.录音室管线布线标准采用《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及规范》GB50312-2000;
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8.按甲方要求设计。
二、录音室竣工验收标准要求:
1.室内混响时间RT60 =0.3±0.1 S.
2.背景噪声标准:
噪声评价曲线:NR-20 A计权25dB
3.录音室中合理的处理了原有建筑的声学缺陷,确保室内的声音质量。
4.录音室地面采用浮筑式隔振处理,达到了预期设计效果。
三、装饰说明:
录音室墙面以阻燃透声织物为主,因为空间较小,通过简洁的处理而避免复杂的造型造成空间的压抑和视线的混淆。
再用一些颜色明快阻燃透声织物饰面,来打破原墙面的平淡呆板,给小小的空间带来活跃的氛围。
四、声学处理:
吊顶采用吸声的处理,吸声吊顶为阻燃吸声织物饰面。
墙面采用阻燃吸声织物相间设计,1/2面积为50mm厚超细玻璃棉,1/2面积为空腔,两种结构错开均匀布置。
地面采用了铺设阻燃吸声地毯设计。
五、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1.录音室的声学设计,使用材料都必须迎合国际或国内行业要求,公共场所使用材料具备环保、阻燃且烟气密度越少越好的要求,并具有良好的低频吸收能力,已期达到预期设计效果。
2.装修及建声功能设计技术要求:
1)用于该工程的吸音材料,必须达到国家安全防火B1级或以上的阻燃标准。
且烟气密
度越少越好,本公司选用得是目前比较常用的600*600*50mm双层袋装超细玻璃棉。
2)声学设计必须具有处理62.5Hz---250Hz之间频段的吸声设计。
(即125Hz左右频率
的处理);
3)所用的吸音材料须具备优良的吸音功能,符合CMA国标为准;
4)录音室设计施工必须按国家有关标准及甲方标准进行。
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必须按照国家规范(GB50210-2001)。
六、相关设计要求:
1.录音室等广播电视节目拾音房间的音质设计的任务是使这些房间在满足特定功能要求的同时,具有适应节目拾音要求的良好条件。
设计的基本内容有:
1)确定满足功能要求的室容积、形状和尺寸;
2)在主要使用条件下,具有相应于拾音要求的混响时间频率特性;
3)抑制影响拾音音质的声缺陷,如回声、颤动回声、低频嗡声等。
2.声学设计规范要求录音室的音质主要是"语言清晰、可懂度高,其次是良好的丰满度"。
录音室的声学装修设计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按照广电部颁推荐标准(GYJ26-86)的建声技术参数进行隔声进行隔声和混响设
计,使其满足专业声学要求;
2)突出饰面的装饰性效果,使录音室整体环境美观宜人;
3.专业设计说明:
1)吸声墙采用对称性设计,使声音在反射性传导中得到吸声处理;吸声顶采用强吸
声设计,以大大降低声音向下的反射率,从而达到缩短混响时间,提高声场均匀度的目的。
2)对观察窗采用了双层非并行隔声设计,门采用了多质材料复合型隔声设计,使隔
声门、窗均达到部颁隔声标准。
3)声学装修的防火设计均为阻燃设计(所有的木枋、布艺、进口PVC地板、夹板等
易燃物品均严格按规范进行阻燃和防蚁处理)。
七、国标III级隔声门技术要求:
1.所选用的木料要求用经干燥处理的一级衫木;中间填充的超细玻璃棉要求32kg/m3,而且不得填碎棉;
2.整个门框,门缝要求密封不得有缝隙,装贴的工业棉毡要平整,驳接口要少,门的隔声量要求大于32dB;
3.驳接口要少,门的隔声量要求大于30dB,整个门的饰面处理要与室内颜色协调,具体颜色由安装单位与使用单位确定。
4.门的五金配件(活页,手杷,锁)应选用牢固可靠的专用产品。
5.门槛为不锈钢定制门槛,门锁为进口隔声锁,带逃生自发光功能。
6.所有施工材料均按消防及有关广电行业的有关规定
国标III级隔声门隔声量(dB)
八、国标隔声观察窗技术要求:
国标级隔声窗隔声量(dB)
九、配电部分
1、每个区域设1个照明配电箱、配电箱底部离地面1.4m;
2、照明配线均为ZR-BVV(3*1.5mm )其中第三线为PE线,照明开关安装在墙上距地
1.4m高度;
3、本工程选用的导线外皮颜色按国家现行的有关要求选配;
4、照明和插座分别采用铜芯线,穿镀锌线管敷设在天花或墙面;
5、照明和插座分别设专用回路;
6、插座安装在上距地0.3m高度。
第三章演播室声学设计说明
一、设计标准及技术指标
1.演播室隔声门、窗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颁标准GYJ26-86》;
2.演播室噪声控制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颁标准GYJ42-89"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
容许噪声标准"》;
3.演播室混响时间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颁&推荐标准GYJ26-86"录音室的混响时间
及频率特性"》;
4.演播室防火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颁标准GYJ33-88 "广播电视工程建筑设计防火
标准"》;
5、演播室空调照明标准采用《国家广电部颁GYJ43-90"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b0d
环境要求(温度、湿度、照度)》;
6.演播室电气安装标准采用《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规范》GBJ232-82;
7.演播室管线布线标准采用《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及规范》
GB50312-2000;
8.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本)GBJ16-87;
10. 按甲方要求设计。
二、演播室竣工验收标准要求:
1. 室内混响时间RT60 =0.5±0.1 S.
