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勃的作文(通用20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勃的作文
关于王勃的作文(通用20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王勃的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王勃的作文篇1
滕王阁上,你感慨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在那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有多少人能钟期既遇,又有多少杨意不逢?
曾经,你被赞为神童,像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有时,又像栖于山脚的落日,忽隐忽现。

是清晨的露珠,晶莹,却经不起阳光的凝视;是远山的云雾,缥缈,但经不住微风的诱惑;是空中漂泊的柳絮,轻柔,藏不住心中的慌乱。

天边,那一抹淡淡的紫色,让山峦多了一份沉稳与神秘,为你平添了一丝忧伤。

阁楼上的你,世人能懂多少,又能记得多久?大概,当烟光消散,人们便不会再记起这座令人神往的山峦;不会再想起,这个曾有过“直挂云帆济沧海”理想追求的你,不会再忆起那个孤独无依的你。

曾经,被授朝散郎的你,初入尘世,便有心忧天下的情怀,试图用自己的才华来照亮忠君报国的路,可谁曾想,毕露锋芒的你,会成为众矢之的。

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逐出王府,你颠沛的一生也因此开始。

眼前,精美的阁门,让你既震撼,又伤感。

这些精美与繁华,似是在提醒你落魄的处境,踏着被鲜艳欲滴的朱红油彩涂饰的阁道,仙鹤与野鸭共栖于汀渚,诗情油然而生,一首《腾王阁序》便慨然于世。

落霞与孤鹜存于纸墨,歌声与排箫响彻楼阁。

阁楼因序闻名于众,你借阁楼大放溢彩,世人登阁楼多是为了你笔下的水天一色。

想到此处,你可有稍减孤独伤感之意?
曾经,游戏文字,旷世不羁的你,忽然看清了这如今令你神伤的
俗世,你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原来,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一个钟子期;原来,世人的误解比旁人的不理解更让人痛心;原来,这世上有许多个杨得意。

轻薄浅陋,终无大贵是世人对你的误解,但,这又如何?你无畏亦无惧,你不坠青云之志的傲气,你遗世独立的高洁,让世人惊叹。

那一叶扁舟,终是没能载下你的才华,你的躯体和灵魂,都沉于江河之中。

你的一生,如流星划过夜空,虽然短暂,但那一刻的闪烁,永久的留在了人们心中。

王勃的作文篇2
青春,是你王勃定格在青史上的形象。

刘昫撰《旧唐书》已是公元940年,欧阳修编定《新唐书》已是1060年,就算你王勃辞世是675年吧,他们与你都隔着几个世纪的风尘。

几个世纪的风雨能消蚀多少往事,几百年的大江东去会淘尽多少风流人物,但你王勃没有被岁月掩埋,为什么?因为你有不朽的华章,有不朽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与《滕王阁序》。

且不管你活在这个世界是二十八年还是二十九春秋,总之你是不满三十个春秋就溘然长逝了。

孔圣人曾回首自己的人生路,为自己画出了一条这样的人生轨迹:“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圣人尚且年至三十才找寻到一条安身立命的道路,而你王勃呢,未至三十即才华动京师,文名播四海。

九岁时,你读到了《汉书》,那是唐代大儒颜师古作注的《汉书》。

一卷《汉书》读罢,你写下了一卷《汉书指瑕》,指摘颜师古的缺失,向那个时代的经学大师叫起了板,一时传为佳话。

十四岁,你上书当朝右相刘祥道,被刘祥道视为神童举荐给了唐高宗。

朝堂之上,你面对君王关于时局与经济的提问,从容不迫,应对如流,被列为优等。

龙颜大悦,朝散郎的冠冕就这样赐与了一位不满二十岁的少年。

高宗的第六子沛王李贤比你年少几岁(据《旧唐书》记载,他是文明元年即公元684年辞世的,时年三十二岁,由此可知,沛王生于
653年。

)你的才华他怎能听而不闻。

沛王出于对你的仰慕,奏请父皇准许你王勃常伴他的身旁,于是你便成了沛王的修撰官。

汉代的一位佚名诗人道尽了人生的况味:“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人生苦短,给历史留下些什么呢?立德、立功、立言就是每一位有志之士的梦想。

因而少年即志得意满,想必是生命中最值得骄傲也应该是最值得赞美的事。

怪不得现代女作家张爱玲也说;“出名要趁早啊!”
王勃的作文篇3
人生一世,殊为不易。

在看似平坦的人生道路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

痛苦于人,犹狂风于陋屋,巨浪于孤舟。

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折而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运坎坷。

