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菜套作栽培模式技术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菜套作栽培模式技术要点
吕丽英
【摘要】@@ 菌菜套作栽培模式是指利用果菜类作物株型高大、生长周期长的特点,与菌类套种,根据两种作物各自的生长特点,相互促进,协调生长,互供互补.在不增
加栽培面积的前提下,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和经济效益.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
【年(卷),期】2010(000)004
【总页数】1页(P25)
【作者】吕丽英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菌菜套作栽培模式是指利用果菜类作物株型高大、生长周期长的特点,与菌类套种,根据两种作物各自的生长特点,相互促进,协调生长,互供互补。
在不增加栽培面积的前提下,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和经济效益。
其主要栽培模式要点为:栽培模式为大垄双行,垄宽100厘米,高20厘米,垄与垄间距50厘米,在小行距间套种双孢菇,在大垅上种植二行生长周期长的高棵果菜类作物,大行距为90厘米,小行距为60厘米。
培养料以玉米秸(麦秸、高粱秸、杂草均可)为主料,每平方米24千克,副料为干牛马粪13千克、尿素0.5千克、石膏0.5千克、生石灰0.5千克、碳酸钙0.3
千克、过磷酸钙0.35千克、饼肥1千克。
采用一次发酵法,发酵20~25天。
发
好的料为棕褐色或黄褐色,秸秆仍有一定弹性。
经过多次试验,总结出菌菜套种高产的几项技术措施,现介绍如下。
一、菌类主要管理措施
1.铺料与接种
铺料:将培养料铺在小行距之间的浅沟内,料宽30厘米,厚度18厘米,料面平,温度稳定在28℃时即可播种。
播种:菌种用量1.5瓶/平方米,将2/3菌种拌在料内,1/3撒于料面,再用少量
培养料覆盖表面。
2.养菌期管理:接种后3天室内相对湿度80%左右,可少量通风,料内温度保持22~26℃。
播后7天菌种萌发吃料正常,可加大通风量,揭去上面报纸,仍保持
湿润。
促使菌丝向料中生长。
接种后10天左右,当菌丝长入料层一半时,用直径
1厘米竹棍扎眼,从料面扎到底,间距13厘米,有利于排除料内CO2等有害气体。
3.覆土:养菌后15~18天菌丝吃料2/3以上即可覆土。
取耕层30厘米以下或沟
坎上的生土,以壤土为好,土粒粗度如豆粒,以核桃大小为宜,粗土占3/5。
细土占2/5。
采用一次覆土法,每平方米用土25千克,每50千克土加石灰粉0.25~0.5千克,均匀撒在料面上,厚度4~5厘米。
4.出菇后管理
喷水∶喷水量应根据天气、菌丝发育情况而定。
喷水要及时,以利于出菇整齐,菌丝爬到土表,重喷一次“结菇水”,每平方米喷水2~2.5千克。
通气:随着菌丝发育,呼吸加强,适当加强通风量。
5.采收:菌体出菇后生长较快,应及时采收。
当菇高3~5厘米,直径3~3.5厘米即可采收,开始每天采菇一次,盛产期每天采收二次。
二、果菜类作物坐果期主要管理措施
1.温度管理:白天室内温度保持在25℃±3,达到30℃及时通风,室内温度降至20℃时关闭放风口。
温室内温度前半夜保持 15~18℃,后半夜保持 10~13℃,最低不低于8℃,室内相对湿度保持65~70℃。
2.水肥管理:每隔12~15天灌一次水,冬季 15~18天灌一次水。
灌水选在睛天上午进行,阴雪天不灌水。
每次结合灌水施一次肥,每一次施肥应在第一穗果长到直径2~2.5厘米进行,以后每坐一穗果施一次肥。
亩施磷酸二铵10千克,硝酸钾15千克,随水冲施沃地宝10千克。
3.植株调节:每株留6穗果,每6穗果以上留三片叶打尖。
应及时疏果,第一穗果留4个果,每2~6穗果留3个果,疏去小果、残果,保持果个均匀。
4.落蔓:在每一次坐果期,每1~4穗果采收后,加强室内温度管理,亩追施尿坐10千克,沃地宝10千克,促进侧枝萌发,侧枝长出后,留2个壮枝,其余枝打去,每个侧枝留2~3穗果打尖。
当每一穗果采收后,将番茄植株顺垅落在地面,呈“S”型。
目前温室栽培作物番茄、茄子、黄瓜、青椒等基本实现品种国外化,株型高大、生长周期长,这些作物也可与双孢菇、平菇、香菇、鸡腿菇等菌类套种,这样可大大拓宽蔬菜品种与菌类栽培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