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的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的观察目的观察研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
变化规律。
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时期进行体检且检查示健康的36名人员设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术前1 d和术后3、7、10 d及对照组的血清CA242、CEA、CA724及CA199的含量与阳性率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术前1 d及术后3 d、7 d血清CA242、CEA、CA724及CA199含量与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0 d的4个指标的含量与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可有效反应疾病的治疗效果。
标签: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规律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率一直持续升高,对于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微创优点已经得到各界的广泛肯定[1-2],但是对于其在控制疾病相关指标,如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而血清肿瘤标志物作为了解恶性肿瘤控制效果的有效评估指标,对其在围术期变化规律的研究分析极为重要,可有效反映手术治疗的有效程度[3]。
本研究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时期进行体检且检查示健康的36名人员设为对照组。
对照组的36名健康人员中,男性22名,女性14名,年龄34~74岁,平均(62.5±7.0)岁。
观察组的36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33~74岁,平均(62.4±7.3)岁;病灶部位:直肠癌16例,乙状结肠癌12例,其他8例;Dukes分期:A期5例,B期25例,C期6例。
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集對照组体检日的晨起空腹静脉血5.0 ml为待检标本,而观察组则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3、7、10 d时采集5.0 ml空腹静脉血待检,两组的血液标本均在采集30 min内送检,分别以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血清CA242、CEA、CA724及CA199,其中CA242>17 U/ml为阳性,CEA>3.0 ng/ml为阳性,CA724>6.0 U/ml为阳性,CA199>25.0 U/ml为阳性,将观察组术前1 d及术后3、7、10 d和对照组的血清CA242、CEA、CA724及CA199含量与阳性率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CA242、CEA、CA724及CA199含量的比较
观察组术前1 d、术后3 d、术后7 d血清CA242、CEA、CA724及CA199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0 d的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血清CA242、CEA、CA724及CA199阳性率的比较
观察组术前1 d、术后3 d、术后7 d血清CA242、CEA、CA724及CA199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0 d的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结直肠癌在临床的发病率较高,对其手术治疗趋势也日益倾向于微创术式,因此,腹腔镜手术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率日益升高。
但是对于腹腔镜手术在此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的争议却一直未见停止,主要集中于对病灶的清除效果等方面。
而血清肿瘤标志物作为对疾病治疗控制效果有较高反映价值的指标,围术期对其进行监测可有效反映疾病手术切除的治疗情况[4-6],因此,可以作为短期疗效评估的重要方面[7-8]。
本研究结果显示,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至术后10 d其血清CA242、CEA、CA724及CA199的含量与阳性率均呈现持续降低的趋势,术前至术后7 d均高于健康人群,而至术后10 d时已经达到与健康人群无明显差异的水平,说明其对患者疾病治疗效果较佳,对于病灶的清除效果值得肯定。
综上所述,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可有效反映疾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任镜清,刘建伟,刘少杰,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近远期疗效的比较[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2,6(2):7-10.
[2] 魏斌,马宁,周玥,等.手辅助腹腔镜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疗效与评价[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15(12):997-999.
[3] 徐升举,陈刚,蔡维体,等.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手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6):2098-2099.
[4] 高志海,田志军,安燚.五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胃和结直肠癌诊断及随访中的临床意义[J].医学综述,2012,18(10):1595-1597.
[5] 彭伟,余德红.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测定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68-69.
[6] 王浩.结直肠癌血清CEA和CA19-9的表达与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6):49-50.
[7] 廖素英,杨亚英.老年患者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的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4):274-275.
[8] 甘露,张超,曾冬竹,等.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17):1668-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