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华清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清中学2010—2011年下学期高二月考试题(地理)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2005年8月25—29日,时速高达233千米的“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了美国东南部墨西哥湾沿海地区,造成数百人伤亡和失踪,百万人流离失所,很多城市一片汪洋。
下图是该飓风活动路径图示。
据此回答1~4题
1.下列因素中对“卡特里娜"飓风移动方向产生影响的有()
①飓风所处的近地面风带位置
②飓风南北部地转偏向力大小差异
③飓风东西部地转偏向力大小差异
④墨西哥湾暖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关于飓风造成的经济损失,正确的叙述是( )
A.只有直接经济损失,没有间接经济损失
B.间接经济损失,通常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C.商贸金融的损失,属于直接经济损失
D.飓风灾害的经济损失远少于地震灾害
3.“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美国图中虚线范围内损失惊人,其原因可能有()
①地形特殊②飓风势力太强
③救援工作迟缓④缺乏预警机制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4.减轻飓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强监测预报②限制工业生产规模③保护和恢复原有湿地
④加固海岸堤防⑤修建水库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广东河源市新丰江水库大坝工程于1958年7月动工,翌年10月蓄水.蓄水后不久,这个以往地震极少的地区,地震活动开始频繁发生.从1960年5月开始不断有有感地震发生。
下图是1962年3月19日河源地震(里氏6.1级)等震线分布图。
据此回答5~6题。
5.以上材料说明
()
A.地震活动具有平静期与活跃期交替的特点
B.图示地区位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
C.各种地质灾害在成因上有关联性
D.人类活动可能诱发地震
6.本次地震对图中A、B两地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强度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A.B地的经济更发达
B.B地的震级小于A地
C.A地城市分布更密集
D.震中距A地大于B地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1时期~图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图1时期~图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回答7~8题。
7.图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图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B.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C.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8.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自然灾害危害面广、破坏性大,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读“某流域汇流示意图”,完成9~10题。
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等高线弯曲最大处,一定形成集水线
B.等高线弯曲最大处,一定形成分水岭
C.流域边界与某一条等高线完全重合
D.流域面积的大小与周围地形有关
10.有关该流域洪灾形成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不正确的是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
B.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洪水
C.地面坡度小→河道排水速度快→洪水
D.植被覆盖差→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
11.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在南方水域大暴发,而在北方水域却未形成生态灾难,其主要原因是
A.南方无其天敌,北方有其天敌
B.南方水域广阔,北方地表水贫乏
C.南方水污染较轻,北方水污染严重
D.南方冬季温和,北方冬季寒冷
读“我国某年夏季等温线和盛行风向图",完成12~13题.
12。
东部地区等温线走向与海岸线基本一致,说明( )
A.受纬度位置影响明显
B.不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C.受海洋影响明显
D。
夏季我国南方日较差大
13。
受暴雨、洪涝、风沙、春旱影响的地区是(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北内陆地区
C。
华北平原地区 D.四川盆地地区
14。
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是()
①山体崩塌②泥石流③水土流失④滑坡
⑤水库决堤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5。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据报道,在海啸来临前的某海滩上,一个英国小女孩根据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发现了海啸前兆,劝父母和其他人离开了海滩,使数百人免于灾难。
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波浪,其波长可达数百千米,浪高达数十米.海啸来临时,必然伴随的现象是()
①海面突然上升和下降②海水变浑浊,发出异味和异常声音
③狂风④大雨或暴雨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④
下图所示的是一个为森林覆盖的河谷在暴雨中呈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读图,完成16~17题。
16.假如暴雨发生时该流域的森林早已被砍伐,河流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应为
17.若暴雨后的径流不能为河道所容纳,将会出现
A.内渍B.雨涝C.洪水D.风暴潮
下图是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18~20题
18。
日界线附近,易形成台风海区的北界可达北纬()
A。
35° B.25° C.20°
D.15°
19。
影响美国的飓风(台风)多形成于()
A。
① B.② C。
③ D。
④
20.图示四个区域中( )
A.①主要受风海流影响B 。
②主要受寒流影响
C。
③是世界著名大渔场 D.④主要受密度流影响
21.我国地震多,伤亡人口多是因为地处( )
A.太平洋、印度洋、亚欧板块交界处
B.太平洋、非洲、亚欧板块交界处
C。
美洲、亚欧、非洲板块交界处 D.美洲、太平洋、亚欧板块交界处
读表及“震中分布示意图",完成22~23题.
震级、震源深度与烈度的关系表
烈度5(km
)[
10(km
)
15(km
)
20(km
)
深度
22。
据表可以看出,烈度与震源深度和震级的关系是( )
A .烈度与震源深度呈负相关,与震级呈正相关
B .烈度与震源深度呈正相关,与震级呈负相关
C .烈度与震源深度、震级都呈正相关
D .烈度与震源深度、震级都呈负相关
23.图中A 地位于震中,震源深度为100千米,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地震波(纵波)以8千米/秒的速度向外传播。
那么位于图中B 处的某海轮将于地震发生后约多长时间有震感(可能参考的数据:√60000≈245,√100000≈216,√230000≈480)
A .30秒
B .40秒
C .50秒
D .60秒 24.关于我国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的同时,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防震、搞震设施建设的完善,搞震能力提高,由地震死亡的人口下降
B 。
由于经济的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故经济损失有加重的趋势
C 。
我国西部地震经济损失大于东部,因西部是我国地震多发区
震级 3 5 4 3.5 3 4 6.5 5.5 5 4.5 5 8 7 6.5 6 6 9.5 8.5 8 7。
5 7 11 10 9。
5 9 8
12
11。
5 11
10.5
D。
我国西部地震死亡人数小于东部,因东部是我国人口分布密集区
读右图,回答25~26题。
25.图示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春季的主要有
①干旱②台风③凌汛④泥
石流⑤寒潮
A.①②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26.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河段河流水与地下水是互相补给的关系
B.图中古冲积扇分布区土壤比较贫瘠
C.塑造该区地貌形态主要是流水作用
D.夏半年该区有梅雨与伏旱现象
读黄河的“地上河”示意图,回答27—28题。
是:()
27.造成图中这种景象的根本原因
....
A.该段地势较高B.来自黄土高原的泥沙大量堆积
C.为了方便用水D.在河流上修建了大量的水
库
28.“地上河"治本措施是:()
A.保护上游地区的环境B.在全流域实施水量统一调度
C.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D.搞好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下图表示1816年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
读图,完成29~30题。
29.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可推测火山爆发期间的盛行风是A.西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东北风
30.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有许多农民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主要原因是
A.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
B.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C.温泉众多,为疗养胜地
D.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二、综合题(4个题。
共40分)
31.(10分)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下图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
32、1975~2001年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统计(10分)
灾害类型非
洲
美
洲
亚
洲
欧
洲
大洋
洲
各类型
统计
气象类灾
害11。
9
19。
27.110.04。
372.3
地质类灾
害
0。
93。
77。
8 2.70。
916.0生物类灾
害
6.7 1.2 3.10。
50。
211.7
各大洲统计19。
5
23。
9
38。
13。
2
15.4100
注:表中数据为各大洲各类灾害发生次数占全球总次数的比重。
⑴亚洲发生次数在各大洲中居首位的灾害类型是什么?世界上发生频次最高的灾害类型是什么?
⑵非洲和大洋洲的地质灾害发生次数的比重在各大洲中的比重较小,试分析原因.
⑶非洲的生物灾害发生的次数所占比重较大,试分析其原因。
33、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
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4分)
(2) 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6分)
34、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
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2分)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4分)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