”然而直面挫折,它却能知人达命,笑看人生。

试想,如果没有王勃开朗阔达的胸怀,哪能吟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宦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落没了吗?不,他没有。

直面挫折,他拂袖而去,访便山川大陆,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情怀。

由此看来,直面挫折,我们不应过分地沉迷在痛苦之中。

遭遇挫折,直面挫折,才是明智的作法。

挫折使人睿智,挫折使人成熟,挫折使人聪颖,挫折使人充实。

既然挫折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让我们一起为挫折喝彩吧!
王勃的作文篇4
精华珍宝,漫天的南昌郡城;俊采人杰,遍地的洪都新府。

却隐含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希望与失望,滕王阁一带精致何为美丽,远离长安却是一大弊病。

我不是没有想过功成名就,亦或强国安民。

奈何地位卑微,一介书生之身又何德何能高攀类此种种呢?如今,宁愿许可获抛弃一生的功名富贵,也要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

我将陪侍聆听他的教诲,
既然不能像司马相如一样遇到杨得意,那么归家又何尝不失为一种享受呢?父亲有渊博的知识,他能教我的不会比任何人少。

而官场种种,步步惊心。

又何必在一审涉嫌呢?
我远大的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难道还能追求别的什么吗?
我将离开这名胜之地只身前往南地呵,这样盛大的宴会不会遇到第二次了。

我听见江水中央游过的渔舟里飘来的歌声,雁群飞过,阵阵寒意。

河流,湖泽永远不会停息它的脚步。

我与这即将消逝的盛景相比,有还能比它多存在?多少时间呢
远处的天边是几多粉红色的云霞,随着暮色的来临正在渐渐消退。

几只腾空的野鸭正与它融为一体。

远远望去,一眼看不到边的江水已于西天相接,倒映着水中的一切。

云游于水中,鱼映在天上。

静静的滕王阁,静静地俯视着这一切……
王勃的作文篇5
当生命之花凋谢在二十六岁的年少有为之时,这未尝不是一种遗憾与伤痛。

流星般滑过文学的天空,却留下永恒的光芒,这又未尝不是一种生命的奇迹。

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读到了他的乐观与旷达;从“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中,读到了他的缠绵与深情。

而真正的他,是历史中那场盛大的宴会中的他。

秀丽如画的风景,荡气回肠的歌声,怀才不遇的悲凉。

勃进取的人生态度,震人心弦,启人心扉。

生动细腻的山川景、人文景、宴会景与强烈真挚的宾主情、壮志情融一体,让人不能不为之动容。

他用近乎唯美的文笔叙说着他的所见所想,述说着他的欢乐与苦闷,失落与追求。

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渔舟唱晚……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他用精美的语言、飞扬的文采、极具个性的文学才情,为我们营造的一片令人心驰神往的文学天空。

然而,在滕王阁永不褪色的壮丽图画中,我们却隐隐捕捉到他豪放超逸情致之外的些许无奈;我们读到了那份萦绕在他心头的个人宦
途失意的低沉感慨。

可王勃毕竟是王勃,他不会沉陷于怀才不遇的泥潭不能自拔。

他把人生的得失看作常态。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们看到他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化悲凉为旷达的豪迈,他用坚韧不拔的意志、乐观开朗的情怀和洁身自好的品质,拨动了生命的最强音,奏出了与命运抗争、不甘沉沦、积极进取的交响曲。

也许当我们的生活满目疮痍的时候,我们在他那里找得到精神的支持。

他用短暂的生命,用自己富有才情的歌唱,用他那独具魅力的人格,为我们留下一道永远亮丽的文学风景……
王勃,他是永远的……
王勃的作文篇6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大唐盛世,有繁华如锦的长安街,灯火珊阑的排排烟花,但最令人所铭记的,还是一颗颗的文星璀璨,绚烂夺目。

那是春花盛开的季节,春风十里,杨柳依依,一篇《指暇》震惊朝野,王勃这个名字,也随之名满天下,十四岁的他步入仕途,深受皇帝赏识,不论是朝野的众臣还是街道上的平民百姓,无一不是对他称赞有佳,少年时期的王波,白衣翩翩,墨发在风中肆意飞扬,却是吹不去那满身的才华。

只可叹,数年之后,一篇,《檄英王鸡文》使皇帝震怒,一气之下,将王勃打入天牢,二十岁的王勃,尚是一个少年,骄傲,轻狂,又怎知大唐的天下是残害手足而得来的,这篇文章,在皇帝看来,分明是教自己的儿子手足相残,怎能不怒?他的轻狂,终究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打击。