2.背景噪声标准:噪声评价曲线:NR-20 A计权25dB
3.演播室的声学设计合理的处理了原有的建筑声学缺陷,确保室内的声音质量。
4.演播室铺设浮筑式隔振处理,才能达到预期设计效果。
三、装饰说明:
在室内装饰风格方面,干净利落的构成派风格。
整个室内充满了庄重但又有活力,宽敞明亮有使人眼前一新的感觉色调;变化的造型与色调,烘托出现代气息;利用形与色的影响力给予室内的环境最大优化。
四、声学处理:
顶面采用现如今比较流行的钢板网成品材料,上面放600*600*50mm双层袋装超细玻璃棉。
墙面采用阻燃吸声墙毡饰面布饰面,1/2面积为50mm阻厚成品吸声构件,1/2面积为阻燃吸声墙毡,两种结构错开均匀布置。
地面铺设复合木地板设计。
五、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1.演播室声学设计,使用材料都必须迎合国际或国内行业要求,公共场所必须使用环保材料。
2.装修及建声功能设计技术要求:
1)用于该工程的吸音材料,必须达到国家安全防火B1级或以上的阻燃标准。
且烟气密度越
少越好, 本公司选用得是目前比较常用得600*600*50mm双层袋装超细玻璃棉。
2)声学设计必须具有处理62.5Hz---250Hz之间频段的吸声设计。
(即125Hz左右频率的处
理);
3)所用的吸音材料须具备优良的吸音功能低频吸音系数在(125Hz)22640.73以上。
(CMA
国标为准);
4)演播室设计施工必须按国家有关标准及甲方标准进行。
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必须按照国家规范(GB50210-2001)。
六、相关设计要求:
1.演播室等广播电视节目拾音房间的音质设计的任务是使这些房间在满足特定功能要求的同时,具有适应节目拾音要求的良好条件。
设计的基本内容有:
1)确定满足功能U+要求的室容积、形状和尺寸;
2)在主要使用条件下,具有相应于拾音要求的混响时间频率特性;
3)抑制影响拾音音质的声缺陷,如回声、颤动回声、低频嗡声等。
2.声学设计规范要求演播室的音质主要是。
3.演播室的声学装修设计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4.按照广电部颁推荐标准(GYJ26-86)的建声技术参数进行隔声进行隔声和混响设计,使其满足专业声学要求;
5.突出饰面的装饰性效果,使演播室整体环境美观宜人;
七、隔声门技术要求:
1、所选用的木料要求用经干燥处理的一级衫木;中间填充的超细玻璃棉要求32kg/m3,而且不得填碎棉;
2、整个门框,门缝要求密封不得有缝隙,装贴的工业棉毡要平整,驳接口要少,门的隔声量要求大于32dB;
3、驳接口要少,门的隔声量要求大于30dB,整个门的饰面处理要与室内颜色协色由安装单位与使用单位确定。
4、门的五金配件(活页,手杷,锁)应选用牢固可靠的专用产品。
5、门槛为不锈钢定制门槛,门锁为进口隔声锁,带逃生自发光功能。
6、所有施工材料均按消防及有关广电行业的有关规定
国标III级隔声门隔声量(dB)
八、国标隔声观察窗技术要求:
国标级隔声窗隔声量(dB)
九、配电部分
1、配电箱设在控制室,配电箱底部离地面1.4m;
2、照明和插座分别采用铜芯线,穿镀锌线管敷设在天花或墙面,选用的导线外皮
颜色按国家现行的有关要求选配;
3、照明配线均为ZR-BVV(3*1.5mm )其中第三线为PE线;
4、插座配线除注明外均为ZR-BVV(3*2.5mm )其中第三线为PE线,插座安装在墙上
距地0.3m高度;
5、照明和插座分别设专用回路。
第四章演播室专业灯光设计说明
一、设计说明:
该演播室设置了三个演区: 访谈区、新闻区及讲台区。
各景区布光以三基色柔光灯为主,为节约成本及满足使用功能,该演播室采用40X40的方管制作而成的固定灯光架吊挂灯具。
采用40X40方管制作而成的灯光架不仅满足该演播室的布灯需求,且外观简洁美观。
灯具的配置:以三基色柔光灯具为主,彻底解决演播室内温度过高的现状;再配部分小功率热光源聚光灯,可使布光达到更加清晰的效果。
灯具均采用铝合金型材,重量轻、散热性能好;反光器采用进口高质量镜面铝板制作,大大提高了光效。
二、演播室主要技术指标:
1.演播室的光源色温为:3050±150。
K。
2.演播室的显色指数:Ra>85。
3.演播室的照度:演播区内综合光的垂直照度≥2000LX。
4.演播室灯光对供电要求:交流三相四线380V/220V50hz
5.演播室、调光控制室所用电源电缆、动力电缆、控制电缆及工作照明线缆、全部采用阻燃电缆,设计施工均符合消防规范要求。
6.全部灯具可以任意调整,位置互换,扩大了布光用灯的空间
第五章演播室录音室装修技术指标
依照上以参考指标,投标人必须提供详细设计方案。
一、设备清单
二、主要技术指标
2.1 演播室录音室声学装修和专业灯光工程
说明:以上推荐材料品牌仅供参,投标商可以选取等同或高于推荐材料质量的品牌,但指标和性能要达到指定的技术要求。
可以提供材料质量证明材料。
第六章声学装修工程主材参考表6.1
说明:以上推荐材料品牌仅供参,投标商可以选取等同或高于推荐材料质量的品牌,但指标和性能要达到指定的技术要求。
可以提供材料质量证明材料。
6.2
第七章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