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上海南汇区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上海南汇区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少卿,杂役,今日公案何时毕?”随着戏腔念白风格的片尾曲响起,国产动画《大理寺日志》第一季收官。
动画不仅收获了豆瓣8.6的评分和B站过亿的播放量,其中展现的唐代风俗文化,也让不少网友直呼“神还原”“细节赞”。
《大理寺日志》讲述的是在唐朝式则天时期,大理寺白猫少卿李饼带领众人侦破各种案件的故事。
动画一开始,就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繁华的洛阳城。
大到街景、建筑,小到服饰、器物,几乎都能从古时找到原型。
在剧中,李饼因受家族牵连被关押进了大理寺,后来又因大赦出狱,当上大理寺少卿。
这个在古装剧中出镜率极高的大理寺究竟是个什么“寺”?在唐代,大理寺是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审判中央朝廷百官犯罪及京师徒刑以上的案件。
大理寺还与刑部、御史台合称“三法司”,经常会一起审理复杂疑难案件,后世所谓的“三堂会审”就是由此而来。
据《唐六典》记载,大理寺的主官叫大理寺卿,少卿则是寺卿的副手,因此李饼担任的是极为重要的职务。
剧中的大理寺评事、“歪果仁”阿里巴巴,因为一口“塑料”普通话成为笑点担当。
其实,在唐代,像阿里巴巴这样的留学生还真不少。
据史料记载,长安城里的留学生最多时达到上万人。
贞观元年,大唐对留学生开放科举考试,登科及第被称作“宾贡进士”,甚至可以成为大唐的官员。
因此,来自大食国的阿里巴巴能在大理寺任职也并不稀奇了。
(摘编自2020-7-29“人民网·文化频道”)材料二:
《大鱼海棠》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和情节,均借鉴于上古神话传说。
《庄子·逍遥游》有记载:“上古有大椿者,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这些用典,不仅成为男女主角名字的来历,也暗示了他们的命运。
此外,影片中还出现了木神句芒、火神祝融等多位来自《山海经》的神仙异者,形成了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
除了名字,角色的造型也颇具文化含义。
比如樁的爷爷是神农后裔,长发和胡须都非常长,象征着长寿。
灵婆是负责掌管所有好人灵魂的神,有着头顶鲤鱼的造型,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鲤鱼是吉祥的象征。
从场景设计上,也能看出很多传统文化的影子。
比如椿居住的“神之围楼”,建筑外形参考的是福建永定的
客家族土楼。
圆形的建筑结构和内部众多的木栏杆,体现了一种独特的中式古典美感。
(摘自“中国日报网”)材料三:
《白蛇·缘起》取材于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白蛇传》,但又突破了原有的故事格局,对背景进行了延伸加工,永州,捕蛇村等重要情节均来自唐代柳宗元的《摘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捕蛇者说》中以毒蛇之毒类比苛政之毒,电影中产蛇而又大肆捕蛇的永州也遭毁城之灾,白蛇为了拯救同类去刺杀国师,才有后续认识许宣的故事。
这一处用典正是为了批判国师欺凌百姓、肆意索取的暴政。
在视觉效果上,影片中展现的江面上的一叶扁舟、汉字幻化的灯笼、地下神秘莫测的五行空间等场景元素,营造了一个具有东方古典美的世界。
另外,角色的服饰、建筑风格、生活习俗,也都力图真实还原了晚唐风貌。
(综合自《国家人文历史》)材料四: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虽然哪吒化身“烟熏妆”叛逆少年,剧情也较原本的传说有比较大的颠覆,但影片的许多地方还是与现实中的文物对上了号,堪称“细节控”福利。
影片中,太乙真人带着哪吒在《山河社稷图》中玩起了“激流勇进”,这是化用了“仙人乘槎”的典故。
晋代张华《博物志·卷十》记载,据传天上银河与人间大海相通,有人乘船槎而去,发现了牛郎和织女生活的世外桃源。