不久,王勃又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次重大打击,藏匿宫奴并将其杀害,自从那以后,王勃虽遇天下大赦而留下性命,却彻底断送了自己的仕途。

此时的王勃,迷茫,无措,便简单收拾了行李,去看自己的父亲,途经滕王阁,遇上酒会,当时的会主请在座的文人墨客为滕王阁做诗
一首,众人纷纷推辞,当纸笔递到王勃跟前,他毫不犹豫的接过来,提笔便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众人听去,无不拍手称妙,即使落魄,即使备受命运的打击,却终究挡不住他的`光芒。

深夜,没有星与月,江上只有一支小小的渔船,闪烁着点点亮光,忽地,狂风大作,浪也一波比一波高,最终将王勃卷入江中,隐隐约约,传出不知是谁吟出的一句诗:阁中弟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或许我们应该感激,官场没有将王勃的性格变得圆滑,他在生命的尽头依旧轻狂,骄傲,依旧停留,在那个最美好的年华。

繁花开得灿烂,却有一朵悄然枯萎;星空璀璨,最夺目的那颗却滑落天际,人不轻狂枉少年。

王勃的作文篇7
你步履轻盈,如九霄云外传来的笛音,给唐朝的诗坛注入一股清新的气息;你长身玉立,如皎洁的明月悬挂夜空,让周围的群星为之黯然;你踏浪归来,如彭蠡之滨的渔曲,让我再次陶醉于铄古振今的滕王绝唱里。

王勃,是你,让诗歌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你铺就了诗歌的康庄大道,才让我们这群现代人,体会盛唐的魅力。

我的内心对你敬佩不已,我有许多话要对你说,所以“请君倾耳听”。

品读你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一句已成千古名句,你用你那优美的词语,描绘出了一个仿佛呈现在我眼前的朋友离别的情景,让我赞叹不已。

我也读过你的《滕王阁记》,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已深深藏在我心中。

自从你笔走龙蛇,作了序,滕王阁因你出了名,真是“人灵地杰”。

而今,滕王阁已不是你笔下“临江渚”的高阁了,它现在已经被称为“西江第一楼”,但多次塌毁,又经过一次次的重修,现在已是第二十九次了。

不过,似乎听不到响穷彭蠡之滨的“渔舟唱晚”了,只有汽车发动机和船支的轰鸣声;也再不是“山原旷其盈视”了,一条条公路河大桥凌空飞渡,南来北往的船的汽笛声取代了鸡鸣和马蹄声。

四周又有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虽然那江山没有不可复时,但也已改变了许多,至于还有哪些相似之处,只有请您来一一指认了。

总而言之,你就是那“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安而倪坚”的王勃,你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走上前台,在时代的聚光灯下报幕:“诗歌正走向盛唐”,此时,诗歌黄金帷幕,已徐徐开启。

你短暂的生命“去来固无迹”,然“动息如有情”!不管“物换星移几度秋”,你辉耀千古的功绩像一座石碑,屹立于华夏子孙的心中。

听,长江发出了悲鸣;看,山山黄叶纷飞,你何时归来,踏遍山山水水,依旧生动这无边美景!
王勃的作文篇8
王勃,一般都知道他是初唐四杰之首,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学过医,而且有一定的造诣。

王勃只活了27年短促的生涯,但馈赠给后人一份丰厚的遗产。

他在十几岁肘,以《滕王阁序》而闻名,一时倾倒许多名公巨卿。

后来冯梦龙在《三言》中以“马当神风送滕王阁”为题演绎出一段关于王勃撰写此序的神话故事,形象地描绘出“如有神助”、“神来之笔”的创作意境。

因为王勃留下了许多像《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这样的名篇佳句,文学名气太重,以致掩盖了他的许多孝行和医迹。

在古代,许多读书人都懂医道,乃是因为他们把掌握医学知识视作为人儿女尽孝道的技能和表达孝心的一种具体行动,乃至后来发展成为衡量为人子者是否具有孝心的一项基本标准。

王勃很孝顺他的父亲,他的父亲要王勃学医时,他说:“太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孝。

