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形体训练对舞蹈啦啦操的影响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第8卷)第12期运动训练学
①作者简介:唐悦悦(1996—),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通讯作者:谭成清(1964—),男,汉族,湖南长沙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训练等,E-mail:5123735310@ qq.con。

DOI:10.16655/ki.2095-2813.2018.12.026
芭蕾形体训练对舞蹈啦啦操的影响作用

唐悦悦 谭成清*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长沙 410006)
摘 要:舞蹈啦啦操是一项普及性强,可将集体操和舞蹈于一体,富有艺术性的新兴体育项目,是一项具备独特艺术魅力和需要舞台展示的项目。

而芭蕾形体训练在任何一个舞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舞蹈啦啦操学习中加强芭蕾形体训练,能使舞蹈啦啦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做到省时省力,可好地掌握住舞蹈啦啦操的技术。

因此,在舞蹈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应自始至终贯穿芭蕾形体训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舞蹈啦啦操 芭蕾 芭蕾形体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c)-0026-02
1 芭蕾形体训练的起源发展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发展于法国,所以“芭蕾”本是法语“芭蕾舞”的英译,它的词源在意大利语为“ba l let to”,意思是“跳”或“跳舞”。

芭蕾舞是一项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起源于意大利,发型于17世纪的法国宫廷。

1661年在巴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并建立了芭蕾舞的5个基本脚和12个基本姿势,为芭蕾舞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训练系统。

然而五个基本脚位一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芭蕾形体训练与专业芭蕾的差异在于芭蕾形体训练是由芭蕾延伸而来的。

其实专业的芭蕾是相对单调的,而芭蕾形体训练是以健身为目的,难度较低,并且教会你如何将芭蕾特有的优雅内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2 芭蕾形体训练各要素对舞蹈啦啦操的影响作用
芭蕾给人有一种以赤裸、直接和优雅的美感。

芭蕾形体训练的基本动作,都建立在这一系列审美的观念上。

芭蕾形体训练按场地来可分为扶把训练、地面素质训练、脱把训练等模式。

2.1 地面素质训练
地面素质训练包含坐钩脚背、仰卧腿、足部压力吸盘吸力面靠近臀部,腿、腰、腿后吸俯卧,仰卧在踢腿训练。

这些练习可以帮助练习者开肩部和胯部部位的韧带,增强人体腰部的柔韧性和力量性,加强腿部还有后背肌群的弹性和力量。

这对舞蹈啦啦操里的开胯立腰,行进间移动时动作就很有帮助。

2.2 扶把训练
扶把训练是指训练的时候扶靠着固定的物体进行的练习。

擦蹲、蹲、满圈、踢腿动作的一般动作。

单腿蹲式、前腿、后腿和侧压腿在训练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动作使身体中脊柱、臀部、脚踝和手臂都会充溢着力量,从而培养出学习者的优雅高贵的气质。

例如:舞蹈啦啦操里的提胯绷脚尖,就可以使腿看起来比较修长。

2.3 脱把训练
脱把训练运动很困难。

动作分为手和脚的训练,如手臂的动作和脚的动作。

跳跃可以分为一个小跳跃,两个小跳跃和五
个小跳跃。

起跳是训练的下一步,以原地跳为主,中跳、两跳、
单双落法和双起法为辅助练习。

上面的练习是手臂、腿和弹跳的结合。

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的基本素质,而且可以调整身体的基本姿势,使之在舞蹈啦啦操中灵活运用,可以培养自身的平衡性,从而对关多人配合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2.4 头部动作训练
表演时的面部表情,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都与头部的动作有关。

在舞蹈啦啦操中,头部的动作比较单一,就只有留头、甩头。

但它的面部表情却是十分丰富的,舞蹈中所展现出的“喜、怒、哀、乐”“神、情、韵”无时不刻地从面部表情中表现出来。

面部是身体中容易表现情感的部位。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通过面部表情把内心的感受从动作中表现出来。

舞蹈啦啦操是啦啦操中最具有情感的一种,掌握了情感的表达方式,就等于把握了舞蹈啦啦操的精髓和灵魂。

2.5 手臂动作训练
舞蹈艺术中的手臂动作丰富,舞蹈啦啦操也不例外。

它是以人日常生活状态中的手臂运动为基础的,但又不同于人的自然状态和劳动状态。

它对舞蹈艺术及其自身的运动规律有着严格的要求,手臂的姿势动作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和塑造人物形象中不可少的,它将永远积极参与舞蹈的每一个舞姿动作。

2.6 腿部动作训练
舞蹈中所有的优美舞姿,舞蹈步伐和各种完整的造型以及跳跃、旋转类等难度技巧动作,都离不开腿部。

腿部动作是衡量舞蹈艺术质量的主要标准,是整个舞蹈动作的基础,只有精准、优美、轻盈的腿部动作,才能表现出整套动作的美感。

在舞蹈啦啦操中,通过技术来强调的是表现出修长的腿,这样使整个人看起来更加挺拔秀美。

3 芭蕾训练对舞蹈啦啦操教学中的要求
在舞蹈啦啦操中应重视看重芭蕾形体的训练,针对舞蹈啦啦操的特点和学生对动作的掌控,制订出合理有效的芭蕾训练的教学内容,使芭蕾形体训练真正融入到舞蹈啦啦操教学实际的中。