这个典故也常见于竹木牙雕和彩绘瓷器等文物上,最早可追溯到元代著名银匠朱碧山所制的银槎。
两位看守哪吒的呆萌结界兽,让观众津津乐道的同时,可能还会觉得有些眼熟。
原来,他们的形象源于三星堆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和“青铜乌首”,是殷商时期的古老文物,奇特的造型反映了古蜀文明浓郁的地城特色。
另外,太乙真人的酒坛子图案参考了马家窑文化涡纹彩陶罐、哪吒出生时的乐队是用铙、竽、排箫等古老乐器来演奏......这些细节,无一不让人感受到了影片对古代文物的致敬。
这些“爆款”国漫不仅处处藏“彩蛋”,还让传统文化融入时代语境,迸发出了新活力。
接下来,随着各地影院复工,《姜子牙》等新一批国产动画也备受瞩目。
(摘编自刘颖颖《这些国漫的传统文化“彩蛋”,你都get了吗?》)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大理寺日志》剧中在唐朝做官的大理寺评事、“歪果仁”阿里巴巴因登科及第被称作“宾贡进士”。
B. 《大鱼海棠》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和情节,如樁、灵婆、木神句芒、火神祝融等,均借鉴于上古神话传说。
C. 国产动漫《白蛇·缘起》取材于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的《白蛇传》和晚唐文学家柳宗元的《捕蛇者说》。
D. 太乙真人带着哪吒在《山河社稷图》中玩“激流勇进”,这个典故最早可追溯到元代著名银匠朱碧山所制的
银槎。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理寺日志》为观众呈现了大唐繁华的洛阳城。
大到街景建筑,小到服饰器物,几乎都能从古时找到原型。
B. 《大鱼海棠》里樁的爷爷是神农后裔,椿居住的“神之围楼”,建筑外形参考的是福建永定的客家族土楼。
C. 《捕蛇者说)运用类比来论述“苛政猛于虎”:电影用白蛇传之典批判国师欺凌百姓、肆意索取的暴政。
D. 后疫情时期,随着各地影院复工,《姜子牙》等一批国产动画备受瞩目,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复兴与推动。
3. 结合四则材料,简要概括国产动漫应该如何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当前信息的困境由过去的匮乏转化为过剩。
一方面,海量信息以其无序性挑战着人们的认知能力,无效信息、虚假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另一方面,人们应用媒体的能力和时间有限,如何快速高效获取所需信息成为迫切需求。
诸如“今日头条”等资讯类App,借助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的数据自动过滤掉部分信息,在短时间内呈现给用户更多的有效信息,提高了信息获取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户信息过剩的困境。
信息化社会的加速发展激化了现代人追求个性化的心理需求。
市场需求决定着供给,用户对于个性化信息的需求,刺激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产生。
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送技术,通过信息呈现方式的不同实现有效的个性化服务。
这种基于算法的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服务,较之传统的人工信息在内容的把关上更为精准,给用户带来直接的“私人定制” 感,真正实现了用户对于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
(摘编自齐沛尧《浅析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材料二:
算法主导的信息分配机制,高效地打造了一个“私人定制”的时代。
然而换个角度看,技术、算法与其说是引领者,不如说是迎合者;与其说是提供思考的导师,不如说是强化偏见的囚徒。
技术为用户量身打造信息,开启了符合读者口味的一扇窗,却关上了多元化的一道门。
