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体育与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接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14 ·
【摘 要】高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又是终身体育中最重要的、带有
决定性意义的中间环节。

因此,高校体育应当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更要与终身体育相接轨。

必须对高校体育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体系等课程要素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重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高校体育 素质教育 终身体育
浅谈高职体育与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接轨
钟 蕾
现在很多的人都存在着亚健康的状态,而且很多的小小年纪就有了一些奇怪的的重大疾病,十几岁就发现癌症的事情,都是常见的了。

年纪轻轻,工作时突然就猝死的也有很多,这些都是非常可惜的,毕竟国家培养一个人才出来多不容易啊。

平时有空可以多锻炼一下身体,让身体健康一点。

可是现在的人很多都很懒,天天就窝在那里喜欢玩手机,玩IPAD 的,所以前阵子网络上都出现了很火的“葛优瘫”。

这些很容易引发很多疾病的。

平时还是要多锻炼身体的,有些人觉得锻炼身体好辛苦的,很难坚持下去,其实这些都是一些习惯来的。

一般大学毕业以后就直接开始工作了,相对来说大学是比较轻松的,所以体育锻炼的习惯可以从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养成。

一、大学的体育课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像高中那样,随便糊弄,直接被其他课程替代了
(一)从体育只是锻炼身体的想法到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在以前的观念里面,可能觉得体育课没什么用处,其实就是自由活动呗,再不然就是学习一下广播体操,跑一下步,跳两步远,意思意思一下就好了。

但是现在这么多的疾病年轻化,让人们都知道了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觉得体育也是需要好好学习的。

现在的教育模式里面也要求教师教体育不光是为了教一些运动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运动,习惯上运动,通过多锻炼多运动使得身心健康成长。

所以教师在上体育课时,也要全心投入,用各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运动会给身体带来的好处。

(二)从老师用一些比赛的方式来进行课程,到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体育课不同于其他的课程,听教师讲完之后,自己过后再回家慢慢背都可以。

上体育课必须是要学生动起来的,而且主要是以学生动为主。

以往的体育课上可能教师喜欢用一些比赛的方式来进行,这让一些本身没什么运动细胞的同学,觉得我不用上体育课了,反正体育课我也不会参加那些比赛,我也比不了。

体育课对于我来说,就是打酱油的。

其实平时可以找一些简便一些的来做一做。

体育课最好也是。

很多人不喜欢运动的原因有几个,第一,觉得难坚持,第二,觉得运动好辛苦,第三,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觉得运动了几天好像也没什么效果,所以放弃了。

所以在大学的体育课上,我们除了学好基础的运动方法外,还要好好一些具体的基础的体育健身的理论知识,这样我们就可以轻松地找到适合自己,做起来不难,又有效果的运动方式了。

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打比赛,但是对于运动细胞本身不强的学生,也要有适合的项目让他们学习。

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运动的乐趣。

二、体育教育的发展
(一)找到容易做到,又有效果的
(1)现在很多疾病的年轻化,让许多年纪轻轻的人就死了,让国家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瞬间就没了,实在是可惜啊。

所以平时要多锻炼,免得年纪轻轻,就被病痛找上门来了。

在大学里面要多学一些锻炼身体的知识习惯运动。

(2)通过学习体育的专业理论知识,让学生可以轻松地找到适合自己,做起来不难,又有效果的运动方式了。

这样学生才会坚持做下去。

(3)以前的体育课可能就是在课堂上教,在课堂上大家一起锻炼,下课之后就不管了。

但是运动是长久的事情,要想办法让学生每天都运动一下,这样天天运动,就习惯上运动了。

平时在生活中有一些对健康比较好的生活方式,也是可以天天做的,然后也习惯上。

(4)平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体育比赛,有团队的,有个人,看到运动员在场上尽情拼搏,有时候尽管受伤了,也不放弃。

这些都是体育精神,在体育课上,可以多讲讲体育精神,让学生懂团队合作,有坚强的毅力,知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二)上体育课不能老是一样的,不是打球,练习广播体操,就是跑步,跳远的
(1)体育运动的方式其实有很多种,不单单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电视上,那些比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之类的,一定要拼出个输赢的。

还有一些比如跳健美操,啦啦队这些比较年轻活跃的运动也是属于体育的。

在体育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用一些比赛型的体育运动,但是不能一直用,避免学生之间因为比赛结果的输赢,而伤了和气。

可以把这些比赛型的体育运动,变成一种游戏的方式,和谐的一起玩耍。

(2)每个学生能接受的运动强度不一样,有些适合激烈一些的运动,有些人完全就接受不了激烈的运动。

所以体育课上不能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运动员一样来高强度的训练。

体育课上也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兴趣和爱好,选择他们做起来不难,又有效果的运动方式。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徒步旅行,或是爬爬山,探险,攀岩,还有最近很火的野外求生。