”王勃就谨遵父命去学医。

他寻访老师,当得知长安曹元有秘术,便前去求教,师事五年。

学医艰苦乏味,但他无怨无悔,从周易章句学到黄帝《素问》、《难经》。

他不仅尽得其要,而且达到了一定境界。

他“伏习五年”医道,“升堂睹奥”,以学习《素问》、《难经》的心得去学习“气功导引”、“导引元气”,自觉“滓秽都绝,精明相保”,实际是他学习《难经》后的现身说法。

他为医书《黄帝八十一难》作序的出发点十分高尚:“有立言,非以徇名也,将以济人也,谨录师训,编附圣经,庶将来君子有以得
其用心也。

”《难经》,是《黄帝八十一难》的简称,是古代四大医学经典之一,全书共三卷(亦有五卷本),分为八十一意节,以问答体裁论述了八十一个医学上的主要问题。

《难经》的名称由来有二种说法:一是认为指其内容深奥难懂;一是指著文体例为间难形式。

《难经》成书年代迄今尚无定论,多数认为是汉代作品。

但王勃在《黄帝八十一难》序中对此书的成书和承传作出解释说:“《黄带八十一难》,是医经之密录也。

昔者,岐伯以授黄帝,黄帝历九师以授伊尹,伊尹以授汤,汤历六师以接太公,太公接文王,文王历九师以授医和,医和历六师以投案越人,奏越人始定立意句,历九师以援华论,华论历六师以授黄公,黄公以授曹夫子。

”王勃认为,《难经》就是这样一步步传下来的,一直传到他的老师曹夫子曹元手里,所以老师是得自医家真传,“洞明医道,至能遥望气色,撤视腑脏,洗肠刳胸之术”,王勃在名师指点下,“乃知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

王勃是在为《难经》作序中作这番介绍的。

《难经》的广为流传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应该说与王勃等人的传薪续给和广为宣传是分不开的。

让我们在登临滕王阁,吟咏他的佳句“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王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移星换几度秋。

阁中带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时候,也缅怀一下他与医学的那段情愫和对医学的贡献吧!
“年二十七,勃好读书,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急起书之,不易一字,时人谓之腹稿。

”多么多么有才的一个人啊,死了是千古的惋惜,他不单只是文学出色,而且医术高明,让人钦服,让我们再次向这位鼎鼎大名的先生,鞠一个恭敬的躬,以示我们后世人有多么的崇拜他、有多么的叹息他!
王勃的作文篇9
赣江之滨的滕王阁,伴着迷茫的烟雨仍旧夜以继日地翘首以待,等待那位从风雨中匆匆而去的大唐才子王勃。

——题记
一篇《滕王阁序》使王勃在大唐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使得腾王阁名扬四海。

我又翻开那褶皱的书页,于墨香中重品《滕
王阁序》,于字句中重新走近王勃。

我读王勃,惊讶于他的才华。

不愧为千古绝唱的《滕王阁序》,读来真是酣畅淋漓。

记事磅礴大气,写景奇秀壮美,抒情纯朴自然。

工整的句式,多样的表达,丰富的典故,无不令人啧啧称赞。

这也难怪阎都督能拂去不悦,对此叹服了。

我读王勃,了解了他诗意的情怀。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文字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它仿佛带我来到了当年滕王阁聚会的现场。

我感受到春风拂过脸颊,清爽与心旷神怡扑面而来,抬头天空与清澈的水仿佛融为一体,缓缓地流向远处,群山绵延起伏,白云温柔飘荡。

低头人头攒动,觥筹交错,文人对酒吟诗,武将秀出各门技艺。

这样有魄力这样有魅力的文字,也只有这位大唐的才子王勃才能写出来吧。

拥有诗意的情怀,不仅来源于对书籍的研读,更来源于他对生活的自信旷达。

我读王勃,读出了他的乐观与坚毅,如此壮丽的景色令人陶醉,但王勃想到修建滕王阁的李元婴,想到他流放于江南的痛苦与无奈,免于皇位之争的喜或悲,不禁感慨万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王勃笔锋一转,述说起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经历。

思想故都却只能遥望,渴望被皇帝重用却怀才不遇。

一声长叹“奉皇室以何年?”道出了古代多少才子对报国的期望。

王勃就是王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我永不会改变志向,就算我困厄,处境艰难,我仍然怀有青云之志。

好一个霸气的王勃!好一个积极的王勃!我酌贪泉依旧觉得爽快,我如鲋鱼一般奄奄一息仍然乐观开朗。

如此壮志!如此心境!哪能不长风破浪,会当临绝顶呢?我深深被王勃的才华折服,更钦佩于他优秀的品格,乐观的心志,不屈的灵魂。

王勃溺水而死,英年早逝。

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用文采谱写了千古绝唱《滕王阁序》,亦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美丽的灵魂。