我们或可名之为“孤岛效应”——在自我重复、自我肯定、自我强化中,公众的知识、思想逐渐固化,成为海面上的一座座孤岛。
只看自己喜欢的、只读自己认同的,难免会带来固执己见、固步自封的危险。
(摘编自《算法时代,人民日报透过舆情看大势》)材料三:
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更多关注,催生了“流量焦虑”;而智能推荐改变原有分发模式,又带来了“算法焦虑”。
流量焦虑之下,各种“哭晕体”“震惊体”频现,偏激观点、浮夸文风令人不适;算法焦虑背后,则是所谓的“推荐阅读”助长了虚假信息、低俗内容的传播。
现实中,一些互联网信息平台确实在内容审核上下了大力气。
某信息聚合类APP 的员工中,内容审核团队几乎占去了一半。
但“偏轨”问题一再发生,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对技术的过度依赖。
内容的生产靠“众包(一种新闻生产模式,新闻机构通过网络平台邀请用户为新闻报道贡献内容,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性,承担包括消息源、文字记者、摄影师、评论员等多种角色)”、内容的分发靠算法,这些具有媒体属性的平台,既缺少“总编辑”,也缺少“把关人”,技术取代内容成了主角。
生产和分发一旦“去编辑化”,审核团队人再多,也无法应付海量内容。
而如果媒体平台变成了纯粹的流量平台,既难言质量,也难保导向。
技术承载着价值,决定了它可以也应该成为主流价值的载体。
比如,在决定给用户推送哪些内容时,不但要考虑用户的个人兴趣和习惯,帮助他们“各取所需”;更需要对内容产品的质量做出全面评价,善于辨别真伪、敢于判断对错。
技术不是号称中立、逃避责任的借口,而应该成为启发思考、启迪智慧、传播主流价值观的流量入口。
重视技术带来的问题,并不是要拒绝技术,而是更需要保持技术敏感,学会“驯服”算法、驾驭技术。
算法的优势在于充分了解读者、不断回应诉求。
这也启示主流媒体,不能再
“埋着头”创作、“仰着头” 传播,而必须发挥技术的“赋能”作用,让主流价值搭上新技术的快车。
(摘编自《用主流价值纾解算法焦虑》)
4. 下列不属于对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产生的原因表述的一项是
A. 大量无序信息挑战着人们的认知能力,当今的人们已陷入无效信息、虚假信息泛滥的困境。
B. 当代社会已由信息匮乏转化为过剩,如何快速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
C. 基于算法的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服务,能使当代广大用户追求个性化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D. 在高度信息化当代社会中,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更多关注,催生了广泛的“流量焦虑”。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算法主导的信息分配机制实现有效的个性化服务,受用户欢迎,看似在引领用户成长,实则放弃了媒体的社会责任。
B. 算法主导的信息分配机制,开启了符合读者口味的一扇窗,但是也给广大用户们带来了固执己见、固步自封的危险。
C. 算法推送能让被过剩信息包围的用户减少虚假信息的干扰,但又因“推荐阅读”的方式迎合用户而助长了虚假信息。
D. 一味追求“众包”生产新闻内容和靠算法分发内容体现了互联网信息平台对技术的过分依赖,易导致新闻价值偏差。
6. 在信息化社会,众多网络信息平台盛行运用算法推送存在较多的弊端,请结合全文提出改进的建议。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湖
海桀
①走进西部,你不可以不去看湖,看那高天大地上独有的液态的翡翠,看那独属于世界第三极的纯粹的原始,看那浑古苍茫中的生命的鲜活。
②那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梦啊!视觉里,湖天一色,长云横空。
倒映在湖中的雪山冰肌玉骨,水面莹波荡漾。
满眼都是湿漉漉的清逸,一如天然的水墨。
③你向她走去。
④天地安详,净若装饰,却又毫不虚玄,那实实在在的鲜美质感,那青春弥漫的天灵之光,使人在茫茫然然、浩渺无涯的醺然里,充满生命的自豪。