2018年(第8卷)第12期运动训练学
3.1 创造良好的芭蕾形体训练氛围与环境
保证教学设备齐全。

在练习场地四周安上镜子、扶杆。

使得学习者随时随地观察自己所做动作准确与否,及时纠正身体姿态,充分展现自身的形体。

师生服饰规范,学生可通过教师在另一个高度上追求美感和对学习芭蕾的意识,因此,应重视体育锻炼的实践。

3.2 重视形体训练中动作标的准性和准确性
在学习动作中,学生们不仅要掌握动作技术与技巧,更要领会动作的要领.在教学中可对学生们进行分组,彼此纠正对方的动作,并互相学习;在练习中规范学生动作,将标准提高。

并且激发学生们的表现欲望,使学生们感受到一种规范,标准、和谐、愉快的学习状态。

3.3 形成对美的追求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将芭蕾训练与舞蹈啦啦操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通过芭蕾训练改善了他们的姿态,加强对美的意识,培养出高雅的气质。

练习者也因次将爱好转变为习惯,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将芭蕾形体训练融入到舞蹈啦啦操教学实践中,能有效提高舞蹈啦啦操所需要的柔韧、力量、协调、身体姿态以及表现力,培养学生自信、端庄、高雅等气质,加强艺术修养,不仅有助于舞蹈啦啦操的学习,也可以提升舞蹈啦啦操的欣赏价值。

所以,在舞蹈啦啦操教学实际过程中,要加强重视芭蕾训练,将芭蕾训练和舞蹈啦啦操的教学实际联合起来,真正把芭蕾训练融入到整个舞蹈啦啦操教学中去。

4 结论
(1)舞蹈啦啦操是一门艺术,它不只是为动作而做动作,而是通过某个动作来表现。

芭蕾形体训练正是帮助学员们更好地学习舞蹈啦啦操,理解舞蹈啦啦操的一种工具,它不但可以提高学员对舞蹈啦啦操学习的兴趣,更能塑造学员们的自身形体。

提升舞蹈啦啦操学习者对自身的认识,使学习者加强了对自身自信心,更具有表现力,提高舞蹈啦啦操的整体水平。

(2)舞蹈中的每一个舞种,都是由不同要求的基本动作组成,每一个基本动作又是由不同身体部位用力的大小、动作的方向、速度、幅度的大小,顺序的先后,身体的重心位移等方面配合而成,而芭蕾形体训练则是这所有的基础,只有掌握好了芭蕾形体训练,那么学起舞蹈啦啦操来说也就得心应手了。

参考文献
[1] 单亚萍.形体艺术训练[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 刘锋.拉丁舞基本站立姿态[J].舞蹈,2005(3):55.
[3] 彭文兵.拉丁舞教学中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和纠正
方法[J].黄山学院学报,2004(6):117-118.
[4] 小曾.让我们拉丁吧[J].科学与文化,2005(10):31-32.
[5] 李丽,区峻.规则导向下我国普通高校舞蹈啦啦队发展现
状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4):58-60.
[6] 刘满娥.广东省高校舞蹈啦啦队表演市场开发的可行性
研究[J].运动,2009(1):144-145.
[7] 李亚萌,任平.论啦啦队队员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J].中国
科教创新导刊,2009(13):201.
[8] 廖紫薇.舞蹈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对策[J].才智,2016(32):
96,98.
(上接25页)
训练,从而忽视了小肌肉群的训练,小肌肉群对于运动损伤也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学生小肌肉群的影响力非常明显。

所以,我们应该科学系统地去加强核心力量的训练,这样则能够提高健美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5 核心力量训练的注意事项
我们都知道核心力量训练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那么我们还是处于一个较浅层次的研究和运用,现在我们知道核心力量训练对竞技健美操以及其他运动项目都有较多的好处,不管什么运动项目都要加强核心力量的练习,并根据项目特点去运用上并提高我们的技术能力,以达到提高运动成绩。

核心力量训练带来了优势对竞技健美操,那么,在训练中也要注意怎么达到最优化,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在训练后进行身体放松,使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都得到放松,防止肌肉僵硬使技术动作不协调、不优美连贯,还要注意训练时的组数和时间,不要过量或较小的强度,因为还没有刺激到肌肉的作用就停止训练将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所以,我们应该科学系统的设计训练强度、密度等,这样才会达到要求,起到最好的效果,提高竞技健美操的运动成绩。

6 结语
目前,有许多不同的方式来定义“核心”的地位,在全腰椎定义基本位置、骨盆、髋以及身体重心的位置,特别是肩关节之间的肌肉,包括盆腔区域包含在背部,腹部和骨盆结构的所有肌肉。

这些肌群从分布特点上分析,它们分别从人体的矢状面、额状面和水平面三个维度不同层。

在竞技体育中,肌肉群的协调性,使核心区都能够运用起来,肌肉的协调性影响着技术动作的难度、优美程度等,在健美操项目中,身体平衡也是由核心区域的稳定来控制,并将力量传递给上下肢区域,稳定性由人体核心力量训练带来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柏树令.系统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于红妍,王虎,冯春辉,等.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
之间关系的理论思考——核心稳定性训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6):34-36.
[3] 任润国.浅谈核心力量训练对竞技健美操的重要作用[J].
文化与探索,2016,38(4):250.
[4] 周小菁,王海燕.试论普通高校艺术体操课中的核心力量
训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5):420-422,435.
[5] 张硕.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
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