我读王勃,读诗亦读人!
王勃的作文篇10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豪情佳句出自何人之
手?王勃,“老当益壮,穷且亦坚,不坠青云之志”此不甘落后之句出自何人之手?王勃。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此悲伤哀怨之句又是出自何人之手?仍是王勃。

王勃,是一个缔造了初唐文化时代的天才。

他的豪情壮志,凝在天地之间;他卓越的才华,显露在文字的间隙。

一草一木,在瑟风吹拂之时,无一不在吟诵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唱。

他蘸笔挥毫的顷刻,一首开阔的诗,闪着思想的光点诞生了;他将笔轻架在墨碟边时,一句名句诞生在人生。

简洁、自然、轻灵、飘逸,已不足以形容王勃的作品。

才华横溢的他,在人群中犹如金星一般惹眼,被皇帝所注意到了,便请他来到朝廷作陪读。

这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于是才情与率性使其呈现出狂傲之态,或许此时的他有狂傲的资本,然而备受关注的同时也会招来嫉妒与排挤,狂傲至极必然会招致祸患。

他这是在官场,人人自危、勾心斗角,他忘了吗?又或者说他根本不懂。

斗鸡本是两位皇子的游戏,而王勃掺和进来,写了一首“斗鸡文”,一纸戏言被认为是挑唆皇子争斗,对王室抱有敌意。

曾经耀眼的他,被贬出了京城,拉入了黑名单。

从光明的天上落入灰暗的地下。

如果说斗鸡文把王勃踢出了官场,那么曹达之死就是他人生的终结点。

虽然后来在大赦中保全性命,却也连累父亲,最终死溺水而亡,留给世人无尽遗憾。

如果王勃不那么狂傲,他的漫漫人生路,又会怎样呢?
他一定会善用自己的才华,这将是他仕途的阶梯,而不是狂傲的资本。

他的一生或许会顺风顺水,一路向上。

在他看见二皇子斗鸡时,更不会写一篇斗鸡文,在表情达意的同时施展才华,而会更为“谨慎”,注意用词。

如果王勃不那么狂傲,或许在官场之中就不会处处受到排挤,遭贬之时,或许还会有人为他求情,替他呈辞。

如果他不那么狂傲任性,曹达之死也可以避免。

但凡谨慎一些,王勃或许还能够为我们留下更多的传世之作
然而世间没有如果,一代传奇就此陨落,只有平静的河水记得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淡然得带一点讽刺的意味,藏在如镜水面的下的,是戛然而止的似锦前程,是让人垂泪叹息,惋惜不已的,王勃的,一生。

王勃的作文篇11
公元675年的重阳节,赣江边的洪州。

浩浩的江风,送来了一叶轻舟。

轻舟上有个清癯俊秀的书生。

他一袭青衫,昂然直奔那些所谓名流云集的滕王阁。

他就是王勃,六岁时就能写文章的王勃;九岁时就敢作《汉书指瑕》直斥大儒颜师古所注《汉书》的王勃。

从不相信还会有第二个人,会把跟“才气”有关的词语演绎得如此完美。

“才高八斗”,“才华横溢”,似乎都不足以形容他的万一。

他不是诗仙,不是诗圣,不是诗鬼,可他却是真正的旷世奇才。

还有谁可似他,小憩片刻便可为惊世之作,即席落笔,便可成《滕王阁序》,而让世人惊瞻,千古传诵?“四杰之首”岂是空口无凭,那分明是对他最恰如其分的赞美。

天生我才,注定创造历史。

爱其才,更慕其狂。

印象中的子安,笑容永远轻狂而不羁。

游戏文字,擅杀官奴,恃才傲物,陵籍同僚,他的路向来与世俗格格不入。

为此,他失去得太多,更让无数人用“轻薄浅陋”将他形容,“才高命短,终无大贵”。

可是,我却偏颇地相信,即使再给他机会,他也不会选择做一个练达人情的谦谦君子。

或许他也曾有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无奈,也曾有过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志向,但他更应该是那个滕王阁上旷世的才子,绝代的狂生,看不到主人愠怒,宾客诧异,他依旧不可一世,只成就属于他的传奇。

所以我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是倔强而骄傲的。

上天不给他时间,但却给他机会,让他不需消减锋芒去适应人世的复杂,不必湮灭锐气去改变命途的多舛,在另一个世界里,永远做他自己,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人生至此,纵然短暂如流星,也全然无憾。

对子安,我不会用眼泪去祭奠,而只会吟他的诗,读他的文,在看到聂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