心灵里清辉熠熠,通明如澈。
恍恍惚惚间,似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在洒满光斑的湖面上诱惑着、浮迤着——它伸向太阳,伸向尽头,伸向谜一般的深处,却又分分明明铺展在脚下……
⑤地球上的喜马拉雅海消失了。
而这片湖水却更加年轻,更加美丽,更加温情,像一位默默无语的仙女,静静偎依在雪山的怀抱;又像是一轮永远皎洁、永远安宁的满月,在那幽远而又孤独的清澈里,在那只会消失不会变老的诗意中,守望着那个终极的谶语……
⑥天湖的独异举世无双。
她的周围没有亭台,没有飞檐,没有园艺,没有楼阁;不见帆影,不见闹嚷,不见气象万千的云雾缠绵,连最最普通的一棵小树都不长……所有的只是云,只是雪,只是湖,只是草显示出的坦然。
所有的只是自然叠积出的圣洁的山,仙灵的水。
⑦无限静卧于斯。
面对这样的境域,你生命的孤独,本能的渴望,会就此蜕变。
距离消失了,坦途历历。
⑧你只想再看一眼真切的雪山、冰川、草原;你只想再领略一次三伏的清凉,超凡的意味,归宿的自然;你只想在荒野的深处,看着瀚海落日的苍凉,走向真朴,走向纯粹……继而,在突如其来的孤寂中,在恍如隔世的空寂里,在幽梦般的清逸和爱悦般的境界中,忘记尘世的喧嚣和魅惑,忘记所有的烦闷和苦恼。
心啊,如汪洋中的船,高扬着鼓胀的帆,全部的目的和向往都只会是那可以真正落脚的弥漫着人烟和爱意的村庄与大地。
⑨然而,像日落后星辰的闪耀一样,当你回到都市,回到那个被欲念之力旋转不已的尘世的轨道上,你会在楼群的挤压中、酸雨的雾霭中、烦嚣的昏冥中、应酬的喟叹和无常之苦的缘分中想起这片美如理想的蓝色,想起她乳汁般的纯净;想起她超拔的仙姿,恍然间,别梦依稀,心里充满空寥的忧伤。
⑩于是,你在自我的影子里结识安慰,在人生的沉浮中呼唤真情,在迷惘的苦痛中虛拟现实,在无序的回味里吟诵自然……既而,怀着稽首的肃穆,怀着洗礼的庄严,怀着对阴柔的向往,怀着对挚情的依恋,思念那西部的奇伟浩瀚,思念那独属于荒野的纯净,思念那原始的真实,思念那你曾触摸过的鲜活的梦境。
⑪永无宁静的心啊,如婴儿的眼睛,在那片超凡的泰然里,在那摇篮的煦暖里明亮着、闪烁着……
⑫你或许会说,西部的天湖的确很美,可我更喜欢长江黄河,我赞美大海的瑰丽,我崇拜汪洋的宏伟。
⑬我知道,在你心的屏幕上,一旦离开,天湖就正在远去,像退潮的浪花,苍茫在微濛濛的天际……
⑭一块块赤褐色的岩石袒呈开来,一片片鱼鳞状的沙滩裸露而去。
⑮可是我要说,你还是忘不了天湖啊!那天外世界的干净,那自然原始的真朴,那对生命本质的贴近,多么深厚,多么坦然;多么沉静,多么空灵;多么神秘,多么纯粹。
寻阅一次,就会成为生命链条上的一个链扣。
无须想起,不会忘记。
没有痛苦,不思喜悦;没有哀伤,不求幸福……所有的只是那亲爱之中的本真的渴望,所有的只是那深不可测的生命的悲壮和交响……
⑯不知今晚是否有梦,如果有,一定是湖。
(选自《经典美文》,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湖虽没有亭台楼阁的陪衬、船帆人群的热闹,却充满了无限的坦然和圣洁,可让人的心灵落脚在这充满爱意的境界中。
B. 天湖的特异,主要表现在她古朴、安谧、空灵、和谐等优美动人的意境,这些给作者以深深的生命感悟。
C. 本文写出了天湖的独特之美,她美丽迷人的景色比长江黄河还要宏伟瑰丽,让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D. 本文以深邃凝重意蕴、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而具有独特的魅力。
8.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走进西部,你不可以不去看湖”开头,自然地引出了全文的描写对象——天湖。
B. 文章绘形绘色地直接描写了天湖的清澈、静谧、古朴和神秘之美。
C. “液态的翡翠”“天然的水墨”“静默无语的仙女”“永远皎洁、永远安宁的满月”,运用借代、比拟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天湖的纯朴、柔静之美。
D. 文章交替使用“你”“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叙述更切自然,富有感染力,表达出作者对天湖真挚的喜爱。
9. 文章在写天湖时,插入一段(第⑨段)身处都市感受的描写,对此你何如理解?
