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徕卡拍立得——InstantMagny35简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徕卡拍立得——InstantMagny35简评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新的编辑部同学:是洋芋不是芋头。

接下来菲林有毒的产出主力就靠洋芋同学了,希望大家喜欢。

之前Alan同学成功考取了公务员,因为工作原因,暂时没有精力再为大家提供有趣的内容了,所以Alan卸任了菲林有毒编辑一职。

相信再后续的日子里,洋芋同学可以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有趣的内容,同时也祝Alan同学工作顺利,事业有成。

以下是正文
设计工作室NINM Lab推出了一款名为Instant Magny 35的相机后背产品,装在全画幅单反或旁轴相机上之后就可以拍摄方形画面的拍立得照片,售价99美元起(约630元人民币),于2018年12月上市销售。

据悉,Instant Magny 35拍立得相机后背适用于尼康FM/FE/FA系统、徕卡M系统、奥林巴斯OM系统、宾得M系统及佳能A系统,支持富士Instax Square方形胶片。

©️Hern Tan
一提到一次成像(instax),许多人都会联想到那些粗制滥造的塑料镜头相机。

土豪一点的话还能上更贵一点的Lomography和MiNT的那些产品,但无非也就是换成了玻璃镜头。

尽管如此,一次成像的吸引力仍是很强的,谁能抵挡得住那种亲眼看着自己拍摄的画面就这样从一张乳白色的纸上显现出来的魅力呢?它是对数码和胶片的一种补充,甚至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工作流程和拍摄方法。

但可惜目前为止市场上还没有一款可以纯手动控制的一次成像相机。

即使是MiNT的顶级产品RF70也无法手动控制快门速度。

中画幅系统的宝丽来后背也也因为撕拉片的停产也而渐渐淡出玩家视野。

可想而知当我去年看到NINM Lab的 Kickstarter公告有多激动!“135单反&旁轴相机的一次成像后背”,really?这个后背能在尼康,佳能,奥林巴斯,宾得和徕卡上使用富士的方形相纸。

Amazing!
当然杠精如我,我一开始根本不信,也没有参与Kickstarter的任何活动。

别人已经收到实物,测评,分享使用体验,我还在苦等,直到六个月后,我才全价买到了一个。

尺寸和重量
Magny很重。

NINM Lab官方将其与尼康F的原始Speed Magny进行了比较,后者高达2公斤(不含相机机身和镜头)。

相比之下,这款轻了很多,仅仅500克。

可一旦安装在相机上,整套设备就重了。

比如我的徕卡挂一个50mm镜头,再安上Magny总重量可达2公斤。

所以随身携带并不方便。

所有组件一览,得背多大一个包。

©️Hern Tan
还有一个原因使我不想随身带着它:Magny的创新模块化组件在实际上固定的并不是很牢靠!两个互锁的接头将相机和Magny紧紧固定在一起(一个连接着一次成像后背和铝质锥体,另一个链接着锥体和相机背面的棱镜),如果挂在脖子上一晃一晃的,很有可能会断开。

每次拆卸都会在接头处磨出白色的金属粉末,慢慢的那个地方就有了大量的划痕。

现在看来除了影响外观对使用暂时还没有什么影响。

每次我拿出这个后背,都得小心翼翼地抓住它的底部,时不时检查一下固定好没有,后盖安全不安全。

户外摄影使用并不是很方便。

工业设计
因为反光镜和放大镜的缘故,后背上有很大的一块凸起。

在徕卡M机子上由于是旁轴,取景器位于相机左侧,我们也大多使用右眼取景,这个凸起也就没多大影响,也不会硌着鼻子。

但单反就不一样了,取景器在中间。

用的时候只能是要么眼睛离取景框远一点,要么就把鼻子压在后背上面,肯定用起来都不是很舒服。

科学怪人即视感,丝毫不便携。

©️Hern Tan
另外就是这个装置底部的相纸仓挡住了相机机身上的三脚架接口,相纸仓底部提供了另一个三脚架接口,但这也不是很好的解决方案:它的接口是朝前的,这就使得对于任何三脚架来说都不是很好安装。

其他问题
反光镜尽管采用了高透射率设计,但相纸的感光度是800,感光量仍会受到损失。

该公司声称他们可以使其光损失量限于3档之内。

但一整包相纸使用下来,和我常用的测光表对比看,我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至少有4档光损失。

