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历史】安徽泗县发掘出隋唐大运河北堤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朝历史】安徽泗县发掘出隋唐大运河北堤坝
2021年04月15日 09:23 来源:中安在线
昨天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为了配合徐明高速公路(徐州――明光)建设,经过一个多月的抢救性发掘,在对泗县一处汉代至唐宋的古遗址发掘中,首次发现了隋唐大运河的北堤坝,此堤坝的发现将隋唐大运河现存古河道向北延伸了7.5米。

据负责此次考古发掘的现场负责人任一龙介绍,该遗址位于泗县长沟镇刘圩村,为了配合徐明高速公路(徐州――明光)建设,3月1日开始,他们对这里的一处汉代至唐宋时期的古遗迹进行抢救性发掘,经过一个多月的抢救性发掘,4月10日遗址发掘结束。

此次共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

发掘中,他们不仅发现包括陶器、瓷器、骨器以及铜器在内的65件文物,而且他们还发现不少当年人们生活遗留下来的遗迹,如古墓葬、灰坑、柱洞和古水沟等。

考古人员告诉记者,最让他们激动的是此次发掘中他们不仅首次在泗县发现了隋唐大运河的北堤坝,而且该堤坝的发现还将现存古河道向北推进了7.5米。

另外,考古人员在古河道的边上还发现了大量人为踩踏的痕迹,这些遗迹的发现,说明早在唐宋时期这里已经相当繁盛。

据了解,隋唐大运河是我国隋代开凿的一条举世闻名的人工河,开挖于公元605年,全长2700公里,在泗县境内长约25公里。

隋唐大运河泗县段在隋唐时期繁盛一时,南宋时期由于都城南迁至杭州,隋唐大运河逐渐萧条。

至明代中期,因黄河多次泛滥被掩埋于地下。

2021年12月,我国将大运河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这次出土的遗址对于隋唐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记者王素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