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时间分配
去追寻生命的意义。
二是在生活中体验。
以认真的态度面对每一天每一个新起点,从中体
验生命的意义。
三是在博爱中诠释。
用博爱的胸怀感恩父母、好友、师长、学校、社会以及感恩大自
然、感恩生命,能够诠释出生命更为丰富的意义。
四是在创造中开拓。
在创造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时,就开拓了什么的意义。
五是
在痛苦中参透。
当我们生命必须经历挫折、苦难和不幸时,需要去发掘其中的意义,它能激
发我们在苦难中体验生命甚至是享受生命的巨大潜力。
六是在死亡面前领悟。
适度的死亡焦虑,可以让人们正视生命的有限,珍惜自己所拥
有的一切,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节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
一、心理危机的概念及性质
1、危机与心理危机危机:一是指突发事件;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
心理危机:可以
指心理状态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
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
3、心理危机的性质双重性:危机可能会造成危险,危机也可能带来机遇;非医学性:是
人的一种正常生活经历,并非疾病和病理过程;个体性:危机的程度与诱发事件强度不一
定成正比,主要取决于个体对事件的认知,以及个体的应对能力、个性、过往经历等;复杂性:危机是复杂的、难以把握的,它不严格遵守一般的因果关系规律。
时间性:危机是有时间限度的,通常最多持续8 周,在危机时段的后期,主观不适应的感觉会减轻。
普遍性:在一定条件下,没有人能够幸免。
3、心理危机的四阶段第一阶段:创伤性应激事件使当事者焦虑水平上升,并影响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因此,本阶段采取常用的应对机制来拮抗应激所致的焦虑和不适,以恢复原有的心理平衡;
第二阶段:常用的应对机制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创伤性应激反应持续存在,生理和心理等紧张表现加重并恶化,当事者的社会适应功能明显受损或减退;
第三阶段:当事者情绪、行为和精神症状进一步加重,促使其应用尽可能的应对或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力图减轻情绪困扰,其中也包括社会支持和危机干预等;
第四阶段:系活动的危机状态。
当事者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支持、应用了不恰当的心理防御机制等,使得问题长期存在、悬而未决,当事者可出现明显的人格障碍、行为退缩、自杀或精神疾病。
二、学习心理危机自我识别和自我调整
1、心理危机自我识别大学生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变化,及时察觉自己是否处在心理危机中。
这些变化包括认知变化、情绪与行为的变化。
认知改变。
当环境发生变化,个体对环境的变化和自身资源进行认知评价,随即结合资料讲授演示,10 分钟。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