其实就可以把这些内容也放到体育课中去学习,这样学出来的成果,在生活中也能灵活应用上。

还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有更多的选择,更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3)多运动多锻炼身体是好的,但是不正确的运动方式,可能反而会弄伤自己。

比如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夜晚去跑步,觉得很时尚,但是专家却建议,夜晚跑步对身体更不好,因为晚上其实是应该休息的时间了,而且晚上空气也没有那么好,灯光也暗还危险。

所以学好体育的理论
(下转第216页)
文化也是很重要的。

这样就可以知道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

(4)上体育课不光是为了在课堂上锻炼了这么一下下,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锻炼的习惯,以后长期锻炼下去。

在美国,无论男女老少也都是非常注意锻炼身体的。

所以体育课的内容也要加多点各式各样,让学生多点选择,找到适合自己找期运动的方式。

总而言之,体育锻炼就是为了身体健康,所以课程教材,尽量要有能让学生可以做起来不难,又有效果,并且可以长期做的运动方式。

(三)要看学生平时做事的过程和积极性,还要看最后的结果
(1)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的好坏,要从多个方面出发,不能只看平时的过程,也不能只看考试成绩。

可以按比例的来给评价。

可以多看看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还有实际操作的能力等方面,可以先让学生们相互评价一下,自我感受一下,然后再接合上教师的评价一起。

教师在给学生写评语的时候,不能忽掩了事,要针对学生的情况,给符合实际情况的评语。

(2)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共同对待,实事求是,不能只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评价。

要看学生平时做事的过程和积极性,还要看最后的结果,这样得出来的结果会比较公平,公平。

(四)选择课程的时候,不要死规定学生一定要怎么样
以前上课的方式,都是一个班一个班的统一上课,反正不管学生有没有兴趣,今天安排上这个课就得全班一起上。

新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

比方说,今天体育课学习跳健身操,那么喜欢健身操的同学都可以来,不论班集,不论系别。

当然,在大学里面都是有这种选择的,分有选修课和必修课,在选修课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如果碰到有特殊要求的学生,也可以在课程中加入一些特殊的内容。

这样让学生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下,多样化的学习,同时也要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五)教师平时自己也要多看书,多学习,有条件的话,多去参加一些培训
教师的生活阅历,知识面比学生还是要广很多的,所以课堂上要多分享和指导学生。

所以教师平时自己也要多看书,多学习,有条件的话,多去参加一些专业的培训,或是加入一些健身俱乐部去感受生活中的运动锻炼方式。

在教学生之前,尽量做到自己每样都是已经完完全全掌握那些内容了。

这样学生在有不懂的情况下,也可以及时的教导。

总而言之,学生从大学毕业后就开始走上社会了,到了社会上以后还能不能每天锻炼身体,跟在大学时候有没有养成好的锻炼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董翠香,胡小波,茹秀英.中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
[2]郭华恬,金熙佳.高校体育的目标与改革思路[J].体育与科学,2003(1).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纳优秀的生源,教学开展变得有效,能够投入更多的心力去培养更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二)校方解决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和幸福感的提升,需要学校方面给予重视,采取措施,消除职业倦怠,提高教学效果,培养优秀人才,提升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1)物质激励。

高职学校可以通过提升教师的物质奖励,消除他们的职业倦怠,提升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物质激励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在教师中开展竞争,对于教学成果优秀的教师进行物质奖励。

另一种则是提高高职教师的福利待遇,完善相关的社会保障,使高职教师能够安心工作,把高职技术人才培养当成终生的事业。

(2)培训成长。

高职学校的生源比本科的差,所以需要从教师方面着手,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成绩提高,教师的成就感得到满足,职业倦怠得到缓解,幸福感得到提升。

(3)环境激励。

校方可以通过环境激励来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高职学校教师的办公环境还有待提高,让教师在愉悦的环境中工作,幸福感会提升,此外,还应该组织一些联谊活动,缓解重复劳动的枯燥。

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的心理问题及人际关系,重视高职教师的精神激励。

这样才能创设健康积极的工作环境,达到缓解职业倦怠和提升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幸福感的目的。

(三)个人解决
高职教师是助人的职业,教师应该了解从事职业的性质,平时通过课外的一些活动,进行自我调适,避免因重复劳动对教学工作产生倦怠。

此外,还需要与学生进行学习和情感沟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积极参与高职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享受工作之外的生活。

这样能够缓解职业倦怠,与此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成为朋友,开展教学活动变得轻松,主观幸福感也会提升。

四、结语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会给自身、学生以及教学工作带来影响。

高职教学中,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很多,因此需要社会、学校以及教师等多方面的努力,缓解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提升教师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戴玉琴,张建红.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和职业倦怠现状及相关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04).
[2]刘咏宝.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影响因素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3). [3]张亚蕾.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基于426份问卷分析[J].中国市场,2016(04).
(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江西省教科规划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为14YB150。

作者简介:周淑芳,女,中共党员,讲师,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上接第214页)
· 21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