如果曝光时间超过60秒,则由于倒易率失效还要再增加3档。

同样的反光镜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生成的像是场景的镜像。

尽管旧的Nikon Speed Magny考虑到了这一点,但考虑到要减重,尽管他们向Kickstarter支持者承诺过,但他们还是决定放弃矫正倒置的图像。

还狡辩说“镜像会使图像更加亲切,因为这是每天在镜子中看到的真实的“你”。

随便你们怎么说吧,NINM Lab。

放大镜头
Magny还有其他问题。

放大镜头的固定光圈为f / 4.0,这样一来就即使是用大光圈镜头效果也不明显,即使是徕卡的Noctilux也最多是等效于ISO 50,f / 4.0。

用于放大的光学元件还会给散景带来轻微的漩涡,尤其是植物背景下更加明显。

所以别指望着可以在Instax相纸上完全发挥镜头素质。

在使用M卡口镜头时,Magny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

旁轴相机的特点在于没有镜箱,因此设计师设计镜头的时候可以经常设计一些反远望结构的对称广角镜头,镜头后组原件常常会伸入机身内部。

然而这根本不适用于Instant Magny。

即使是镜头后组只伸入了一点点机身,都会在最终成像中形成晕圈(黑边),很可能是因为伸入机身会对放大造成影响。

下图就是翻车现场。

我信心满满地在沙发上躺着等着出片,两个小时后等拿到成片我才意识到镜头选错了。

但天都亮了,我也只能等第二天了。

©️Hern Tan
这样一来许多广角镜头都用不了了,包括M口的35mm镜头。

只能用一些单反镜头,或者是50mm焦段甚至更长焦段的镜头。

方形构图
旁轴取景时要格外小心,切记最终成像是一个正方形,因此,我的技巧是将帧线的高度想象成和长度一样,然后让取景器黄斑集中在图像中间。

这张照片的构图有点烦人,因为我得猜对角线的结束位置,尝试了两次才成功。

©️Hern Tan
对于使用单反版Magny的玩家,可以在对焦屏上放一个方形的黑
纸或塑料的遮片。

Leica玩家则必须估计,相比来说前者要精确得多。

使用体验
尽管上面有我挑了那么多毛病,但我必须要说的是,这是将高解析能力的玻璃镜头与一次成像相纸结合的极少数选择之一。

拍摄时可以纯手动控制,这意味着除了为拍摄一次成像胶片而定制的针孔相机外,这是唯一可以实现无限制长曝光的途径。

这个后背到焦平面的距离很远,即使是用我仅有的镜头, 50mm f/1.5 Nokton 和50mm f/2.4 Hexanon都能拍出不错的照片。

这样一台设备能打破之前的限制,还是很有意思的。

作为一个“傻瓜”后背,既没有防呆设计,也不能自动吐片,Magny让你自己操作设备,让你沉醉于多次曝光。

话虽如此,但还是建议在拍完后尽快吐出胶片,因为Instax相纸定影前的稳定性不是很好,如果放在那儿一天或更长时间不显影可能会导致照片褪色。

说到Magny没有防呆设计,经过了一天的“心酸”体验,我总算是有了点血泪教训,每次曝光或者是拆卸前,都得在心里边前前后后详细检查一遍。

我甚至犯过取下后被前忘记插入豆腐刀的错误,相纸棕色的背面一曝光就完蛋,尤其是在中午光最亮的时候。

我白白浪费了2张相纸,这完全是我自己的错。

“太阳黑子”
黑太阳确实给给照片增加了一些气氛,虽然并不是有意的。

©️Hern Tan
和Instax相纸成像乳剂的问题相比,其他的毛病根本不算事。

拍摄的时候你必须谨记这一点,也会对我们的拍摄造成影响,我觉得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任何明亮的光线(尤其是太阳光线)都会与Instax相纸发生反应,致使在光源位置处有一个黑点。

我偶然间找到了一种解决办法:将镜头光圈开到最小。

我还不清楚这是个什么原理,但确实有用。

样片
©️Hern Tan
©️Hern Tan
©️Hern Tan
©️Hern Tan
©️Hern Tan
©️Hern Tan
写在最后
鉴于目前为止我体验的种种缺陷,Magny似乎又是一个有缺陷的项目,可能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我觉得确实如此。

它称不上是真正成熟的消费产品,更像是一个原型机,还有很多问题待解决,尤其是操作方面。

然而,在这个领域它没有其他竞争对手。

将已经普遍使用的35mm平台转换为便宜的即时成像系统,这的确是一个疯狂的举动。

它可能充满了妥协。

但是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在消耗了整整六包相纸
后,我学会了怎么应对这些缺陷,并能够充分发挥Magny的优势。

Sofort?靠边站吧。

Magny才是徕卡一次成像的新老大!
原文:《Instant Magny 35 Review – An Instax Headache!》–By Hern Tan
翻译:是洋芋不是芋头
编辑:Mr.Bur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