10. 文章开头、结尾都写到“梦”,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袁彖,字伟才,陈郡阳夏人也。
父觊,武陵太守。
彖少有风气,好属文及玄言。
举秀才,历诸王府参军,不就。
觊临终与兄顒书曰:“史公才识可嘉,足懋先基矣。
”史公,彖之小字也。
服未阕,顒在雍州起事见诛,宋明帝投顒尸江中,不听敛葬。
彖与旧奴一人,微服潜行求尸,四十余日乃得,密瘗石头后岗,身自负土。
怀其文集,未尝离身。
明帝崩后,乃改葬顒。
除秘书丞,议驳国史,檀超以《天文志》纪纬序位度,《五行志》载当时详沴,二篇所记,事用相悬,日蚀为灾,宜居《五行》。
超欲立处士传。
彖曰:“夫事关业用,方得列其名行。
今栖遁之士,排斥皇王,陵轹将相,此偏介之行,不可长风移俗,故迁书未传,班史莫编。
一介之善,无缘顿略,宜列其姓业,附出他篇。
”迁始兴王友,固辞。
太祖使吏部尚书宣旨令就。
坐弹谢超宗简奏依违,免官。
彖性刚,尝以微言忤世祖,又与王晏不协。
世祖在便殿,用金柄刀子治瓜,晏在侧曰:“外间有金刀之言,恐不宜用此物。
"世祖愕然,穷问所以。
晏曰:“袁彖为臣说之。
”上衔怒良久。
彖到郡,坐逆用禄钱,免官付东冶。
世祖游孙陵,望东冶,曰:“中有一好贵囚。
”数日,车驾与朝臣幸冶,履行库藏,因宴饮,赐囚徒酒肉,敕见彖与语,明日释之。
寻白衣行南徐州事,迁侍中。
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隆昌元年,卒。
年四十八。
谥靖子。
(节选自《南齐书·袁彖传》)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
B. 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
C. 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
D. 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玄言,可以指老子、庄子的著作,也可指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玄理的言论或言谈。
B. 服未阕,指守丧尚未满期,占时与逝者亲疏关系不同有长短不一的服丧期限。
C. 微服,占代多指帝王将相或其他有身份的人为隐藏身份、避人注目而改换常服。
D. 五行,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古人认为它们构成了宇宙的空间关系。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袁彖少有风釆,其父深知其才。
他少年时被举荐为秀才,不肯就任诸王府的参军;他父亲临终前给兄长
写信,认为袁彖很有才识,能够显扬祖业。
B. 袁彖议驳国史,能够坚持己见。
他反对檀超为处士立传的想法,认为这些人排斥帝王,欺蔑将相,孤高偏执,司马迁、班固都不曾为他们立传。
C. 袁彖宦海浮沉,遭人谗言挑拨。
他弹劾谢超宗时,因奏章模棱两可而被免官世祖治瓜,有人进谗言,说他讲过关于金刀的话,世祖怀怒很久。
D. 袁彖因罪入狱,最终得到赦免。
他因为预支俸禄被免官下狱;世祖出游时想起东冶还关押着一位贵囚,几天后借宴请之机,连袁彖一并释放。
1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顒在雍州起事见诛,宋明帝投顒尸江中,不听敛葬。
(2)彖性刚,尝以微言忤世祖,又与王晏不协。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李录事赴饶州①
皇甫冉
北人南去雪纷纷,雁叫沙汀不可闻。
积水长天随远客,荒城极浦足寒云。
山从建业千峰出,江至浔阳九派分②。
借问督邮③才弱冠,府中年少不如君。
【注】①录事:低级官吏,相当于今天的秘书,低于掌书记。
饶州:在今江西,治所在今鄱阳。
②建业、浔阳,分别指金陵和江州,即今天的南京和九江。
③督邮:汉代官名,职责是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司狱讼。
归太守管辖。
唐官制无此官名,这里代指地方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题目,交代了送李录事赴任时的季节与天气,纷纷大雪渲染了凄冷的环境。
B.颔联动静结合,描写李录事旅程中所见之景,实为诗人想象,点染了旅途之苦寂寒冷。
C.颈联对仗工整,交代李录事此次去饶州要经过金陵、江州等地,暗指赴任路途之遥远。
D.本诗运用了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收到言简意赅、含蕴深厚的艺术效果。
16.本诗的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在内容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
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2)《滕王阁序》中王勃登上滕王阁放眼远望,写出了山川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以菌和蝉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假如你是高三(1)班李雷同学,于2月9日在第二食堂拾得一个黑色钱包,内有中国银行卡一张,现金320元,请你写一则失物招领启事,将钱包归还失主。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请用“伞”“屋檐”“丁香花”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具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翻着面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
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本内容能力。
A项,“‘歪果仁’阿里巴巴因登科及第”于文无据,且强加因果,原文材料一的表述是“因此,来自大食国的阿里巴巴能在大理寺任职也并不稀奇了”。
C项,“晚唐文学家柳宗元”错,柳宗元是“中唐”并非“晚唐”文学家,这是基本常识,文中只是说“唐代柳宗元”。
错在概念范围缩小且不合事实。
D项,这是化用了“仙人乘槎”的典故,材料四第二段:晋代张华《博物志·卷十》早就有记载。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并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D项,“《姜子牙》等一批国产动画备受瞩目,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复兴与推动。
”此表述属于强加因果。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